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三一七章 胡攪蠻纏的英法聯軍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時空走私1859 | 作者︰莊不易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在中方代表答應主動減低中國遠征軍的伙食標準之後,事情的風波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更進一步的趨勢。http://www.kmwx.net/Book/0/1/n n 點n 小n 說,x.

    原因很簡單,因為英國與法國的代表不同意中國人降低伙食標準的幅度,認為依然跟其他人差距太大,是對其他人的嚴重不公。

    而當中方代表辯解說,這是中國人自己原先制定的標準,而且是自己負責自己的後勤,沒讓別人掏錢,並不過分的時候,法國人說了,所以問題出就出在自己負責後勤上面。

    法國人說,這次聯手打合眾國,根本原因是為了讓聯盟國能夠得以順利**,說白了是聯盟國有求于我們,我們這些外人實際上是擔了風險的。

    既然擔了風險,既然是來幫聯盟國,那麼憑什麼我們要自己負責後勤物資的補充?難道不是應該你聯盟國這個東道主來負責的麼?

    這就好比讓你去為了我打仗送死,卻不給你提供薪水補給一個道理,這個問題談不好,他們法國人與英國人恐怕是很難平靜下來的。

    其實話說到這,已經偏離了原先的討論方向,從中國人的補給問題,偏離到要聯盟國全權負責補給的問題,要是李永吉在這里,肯定會有強烈的即視感,因為後世網上鍵盤俠們互相爭吵,順勢引導加偏離話題是常用的招數。

    可惜,此時的聯盟國代表比較樸實,居然開始對這個已經歪樓的問題據理力爭。

    聯盟國的人說,你們來幫我們是不假,不過你們也是有好處的啊,沒好處,你們會來幫我們嗎?

    再說原先的盟約里不都說好了麼,先打合眾國,等打敗了合眾國,再從合眾國的身上割肉。連利益劃分的大概範圍都在條約里面,你們不會現在就反悔吧?

    所以說,既然是簽訂了盟約,就要遵照盟約的條例執行,本來就是各自負責自己的補給,憑什麼你們英國人與法國人的補給要讓我們聯盟國負責?你看中國人多大氣,人家打了那麼多仗,有那麼多戰果,也沒見跟我們要這個要那個,而你們英國人與法國人還沒什麼戰績呢。居然就想讓我們養你們,真的是憑什麼啊。

    此時,英國人開始說話了,他說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考慮,他們不要那是他們的事,而且中國人早就為你們的南北戰爭做了很多準備,很早就在你們的西部設立據點了,再說中國人的胃口最大,要的領土最多。加上又有錢,所以他們自己負責後勤,說得過去。

    我們英國人不同啊,我們就算打敗了合眾國。要的地方也就是緬因州那塊地兒,還有就是要點錢,跟中國人的胃口完全沒可比性。

    因此,既然我們的既定目標小。那我們的投入就不可能太大,投入不大,後勤補給就無法全自己負責。所以,還是應該聯盟國的人負責才對。

    法國人立刻跟上,說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胃口小,所以投入也不能大過回報,否則就是虧本了,因此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幫你們作戰,但後勤補給必須你們聯盟國負責,而且補給的標準不能太低了,什麼標準麼,法國人就按照我們法國的標準,英國人就按照英國人的標準。

    聯盟國的人肯定不干,一個勁的說他們這是違背盟約,可英國人與法國人咬死了,說盟約只是規定了不能單獨跟合眾國停戰,必須互相幫助,可沒說補給必須自己負責,不信的話,咱們拿來看看,哪一條說了,後勤物資必須自己負責的?

