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这一次南下青州,是高览蛰伏多年之后的最重要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压力大,负担重,但是在队伍最前方的高览却信心百倍。
www.biquge001.com
如果说这一次与上一次兵败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这一回他率领的部队乃是冀州最为精锐的部队,远非上一次他战败时的部队可比,高览并不是唯前一次失败找借口,部队实力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都是身经百战,刚从冀州之战南下而来,而上一次都是临时招募的士兵,除了接受过正规训练,几乎没几人上过战场,这样的部队,如果战事顺利,那自然是一路势如破竹,可如果出现任何的困难,兵败如山倒式的溃败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而上一次在东莞的失利,不就是因为一路太顺利后被臧霸突然袭击,但是这一次他带来的部队可不一样了,这些士兵很大一部分从讨董时期就加入了主公麾下,这样的从军时间,经历过多少大小战役,出现任何不利因素,就算是战败,也不会让他像前一次连败军都无法收拢。
高览骑在一匹枣黄色骏马之上,穿着一身亮银鱼鳞甲,头戴铁盔,手执一杆麟角大刀,格外地英姿勃发。说起来高览手中这柄麟角大刀可要比他本人更出名,这柄武器在坊间流传的兵器谱中排名三十五位,算得上是当世神兵了。
而以往一般能够入选兵器谱中的神兵利器,往往都是因为使用者的名声,所以每一柄神兵利器,都可以在武榜之上找到他的主人,但高览和麟角大刀却是唯一的特例,因为他是唯一没有入围武榜,但兵器却有幸进入兵器谱的哪一位。
虽然高览完全是因为麟角大刀而为世人熟知,但是他还真不是什么软脚虾,也许在世间他的名声并不如颜良文丑这般有知名度,但是在冀州,这位与颜良文丑齐名的将领知名度却极高。
河北四庭柱,刘澜和他没有交过手,不过在与张颌说起这三人时,看得出张颌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此人弓马娴熟,且精于兵法,绝不是易于之辈,而且从张颌的口气看,这人和他的身手应该是在伯仲之间,但到底是谁更胜一筹,说不清,毕竟只是切磋,一些手段都没使出来呢,真要拼命的话,还真说不清。
不过刘澜后世对这高览还是有些了解的,当然都是看演义从而了解,能够战平许褚,就这一点这高览的身手就不容小觑,当他听说文丑和高览被任命为正负将军之后,对于主将文丑反而无感,倒是对高览格外重视。
这是为会领兵也能打仗的将领,至于文丑,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关系吧,虽然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关系不错,但随着关系恶化,也随之成为仇敌,对于他刘澜承认其是一员猛将,但如果是大兵团的作战,这样的对手,其实威胁并不大。
但高览就不一样了,所以他很自然的就第一件提醒了身处开城的臧霸和徐方,让二人小心,毕竟与臧霸有过交手的臧霸,更清楚高览的厉害之处。
而这些,都不是高览所能够知晓的,在他看来,自己在刘澜眼中应该只是一介无名之辈罢了,这样其实也挺好,不被敌人所重视,到时候反而能让世人大吃一惊。
部队抵达黄河,登上渡船,就在高览注视着部队陆续登船的时候,数名快马陆续而来,将其他各路的消息传来,部队都在有序的进行着,有的一句渡过黄河,一切进展都很顺利,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了,毕竟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变故就是最好的消息。
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形式之下,刘澜肯定在冀州派出了无数的谍探查探消息,他们被发现的可能十分大,不过这一次高览分兵的计划,无疑是极度安全的选择,就算被察觉了,五千人的调动,也不会被当回事。
可是一旦这六路兵马抵达青州,那效果可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如今在青州的部队,对刘澜绝对是巨大的威胁,甚至他都敢靠着这五万多人直接拿下琅琊,他有这样的信心,而且如果有这个可能,他也愿意如此去做,一旦成功,那么待大部队抵达青州,刘澜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高览不知道刘澜对他的评价很高,同样,刘澜也不会知道高览也对刘澜另眼相看,当青州之战失败后,他失去了领兵的资格,在家里他就像,日后自己最大的敌人和对手会是谁,这样的念头一出现,脑海之中立时就闪现出了刘澜的身影。
而在和文丑抵达平原之后,私底下文丑曾经问过他这个话题,他看起来很认真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偏偏说了很多人的名字,有曹操有袁术甚至连马腾都说了出来,就是没有提刘澜。
文丑当时还纳闷,直言为什么自己不说刘澜,高览虽然半开玩笑说在那之前刘澜已经被我们消灭了,可文丑却从中知晓了他这样做的原因,那就是刘澜在他眼中才是那个最大的敌人,主公最大的对手。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高览才会迫不及待的想着要消灭刘澜,其实现在的冀州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沮授就直言,夺取青州之后要徐徐南图,而首先要攻打的目标并非刘澜而是曹操。
这样的建议让很多人不理解,包括高览,明明刘澜才是最大的对手,为什么要留着他,留他越久,后患越无穷,这种危险,就要越早剿灭越安全,这个道理,别人不明白,你军师沮授能不明白?
