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三百二十七章 星辰陣圖-赫羅圖一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重生之異界入世修行 | 作者︰戰靈子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br>

    ps︰赫羅圖(hertzsp**ng-**sseldiagram,簡寫為h-rdiagram)是丹麥天文學家赫茨普龍及由美國天文學家羅素分別于1911年和1913年各自**提出的,因此把這樣一張圖以當時兩位天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稱為赫羅圖。http://www.kmwx.net/Book/0/1/赫羅圖是恆星的光譜類型與光度之關系圖,赫羅圖的縱軸是光度與絕對星等,而橫軸則是光譜類型及恆星的表面溫度,從左向右遞減。恆星的光譜型通常可大致分為o.b.a.f.g.k.m七種,要記住這七個類型有一個簡單的英文口訣,即girl/。赫羅圖不僅能給各類型恆星以特定的位置,而且能顯示出它們各自的演化程,是研究恆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赫羅圖

    赫羅圖(hertzsp**ng-**sseldiagram,簡寫為h-rdiagram)是丹麥天文學家赫茨普龍及由美國天文學家羅素分別于1911年和1913年各自**提出的,因此把這樣一張圖以當時兩位天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稱為赫羅圖。赫羅圖是恆星的光譜類型與光度之關系圖,赫羅圖的縱軸是光度與絕對星等,而橫軸則是光譜類型及恆星的表面溫度,從左向右遞減。恆星的光譜型通常可大致分為o.b.a.f.g.k.m七種。要記住這七個類型有一個簡單的英文口訣,即girl/。赫羅圖不僅能給各類型恆星以特定的位置,而且能顯示出它們各自的演化程。是研究恆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1、基本介紹

    恆星光譜型和光度的關系圖,是丹麥天文學家赫茨普龍和美國天文學家h.n.羅素創制的。赫茨普龍在1905年和1907年的論文中指出,一般藍星是亮的,而紅星卻有亮、暗兩種;他把亮星稱為巨星,把暗星稱為矮星。1911年他測定了幾個銀河星團(如昴星團、畢星團)中的恆星的光度和顏色,並將這二者作為縱坐標和橫坐標。結果表明,這些星點大都落在一條連續帶上。其余的星(巨星)則形成小群。1913年h.n.羅素研究了恆星的光度和光譜,並畫出一系列表明恆星光度和光譜型之間的關系圖。經過對比。發現顏色等價于光譜型或表面溫度。他們兩人的圖所表示的是同一回事,因此,後來將這類光度-顏色(光譜型或表面溫度)圖稱為赫茨普龍-羅素圖,簡稱赫羅圖。

    2、歷史背景

    恆星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它們的性質主要由兩個參數決定︰一個是恆星表面的溫度;另一個是恆星的光度,也就是恆星的絕對星等。1911年,丹麥天文學家赫茲伯侖和美國天文學家羅素先後發現恆星的光度與表面溫度有一定的聯系。他們把光度與溫度作成一個圖,圖的橫坐標表示恆星的光譜型,因恆星的光譜型與表面溫度有關,因此橫坐標也就表示恆星的表面溫度;縱坐標表示恆星的絕對星等,因絕對星等是光度的一種量度,因此縱坐標也表示恆星的光度。他們把大量的恆星按照它們各自的光譜型和絕對星等在圖上點出來。發現點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圖的左上方到右下方大致沿著對角線點的分布很密集,成帶狀,佔總數的90%。天文學家把這條帶稱為主星序,帶上的恆星稱為主序星。主星序表明,大多數恆星,表面溫度高,光度也大;表面溫度降低,則光度隨之減小。但是。在圖的右上方,有一個星比較密集的區。這里的星光度很大,但表面溫度卻不高,呈紅色,這表明它們的體積十分巨大,所以叫紅巨星。圖中巨星的上面是超巨星。圖的左下方也有一個星比較密集的區,這里的星表面溫度很高,呈藍白色,光度卻很小,這表明它們的體積很小,所以叫白矮星。這張圖反映了恆星演化的一種規律性,人們稱它為赫茲伯侖一羅素圖,簡稱赫羅圖。赫羅圖是天文學家研究天體演化的重要工具。

    3、形成原因

    用寬波段ubv測光系統測定暗星的顏色,比用光譜方法容易得多,所以後來逐漸用色指數代替光譜型作為赫羅圖的橫坐標。色指數可轉換成表面溫度;觀測得到的視星等,經過距離改正後成為絕對星等(見星等),可再轉換為光度。有了星的表面溫度和光度,理論工作者便可以計算恆星的內部結構,也就是建立所謂恆星模型。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的內部結構逐漸演變,並在它的光度和表面溫度(簡稱溫度)上表現出來,這樣,恆星在赫羅圖上的位置便沿一定路徑移動,描出“演化程”。因此,赫羅圖不僅能給各類型恆星以特定的位置,而且能顯示出它們各自的演化程,成為研究恆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赫羅圖中的恆星不是平均分布,而是形成一定的序列的,因為光度和表面溫度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關系︰如果壓力、不透明度和產能率只是溫度、密度和化學成分的函數,那麼恆星的結構由它的質量和化學成分決定;如果化學成分給定,則每一恆星質量便對應著一定的光度和溫度值。因而只要在某一質量範圍內存在著光度和溫度的關系,在赫羅圖上就會出現相應的序列。同樣質量範圍內的恆星,在赫羅圖上出現在不同的序列,必然是由化學成分不同引起的;而化學成分的不同可以是原始化學成分的不同,也可以是恆星處在不同的演化階段。因此,赫羅圖中的一些序列,可以用來研究恆星的形成和演化。

    4、演化規律

    從赫羅圖上可以看出,恆星主要集中在四個區域。

    第一個區域為主星序區︰銀河系中90%以上的恆星都分布在從左上到右下的這一條帶子上。這個帶上的恆星,有效溫度愈高的,光度就愈大。這些星被稱為主序星,又稱矮星。我們熟悉的太陽、牛郎、織女等都是主序星。

    第二個區域在主星序右上方︰這些恆星的溫度和某些主序星的一樣,但光度卻高得多,因此稱之為巨星或超巨星。象北極星(小熊座a)、大角(牧夫座a)屬于巨星,心宿二(天蠍座a)則為著名的超巨星。

    第三個區域在主星序左下方︰是一些溫度高而光度低白矮星,以及其它低光度恆星,如寧靜新星和行星狀星雲的核(已經公認為白矮星)。天狼b(即天狼星的伴星)就是最亮的白矮星。

    第四個區域位于赫羅圖上一個很右的位置︰溫度非常冰冷的星際雲在最右邊,當星際雲收縮,它會變得越來越熱,在赫羅圖上的位置亦會向左移動。由星際雲形成的原恆星也在赫羅圖的右邊。赫羅圖是由恆星的光學觀測數據構成的,因此中子星和黑洞不能在赫羅圖上顯現。在赫茨普龍和羅素最初給出的赫羅圖中,沒有第三和第四個區域,因為那時還沒有發現白矮星,也沒有討論恆星的形成。(未完待續)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