    這倒是,四國盟約只是個大概意向性的東西,因此像後勤物資這些是沒寫在上面的,這些都是一種約定俗成而已,結果就被英國人與法國人抓住不放。

    最後,法國人說了,一天不解決補給負責人的歸屬問題,他們就拒不執行原先的軍事命令,前去攻打納什維爾。

    英國人也是同樣,他們跟法國人站在一起,也要求重新就後勤補給一致性的問題展開討論,必須拿出一個章程,否則就不去執行之前的軍事命令。

    事情到了這里,局勢已經比較明朗了,或者說英國人與法國人的真實意圖已經暴露了,英國人與法國人是擺明了要胡攪蠻纏,拖延時間,其目的,就是不想執行之前在四國司令部上面商討出來的命令,也就是攻打田納西首府——納什維爾!

    前面說過,這次四**隊在新奧爾良會師,雖然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意義,為的是給合眾國施壓,但實際上的東西也不少,比如四國同盟條約的簽訂以及聯合司令部的組建,都是具有很強約束力的東西。

    四國同盟條約的簽訂,讓四**隊不能單獨與合眾國停戰苟合,且規定了各國的義務與戰後成果劃分,提前規劃好了各自的利益訴求,等于是提前分了贓,讓大家都明確的知道彼此之間想要什麼,所以向心力還是很強的,進而加強了彼此之間的聯系,應該說是這次會議最成功的一個地方,也是爭議最少的一個東西。

    相對而言,聯合司令部的設立,問題就有些多了,而主要的問題,就出在司令部的權力劃分問題。

    組建聯合司令部,是中國人最早提出來的,名字雖然叫什麼司令部,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本質只是要找一個大家商量事兒的地方,對外表示己方的團結,所以才規定四國派一個軍事代表,什麼事情都商量著來。

    說白了,在李永吉的想法中,聯合司令部就是個和稀泥的地方,至于大家以後如何跟合眾國作戰,那都要各顯神通,自己打自己的。

    這樣一來,對中國遠征軍的好處就多多了,因為這樣做的話,聯合司令部根本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大家要想獲得什麼好處,還得靠自己的力量。

    在南北戰爭的問題上,承受損失最大,作戰意志最堅決的。無疑就是聯盟國了,緊隨其後,戰力稍次點的,應該就是中國遠征軍了。

    目前,南北雙方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造成雙方相持的原因,是合眾國暫時無力進攻了,而合眾國之所以無力進攻,則是因為兩個支撐點的緣故。

    所謂兩個支撐點,其實是指東西兩大戰線。

    其中。東部戰線的支撐點,是弗雷德里克斯堡,在這里,聯盟軍集中了最精銳的部隊,由最優秀的將軍率領,且依托河流跟大量壕溝陣地,有效的擋住了合眾國的進攻。

    而在西部戰線的支撐點,主要就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了,這個地方是聯盟國的生命交通線。在這里,聯盟軍雖然被之前合眾國的軍隊給打的一敗涂地,但由于中國人的及時插手,已經重新恢復了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控制權。並且把戰線穩定在了孟菲斯一帶,讓合眾國的軍隊再也無法前進一步。

    可以這麼說,一東一西兩大支撐點,就是阻擋合眾國的軍隊南下的主要障礙。而這兩個支撐點呢,分別掌握在聯盟國與中國人的手中。

    由于中國人與聯盟**隊都控制了重要地段,而且投入的力量強。戰果也大,所以實際上四國聯盟成立以後,主導方就成了聯盟國的軍隊與中國的軍隊。

    而且,由于中國人的出現,原本讓聯盟國頭疼的後勤保障方面也越來越好,因為中國人不但開始給他們提供大量優秀的軍械物資,而且還用十分合理的價格大量收購他們的農產品,這不但讓聯盟國的經濟開始從頻臨崩潰的境地中重新走上了正軌,也讓聯盟國與中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

