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co>
周泰登陸之後朝九江水營殺了過來,營寨空空如也,就在他們打算直奔九江城的一刻,胡人就見到水寨哨樓側有人影晃動,連忙殺了過去,在將他們包圍後,沒想到居然是一支九江水軍小隊,而為首之人居然還是九江軍內的一幕校尉,名叫楊粲。
www.biquge001.com
在詢問了水軍都哪里去了之後,結果這個將領睡過頭,起來以後戰事早已結束,至于周瑜哪里去了,他也不知曉,周泰听完,押著他直奔九江城,來到城門前,只見這里早已亂成一團,輕松入城,只听得前方殺聲四起,急忙帶領水軍殺了過去查探,立即就看到了許褚與陳果,沒有任何遲疑,吹響號角,對九江軍發起了沖鋒。
兩面夾擊,按照正常的情況,九江軍必然會退,而一切也如周泰所預想的那樣發展著,只是程普依然帶領著他的部隊且戰且退,他們不顧一切的堅守著,可以說此刻他為了黃蓋能夠帶領主力撤退已經不顧一切了。
程普非常清楚,如果此時他這里當不下秣陵軍的攻勢,那麼之後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他們會被擊潰,甚至包括黃蓋也根本走不脫,程普在丹陽與劉瀾的部隊交戰後,對秣陵軍非常了解,想要甩脫他們,根本就沒有可能。
可是當水軍出現的一刻,程普就受到了三面夾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且戰且退,那就只有全軍覆沒,可是就算且戰且退,難道就能安全了?程普相信這一仗對于他不管做出任何選擇,都是沒有希望的,根本逃不出秣陵軍的手掌。
當然了,雖然程普做出拖後決定的一刻其實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而這一刻他算是徹底做好了準備,所以他最後決定拼死一戰,他現在就一個想法,那就是能拖延秣陵軍一刻也算一刻,這樣就可以給黃蓋保證足夠的時間撤退,以他的犧牲換黃蓋與九江軍主力撤退,他覺得值了,就好像當年的祖茂一樣。
一些畫面又浮現出來,他永遠也不會忘記祖茂做出拖後時的情形,當時很多人雖然都希望由孫堅挑將,但祖茂卻主動請纓,程普明白他們幾人包括他自己,是真的沒有勇氣,而此刻他終于可以像祖茂一樣了,多年的遺憾在這一刻得以實現,他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遺憾。
但是有些時候程普雖然想的很好,但所謂兵敗如山倒,他所希望發生的一切其實並沒那麼容易,畢竟這些都是人,他們會害怕,正因如此,當程普想要拼死一戰的時候,能夠與他心往一塊使的人又能有多少?
很多九江軍在秣陵軍的三路攻勢下變得手足無措,然而程普的吼聲,還是很快穩住了軍心,畢竟他一句統領這支部隊多年,有足夠的聲望可以保證他們不會瞬間崩潰︰“兄弟們,擋下秣陵軍,為我們的主力爭取撤退的時間!”
他的喊聲震天響,在這一刻,程普非常清楚士氣有多麼重要,所以這一刻如果他都慫了甚至是害怕了,那這一仗也就沒必要再繼續下去了,所以他用大吼的方式來讓他的這些老部下們感受到自己的決心,決死一戰!
