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 青州战事结束半个月后,在大宋的都城汴梁城下,大宋皇帝宋真宗赵恒正御驾亲征,率领着部队与已经足足围困汴京长达五个月的契丹军队对峙着。
www.biquge001.com
从辽宋正式开战到现在已经快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接近一年的时间里,真宗赵恒从来没有流露出一丝打算御驾亲征的打算。
他虽然如同他的大伯以及父亲那样同样的不喜欢,不信任武将,但是他却没有大伯,父亲那样能够带兵驰骋沙场的能力。
即便是在汴梁被契丹军队重重围困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在此次御驾亲征之前,真宗赵恒也只上过一次城头鼓舞将士,而那仅此一次的露面还是寇准威逼利诱下的产物。
自那之后,真宗再也没有出过皇宫一次,哪怕是有一次契丹军差点攻破汴梁的北门。
而今次宋真宗一反常态的御驾亲征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三天前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赵惟吉回归了,不仅回归了,还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青州城,这让赵恒顿时感到了压力。
本来当年赵惟吉就是储位的候选人之一,虽然后来他自己放弃了皇位的争夺选择自我流放到海外。
但他毕竟在中原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存在,在加上最近这些年,随着新华城的黄金进入到中原,使得赵惟吉的名字又一次开始在中原产生了巨大的响动。
他和他的新华城突然在一夜之间从孤悬海外的放逐之地,变成了成就黄金梦想的世外桃源了。
这让赵恒第一次在他继位以后,又感受到了赵惟吉所带了的危机感,上一次产生这样的感觉还是在赵惟吉平定了蜀中的起义以后。
这样的危机感使得赵恒在一段时间以内根本听不得任何有关赵惟吉的消息,连他的名字最好都不要出现在赵恒的耳朵里。
令赵恒感到欣慰的是,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赵惟吉又再次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虽然金币仍然在大宋境内流通着,但是赵惟吉与他的新华城却没有再对中原产生任何的影响了。
就这样平稳的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辽宋战争爆发了,随着战事的到来,真宗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如何抗击契丹人的侵略上了,对于远在天边的新华城与赵惟吉便逐渐的淡忘了。
就在真宗,甚至朝中的大臣都要将赵惟吉暂时姓的彻底遗忘了的时候,他居然又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打了一场超级大胜仗。
虽然仅仅干掉了青州城中的五千守军,但是这已经是战事开始后的这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宋方面取得的最大的胜利了。
在此之前,宋军甚至在任何一场小的战役中都没有能够取得任何的胜利,哪怕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此时的宋军士气已经低落到极点了,如果不是寇准的手腕够高明的话,汴京城早被契丹拿下了,建炎南渡的戏码有可能要提前一百多年上演了。
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赵惟吉以一种王者归来的气势回到了中原之上,用三千人的军队消灭了五千人的契丹人,还将青州城夺了回来。
当这个消息传回到汴京城的时候,城内宋军士兵的士气一下子又恢复了起来,赵惟吉的胜利使他们又看到了希望,战胜契丹人的希望。
而此刻城中守城的士兵里,那些原本参与过雍熙北伐的老兵们又开始再次讲述起了赵惟吉当年是如何打败耶律休哥的事迹,这一内一外两相结合使得赵惟吉此刻的声望又重新恢复到了雍熙北伐后大宋第一名将时候的高度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给了真宗赵恒以极大的压力,让他不由得产生了一种一旦赵惟吉回到京城并且成功解除掉契丹之围以后,是不是会有人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将自己赶下台去,甚至赵惟吉自己会不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政变将自己废掉。
想到这里,真宗觉得自己不能够再坐以待毙了,必须要作出什么事情来,让民心再次回到自己这里,只有这样他才有底气面对即将回归的赵惟吉。
