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話說有了以此千里追繳敵寇經驗的胡淵,經過與部下溝通之後,決定兵分兩路。
www.luanhen.com一路直搗敵人大本營科布多地區。
科布多 又稱和卜多,清朝時期曾經在該地建城,統轄周邊諸部,歸屬烏里雅甦台將軍轄區。此地戰略地位重要,東接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部,通道直達烏里雅甦台;西向可以通達塔爾巴哈台(塔城地區),以及南面的伊犁河谷;向南可以到迪化、巴里坤;北面是唐努山,可以兼控烏梁海地區。
和卜多地區四面環山,其間也是山水相間,風光旖旎,動植物以及礦產資源豐富。整個區域之內
山地、戈壁、平原、湖泊、河流相互交錯,按地形特征可分為北部的平地湖泊地段,大多區域地勢平坦,有哈爾湖、哈爾馬斯湖、多爾根湖,以及多條河流;中部為阿爾泰山脈等山脈佔據,約佔全省面積的三分之一面積;南部多戈壁和沙漠,有布爾根河、烏音其河等季節性河流分部,在古代的時候,也是比較適宜放牧的區域。
此地野生動物豐富,有野駱駝、野驢、野山羊、野豬、野馬、羚羊、盤羊、水貂、熊、旱獺、野鶯、雪雞等飛禽走獸。有大量的煤、鐵、銅、水晶、寶石、大理石、花崗石、雲母等礦物資源,可謂遍地是寶,只是限于古代的生產條件,沒有得到開發而已。
此時的科布多河谷地帶,匈奴老營可謂淒慘不已,因為一個冬季過後,糧食及其他食品已經幾乎耗盡,大量的牲畜被宰殺,用作了軍糧,老弱殘疾只有靠著野物,或者破冰打撈度日,甚至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整個營地及其周邊部落幾乎斷絕了生氣。
一陣馬蹄聲傳來,大酋長的長夫人馬上命令外面的守護士兵去營帳之外看看,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外出部隊回來了,結果很快就傳來了打斗聲,驚叫聲。
感覺到事情不妙,大酋長長夫人急忙喊叫起來,很快集合起了整個近親十幾名男女老幼,登上大車,命令衛隊迅速朝北面跑,這是大酋長臨行之前做出的布置。
這不逃還好,一逃之下,整個老營里卻是亂套了,因為大家都盯著大酋長的家眷,既然頭人家屬開始逃跑,首先是周圍的老弱,接下來是周邊地區,眾人趕著剩余牲畜,扶老攜幼,往北部地區涌了過去,讓後面追擊的馬隊驚訝不已,除了個別加入隊伍不久的部族戰士開始了殺戮,大多數老兵可是牢記軍規,不準隨便屠殺手無寸鐵的老弱婦孺。
“讓他們住手,怎可以隨便殺死平民百姓!”先頭部隊指揮官依舊是申無忌,看著一隊士兵正在追逐殺戮,惱火的說到。
盡管殺戮停止了,但是如驚弓之鳥的百姓哪里顧得了解情況,還是一個勁往北邊跑路,兩個多時辰的舍命奪路而逃,許多本來就餓得不行,加上身體老弱,或者有病在身的老幼,紛紛倒斃路邊,讓後面追兵搶救都難以及時,只好沿路收拾,確定死亡者給與掩埋處理。
一陣娃娃的哭聲傳來,申無忌跳下馬來,跑到路邊,只見壕溝里一個包裹,一雙小手正搖晃著,嘴里啼哭不止,急忙跳下去,將那孩子抱了上來,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躺在他的懷里,竟然露出了笑容,讓申無忌一陣激動。
“快,給孩子拿些吃的東西過來!”申無忌看著小孩子,急忙喊道。
“將軍,只有這些羊奶了!”一名部族戰士主動將搶來的一個葫蘆遞上來說道。
聞著那濃烈的羶味,申無忌搖搖頭,但是看著可能因為饑餓,顯得有些弱弱的孩子,只好試探著把小葫蘆嘴遞到了嬰兒嘴邊,沒想到嬰兒竟然貪婪地吸食起來,看來孩子餓得夠嗆,已經顧不得挑食了。其實申無忌不了解最近幾個月這匈奴大營的慘狀,不用說羊奶、牛奶之類,牲畜都基本吃光了。
終于逃到了一條大河邊上,看著開始融化的冰面,眾人顧不得危險,隨在大酋長家眷車隊後面,爭先恐後的向河道里跑去,開始還好,等人數越來越多,重量不斷加大,慘劇終于發生了︰幾聲沉悶的咯吱聲傳來,在一連串的驚叫聲中,首先是幾輛大車一下子沉入了冰面之下,緊接著,冰面裂口越來越大,直到將先頭的數百上千人全部吞沒為止,可謂駭人不已。
後面成千上萬的婦孺老幼恐懼絕望地看著眼前景象,慢慢轉回身形,無助的看向了包圍過來的騎兵部隊,放棄了生的希望,乖乖坐到了河堤周圍,等待著生死判決。
