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據傳說,明代吳承恩曾在新野作過縣令,期間多次到鄰近的桐柏山游覽,後來被桐柏山盛景,以及美麗神奇的民間故事所打動,即可根據“禹王鎖蛟”等故事傳說,又結合此地的水簾洞、通天河、放馬場、太白頂、花果山、老君堂等地名完成了傳世名著《西游記》。
www.83kxs.com
又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修煉寶地,而且還是通天之境,自然吸引了喜歡清修的道家隱士前來。他們尋找寶地,興建宮觀。加上風景優美,加上風景優美之處最容易吸引文人雅士造訪,這伴隨著詩詞歌賦傳播,名聲自然也就打出去了,香客游人也就多了起來。
首先去了大隧道關卡,巡視了南北山勢地形,為南北大通道建設做了一些前期的目測,然後順著西面東北走向的大俠谷,向東北地區探進,果然在當地獵戶指引之下找到一處所在,一掛水簾從懸崖之上流淌下來,攀著石壁向上攀登,還真的發現一個不大的山洞,洞口距離地面20多米的樣子,盡管洞子不大,也不深,但是石縫之中滲出的水叮咚有聲,匯聚到洞內一個不大的水潭之內,使得洞中空氣清新,春意盎然。加上洞口被山頂傾瀉而下的瀑布所遮蓋,猶如珠簾垂掛,遮住了外來的陽光,洞中真有些幽暗神妙的氣息。
試嘗了一下水潭之中的泉水,只覺得甘冽清涼,異常可口,吳仁義嘀咕道︰“只是可惜了洞窟少小了一些,一般人也難以登臨!”琢磨著,馬上有了主意︰可以調集一部分工匠過來,模擬後世西游記的傳說,雕鑿一個石猴子像,編輯一部類似于西游記的西天取經故事。不過嘛這故事主題可得改變,相關情節也需要修飾,那就是去道教祖山求取大家經典而已。
“另外可以沿著山腳開鑿一條回環曲折的石階,讓游人可以通達水簾洞中觀摩;在水簾洞一側的平地,建設一座道觀,安排幾名道士過來打理,相信香火很快伴隨著自己已經有了腹稿的‘西天取經記’而興旺起來的。”吳仁義略感得意,馬上下了山坡,回到東南面的鎮上,尋了一個丐幫弟子,送了一封書信回到京師洛陽。
按照後世記憶,這水簾洞水,可是勝過諸多名泉的,如果放到後世,建一個礦泉水廠,那可就大發一筆橫財了,不過現在也可以因勢而為,將下面山溝之中,開鑿一個水潭,善加管理,加上傳說和道觀宣傳,作為聖水,每周禮拜的時候,允許信徒飲用那麼一小杯,也是很吸引人的嘛。另外,水簾洞被道家定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的,必須早做工作,把這里開闢出來。回到山上,再次觀摩一番山勢,終于確定了建設的構思。
據後世記載,這桐柏山區可是道教佛教都很興盛,首先是道教源淵流長,太白頂漢時曾建有“保安觀”、“金亭翠闕”等,成為了後世桐柏舊八景之一。有記載武當派鼻祖張三豐曾在此山中修煉,即便是到了現代社會,境內的祖師頂道家香火仍舊旺盛,因此桐柏山被道家稱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隋唐時期,佛教興起,尤其是清朝之後佛教昌盛,此地更是並且名剎雲集,名僧齊出,自成白雲山系,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佛教聖地之一。
乾隆年間,四川紫微山宗林寺大和尚端德來桐柏山創建太白頂雲台禪寺為主寺的臨濟宗白雲山系,被尊稱為華光德祖,經過後來的多代發展演變,佛寺達到了二十多處,僧眾上千人,香火旺盛,大德高僧輩出,佛學理論不斷創新,影響廣布之下,竟然有了“南方普陀,北方雲台”的名號。
同治年間方丈馬哈奈奉詔入宮作佛事,受皇帝御賜千佛袈裟和金鉤玉環,此物現藏于雲台禪寺作為鎮山之寶。到了民國時期,雲台禪寺法師在上海徐家匯弘法,與北京達法法師分化南北,有“南法北達”之說。雲台禪寺通性大和尚,曾率僧團出訪印度弘法。建國後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我國,曾提出專訪雲台禪寺,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
現代社會白雲山系僧徒遍及京、上、廣、川、豫、港澳台及日、美、等地。如美國大悲院主持如修法師、緬甸蓮花寺主持妙智法師、香港青年佛教協會永久導師暢懷法師等高僧均出家于桐柏山。
