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在很多年之前,在錢塘縣靈芝鄉的吳繼勇吳老爺,就萌生了要搬到城里居住的念頭。
www.biquge001.com
他這個念頭可不是一拍腦袋之下而產生的,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還有很多很多的……刺激之下,才終于做出的。
想法是有了,可要具體的實施起來,也並非那麼容易。家中的幾個女人倒很是向往城市的生活,可老妻卻是無法遽然舍棄老家的家當。而自從得知自己的老子有了搬到城里居住的想法之後,三子一女那就是純然的、不顧一切的向往了。平時只要一有機會,就攛掇著老爹趕緊踐諾。
很多年過去了,吳老爺所受的“刺激”不僅沒有減輕,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且三個兒子,也從當初的幾歲,成長為十幾歲的半大小子。
“書中自有黃金屋”一途是不成的,吳老爺自己當年就不是這個料兒,因此對于自己的三個兒子,他也沒有寄予多麼大的希望。甚至在經過了一些努力之後,當自己的兒子還在蒙童時代起,吳老爺的希望就一個接一個地破滅掉。
“難道自己的下一代……還是要在鄉下繼續當土財主嗎?!”
吳老爺肯定是不會認這個命的。
而且,他從自己近些年所受的越來越強烈的“刺激”中,也看到了屬于自己吳家的希望——別人能行,我們吳家同樣能行!
一年多之前,本來居住在錢塘縣鄉下的吳老爺,開始著手實施自己的計劃了。
說來也巧,吳老爺剛剛打定主意,就有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杭州府北城的這處宅院,佔地有十畝大小,有著三進院子,據說原來是屬于魏公公的某位“重孫”所有。
雖然魏公公倒台之後,朝廷真的沒有多少閑工夫,來窮究他們這些“閹附”的罪惡。可因為其中有著眾所周知的、可“操作”的余地,所以根本不能排除府、道、縣一級的官員扯大旗做虎皮,假借朝廷的旨意,趁機威逼利誘。
而閹黨的那些孝子賢孫們,他們自己也要極力盡快擺脫那段不恥的“履歷”,因此洗白身份和攀附官場新貴就是他們的當務之急了。
大家都知道,這兩件事情要說難也是真的難以做到,可要說容易嘛……只要找對了人,而且也拿出了足夠的“意思”、付出足夠的“誠意”,這種事情倒不是很難做到。
當地不是早有戲言︰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
話已經說的如此明白,若是再不開竅,那可別怪不給機會了。別為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之物,到時候枉送了“卿卿性命”。這並非虛言恐嚇,是有著活生生的例子以為佐證的。
于是只能拋棄幻想,以“務實”的態度來應對了。而辦這樣的事情,絕對是需要現銀的,沒有人傻到將賄賂的“物證”拿在手里、以為將來被牽扯的道理。
因此,吳老爺才能以比較低的價錢盤下這處宅子。
盤下這處宅院之後,就是找人設計,請工匠施工,林林總總一大些事兒,好好麻煩了一番,最近剛剛完成了整治修葺,假山魚池什麼的也都添置了幾處,看上去也是花團錦簇的一番景象了。
現在,吳老爺要馬上搬入新居了。
————
吳老爺的家,本來是在錢塘縣下轄的靈芝鄉。
在靈芝鄉,吳老爺有著良田數千畝,听差下人十數個,長工佃戶更是無數,在那一畝三分地上,吳老爺那是絕對的土皇帝一般的人物。
但是,搬到城里的院宅中住下之後,吳老爺就感覺出不一樣的地方來了。
到底是城里,與鄉下還是截然不同的。單說這使用的下人,就不是從鄉下帶過來的那幾笨手笨腳的人所能夠勝任的了。
在鄉下的時候,看著他們也是心思活泛,言語便利,腿腳靈便,可到了城里之後,沒想到腦袋也發木了,眼神兒也發呆了,甚至走路的時候都能夠出現順拐的現象。
吳老爺可勁兒地罵一頓,可似乎于事無補,他們該腦袋發木還是腦袋發木,該眼神發呆還是眼神兒發呆,該走路自己給自己下絆子還是走路跌跌撞撞、踉踉蹌蹌,好像是一起吃錯了藥一樣。
其實,也別說他們,就是吳老爺自己,也是有著諸多要適應、要改變的地方。
首先一點,到了城里之後,吳老爺還是按照鄉下的習慣,應該是要與周圍的高鄰們多多交流。自己初來乍到,肯定是要放低姿態,拎著從鄉下老家帶來的土儀,挨家挨戶地拜訪。
吳老爺的目的,是想在最短時間之內,與周圍的鄰居打成一片,免得自家備受孤立。本來像他們從鄉下遷入的鄉巴佬就不免受些歧視,如果不趁著新到之機多多拜訪高鄰,以後需要關照的時候就有些來不及了。
現在大宗大宗的土特產撒出去,別人多少會給留些面子。他如此的做作,倒不是完全為自己著想,多半也是為子孫將來。
但是,就是這樣在鄉下視為再正常不過的舉動,也招致了某些高鄰的鄙視,不是嫌棄自家下人說話的嗓門大了,就是嫌他們走路的時候太過用力……吳老爺知道,他們明著是貶損自己的下人,實際上不就是嫌自己是個土包子嗎!
這倒也不怪高鄰們有意挑刺兒,幾次拜訪高鄰的過程走下來,吳老爺自己也感到自己是出了幾次乖,露過幾次丑的。
雖然他此前也是無數次地進過杭州府城,最好的館子也下過,也在最好的茶館中喝過上好的龍井、碧螺春,最好的粉頭也在他的腿上坐過……該見的市面自己也都見過了,可現如今自己也一下子成了“城里人”了,似乎倒有些不太適應了。
一通忙亂下來,吳老爺不得不痛下決心——招人!
吳老爺原來以為,城里的老爺們架子大,出個門都前呼後擁的,辦個事都指手畫腳的,似乎不如此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身份。而今自己才明白,有些事情、哪怕是隨手就可以捎帶著能夠辦的,也真的是要假手他人才合適,才像那麼回事兒。
因此,他雖然有些感到肉疼,可還是把人牙子約上門,定下了丫鬟和僕婦下人的口約。
此外,吳老爺還像各位高鄰央告,若有合適的人選,敬請推薦。
而此後發生的一些事情,就是由于吳老爺的“招賢令”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