这么多年与刘澜的对决下来,难道还看不出来刘澜的有多大的威胁吗,不说他帐下的精锐士兵,就说他的才干,能靠着辽东这样的鬼地方一点点发展起来,到现在坐拥这么一大片土地,成为仅次于他们的势力,这种人就绝不能留,不然的话,倒霉的肯定是他们,而曹操对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威胁,一个要兵没兵要粮没粮,而且关键时刻还能与他们一同出兵的盟友,不拉着一起对付大敌,为何要这么迫不及待的进行剿灭呢,理解不了,更无法理解。
可是高览并不会明白,不是据说不清楚这些道理,而是他看中了刘澜轻易难以剿除,所以他才不敢贸然发起与刘澜的大决战,轻易出兵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只能徐徐南图,逐步向南蚕食,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利益,待将豫州和兖州彻底掌握在手中之后,再与刘澜一战高下,胜则问鼎中原,败则退回河北,隔河而治,寻求战机,再次南下。
这是沮授为袁绍做出的战略勾勒,但是对于他这样的计划,支持的人并不是很多,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如高览不理解的原因,现在趁着刘澜还没有羽翼丰满不去打他,那么等他羽翼丰满之后再攻打,有胜算吗?
没有,现在是消灭刘澜最容易的一个时期,只要把握住,就能彻底解决刘澜这一威胁,哪怕是把他打到江东,到时候到了秣陵的刘澜,就算有威胁,但也不会对他们构成危险,所以这仗既然迟早要打,那么晚打就不如早打。
这样的对手,就不能给他时间让他发展起来,到时候如果他们与曹操激战,刘澜帮助曹操对付我们,又或者刘澜向南发展,等他们打算转过头对付刘澜的时候,刘澜已经将南方全部平定,那就真成为最大的劲敌了。
所以啊,文丑问出的这番话,虽然高览把世上极大诸侯都说了一遍就是没有说刘澜的名字,可却显示出母亲他把刘澜当做了唯一的大敌,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看,袁术发动了三次徐州之战,不说现在这第三次,前两次都让刘澜笑到了最后,刘澜又得人又得地,利益双收,试问这样的情况,这么多年有过吗,没出现过,那么问题就来了,袁术曹操都知道留着刘澜就是养虎为患,千方百计想办法要解决,他们又何苦还要留着呢?
索性不如何袁术曹操他们把先刘澜这个威胁解决了,他们在去解决其他人,不是更容易一些?
袁术被刘澜压得,现在已经很难继续发展了,至于曹操受制于人口钱粮,更没有发展壮大的可能,到时候他们夺了徐州,实力只会成倍增加,有些人只看到了打下青州要派众多部队驻守,却并没有想到徐州的人口远远超过兖州、豫州和扬州,对他们绝对是一大补充。
高览虽然想得不错,但却忽略了刘澜在徐州能够被曹操和袁术两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到时候也是一样,击败了刘澜,肯定下一个目标就变成了曹操和袁术,人家也不傻,现在的联合,虽然看起来是对付刘澜,可是私下里,有没有其他协议,比如抵抗冀州的协议?
这种事情,探是探不出来的,甚至很有可能就袁术和曹操两人自己才清楚,所以到时候你说徐州守不守,守那自然麻烦就不会断,耗兵又耗粮,不守,不管是袁术还是曹操,得了徐州的人和地,立马就能发展起来,原本不是威胁的两人,自然就变成了威胁。
这不是危言损听,而且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二人不会不明白,所以联合对抗他们就好像此刻他们对付刘澜一样,一点也不用意外。
所以对于沮授来说,徐州对于他们并没任何实惠可图,毕竟他们并不需要徐州的钱粮,冀州就足够了,可如果只是对付刘澜,那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消灭刘澜这样庞大的对手,自己损耗不仅大,还给了曹操和袁术发展的时间,不值当,但是逐步蚕食的话,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旦他们掌握了兖州和豫州,那么就可以逐步向南推进,把刘澜压缩在徐州出不来,到时候在与其决战,以掌握关东六州的雄厚实力对付只有一州的刘澜,这一仗怎么打他们都必胜无疑。
因为刘澜不管是实力还是财力都耗不起,就算是持久战,那刘澜也是被耗死的那一个,可以说他们必胜无疑。
沮授的计划虽然用时较长,但却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尤其是在面对刘澜这样军事实力明显占据优势的敌人时,绝不能操之过急,这和当年他部署对付公孙瓒的办法如出一辙,之所以用时远远比计划短,完全是公孙瓒自毁长城,如果不是他在冀州倒行逆施,那么这一仗一定旷日持久,但是最后公孙瓒必败无疑。
本来幽州在东汉很长一段时期就一直需要冀州提供粮食和物资才能够保证州内百姓的生活,而没有了冀州的支援,公孙瓒又怎么可能与冀州拼消耗,时间一长,他自己就得主动投效。
当然,这样的情况没能发生,因为他们拥有者麴义这样优秀的将领,使一切都变得简单,可是麴义已经死了,剩下的将领又没有他的能耐,那么继续蚕食,以庞大的物力和人力,关东几大诸侯都没有与他们抗衡的资本,只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笑到最后的必然是他们无疑。
可是高览这样的人,考虑的问题又不一样,早一点解决麻烦,把风险降低到最小才是最符合他们现在利益的追求,留下曹操和袁术也不用害怕,就算他们联合,一个连刘澜都无能为力的联军,拿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不得不说这样的是很有市场的,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曹操在冀州活动的原因,但是似高览这样的人并不少。
希望主公能够改变主意吧。高览甩甩头,看着已经差不多登上战场的部队,大手一挥,带着亲兵们开始上船,几个时辰之后他将抵达历城,这是颜良将军之前抵达青州的路线,而他这一次则会循着他的路线再走一次,但失败的覆辙他不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