可是他的努力只讓九江軍堅持了不到一刻鐘,在三路大軍的圍剿下,九江軍變得越來越恐慌,越來越害怕,漸漸的,他們開始向後撤退,最後便成了潰敗,不管程普如何努力想要挽回敗事,但已經沒有用處,這一刻莫說是他了,就是老天爺也回天乏術。
絕望此刻他的眼中除了絕望還是絕望。
必須要說,程普不僅見過劉瀾,還與他有過幾面之緣,當然比起孫堅與劉瀾的關系,他當時也只不過是一陌生人罷了,但是這不妨礙劉瀾給了他一個非常好的最初印象,那時候他們一心保漢,而在討董聯軍中,有這樣想法的人卻很少很少,當然劉瀾是一個,曹操也是一個,主公孫堅自然也是。
可以當時這些真心討董的人,撐起了如今的天下,三大諸侯勢力,曹操和劉瀾就是他眼中一心討董的諸侯,但是時間流逝,人也都會改變,劉瀾變了,變得很徹底,不再像曹操那般單純。
當然也許很多人都認為曹操同樣是漢賊,可他卻不這麼看,比起袁紹和劉瀾的狼子野心,曹操已經做到了最好,當然他自己本來是有私心的,所以對曹操和劉瀾的評價很可能會有所偏頗,但不管他的立場如何,就他本人來說,此時他只要提起劉瀾的名字,那絕對可以用恨的牙根都疼來形容。
可以說這麼多年來他僅有的幾次敗仗都是敗在了劉瀾的部隊手里,這種感覺會給他一種天生克星,畢竟當年他們和董卓作戰也沒像和劉瀾作戰吃過如此大的虧,如果在丹陽之戰前,他對劉瀾的印象還很刻板的話,甚至再此之前,他從來都沒有將劉瀾放在眼中,但是丹陽之戰後,一切發生了改變,他從新認識了劉瀾,甚至他都在想,如果孫堅還活著的話,丹陽之戰有沒有轉敗為勝的可能。
但最後她和黃蓋以及韓當三人都得出了一個讓他們絕望的結論,那就是毫無勝算。
當時,在敗退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丹陽一戰敗得莫名其妙,甚至是毫無道理的,畢竟眼瞅著秣陵城就要拿下來了,可最後怎麼就稀里糊涂的敗了呢?當時很多人都想不通,甚至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大言不慚的覺得他們的對手劉瀾根本就沒那麼恐怖。
但是這些人都是孫策剛招募來的將領,他們戰場征戰的經驗是極度缺乏的,所以他們看不到這些沒什麼,但是他們三人身為征戰多年的老將,如果會在失敗後不去復盤呢,所以在將所有的情報匯總之後他們才終于明白了人家從一早就把他們都算計了,當時包括他們三人都被劉瀾給騙了,覺得他真的要兵發冀州了,不得不說劉瀾聲東擊西玩的是真厲害,為了讓他們相信,甚至還調動了幾十萬農夫往青州運輸糧秣,這麼大的手筆,換成誰人能不上當,能不相信他的主攻方向在冀州?
但這正是劉瀾的厲害之處,正因為這一點,所以他們三人也就自然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丹陽之戰從一開始他們就已經敗了,因為劉瀾的算計,因為劉瀾遠比他們以往的敵人更可怕。
畢竟為了丹陽,劉瀾能從一開始就有這麼深的算計,而這還只是他們表面能夠知曉的,那麼丹陽之戰中的在一些內幕可能就更嚇人了,雖然他們不了解,但就整個戰斗來看,劉瀾每一步走出無疑都是經過精心計劃,才最後取得丹陽這麼大的輝煌勝利。
有備對無心,試想他們想不敗都難,而再看第二次丹陽之戰,就又是如此,畢竟在強弱對比分明後,戰爭的主動權其實早就在劉瀾的手中,這也是豫章失敗的原因,當然還有內部原因,比如陳到,當然程普並不知曉陳到是一早就安排好的暗子,如果他知道這些的話,可能連想都不會想了,劉瀾能不贏嗎,從多年前就開始針對他們,哪有不敗的道理。
“撤吧,都撤吧!”
程普幾乎是絕望的下達了這一命令,不是他想放棄,而是現在的九江軍已經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了,他想不退都不成,甚至在他的命令都沒有傳達,九江軍就已經開始瘋狂逃跑,對是逃跑而不是撤退,他們將後背留給了秣陵軍,而這就使得秣陵軍追擊變得非常簡單,一路追擊,殺了不知多少九江軍,而秣陵軍並沒有放棄,吶喊著繼續追擊。
陳到與陳果已經沖到了最前方,兩人舞動長槍,身後是跟隨他的本部與家丁隊伍,隨著一馬當先的陳到追擊著奪路而逃的九江軍,而在其他幾個方向,許褚已經命令近衛軍下馬卸甲並歇馬,而水軍周泰,提著一把環手刀,緊追在九江軍後,三千水軍士氣如虹,如驅羊一般,攆在九江軍後面盡情殺戮著。
“殺啊!”