又說桐柏山水簾寺與開封相國寺、洛陽白馬寺、登封少林寺並稱為“中原四大名寺”。
常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吳仁義此舉並非心血來潮,完全是為了文化和經濟發展需要。而且他的想法是利用先機,佔據文化制高點,既要吸收外來東西,但同時要更加發揚光大自己的民族傳統文化,切不可舍本求遠,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給丟失掉,讓自己的百姓,尤其是後代子孫去啃別人的面包,變成了別人的奴僕。
一場外人看不面白的建設活動大規模開始了︰沿著桐柏山兩側。由京師洛陽南下,大江邊上荊州城北上,中間南陽城南北展開的工程建設,主要是修築道路的工作開始了。
與此同時,東線從大梁到武昌的工程同時展開。吳仁義明確要求︰一是盡量避開農忙季節;二是要給予參加修築工程的民夫工匠一定的經濟補償,切不可無償勞役;三是保證安全,不能出現傷亡事故。後世經歷的吳仁義可是清楚古代徭役的繁重,給百姓帶來的苦楚,所以嚴格要求,把以上幾項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標準來執行。
工程要求也有統一標準,路面寬度不低于十丈,個別山區根據情況而定;路面兩側要注意排水泄洪,盡可能高于兩側,以免積水;橋梁修建完全由朝廷組織的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設計和指揮施工等等。
大型工程修建的同時,一支帶些隱秘的工程隊伍進了山里,迅速在吳仁義指定的幾個區域開始了建設。因為工具相對先進,而且用上了吳仁義親自傳授的定點爆破等手段,工程進展自然迅速,多個重要的山包、山洞,形勝區域都被開發出來,建起了道觀、仙洞、石橋、聖泉,以及劃定了優質森林,珍貴礦藏保護區。很多區域立上石碑,嚴格限制胡亂開發建設和挖掘砍伐。
建築工程結束之後,又順著山勢,沿著幾條峽谷,修築了進出山里的幾條通道,尤其是與東西兩側的主干道實行了聯通,極大方便了山里百姓外出,以及後續大量香客、游人進山,整個工程結束,尤其是道路的通達,已經是年底,這是後話。
期間,吳仁義在忙什麼?除了前期的規劃,以及重點工程建設的指導之外,吳仁義組織了石崇為首的,文教部,以及多名文采卓著的士子,加上多名文學進士和舉子,于春暖花開季節“游覽”桐柏山。
三五日的游覽過後,像石崇、潘安、左思、陸機等人可是累的夠嗆,但是樂在其中啊,因為這些文人騷客大多都有寄情于山水之樂的雅好,所以每當休息過後,立刻揮筆疾書把期間的所見、所感、所聞刻畫出來,短短的時間之內就是數十篇好文章,等到在京師洛陽,吳都建業流傳開來,馬上吸引了大批文人和官吏前來桐柏神山拜祭游覽。
他們游覽仙境,品嘗鮮果,引用甘泉,求取奇珍異寶,觀賞其間山水樹木,花草游魚,尋覓神跡仙蹤,求師問疾,總之都是抱著無限向往而來,盡管大規模建設,尤其是道路建設還未完工,但是絲毫不能阻止人們的熱情,這也是吳仁義等人沒有料到的。
“快,通知金道長,讓他選派得力弟子前來此地道觀主持道觀事務!”當多批客人紛至沓來之後,時間僅僅才到了五月份,好在多處景點,尤其是道觀、仙洞、靈泉都已經修葺完畢,吳仁義馬上做出決斷,先讓人過來主持,應付越來越多的客人,就是可惜了沒有做好其他服務的準備工作,比如“導游”了;交通工具了;旅店了等等。
好在已經有了大批文章,吳仁義馬上命令文教部派出王濟作為主要負責人,整理了所有相關文字,然後培訓了十幾名有些文化功底的舉子等人,開始了開創性的導游訓練。與此同時,吳仁義也聯合了當地官員,發動沿途民眾抓住商機,開始了旅店等服務業務建設,給當地經濟帶來了重要契機。
“好了,我的故事主線,主要情節都已經交代清楚,剩下的就看你們的才智和筆墨了。我可告訴你們,等這部作品完成之後,我就建議朝廷行文制定一部法令,名字就叫專利法,比如這部小說的專利權就歸我們所有,任何人需要印刷傳播,必須得到我們授權,並且要付錢給我們!”
吳仁義繼續解說著︰“即便是任何人要閱讀我們的這部作品,也必須要花錢購買我們的冊子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