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1982年4月17日,中国统计学会和辽宁省统计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科学讨论会》在沈阳辽宁大厦召开。
www.biquge001.com
辽宁省统计局副局长王一华致开幕词。
他说,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3个省(市)的统计局、大专院校、国家统计局的同志们,有全国统计学会理事,还有杨坚白、肖梦、于然、张琦、于化顺等专家学者,有辽宁省副省长朱川。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完善国民收入计算,加强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工作。大会已经收到48篇论文,已经散发给大家。
会议要讨论的问题:第一个,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的任务、特点和指标体系;第二个,完善国民收入计算方法。
关于综合平衡统计,指标体系方面有三种意见:1以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2以最终产值为核心指标;3以国民收入为核心指标。计算方法方面有三种意见:1投入产出法;2国民核算账户法;3平衡法。
关于国民收入计算方面要讨论的问题有:1国民收入的计算范畴,有宽、中、窄三种意见。2如何改进净产值的计算方法。3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分配法。还有三种核算统一的问题。4关于地区国民收入流出流入统计。5关于分配、再分配,积累和消费问题。6国民收入的计算价格及换算方法。
致开幕词之后,省经济研究中心于然、经团联于化顺讲话。他们讲话涉及的问题有国民收入调出调入问题,等价交换问题,统计科研和经济研究的关系问题,综合平衡统计的标准问题,财政问题,工业发达地区如何发展问题等等。
接着,省统计局局长赵大中致欢迎词。
熊玉柏宣布会议的领导成员和议程,会议研讨的内容:
会议领导小组,组长黄海,副组长钟兆修、王一华、熊玉柏、邓子善。秘书长熊玉柏。
会议设会务组(306房间),生活组(312房间)。
会期为5天,下午至19日,两天半时间阅读论文和小组讨论;20日大会发言;21日上午朱川讲话,杨坚白作报告;下午大会总结,通过大会纪要。
会议讨论两个重点问题。第一个是讨论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的必要性、作用、特点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体系的核心等问题。第二个是研究方法问题。如何使平衡统计指标体系更完整、更科学。具体题目有:
国民收入的计算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界限,部门的划分问题;
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计算,怎样做更科学;净产值在微观和宏观经济的作用;
生产法、分配法计算国民收入的优缺点,如何结合运用;三种核算如何统一;
国民收入地区调出调入统计采用方法问题,1从物资、商业报表获取;2国民收入生产额减掉本地使用额;3利用银行资料;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界限划分,消费基金和积累资金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价格问题,现价与不变价的换算问题。
上述问题小组讨论之后,推选出3-4人,到大会发言。
各小组讨论地点是:1组3楼1会议室;2组3楼4会议室;3组4楼1会议室;4组4楼2会议室。
***
4月17日下午至19日,分组讨论。我被分配到第1组。第1组20余人,辽财刘长新老师主持。到会的人有上海俞文华、天津曹曾琦、贵阳谭学武、常州蒋玉华、新乡王鹏凡、吉林李荣久、平遥杨志雨、沈阳宋克辉、大连薛征、锦州赵秋华、、抚顺邓建华、朝阳薛占明,沈空邓子善,中国人民大学于涛、辽大张幼华、上财郑菊生、湖北财院王家琪、。
在小组会上我发了言,说了综合平衡的客观性,地区综合平衡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工作谈了地区平衡统计的必要性和作用,以及两点意见,共4个问题,占用时间稍长。下面是我的笔记本上的发言提要:
关于地区综合平衡的客观性问题。
1。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综合平衡统计的对象问题。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没有综合平衡这种事实?有没有这种事件发生?回答是:有。是什么?是经济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生产要素等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关系。全国有这种关系,地方有没有?有。
2。地区综合平衡统计要区分地方和地区的概念。地区是地理范围,地方是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地区综合平衡统计不能只满足国家的需要,还必须考虑怎么样为地方服务的问题。
