<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仔細回想,冥冥之中一根絲弦,把自己從遙遠的九霄仙島,一直牽引到了這寺隱蔽的寺廟之中。
www.biquge001.com☉,
梵月一直說自己和佛道有緣。在劉奔看來,那可是沒有半點根據的。
劉奔腦海中此起彼伏,疑惑不已。他身負道家和佛道的力量,和兩脈實在是牽扯不清。
劉奔苦思不得,搖了搖頭,拿起旁邊的一頁金燦燦佛經看了起來。這段時間,他修煉精氣神合一的方法,已經有所成就,勉強可以拿得起這些佛經,但是依舊沉重無比。
梵月一直對他說,精氣神合一的方法其實簡單無比,就是把精、氣、神合到一塊就行了。劉奔是個聰明人,天賦極高,不知道為什麼一直都學不會。
劉奔對此只能是苦笑。
飽漢不知餓漢饑,梵月這種自小寺中長大,無所掛礙,無所苛求,心思單純的人是不可能明白其他人的煩惱的。
對于梵月來說,可能是天生神通,不學而會,比喝水也難不了許多。但對于其他人。包括劉奔來說,這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活。
經頁上寫的是梵文,劉奔學習也有一時間了,上面的梵文也勉強看得懂。這是《金剛經》,按照梵月的說法,是一切經法的根本。也是他這里品級最高的佛經。
只不過可惜,佛道的末法時代,佛道經典大部分遺失,梵月這里的經書大部分都是這樣,包括這卷《金剛經》。
不過盡管如此,劉奔依舊能感覺到這本經書的博大精深。
劉奔摒氣凝神,目光專注的看著這卷金光燦燦的《金剛經》經頁。這是金剛經的一部分,上面說的是佛陀和須菩提之間的說法。
須菩提劉奔問過梵月,這應該是佛道昌盛時代。佛陀的弟子。而且還是極有名望的。
經書上。佛陀問須菩提,提到一段關于莊嚴佛土的話。
佛陀問︰
“須菩提,于意雲,菩薩莊嚴佛土不?”
須菩提回答︰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是非莊嚴,是名莊嚴。”
佛陀點頭︰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雲何?是身為大不?”
這里又提到了一段須彌山王。
須菩提回答︰
“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這段話簡單的說,就是佛陀問須菩提莊嚴佛土莊不莊來在?須菩提回答。莊嚴佛土只叫做莊嚴,並不是真的莊嚴。
佛陀以這個為引子,提及關于清淨心的問題。最後又問了一段關于須彌山王的話。
劉奔看得出來。佛陀是以莊嚴佛土的例子來點撥自己的弟子須菩提。後來須菩提果然領悟,說到佛陀提到須彌山王的身體。並不是真的指身體,而只是名叫身體而已。
這一段話,師父教徒弟子沒有什麼看頭。劉奔注意到的是中間的一段話,這簡簡單單的一段話、一頁經書,劉奔這段時間已經看了七八十多遍了。
每次看感覺都不一樣,都有新的感受。
四周一片寂靜,劉奔皺著眉頭。右手兩根手指揉著眉心,看著佛經上的內容沉思不語。
他這段時間看梵月的那卷金剛山經畫。學習的精氣神合一之術,進境緩慢。劉奔一直有種感覺,他距離學會這種法門其實並不遠,只差薄薄的一層而已。
就像梵月說的,精氣神合一之術不是功法,也和功法不同。它不存在循序漸進的說法。會的人根本不用花時間,看一遍就會,听一遍就會,比如梵月自己。
而不會的人,怎麼都不會。你怎麼跟他解釋他也學不會。隔行如隔山。看似隔了一點點,但怎麼也學不會。
劉奔現在就處在這種狀態之中。看似每天都有進步,但真要按照這種進度,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學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劉奔擱筆仰頭,喃喃自語。
這段話是這頁佛經的主旨,也是佛陀點化弟子須菩提的重點,告訴他怎麼生出清淨心的。
劉奔可以感覺到這段經文前面應該還有一段重要的內容。只是缺了那一塊,也就無從揣度。
佛陀是超越神祗的存在,他點化的東西絕非尋常。
劉奔每次讀到這里,總是有感而發,有一種仿佛什麼東西要從心里萌發而出的感覺,但感覺總是差了一點。
“不住色生心,色指的是外界看到的一切。山是色,水是色,人是色,星也是色,眼楮看到一切都是色。不住色生心,指的自然是不為外物所動,不為外物而發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這里的聲、香、味、觸、法指的自然是听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居然連法也是包括在里面。”
劉奔心中暗暗道。法指的是佛法、道法、術法,當然也包括功法以及所有的一切。修道中人是不可能摒棄功法的。
甚至就連精氣神合一的法門也是一種法。
這段佛陀在無數個紀元前的講話,居然是讓人摒棄一切的一切,所有能想到的東西,所有想不到的東西,一概摒棄。
以這種方式來生發佛陀口中的“清淨心”。
清淨心毫無疑問應該是一種佛道的法門,但是什麼又是清淨心?