    可以這麼說,如今的聯盟國,幾乎都是靠中國人在支撐的,一旦中國人撒手不管了,聯盟國很快就要垮掉,所以現在的聯盟國,最看重的就是跟中國之間的關系。

    在過去,聯盟國由于種種原因,總是期望英國人與法國人插手,以讓自己順利**,但很快他們就發現,英國人與法國人只是口頭上支持,實際行動一點也沒有。

    反倒是中國人,果斷的出兵,不但重新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下游,穩定了對聯盟國至關重要的交通線,擋住了合眾國的侵襲。除了這些,他們還提供了大量價廉物美的軍火物資,並用合理的價格收購己方積壓多時的農產品,讓聯盟國的農場主經濟重新恢復過來,有了更強的力量去對付合眾國。

    也就是說,在聯盟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英國人與法國人不見人影,在聯盟國穩定住了戰線,**的曙光已經出現的時候,他們卻跑了過來,而且只派了那麼一點點的人,擺明了是要過來分好處的。

    不過既然來了,那就要拿出點誠意,做出點成果,要不然憑什麼戰後要好處?

    正是本著這個原則,所以聯合司令部成立的時候,聯盟國的代表就聯合中國人的代表,要求英法兩國立刻派兵前去孟菲斯,與中國人的主力部隊先行匯合,然後英法兩國的部隊就要單獨出擊,去收復田納西的首府納什維爾。

    換言之,讓英法兩國出兵納什維爾,是一種投名狀,你只有真正的跟合眾國的部隊當面打一場,才能證明你擁有戰後分肥的資格。

    由于中國人與聯盟國的人聯合施壓,所以英法兩國的代表也只能硬著頭皮應下來,但卻需要做一些準備。

    其實,英法兩國代表不是不想跟合眾國的軍隊打一場,但他們希望的,是打幾場討便宜的仗,而不是去硬踫硬。

    納什維爾是田納西州的首府,也是合眾國目前在田納西州最後的據點。

    由于坎伯蘭河軍團以及田納西軍團分別覆滅,所以納什維爾原本是一座不設防的空城,可因為孟菲斯的中國遠征軍無動于衷,消滅坎伯蘭河軍團後沒有乘勝追擊,結果讓昂納什維爾緩過了一口氣,重新組織起了防御部隊。

    新組建的防御部隊,目前是以坎伯蘭河軍團殘部以及一些臨時強制征召的義務兵組成,總人數不過才兩萬多,表面看起來,似乎相當的弱。

    另外,率領這支殘兵的將軍,是個不怎麼出名的人,名叫詹姆斯.麥克弗森少將。據說這個少將也是因為缺人而臨時提拔,之前他還只是一名準將。

    結果,可能是病急亂投醫,那位林肯總統居然把一個準將,提拔成了少將,還任命他成了坎伯蘭河軍區的司令官,。

    合眾國的軍隊,最高級別就是戰區,也叫軍區,一個軍區下面則可以有諸多的軍跟軍團。通常來說。軍團是指野戰的機動軍團,可以跨地域作戰,駐軍則一般只是以軍為單位的本地駐軍,通常是不到處走的。

    就像納什維爾的防守部隊,目前主要就是當地的防守駐軍,至于精銳的野戰部隊,早在之前的戰斗中消耗干淨了。

    由于習慣問題,合眾國的軍區劃分一般是以河流來命名,比如田納西河軍區。坎伯蘭河軍區等等。其中坎伯蘭河軍區,司令部就在納什維爾,因為納什維爾是在坎伯蘭河旁邊。

    軍區司令是單獨作戰的最高級別指揮官了,像之前的格蘭特。就是田納西河軍區的司令官,可以說是位高權重,整個合眾國也沒有幾個軍區司令,通常都是經過多層考驗。所以忽然提拔一個準將當軍區司令,是十分罕見的。

    但實際上,詹姆斯.麥克弗森將軍雖然在這個時代名氣不大。另一個時空的名氣也一般,不如格蘭特有名,但其實素質一點也不比他差,甚至還有所勝出,是一名十分優秀的將軍,只不過是運氣不如格蘭特而已。

