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瞬间这一声便像是沸油锅里倒进了冷水一样,一下子人群砰砰炸裂起来,怒吼道:“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古人最重土地,城市里的不论是些苦力、还是酒楼里的跑堂小二、还是什么铺子里伙计,他们都是没有土地的,没土地,就没粮食,就得饿肚子,他们自然也知道,流民剥吃地主家的树皮也会被处以极刑,或许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曾经还亲身经历过,他们虽然在城市里生存下来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想要土地!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那些地主不再心存怨恨!
他们作为流民剥吃一些树皮尚且要被处以极刑,那这些大官贪污这数千、数万、数十万、数百万的白银,难道就不该处以极刑吗?
林天在二十一世纪总听见各种文史知识界的专家教授,歌颂宋朝,他们对宋朝情有独钟。
www.biquge001.com但当他亲临这个世界后,他才知道,这是多么的病态的一个社会。
有宋一朝官员的俸禄之高,是历朝历代之最。以有着正面形象的寇准为例,我们只知其为人刚正不阿,礼贤下士,不趋炎附势,敢直言进谏,故屡被排挤陷害。但却并不知道,他的奢华高峰时,每天都要啖食“鸡舌汤”,即用无数只鸡的舌头煲成汤食用。后来,寇准的老母看不惯儿子这种“忘本”的奢华,对寇准进行的“忆苦思甜”的教训,才阻止了寇准的“鸡舌汤”,但是即使不啖食“鸡舌汤”,也并不等于寇准的家财因此会有所减少。清正廉明的官员尚且如此,那些多如牛毛的贪官污吏的生活,那就可想而知了——哦,不,底下的民众对他们的生活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天地间,却又在两个互不交合的世界……
一方面官僚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另一方面,普通手工业的雇佣劳动者,却过着一天没活干,一天就没饭吃的生活,沿海地方的农村老百姓,更是不得不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贩卖二十斤私盐。
宋朝的繁华和刑法的宽松,都是对于那些士大夫来说的,百姓则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相反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这个朝代,溺婴之风盛行,就是生了孩子怕养不活,把孩子溺死。
当然宋朝也有仁人志士,他们直接的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本朝赋役数倍于古”、“本朝两税七倍于唐”、“历来税种名目,未有如今日之众”、“古来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无怪乎人群愤然高呼:“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实在是社会极大的不公与怨恨其实早已积蓄,只待一个契机,便会轰然爆发!
杀几个贪官,在明朝朱元璋手里,或者是极为常见的,这位贫民出身的皇帝,讨过饭、放过羊、当过游方的和尚,对世间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了解。为了遏制腐败,朱元璋干脆将惩治贪官污吏作为头等大事,大开杀戒,以儆效尤,凡贪赃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然后将其剥皮,里面填上稻草,挂在官衙左边,让每个为官者早晚瞻仰,知有警惕。
但宋朝不同,刑不上士大夫,即便贪赃再多,顶多也就是杖责流放,全没有性命之忧,宽恕犯罪,既是纵容犯罪,从这一点上也能想象的出宋朝官僚贪腐之严重,必然骇人听闻,旷古绝今……
人群这一篇高呼,在这个时代,实在有点晴天中一个霹雳,震得四野晃动的感觉。
王安石登时就脸色发白,苏轼、沈括全身都有些颤栗,而那些被捆绑的贪官,双腿一软便跪了下去!
林天看着群情激愤,心中大叫:人心可用!当即右手举起虚按,人群随着他的手势,渐渐安静下来,就听钦差大人文邹邹说道:“吾闻天道至公,大道至简,当今天下,刑罚之法,实有大不公之处,必以革变,否即为逆天,顺天则生,风调雨顺,万物昌荣,逆天则亡,天地反覆,众生流离!”
林天说的文邹邹,但百姓显然都听明白了,默默点点头,王安石、苏轼、沈括三人听着互相一对眼,具从彼此眼中瞧见了骇然之惧。
他们都知道,林天的言外之意,这近百名贪官恐怕……王安石任相爷时打击过不少政敌,但多是贬官、流放,动刀子杀人却真没有过。
苏轼或者是因为传统的文人情怀的缘故,对百姓有着深深的怜悯同情之心,这种心性放到政治上,便产生了民本思想,他重民生,所以当见到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政策,比如青苗法危害百姓时,便毅然反对了,这也是他与王安石之间虽然君子之交,但在政见上却有会争论个脸红脖子粗的缘故。
林天忽的高声断然道:“今天这近百赃官,贪腐之多,骇人听闻,实在是天怒人怨!本官以为……必要杀之,以安天心!”他向人群问道:“尔等以为如何?”
“哗~~”人群登时沸腾,大为欢欣鼓舞,大声高呼本当如此、杀了狗官、不杀不不足以平民愤……
其中有几个人最是状若癫狂,激动不已,他们的情绪感染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又感染了其他人,顷刻之间,人群情绪更加激扬,如同锻钢之烈火!热烈而又杀机腾腾!
林天向王安石、苏轼、沈括他们看了看,淡笑道:“三位以为如何?”
沈括摇摇头,他曾任过司天监、工部尚书。他对这些变法革新什么的,不太感兴趣,他支持并参与王安石变法,那是因为王安石“大兴水利项目”。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下放到杭州担任通判一职,沈括到杭州监查“农田水利建设”之余,与他谈诗论词,他素来佩服苏轼的文采,将其诗词抄录未册,后来不知怎么的,这些诗词被有心人利用,成了诽谤朝廷、讽刺皇帝的罪证,于是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
沈括为此深感自责,长跪宫门求皇帝宽恕开恩,无果后,索性书信王安石求助,王安石又向赵顼讲情,苏轼这才逃过一劫。被在监狱中关押了一百三十天,后贬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故而王安石、沈括、苏轼三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
^^^^^^^^^^^^^^^^^^^^^^^^^^^^^^^^^^^^^^^^^^^^^^^^^^^^^^^^^^^^^^^^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