3。综合平衡统计的前提。综合平衡统计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它是不是计划经济的需要,以计划经济为前提?也是,也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需要综合平衡,但,长期以来,并没有进行综合平衡统计。综合平衡的必然性不仅仅是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西方的投入产出和nsa核算体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二、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的特点。
1。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和全国的平衡统计理论基础是一样的,都是要在有计划和按比例发展规律指导下进行计算。
2。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如何满足地方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主要问题在于国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问题。全国的国民收入的使用是积累和消费,国民收入生产额和使用额理论上是相等的;地区国民收入的使用是本地使用和外地使用,生产额和本地使用额是不等的,很多城市国民收入使用额大于生产额。按现行的计划和财政体制,计算地区国民收入的时候,必须考虑适应地方计划和预算的需要,要制定一套适合地方需要的统计制度。国民收入调出调入指标要与现行制度的国家投资、地方利税的上缴、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调出调入等相衔接。
3。地区综合平衡统计指标,除了采用价值指标,编制货币平衡表,还要采用实物指标,编制主要产品物资平衡表。
三、搞综合平衡统计、计算国民收入的必要性和作用。
净产值计算多年,地方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没有应用。现在计算国民收入,搞综合平衡统计地方领导并不关心。这些资料的用途,我们正在向他们宣传,在统计分析报告中试验用一些综合平衡数字资料,给地方领导掌握经济发展情况增加了新的数据看点。
文*之后,我们计算国民收入已经三年,统计了两年国民财产,这些资料我们通过统计分析报告向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做了介绍。最近市委让我们分析全市经济效果情况,我们大量运用了国民收入等平衡统计资料,算了大帐。第一次反映了鞍山市社会总产品的规模,生产这些产品耗用了多少生产资料,创造了多少新价值,本市用了多少,给国家做了多少贡献,至少在比例上有了一个宏观性的概念。
1981年全市(概数)社会总产品70亿元。消耗的生产资料36亿元,地区外调入的生产资料23亿元,其中,物资部门调入20亿元,商业部门3亿元(实物形态主要是燃料和动力,每年1000万吨标准煤);本市自产的11亿元;折旧额2亿元。国民收入34亿元,本地区使用20亿元,其中,积累4亿元,消费16亿元,调出14亿元(实物形态主要是钢材,每年400万吨)。全市国民财产120亿元,其中生产性财产81亿元。全市总人口250万人,劳动力81万人。我们利用这些大数加以计算分析,对全市1979、80、81年三年的经济效果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价。得出的结论是,三年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变化,调出额减少,本地使用额增加;本地使用增加额主要用于消费,人民生活水平三年来有较大提高,人均消费额由370元增加到500元,提高35%。问题是资金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对国家贡献减少。(我算的这些大帐,来自人大、辽大和财院的老师很感兴趣,因为过去他们很少看到使用地区综合平衡统计数据的分析材料。)
两点意见。
采用哪种核算体系进行国民经济平衡统计,只是一个方法问题。只要适合我们的国情就行。计算国民收入包含的内容,宽派、窄派、中派之争,没有必要。关键是要做到全面性、科学性,不要有遗漏,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经济关系。除了计算方法,还涉及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是否科学。
从当前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有两点要解决:1。统计内部,各专业统计如何与平衡统计相协调,为平衡统计奠定基础。2。从各部门讲,国家如何统一业务、会计、统计核算制度。
***
4月20日,大会发言。由钟兆修主持。
第三组代表湖南财院肖海珊第一个发言。
一、地区要不要搞综合平衡统计?有困难,应该搞。地方领导关心的是权力范围之内事情的那部分。地区经济是全国的一部分,条件各不相同,企业有中央的、地方的,不好平衡。比如,农轻重比例关系,不好研究。核算方面,业务、会计和统计不衔接。不好搞;但是不搞不行。