劉奔心中此起伏彼。他不是佛道中人,對這個東西不了解。但是有一個人應該是知道的。
“和尚,什麼是清淨心?”
劉奔突然道,隔著一堵牆,頭也沒回。
沙沙的謄寫聲戛然而止,經室內一片寂靜,梵月似乎在沉思怎麼回答劉奔。
“清淨心是精氣神合一嗎?”
劉奔突然脫口道。
“不是,清淨心比精氣神合一更高級。”
梵月想也不想道。
“嗡!”
梵月的聲音一落,劉奔心中猛然一震。剎那間,仿佛有無數的光影、畫面從腦海中掠過。
這一剎那,最後一層屏障有如銀瓶破裂,終于打開了。
清淨心和精氣神合一類似,但卻比精氣神合一法更加高級。那是佛陀教給弟子的法門。
劉奔明白這一點,心中迎刃而解。
“我明白了。”
劉奔喃喃自語,心中豁然開朗。精神的法門有數個層次,連普通人都能達到的,就是專注。專注的看一本書,專注的吟一首詩,專注的抄一鍋菜。
在結實梵月之前,劉奔一直了解到的,就是這個層次。
第二個精神層次叫做精氣神合一。
精氣神合一不是專注,但卻比專注更加的高級。因為他不止是看,而且不將自己的精氣神貫注到了筆下,有如梵月一般。字字千鈞,沉重無比。
劉奔這樣的修士,居然也拿不起他抄的一頁經帖。
要想達到精氣神合一,就要把精氣神合到一塊。劉奔理解起來,就是要把三個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東西,放到一起。融合在一起。
梵月的心思很單純,所以他能很輕易的做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太多,雜念頭多,按照梵月的話說,就是念頭散開,不在一處,所以很難做到。
劉奔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的。對于自己的進境緩慢,也認為理所當然,不以為意。直到劉奔看到這頁經書。听到佛陀教誨弟子的話。
這就是第三個精神層次“清淨心”。
清淨心這種境界很不容易達到。須菩提這樣的佛陀子弟,天賦出眾,而且還是佛陀弟子中的有名望的人。但他也沒有領悟。
直到佛陀跟他講了這翻話才最後領悟。可見清淨心的層次是在精氣神之上的,因為就連菩薩、羅漢、護法金剛他們都不容易達到。
“清淨心”不需要把什麼東西放到一起,也不需要費心凝聚什麼精氣神。恰恰相反,它需要放空一切,一物不存。
當這種境界達到了,自然就達到了清淨心的境界。也自然聚攏了一個人的精氣神。心境到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過程。而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麼。
想到這里。劉奔什麼都明白了。
他不需要去費勁的去凝聚什麼精氣神,也不需要費勁的將什麼散亂的念頭聚攏來。事實上他也根本不會。
他只需要做一件更簡單的事情!
“嗡!”
劉奔手指一抄,突然抓起放在一旁,擱在桌上的毛筆,豎筆如刀,在眼前的經頁上再次書寫起來。
“轟!”
劉奔毛筆尖踫到經頁的剎那。異變突起,轟隆!地動天搖,腳下的大地突然震動起來,一股精氣浩浩蕩蕩突然從劉奔身上沖天而起。
而整座寺廟所在的山巒卻在這一瞬間突然往下一沉,仿佛山頂承受了百萬、千萬級別的重壓一樣。
“這是怎麼回事?”
經室之中。梵月大吃一驚,他抬頭掃了一眼搖晃的天花頂,目光很快投向隔壁的劉奔,臉上驚疑不定。
整座山頂只有他和劉奔二人。
這股異象即然不是他造成的,那只可能是劉奔了。劉奔的天賦、資質、悟性確實不錯。但是劉奔不是在精氣神合一的法門上進境緩慢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