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葉卡捷琳娜不是一個昏庸的君主,就算沒讀過二十四史,也知道黨爭的危害。
www.biquge001.com
但是她和那些歷史上的君王一樣,對于這種情況也沒什麼好辦法。最主要的是,她沒有足夠的決斷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畢竟無論是保皇黨還是俄共都曾經對她的事業做出去巨大的幫助。
當然這也說明她是一個念舊的人,干不出過河拆橋的事情。
吳畏當然看得出她的為難之處,心痛之余,倒也沒有給打包票,說要為她解決這個問題。畢竟他要做的事情說起來太過卑鄙,真要提出來的話就算能夠得到葉卡捷琳娜的支持,也要大損形象,既然吳大公已經位極人臣,再沒什麼進步的余地了,自然也沒什麼必要巴巴的來獻功,有這個工夫,還是辦正經事要緊。
有吳畏這個威脅存在,烏里揚諾夫倒也沒敢敷衍,他很快就開始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從俄共內部推動對喀山防線失守的原因進行調查。
說起來俄國總參也不是光吃干飯,就算俄共不辦這件事,總參也是要弄清楚本來很堅固的喀山防線為什麼突然就崩潰了。
不過現在南方政府雖然投降了,但是托俄國地大物博的福,還有大片土地沒有被新政府的光芒籠罩,其中一部分地區只要派出官員和少量護衛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必須有軍方的保護。總參連即將發生的事情還忙不過來,當然也顧不上已經發生的事,反正喀山防線已經被突破好幾個月了,連南方政府都不存在了,放幾個月也不會再被突破一次。
現在有俄共肯出面調查,總參當然要舉雙手歡迎。畢竟當初約瑟夫的喀山方面軍里面可是有不少俄共黨員,讓俄共關起門來自己查沒準還能快點。
這也是因為米哈伊爾不在這里,不然他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來,烏里揚諾夫關注這件事另有隱情。
喀山防線潰敗這件事,現在回想起來,自然是疑點重重。但是一方面因為吳畏把謝爾蓋干掉了,他對謝爾蓋行為的描述全是一面之詞,算是死無對證。
另一方面當日喀山防線被突破後,突破口兩翼的殘兵又在喀山防線後方與尼古拉大公的部隊激戰,雙方的損失都很大,當事人大多戰死逃散,或者又被分散整編進了各個部隊,現在想要找到人也不容易,調查取證自然為難。
除了北方政府內部之外,其實還可以求證于南方軍隊中的人物,只要知道了當初尼古拉大公的軍隊怎麼會突然突破喀山防線,也能把當時發生的事情推測個*不離十。
但是雖然亞歷山大四世主動投降,當時東征的主帥尼古拉大公卻並沒有一起投降,而是流亡國外避難去了。少了這個重要人物的證詞,自然也就讓求證工作多了不少難點。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件事的關鍵之處就在于吳畏對謝爾蓋的指控是否正確,如果謝爾蓋真是主動放棄卡山防線,那麼即使用中過箭的膝蓋來考慮,也能想到他這麼做的背後一定另有圖謀。他總不可能是突然害怕了想回家,如果是這樣的話,後來被吳畏捉住也不會視死如歸了。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謝爾蓋死無對證。單憑吳畏的說法,即使是葉卡捷琳娜要動奧西波維奇,也得想個能夠服眾的理由。反而是俄共黨內處理影響要小得多。
畢竟總參查不了奧西波維奇,牽扯越大,事情越麻煩,很容易讓俄共兩黨產生兔死狐悲的感覺。
從理論上來說,烏里揚諾夫和奧西波維奇在黨內的地位相當,雖然說總書記的權力要大一點,但是俄共一直是集體領導制,烏里揚諾夫也不能一手遮天。
不過要單論人際關系,烏里揚諾夫也要比奧西波維奇更強大,他真要想翻臉,不愁找不到人來幫助。
孟黨本來在俄共當中就是少數派,奧西波維奇被亞歷山大四世趕出莫斯科的時候又損失了很多骨干,留下的還被吳畏洗了一茬。現在在俄共內部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如果說從前孟黨宣揚的綏靖理念還有一些市場的話,現在南方政府都已經投降了,大家論功行賞,總不能說奧西波維奇同志的立場搖擺得好,促進了和諧穩定。所以在新政府里,孟黨一系算是大敗虧輸,要不是保皇黨還指望他們能給布黨添點惡心,沒準都被趕出政壇了。
在這種情況下,烏里揚諾夫要是有心有奧西波維奇下手,也並不是沒有辦法。到了他們這個層次,要對付誰證據是否確鑿已經不重要了。只看大家的決心是否堅定,又是不是願意付出足夠的代價。
只不過如果烏里揚諾夫不想被人認為是在打擊異己,就得合縱聯橫,爭取得更多人的支持,這樣做的好處當然很多,但是壞處同樣明顯,最大的壞處就是沒辦法保密。
吳畏同烏里楊諾夫談過話之後不久,奧西波維奇就听到了風聲,而且內容居然頗為具體。
接到這個消息後,奧西波維奇又驚又怒,不過他現在能夠信任的人不多,能夠一起商量對策的只有平時總在身邊的兩個親信。
俄共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實際上奧西波維奇和南俄方面重臣暗通款曲的消息一直在暗中流傳。所以兩個親信听到奧西波維奇的描述後,不約而同的面面相覷,居然都表現出半信半疑的神情。
奧西波維奇怒道︰“我這麼相信你們,你們居然不相信我?”
兩個親信都在心里吐槽,“正因為我們是你的親信,所以才會懷疑啊。”
其實大家對這件事表現的半信半疑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畢竟當初大家誰也沒想到北方政府能夠這麼快統一全國。要知道在三個月之前,雙方的實力對比還一直是南方佔據明顯優勢,誰能想到吳畏一支孤軍就能打出這種戰績來。
當是奧西波維奇雖然逃亡北方,心里卻一直相信最後的勝利者是南方政府,雖說俄共一直不得亞歷山大四世待見,但是並不耽誤奧西波維奇做兩手準備。所以要說他為了將來的地位,出賣喀山防線也完全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