必要性:1。是地方组织经济、安排生活的需要,要了解自己的实力状况。2。保证地方生产,全国一盘棋的需要,相互依赖,互相支援,体现地方和中央、局部和总体、区域之间的关系,地区之间调出调入是必然的。3。研究内在关系和比例的需要,部门、环节之间的关系,财政、物资之间的关系。4。改进国家计划管理的需要,部门、条条、分级管理必然发展到条块结合。
平衡统计要反映全国与地区的平衡关系。地区平衡是全国平衡的基础,全国平衡是地区平衡的条件,这是一个辨证的关系。地区是基础,全国是归宿。
二、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的特点。
知道特点,才能明确任务。平衡统计的特点是由地区经济特点带来的,地区经济是不完整的体系,各有优势,地区内部部门构成不平衡,地区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计算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大帐之外,还要计算地区差额帐。
不能套用全国比例研究地区的比例,地区各有特点,要做具体分析。
关于人民生活平衡是地区平衡的重要内容,要研究供需变化。
不能一刀切,各有侧重,省、地、县越小,完整性越少,越窄。县搞不搞计算国民收入,要研究。
具有复杂性,调出调入的计算、中央省属的计算,比较复杂、困难。要有一套核算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
三、任务。
综合反映地区再生产特点、地区与全国、地区内部部门间、各个环节间的规律性。
反映社会再生产的统计。
总产品的实现。
非农业与非农业居民的生活。
速度效果统一,农轻重,积累与消费,生活与生产建设的关系。
改进统计方法。
四、指标体系。
主张:以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物质产品为基础,以国民收入、总产值、最终产品组成体系。
各指标的作用:
总产值,是产品的物质形态,反映价值构成,是反映补偿价值的需要。
国民收入,价值形态,新创造的价值。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活消费的唯一源泉。
最终产品,最终使用多少。
三个指标的关系。总产品包括物耗;最终产品扣除了中间产品,包括折旧;国民收入是新创造的价值。国民收入是指标体系的核心。
不主张按西方口径计算国民收入。搞投入产出调查不够条件。
***
辽财刘长新老师发言。
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的特点。
有人认为,平衡统计的特点取决于地区平衡的特点。地区平衡统计的特点在于地区与全国平衡统计的差别,要正确处理地区平衡与全国平衡的关系。地区有上缴下拨、调出调入的经济关系,统计反映调出调入是地区统计平衡的特点。
有人认为,综合平衡统计与专业统计的差别,是平衡统计的特点。并由此看地区平衡统计的作用。
综合平衡和专业平衡不同。专业平衡的基础是人、财、物的平衡。通过人财物的发展速度、比例关系、具体数量等进行比较,达到人财物平衡,实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综合平衡统计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客体,进行宏观核算。不是某个部门、某一方面的核算,而是以他们为基础,反映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全貌的核算,是最终阶段的核算,完成这一核算,才算是完成了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应当放在统计工作的核心地位。
***
人大于涛发言。
综合平衡统计的任务:围绕人民生活进行分析研究
一、对综合平衡统计的认识。
研究对象。国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的经济关系,研究经济关系是否协调、适应、平衡,揭露不平衡,是主要任务。
核心是从实际统计资料中确定平衡统计的界限。质量和数量的界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统计工作,占有资料,分析资料是统计两大步骤;研究工作,恰恰相反,从分析开始,才去占有资料。是从分析经济生活出发,用统计数字去说明问题。
平衡统计初创,不可能完善,从专题研究着手,逐渐完善,再逐渐改进。怕的是陷入资料堆里拔不出来。这是搞平衡统计的一条路子。摸索一段,再把占有的资料拿到前面。现在统计工作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在搞平衡表。国家统计局的一套平衡表和我们的研究是一致的,我们已经纳入课程。
二、以人民生活为中心开展地区综合平衡统计。
研究人民生活实际上是积累和消费研究的一个方面。省以下的市地不太关心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因为地区经济有他管不着的,他只关心他管得着的东西。地方和地区存在矛盾。是否可以围绕生活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因为生产上管不着,生活上他必须要全包了。生活问题是地方涉及面最广、矛盾突出的问题,生活的担子压在了地方领导的身上。抓生活问题可以把地区经济全面带起来。不是唯一的,是重要的。
围绕生活问题可以搞哪些题目?
