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六十二章【圣人】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唐朝那些事儿 | 作者:朝月清风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听完这番话后,杨坚大悟,就说道,要是你不说这样的话,几乎要坏了大事。www.biquge001.com

    于是,杨坚首先想到的是,少内史崔仲方。

    崔仲方(公元529~604年),字不齐,汉族,博陵安平(河北今县)人。

    首先,他是杨坚的同学,且在同学期间,二人十分要好,这一点,与那位刘房开和郑股东一样,所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加入刘房开他们的公司。

    其次,崔同学是位文武全才,且为忠义之士。早年跟随“屠龙者”宇文护,从随军参谋干部起,兼任书记官,后以军功升迁,官至司法部的厅局级干部,参加修改制定国家法律,还曾向北周武帝敬献灭齐之策。

    在此之前,为参加竟选丞相,杨坚也把这位崔同学,拉入了亲友团,两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达成协议,握手以示结成同盟。

    但是,当监军这事,崔仲方也没有答应,说是他的父亲崔宣猷,此时在敌方境内的山东,而这个理由,是难以拒绝的。

    不过这崔同学,到是个帮了杨坚不少大忙的人。

    在杨坚找到他后,就曾连夜向杨坚献“便宜十八事”,杨坚十分赞赏,均予以采纳。

    其中最重要的有关北周官员制度的建设立,提出“依汉、魏之旧从之”,为后来的隋朝政权政治机构的建构,提供了基本方案。

    崔同学在这事上,帮不了忙,没办法,杨坚还是只有叫上刘昉和郑译这二位同学。

    虽然没有马上答他们要官的请求,但他们二位,毕竟是他竟选丞相,和下一步还竟选皇帝的班底。

    而这二位知道出主意的是李德林。

    就是这人挡了他们的官路,也就挡了财路。

    那当然是要有态度的,所以刘房开说,我又不是将军,难以服众。

    其实这话有点被颠倒了,如果这人是将军,恐怕才难以让众人服气。

    而边上的另一位,郑股东马上乘机说,我母亲病了,去不成。

    这二人的理由确实显得太小儿科,所以杨坚因此而不高兴,这应该在事后让刘、郑二人感到后悔。

    其实,这事他们要是干了,会有很大好处。

    正因为他们的不愿意,则给另一位大人物的出场,留出了机会。

    第二位大人物是高颎。

    高颎(公元541—607年),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省景县东)人。

    不过,他是到了隋朝,才成为大人物的。

    而在此时,高颎只是丞相府的司录,国务院长办公厅高秘书,就是他。

    他在此时站了出来,要求担任监军,这项艰臣任务。

    杨坚过去没有很注意此人。

    也就是说,还是注意到了的,要不然不会担任丞相身边的秘书这项重要职务。

    高颎站出来要求承担此项重任,让杨坚眼前一亮,现在他发现自己为什么没有先想到此人。

    在此以前,杨坚曾派他的经纪人,拉选票的邗国公杨惠,找过这位高颎。

    这高颎的父亲叫高宾,曾在北齐为官,因被小人们的谗言,赶到北周来。

    而当时北周的大司马,既是名将,同时兼中国古代著名美男的独孤信,将其收留做了幕僚,并赐姓独孤氏。

    而独孤信是被宇文护御赐毒酒,逼其自尽于家中的,其家人被发配四川。

    独孤信的七女儿,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夫人,文献皇后,就因为高宾是其父独孤信的老部下,两家人常有往来。

    高宾后来官至鄀州(今湖北省荆门市)刺史,在高颎发达后,高宾还被追赠为礼部尚书、渤海公。

    这是因为杨坚和高颎当时同属独孤信政治集团,所以说杨坚以高颎为亲信,是有历史渊源的。

    高颎少年时就很聪明,看书也是“略涉”,即只看个大概,这种人读书不甚解的人,在当时,大凡都被认为是将来有出息的,而且,这聪明陔子,还很善于词令,这要放在今天,是块当律师的料。

    在高颎幼年时,他家院子里有一颗柳树,高达百尺,犹如盖子一样,村中的老人便说:“此家当出贵人”。

    后来果然应验。

    这说明植树造林,还是很重要的。

    高颎十七岁时,被北周齐王宇文宪,被录取为王府的书记官。后来在北周武帝时,得到了世袭的爵位,即成了武阳县(今四川省特为县)伯爵。

    再后来又当上了内史上士,不久又迁下大夫。在北周武帝灭齐的战斗中,立有战功,所以后来允许其开府招兵买马,成立高家的府兵。

    也就是在不久前,隰州(今山西省隰县)稽胡(源于南匈奴,南北朝时居住于今山西省)叛乱,高颎随越王宇文盛征讨,平息了叛乱。

    这些以上情况,是杨坚让经纪人杨惠找高颎入伙的另一个原因。

    但这仅只能说是关注,还没有达到相当关注的程度。

    不用说是因为英雄识英雄,拉票人杨惠一开囗,这高颎当即以很高兴的样子,表示同意加入杨坚政治团伙。

    其表态为:就算是“公事”不成,也就是说如果搞政变失败的话,我也不怕被灭族。

    这话说得真是吐囗唾沫砸个坑一样,够铁。

    因有此过程,请求获得批准,于是,高秘书立即动身前往监军,也只是派人向其母请行而已。

    这与刘、郑二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由此而让高颎,后来成为大人物,而轮不到刘、郑二位搞房开的。

