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一零六章 衙役刘三爷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崇祯七年 | 作者:竹下梨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若是给我三百个人,再有二十来条小船,再做好了那等拦河的大网,属下有信心,一天能打五千斤鱼!匀下来也不过是每个人每天十几斤鱼而已,并不算是太大的量。www.biquge001.com”王羽顿了一下,道:“不过属下建议,最好派一百个人左右捕鱼,捕鱼量维持在每日两千斤左右,若不然的话,怕是没多久,这鱼就要给捞的枯竭了。”

    “嗯,说的是,咱们总要为长远计。”董策拍拍手道:“现在你手下那三十个人,暂时就不要动了,等到流民们陆续来了,我给你补到一百个,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捞鱼,晒成鱼干儿,储存起来!造船的工匠,你带人去找,造船厂要早日建起来。实在没有小船儿就用筏子代替,至于大网,是自己造还是去买,你看着办,到时候找我来批银子。”

    “是!”

    “光吃鱼自然是不行的,但是咱们要训练士卒,必然以大强度,多流汗为标准,士卒们消耗会很大。谁都知道,肉比粮食好吃,吃了能挡饱,有气力,而现在咱们能大量食用的肉类,无非就是鱼虾而已。咱们以后要保证,每个士兵每天至少要吃到一条鱼。”

    “是!”众人轰然应道。

    最后东侧总结道:“现在关键任务就是两个,第一,种田,第二,打鱼。三十个人捕鱼,其他人都跟着王通去烧荒,对了王通,从明日开始你要做这么一个活计,划分田垄,十亩地为一井,方便之后分田用,暂时先划处二百井来吧。”

    “另外,尽快在甘河和洢水河上各自架起一座桥梁来,保证两岸的畅通。”

    xxxxxxx分割线xxxxxxxx

    阳和卫,此地又称阳高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德元年徙高山卫来此同治,属大同府。嘉靖二十六年设大同东路。

    卫所制度本来乃是大明朝军事制度的根基,一个卫五千六百人,一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一个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于一或险要或肥美之处建立围城,周围便是大片大片的屯田耕地,都是军户耕种,城中住着的百姓,基本上也都是军户及其家眷。而以卫城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五个千户所城,而已千户所为中心,周围又分布着很多百户所。皆建城立堡,开垦农田,军事训练的同时进行耕地。

    是故太祖洪武帝很自豪的道:“吾羊百万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过后来大明朝卫所制度逐渐废弛,所有的卫城,所城,全都是名存实亡。等到明朝后期,军户制度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之后,阳和卫的军事功能就几乎已经被剥落殆尽了。现在阳和卫中也有卫指挥使,卫指挥佥事等一系列的官衔。也有衙门和办公机构,但是根本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除了现在是大同巡抚,大同镇总兵直接管下面的各道,各道兵备道直接管下面的守备把总等等,根本就不经过卫这一级。

    不过却有一点,所有士卒的编制还都是挂在阳和卫下面的。

    现在这座当初为了军事目的设立的城池,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一座民城,人烟稠密,很是繁华,乃是方圆数十里内的经济中心。

    和受到天灾直接打击最为严重的乡村不同,作为商业发达,文化昌盛的一座城池,阳和卫受到的影响很小,还很是能够看到一番繁华景象。这会儿正是清晨,城门刚刚敞开,早就在城里城外排队许久的人们已经开始陆续进城了。

    挑着乡间特产进城贩卖的老百姓,赶着大车的行商,进城给大户人家收拾净桶等生活秽物的车队,城外锅庄给城里头酒楼饭店送酒的队伍,进城找活儿干的百姓,都乱哄哄的挤在城门口。

    整座城市似乎都活了过来,城里的商铺也都卸了门板开始做生意,米面粮油的米庄,布庄绸缎庄,酒楼酒肆。不过这会儿最热闹的还是卖各色早点的铺子,卖油炸桧(油条)的探子已经在路边儿支起来了,向下面炉火烧得正旺,上面大油滚开了,把切好捏好的面棍儿往里头一扔,顿时整个就膨胀起来。旁边放了几张桌子,油腻腻的也不知道多久没擦过了,可是也没人嫌弃。一个个食客捏着油条大口的吃着豆腐脑,时不时还嫌烫似地吹一口。