1。地方能管与不管的矛盾研究。中央投资建厂(只管生产,不管生活),收益全部拿走,给地方留下一个购买力,要由地方解决。购买力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地方能管,一部分不能管。投资产生就业,就业产生购买力。建厂后,职工增加,要求地方提供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施都要建设,地方要投资,地方要解决,给对方增加压力。这些,都要研究,要匡算地方接受外来投资能力有多大,有多少是地方能够解决,哪些解决不了。
2。地区消费品的需要和消费品的生产以及产品流出流入的关系研究。国民收入消费额以消费基金来表示。消费基金包括:地方轻工业生产的产品,本地农业生产的产品,外地调入的商品。要计算三部分各影响的比例有多大。采用线性分析和回归方程,分析三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可以分析两个因素,一个本地工农业生产,一个外边资源调入进行分析。
3。对流出流入根据需要做一些划分。流出划分为两种,义务上交和商品交换。流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义务上交有去无回,发展地方优势产品,进行商品交换,有去有回。有可能的话,要编制流出流入地区联系平衡表。平衡表包括输出的去向,输入的来源。实物构成要按类别进行编制。银行有这方面的资料,建议国家利用总行的资料建立地区联系平衡表。
4。居民之间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差异研究。职工和农民消费水平差异比较,不能直接对比,要有可比性,一个调整口径,一个调整价格。不同部门的职工收入差异,因为奖金发放不同,差异大,要编制居民货币收入平衡表。
5。积累中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关系研究。现实情况是骨肉失调。判断积累率高低,必须分出非生产性积累,由此引起的积累增加是合理的。还要进行财产统计。
6。生产性积累额的确定问题。不能只看生活,不看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引起生产下降,不合理。要保证生产有一定的速度。生产性积累要有一定比例,它是由国民收入的发展速度决定。积累效益水平、积累额多少的确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界限。
三、建议
统计资料现在多了,但是搞研究没有资料,搞出的成果又没有公布的园地。现在统计资料都有保密性,为了研究需要,建议创办一个内部带有保密性的供研究用的刊物。
关于积累率标准的判断问题。25%还是30%,哪个合理?积累率是由生产结构决定,不能把不可能当作标准。把“一五”时期的积累率弄到现在,在方法论上也是错误的。25%的目标可否?
***
辽宁社科院方秉铸发言。
综合平衡统计工作是新课题。观察地区综合平衡,不是主观要求,而是客观需要。谈三个问题,地区平衡统计的客观性、必要性、特殊性。
客观性。地区是全国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相对**的整体,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以及地区之间都存在着广泛联系。根据条件、布局,各地区各有专业方向,同时专业化、协作化存在内在联系和制约影响。
地区与全国,地区内部各部门,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地区之间的平衡关系要进行研究,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实践证明,不掌握这些客观规律,就会管理经济束手无策,影响发展速度。
必要性。地区经济平衡还没有被人普遍接受。有人主张地方自给自足。有人认为地区不存在经济结构体系,地区关系是由国家安排等等,存在争论。存在怎样理解地区平衡,如何认识地区平衡与全国平衡的关系。
地区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总体平衡,不能理解为生产之间的部门平衡,是全面考察地区人财物力资源能否适应重点建设与地区配合并相适应。地区人财物分配,包括调出调入,一方面形成地区人财物资源,一方面调节地区内部平衡。掌握这些资料,就可以调整生产和需要的平衡。这叫总体平衡。
地区平衡以国家平衡为指导,国家平衡以地区平衡为基础,国家平衡是地区平衡的前提条件,国家平衡不能代替地区平衡。各地区各有优势,有配合性部门,有自给性部门,有生产性部门,有社会性部门,技术结构不同,水、交通等等条件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各式各样,所以,地区平衡是必须要搞的。国家平衡是建立在地区平衡基础之上,地区经济是全国经济的空间布局,全国平衡是通过地区平衡来实现的。国家的重点项目建成之后,原料、能源、职工生活等等都要地方解决,不协调,就会影响全局。
地方与地区的关系。地方经济离不开地区平衡。现在地方只管地方经济计划的情况要改变。国家计委要研究地区计划。忽视地方平衡无法进行地区平衡。
特殊性。与全国平衡相同点:1。目的相同,正确处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比例,积累和消费比例;2。以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为核算主体。
不同点:1。全国为完整体系,地区有专业性,实物价值和货币价值有矛盾,不能通过地区内部解决,要通过交换解决。2。全国财政是一个**的体系,需要总量和物资供应是平衡的,生产结构和需要结构是适应的。地区财政不**,有上交下拨,流出流入,信贷差,收支出现差额,导致需要总量与供应总量不等。3。地区平衡要计算三个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比例,两大部类比例,调出调入比例。
***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