    在另外一個時空,甚至格蘭特自己都承認,他的才能不如詹姆斯.麥克弗森。

    這名將軍也是西點軍校出身,而且還是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畢業後,曾經長期在工兵部隊服役,加上他本身具備的土木天賦,所以尤其擅長土木作業跟防守戰。

    在這之前,他只是格蘭特手下的一名準將,本來如果沒有意外,他也應該要參加維克斯堡戰役的,畢竟他是格蘭特最信任的將軍之一,且他跟格蘭特的關系,一點也不比格蘭特與謝爾曼之間的差。

    但不巧的是,他在部隊臨開拔前,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跌斷了右小腿,行走不便,所以才被留在納什維爾城養傷,這樣一來,反倒是讓他躲過了維克斯堡戰役的慘敗。

    此後,坎伯蘭河軍團出兵攻打孟菲斯的時候,就是他,強烈的反對威廉.羅斯克蘭斯的出兵決定,要求在納什維爾加強防守,跟對方打防守反擊。

    結果很明顯,由于威廉.羅斯克蘭斯的一意孤行,攻打孟菲斯的坎伯蘭河軍團一敗涂地,幾乎全軍覆沒,連威廉.羅斯克蘭斯也戰死疆場。

    由于高層軍官的缺乏,他這個小小的,還在養傷中的義務兵準將就一躍成了納什維爾的最高長官。

    在那之後,由于中國人忽然停止了腳步,沒有趁勢攻擊納什維爾,所以給了在納什維爾城的詹姆斯.麥克弗森一個難得的**時間。

    詹姆斯.麥克弗森開始利用總統的新法令,也就是義務兵役制,以美利堅合眾國的名義,強制征召納什維爾城所有年滿十八周歲的男子當兵,武器不夠就去當民工,開始圍繞納什維爾城修建大量的土木工事。

    與此同時,他還發電報給白宮,要求總統趕緊派援兵過來,而且要正規軍。

    結果,林肯果斷的拍電報,提拔詹姆斯.麥克弗森為合眾國正規軍的少將,任命他為坎伯蘭河軍區的司令官,還告訴他,已經讓密西西比河軍團與俄亥俄軍團趕過來,讓他稍微堅持一下就可以了。

    林肯告訴他,只要堅持住,給他時間,後續援軍跟補給會源源不斷的送過去,幫他穩住戰線,所以在那之前,他必須承擔起防守納什維爾的責任。

    獲得總統的保證之後,加上升官的刺激,他開始投入更大的精力到納什維爾城的防守中去,而有鑒于中國人裝備了很多鐵甲車,所以他不但把防御工事的規模擴大,還把地上挖的坑坑窪窪,這種坑坑窪窪的路面很難走車跑馬,但走人還是沒問題的。

    另外,為了防備中國人的炮擊,他還用水泥磚頭加木頭,在壕溝周圍修建了很多小型堡壘。還在堡壘里面擺放了一門十二磅炮,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的碉堡!

    還有就是,納什維爾本來就是合眾**隊後方的大本營,補給物資相當多,還有自己的兵工廠,因此他們的軍械補給也一點不缺,尤其是大炮,那可是供應兩個軍區的火炮,足足有上千門火炮,此外還有大量的炮彈。再加上那些讓人頭疼的陣地,所以納什維爾並不好打。

    總之,現在的納什維爾,那就是一個坑坑窪窪的大工地,連李永吉看了那一環套一環,好像月球表面似的陣地都頭疼,就更不用說還在用前裝槍的英法聯軍了。

    別看表面上,納什維爾只有兩萬多人的部隊,且大都是臨時征召的家伙。沒什麼作戰經驗,但如果一心防守,要攻下來也是十分困難的。

    英法聯軍才三萬多人,重火力也不多。怎麼可能輕易拿下有有兩萬多人防守,且修築了大規模永固陣地,還有大量火炮的重鎮納什維爾?就算能打下來,他們要損失多少人?