三千水軍嗷嗷叫著,將前路一切的九江軍全部斬落在地,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此刻所有人都在瘋狂沖殺,或許除了水軍是被迫加入戰團還不清楚眼下是個什麼情況外,也就只有陳到明白,如果讓程普與黃蓋逃走的話,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但水軍就算不清楚,那也沒關心,還有什麼能比軍功更重要?而面前的九江軍那就是軍功啊,殺得越多功勞就越大。
求生的欲望與軍功的誘惑,從現在來看,更恐怖以目前來看顯然是後者,九江軍被追的慌不擇路,一個個就算沒有肝膽俱裂,也快變成喪家之犬了,此刻的九江軍哪里還能辨得清方向,在九江城內到處流竄,如果這個時候九江軍開啟巷戰,那戰斗的難度肯定會增加不少,但是此刻的九江軍卻是無主狀態,沒有人能指揮他們,自然也就沒人會與秣陵軍進行巷戰,他們眼中只有逃生,哪還有與秣陵軍殺個不死不休的想法。
可以說這讓程普錯過了最後拖延秣陵軍的希望,也讓分散四周的九江軍再也無路逃生,再加上失去殊死抵抗的勇氣,被追上的九江軍最終難逃殺戮,當然九江軍里還是有敢于與敵軍決一死戰的決心的士兵,雖然只是少數,但他們還是展現出了九江軍的氣概。
~~~~~
因為水軍的事情,周泰可以說是非常感激劉瀾的,雖然很多人在裁軍的時候把矛頭針對他和臧霸,但有一點他敢保證,他和蔣欽是絕對沒有任何想法的,當然臧霸有沒有他不知道,雖然很多人都說他們二人都很像,一個是匪以個是賊。
可是他卻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只因為一點,那就是劉瀾給了他一個白身,如果不是劉瀾的話,那麼他就一直要背負水賊的名聲,永遠都不會有出頭的機會,甚至還有可能時刻被剿滅,但現在他搖身一變,卻是水軍大將,雖然對于軍紀的束縛讓不少人包括他自己在最初的時候都有些難以適應,但因為對劉瀾越深入了解,所以他也變得對他越來越忌憚起來,他非常明白,在劉瀾面前,他只要忠心就可以了,除此之外任何想法都不用考慮,以劉瀾的能力捏死他非常容易,所以他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副謙恭的態度,因為他不敢做出任何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的事情。
在這件事情上,他相信臧霸和他的想法是一樣的,不然的話臧霸早就反了,也不用到現在還跟隨著劉瀾,沒那個膽子,除非劉瀾真的敗了又或者實力大不如前,那或許會毫不猶豫的離開,但就現在不會。
但是,真正讓周泰死心塌地的,是裁軍,可以說在秣陵軍事上面的事情劉瀾一個人就可以說的算,不像內政搞什麼內閣,互相制肘,所以只有真正得到劉瀾信任的將領才有統兵權,而所謂的私兵將領,除卻他與臧霸外,好像都已經主動將兵權交了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是交出兵權還是被閑置,完全是劉瀾一句話,但是劉瀾卻對他絕對的信任,讓他繼續統帥著自己的私兵征戰,這一點其實讓他非常感動,可同時又害怕。
因為這是劉瀾對他的信任,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劉瀾對他的一種試探,用這樣的方式來試探他,如果自己當真有不軌的想法,那麼他可能離死真的就不遠了。
周泰不傻,像他這樣當過水賊頭目的人是非常有眼力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劉瀾想要做什麼。
自黃巾以來,為抵御黃巾,漢帝允許各地氏族大家與各郡縣長自組義兵抵抗匪軍,自此私兵之風大興,導致尾大難除,漢室也自此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而劉瀾必然是不希望再度出現這樣的事情,那麼他首先就必須在掌握所有軍隊的前提下,裁掉地方上不管是郡守縣令還是世家大族的私兵。</co>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