    正是因为发生了以上的插曲,这征讨尉迟迥大军,召齐了人马,再折腾完这些事,到开拔时,时间已过去了一个多月。

    七月末,因七总管之兵,尚未完成集结,韦孝宽率带部分人,从洛阳出发后,抢先占据了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南)。

    3、主攻

    此时尉迟迥部将李俊,正围攻怀州(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

    而韦名将之所以要抢先赶到河阳,是因为有人为他献策,认为历史上洛阳做为京都,在城防上一直都很欠缺,全靠在河阳设防,进行护卫。

    这个地方做为军事重镇,长期以来,有不少的关东来的鲜卑人,在此居住,这些人都是些以当兵打仗为职业的人,要是尉迟迥抢先占据了,则为祸不小,所以韦孝宽抢先带领了部分人马,要先保河阳不失。

    当时河阳城守军中有800多鲜卑人,但家都在邺城,见这韦孝宽带来的人马不多,且尉迟迥反对扬坚,弄得动静很大,原先是有计划,打算投靠尉迟迥。

    韦名将是个对“知己知彼”有特殊偏好的人,凡打仗前,首先要搞好的是侦察,而在平时要搞好的则是谍报工作。所以对于这伙人的动向,了如指掌。

    因此,心生一奇计,具体做法是,派人先到东京洛阳,制造了一个假官司。

    这洛阳是当时北周的行政司法首都,六府即冢宰(国务院)、司徒(户部,即人事、国土部)、宗伯(礼部,即文化部、国家民委)、司马(掌管军队的后勤、训练的部门,及做为最高军事法院)、司寇(刑部、监察院,掌管刑狱、纠察)、司空(工部,即建设、水利部)府,皆设置于此。

    于是从在洛阳的法院,还有国务院,来了通知,传这伙鲜卑人中的主要负责人,都叫到洛阳城去,接受封官赏赐。

    这种意外惊喜,仔细去想,是有些勉强,但如果真是好事,是不应该放过的,大不了走一趟,再说这洛阳又不太远,只有100多里路,快马当天可到。

    这个官司大概被编造成了刑事案件。

    而案情可能被杜撰成:有关企图谋反的举报,经审理的,证明这几个被传唤的人,是清白无辜,忠于北周朝迁的,因此让他们几个留下来在任职,并给予赏赐。这样的好处,让他们全部都留了下来。

    鲜卑人中的主要负责人都重利轻友,忘了还在河阳城中过清苦日子的弟兄们,大伙于是就只有散了,那个原先说好的投靠尉迟迥的计划,也就宣告破产。

    韦名将的这个小动作,到是办成了大事,不仅在于占了河阳城没商量,还赢得了时间,等到了七总管之兵赶到。

    接下来的,韦总司令就开始发号司令,命令各部,分兵出击,骁将宇文述,很快扫荡了几股在近处乘乱闹事的乱军。

    然后,征讨大军汇合,向东进发,来到了永桥镇(今河南武陟西南)东南。

    韦名将以战略眼光,对目前的情况做出分析,认为打仗还是要有所讲究的,只有争取歼灭敌人的主力,才算完成任务,所以决定先不攻河阳城,而是绕过这座坚城,直接攻取尉迟迥的老巢邺城。

    但军进至武陟(今河南省武陟县西)时,不得不驻扎下来。

    因为前面有一大河,挡住了去路。

    这条河叫沁水(山西省东南部,黄河的支流)。

    而也就在此时,尉迟迥已派了他的儿子尉迟憞,率军10万,迎面赶来,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

    这时沁水暴涨,两军只好隔水对峙。

    看来都是因为有这条河的缘故,而并非七总管中有人收受了尉迟迥的饷金,故意延缓进攻。

    8月17日,高颎到达前线。

    高监军赶得急。不过,在此之前的折腾,所造成的延误,与他并无干系。

    他只能做他现在能做的事。

    高监军命令,架桥。

    这个命令是惊人的。

    因为沁水急流汹涌,换了现在,也难以做到。

    架桥,是为准备发起进攻。

    这当然是不用说的,这个举动着重要说的是,咱家玩的是拚命的架势。

    桥竟然架起来了。

    对崖的尉迟憞见了,就让士兵们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

    而高颎则让人在离桥桩较远处,构筑水中障碍“土狗”,以阻火筏近桥。

    这“土狗”,是用竹笼和麻袋等,装满沙石,在以木桩加固,很感兴趣,但是对有关“武艺”的说法,总是感觉有些模糊。

    读些真实点的历史,不包括古人所写的演义,今人创作的小说之类,总是会发现,所谓武艺,其实在真正的战阵上,并不会让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杀别人,如同切瓜,而被别人杀时,却刀枪不入。

    如果真象所传说的那么神,仗就没法打了。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