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比御驾亲征,然后再取得一场大胜更能拉拢人心了。
于是真宗不顾群臣的劝阻,毅然决然的带兵出城了。
虽然赵恒以前并没有带过兵,但是他也不傻,他知道光靠他自己带兵出征是肯定打不过契丹人的。
他在出征之前给自己找了一个帮手做副将,这个人就是已故大宋开国大将曹彬的长子,曹璨。
赵恒不信任李继隆,除了因为他是武将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李继隆是国舅,还立过大功,这样的人并不好掌握。
但是曹璨就不一样了,虽然曹璨是曹彬的长子,但是由于曹彬因为雍熙北伐的失败遭到贬黜从而连累到了他的几个儿子。
使得他的几个儿子在最能够接班的时期没有得到立功的机会,反而被了赵惟吉,李继隆,李继光等人展露出了头角。
不过在这个时候,当李继隆被踢出军队,李继光困在西北回不来,而赵惟吉基本上是不会听从真宗指挥的时候,曹璨这样有一定的才华,但是被埋没多年的将领便逐渐进入到了真宗的视线之中了。
用这样的将领除了比较保险以外,还因为他们在太宗朝的时候被埋没,一旦在本朝得到发挥的话,就等同于是真宗的嫡系了,这就和当年太宗启用李继隆是一个道理。
于是曹璨便成为了真宗此次御驾亲征的副将,实际的军队指挥人了。。
说实在话,当曹璨接到这个任命的时候他真的想直接在家那根绳子吊死算了,做皇帝御驾亲征的副手这活历来都不是什么好差事,尤其还是真宗这种文皇帝。
这种副手,说是副将,实际则是三军统帅,但是干的是三军统帅的活,最后拿的却还是副将的功劳,大胜了仗功劳肯定都是皇帝的。
如果一旦打败了,黑锅肯定是要自己背。
这些都还不是最讨厌的,最讨厌的是在打仗的同时还得时刻注意着自家皇帝的安危,如果皇帝不小心挂了,那就不是单纯的嗝屁一个主帅那么简单的事了,抄家灭族可就在那里等着了。
不过虽然这副将的位子不好做,最后曹璨还是答应了,因为伴随着如此大的风险的是更大的机遇。
别看曹璨是官二代,但是年纪已经不小了,年逾五十的他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可供自己再挥霍了。
他深刻的知道,这次机会如果能够把握的好的话,他将成为李继隆第二,成为这一代皇帝倚重的嫡系武将,这样的机会他不愿意放弃。
可是到了战场上以后,他却开始后悔了,不仅他开始后悔了,连真宗赵恒也开始后悔了,他们在上战场之前统统都选择姓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之前近一年的时间里宋军对辽可是毫无胜迹。
他们单纯的以为赵惟吉能够打赢,他们也能够打赢。要是真的能够轻松的获胜,汴梁城也不至于被围困了差不多五个月。
其实从赵惟吉出现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就被他定了个调子,那就是兵种上的劣势通过器械和战法来弥补,所以他弄出了不少类似于床子弩,连弩这样的武器还有撒星阵这样的对骑兵专用阵法。
而他这一种思想也基本上被后来的宋军将领继承了下来,无论是李继隆,还是在他手下出身的李继光,甚至是杨延昭,都是秉承的这一种思想在对抗契丹骑兵,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在李继隆交出军权以后,这一思想开始渐渐的有了变化,由于李继隆是赵惟吉之后的大宋第一将领,由他统领的三军自然很好的延续了这一思想。
在他交出军权以后,赵恒便亲自插手到了军队之中,在赵恒秉承的凡是赵惟吉坚持的我都要坚决反对的思想的指导下,赵惟吉创立的这一种以巧破力的战法开始渐渐的被摒弃,虽然杨延昭和李继光仍在军中,但是只是一方守将的他们根本对于大宋军队的整体起不到太大的影响力,最多只能维持他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去做太多的改变。
这也就导致了,开战一年多以来为什么宋军居然连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没能够取得。
这时御驾亲征的赵恒仍然没有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明明汴梁城内储备着有连弩,铁臂弩,床子弩等武器,他偏偏不用,硬是用步兵以传统的阵型去硬拼辽国铁骑。
那结果可想而知了,两军才刚一交锋,宋军便被打的大败,在汴梁城外宽广的平原之上,契丹铁骑来去如风,在宋军的步兵阵中反复冲杀着,如入无人之境。
见到自己的军队败的如此之快的真宗赵恒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在曹璨不断的要求他撤退的时候,他仍然呆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从什么方向突然飞出了一支羽箭,朝着真宗过来了。(未完待续。)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