    或許要說。英法聯軍怎麼知道納什維爾的情況的?原因很簡單,英法兩國雖然一直沒跟合眾國硬踫硬的動手,但情報工作做的還是很不錯的。一直很注意合眾國的動態,尤其是像納什維爾這種大城市,他們的間諜都有很多,不可能不知道納什維爾的情報。

    說實在的,英法聯軍能派三萬人過來,那根本就是不來打仗的,或者不是打這種硬仗的,他們的本意就是要過來當一當儀仗隊,顯示一下存在,以後就要走人的。

    原本,英法聯軍來新奧爾良的目的,就是過來顯示下存在,參加會議,商討組建聯合司令部,簽訂盟約的事情。

    等做完這些,按照英國人與法國人的計劃,他們應該在新奧爾良港立刻乘船離開,北上去與美利堅合眾國交界處的加拿大地界,與當地的英軍一起,加強當地的防守,以牽扯住更多的美**隊。

    等時機成熟了,比如合眾國跟中國人與聯盟國打的不可開交,已經全力以赴,甚至開始出現敗相的時候,他們才會主動進攻,去攻佔緬因州附近,畢竟那里,也就是新英格蘭地區,才是英國人的核心利益所在。

    在那之前,英法兩國的陸軍最多就是打醬油,他們的海軍會封鎖美國人,但也是以威懾居多,不會過于逼迫他們。

    至于法國人為什麼跟英國人這麼緊,那是因為英國人答應了,等打敗了合眾國,奪取緬因州甚至更大的地方,就可以出兵幫法國人徹底打敗墨西哥境內的抵抗力量,扶持他們選的傀儡上台,組建什麼墨西哥帝國。

    總之,原本他們根本沒想過要去打什麼納什維爾,結果呢,在組建聯合司令部的時候,聯盟國的人忽然提出一個議案,要英法聯軍去打納什維爾,以顯示他們的誠意!

    盡管中國人也跟著說了,只是要他們在納什維爾附近建立一個前沿陣地,困住納什維爾,並沒有真的要他們攻打那座城,而且後面還有中**隊做支持。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姿態問題,他們英法聯軍只要在合眾**隊面前亮一下相,讓合眾國的軍隊知道英國法國也主動出戰了,就足夠了。

    話是那麼說,但這樣一樣很危險,更何況那本來就不是英法聯軍的目的,他們原本就只是要去加拿大加強防守,等待時機,可沒想現在就跟合眾國的軍隊死磕的。

    英**隊與法**隊的指揮官也不是傻子,他也看出來了,中國人是要把他們頂在第一線,牽制住納什維爾,然後中國人就可以在後面悠哉游哉撈好處,反正他們在孟菲斯,靠著密西西比河,還有戰艦,情況不妙也可以立刻走人。

    英法聯軍就不同了,他們要去納什維爾附近列陣,又沒有中國人那些高速機動的車輛,戰船也不方便過去,所以一旦有危險,他們就只能跟對方死磕。

    這個時候呢,正好出了下面的人因為中國人的伙食太好的問題,而眼紅的大鬧特鬧,所以,英國與法國的指揮官才靈機一動,順水推舟,借著這個由頭,刻意把事情搞大,甚至聯合提議,重新召開了聯席會議,就是希望胡攪蠻纏,把事情攪黃了。

    只要時間拖下去,亂下去,他們也就不必再去打納什維爾了,不撕破臉,就拖下去,等納什維爾的援軍抵達,他們也就沒必要去打了。而一旦吵啊吵的撕破臉,他們正好氣不過的走人。

    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是不遵守盟約,不執行命令,也不是單方面的毀約者,而是大家都有責任,因為是吵架啊,是談不攏啊,既然談不攏,那自然是不能執行先前的命令的。

    要不說呢,這就是民主式聯盟的好處啊,看不順眼,不合心意,就胡鬧唄,鬧完了,也就不必執行先前的計劃了。(未完待續。。)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