    刘三儿正自坐在西城门口外头的大青石磨盘上面给城门守军们嘬牙花子。

    他穿着一身儿深青色的直缀,脑袋上带着四方巾,腰间系着一条足足有巴掌宽,又厚又结实的牛皮带,上面是铜打的钩子。脚下蹬着千层底儿皂靴,左边腰上还挂着一口单刀,手摁在刀柄上,当真是威风凛凛。

    说是说话,其实是他坐在磨盘上,而那几个衣衫褴褛,一看就感觉身体颇为虚弱的士兵则是站在他边儿上,跟他说话的时候,佝偻着个腰,脸上带着讨好的笑。谁地位高谁地位低,一目了然。周围进城的百姓也是自觉的绕开那里,偶尔目光落在他身上,也满满的都是敬畏。

    虽然在后世那许多古装剧中,县城的衙役们通常扮演的都是路人外加出丑的角色,但是实际上,他们权力非常大,在当地的地位也很是显赫。

    大明朝的基层政权建设很差,非常差!可以说是简陋到了一定的境界。

    后世一个县里面有多少政府部门,有多少事业单位?有多少在办公在处理事务的?二三十个都不止!这些部门需要多少公务员?几百个那是少的。

    而大明朝一个县在吏部登记造册,有公务员编制的就三个人——县令,县丞,主薄。

    许多电视电影乃至小说里面,时常轻蔑的提一句七品芝麻官,且不说中枢朝廷里面像是给事中,都给事中这些七品芝麻官足以令内阁辅臣也要忌惮,一个政令甚至可以影响天下。就说地方上的县令这种七品芝麻官,身兼县长县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安局长财政局长等等要职于一身,简直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说一不二。

    俗话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一个县令足以决定治下绝大部分人的生死。

    就靠着仨人,怎么可能管得过来?

    所以权力不可避免的就下放了,许多县令都有师爷,师爷一共两位,分钱谷、刑名。这样一来,就把最为基本的两项权力——治安权或者说是军权,以及财权就拿在手中了。那些繁华富庶,人口众多的一等上县,还会以二位师爷为核心,组成六个部门——朝廷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与之相对应的,地方上也有六房。六房,十二个经制正吏,几十个跑腿的书办、典吏等等,权力可说是极大。

    权力便是落在了他们的手里。

    而一个县的治安大权则是全部都落在了三班衙役们的手中。

    三班衙役,第一是皂班,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的,审案时兼做行刑手帮助吓唬人犯;其次是快班,就是捕快,民间俗称快手的是也。他们的职责是拿贼、破案和催租税;第三是壮班,属于临时召集的民工,打打杂,危机状况时协助守城。

    不算那些民壮,正儿八经的衙役,也就是几十人。一个县人口有多少?大明朝安安稳稳的发展了这几百年,人口早已经是比建国之时翻了几番,一般县城,少的万把人,多的四五万也是有的。

    就靠着这么点儿人根本是管不过来的。所以基本上每个衙役都有帮闲,帮闲人数不等,多的有十几二十人,就算是少的,也有七八个。这些帮闲的来源,基本上就是街面上的地痞流氓,他们在百姓面前凶狠如虎狼,但是面对衙役这种官府中人——尽管是最低级,食物链最底端的官府中人——却是怕得要死。

    每个衙役都划分了负责的地盘儿,平日里就有帮闲孝敬着,帮闲的收入,则是来源于对百姓和商家的讹诈。而他们背后站着衙役这种在小民眼中等同于官府的存在,更是无人敢于得罪。简而言之,这些衙役,一个个都是黑社会老大。

    他们倒也不是全然祸害,一旦出了什么命案,这些地头蛇立刻就知道是谁犯的事儿,总会交出个人来交代就是。而外地的流窜犯一旦逃到了此处,更是根本无立足之地。

    而的另一方面,他们也很贱!地位很低,根据朱洪武定下的律例,三班衙役,除了壮班之外,却是贱民身份。一个家族有人干了这个,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地位比一般农民还要低。

    明季很著名的话本儿《连城璧》中便是讲过一个故事,成化年间,福建汀州有位姓蒋的衙役,在其父亲时将世代传袭的衙役职位出租给他人,直到他这一代好不容易才凑齐钱将位置赎买回来。

    像是军户,匠户一样,明朝的衙役也是世袭的,但是由于有种种无法宣诸于口的灰色收入,这些衙役们的日子过得比匠户匠户不知道好了几千几万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