等主力部隊上來,申無忌已經將兩萬多匈奴家眷安置妥當,並且給與了一些生活救濟。當看到申無忌懷里抱著的嬰兒,胡淵一陣羨慕,接過來很是溺**了半天,直到有士兵匯報說,發現了十幾個無家安置的嬰幼兒,這才急忙將孩子塞到申無忌懷里,急忙跟著報信的士兵朝附近的衛生隊跑去,那架勢簡直是急于見到自己久未謀面的兒子一般,讓申無忌等人一陣好笑。
伊犁河谷,位于中國大西北邊陲地區,包括伊寧市 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昭甦縣、霍城縣等縣市,面積遼闊,區位重要,自然環境優美。河谷北、東、南三面環山,北面有西北東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羅科努山;南有北東東,南西西走向的哈克他巫山和那拉提山;中部有烏孫山、阿吾拉勒山等,構成了“三山夾兩谷”的地貌輪廓。素有“西域濕島”、“塞外江南”、“中亞綠洲”的美稱,是中國西部最富饒的土地之一。自以來就是交通要沖,曾經為絲綢之路的北道。
與相同經緯度的其他地區比較,伊犁河谷氣候溫和濕潤,是西北內陸地區最濕潤的地區之一。伊犁河谷自然條件優越,農、林、牧業發達,動植物資源豐富,地下礦藏金屬非金屬,石油天然氣陸續得到開采,尤其是一座大型金礦的發現,為此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谷東西長360多公 里、南北最寬處270多公里,擁有西北地區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賽里木湖。其中伊犁河發源于新疆天山西段北麓,下游流經哈薩克斯坦匯入巴爾喀什湖;發源于阿爾泰山南麓的額爾齊斯河,在匯聚了布爾津河、哈巴河、克蘭河等支流之後,流經阿勒泰市等河谷內的縣市,西向流入哈薩克斯坦,與鄂畢河匯合,注入北冰洋;額敏河由東向西流經額敏縣和塔城市,至巴克圖以南流入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阿拉湖。
此外烏倫古河、奎屯河、瑪納斯河等河流,為整個河谷提供了豐沛水源,為亞歐大陸干旱地帶的一塊“濕島”形成奠定了基礎,使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遼闊,物產豐富,而享譽“塞外江南”美稱。
河谷周圍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河谷之內也有俊秀的河川,恬靜悠然的牧場,和遼闊肥沃的農耕大地。故有人說,伊犁河谷之美,源于雄壯俊秀的天山、源于聖大光明的河谷、源于靜靜飄動的伊犁河、源于恬靜妙趣生活的各族人民。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顯達,形容河水在太陽照耀下碧波粼粼)漢代成為伊利、伊列等。清乾隆年間定名伊犁,取義“犁庭掃閭”(意即將庭院犁平整用來種地,把里巷掃蕩成廢墟),寓意為平定準噶爾功蓋千秋,西陲從此永保安寧。
此河谷及其周邊地區自古就是我國多民族棲息之地。先秦時為塞人牧地,西漢時先為大月氏所據,後來為烏孫所在地。張騫通西域,交好烏孫國,遠嫁公主昭君和解憂給烏孫王;隋唐為西突厥及回鶻地。
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甦定方為伊麗道大總管,進軍伊犁,擊潰了阿史那魯的十萬大軍,並兵分南、北兩路乘勝追擊進軍伊犁河谷,平定了阿史那賀魯的叛亂,再次統一了西域。在其地置州、府,隸屬安西都護府;公元702年改隸新置的北庭都護府。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實行了有效的統治政策,既不加歧視,有尊重民族特點,任用當地西突厥首領擔任都護府各府州都督,特許世襲罔替。同時各都督與唐朝政府的正式官員同等待遇,領取俸祿,處理當地行政事務。又唐朝設官軒守,征收賦稅外,還加強了軍事部署 ,從內地調撥了大批軍隊駐防伊犁,統屬北大庭大都護府指揮。有效的加強了邊地統治,加強了伊犁同內地緊密聯系,維護了國家統一,地方安定,促進了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暢通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