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正文卷 第1171章 兩位老司機干的一件荒唐事(第二更)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自古紅樓出才子 | 作者︰晴了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co>

    第1171章

    “你前日不是說今年京畿路的雨水較往年更密集,怕是要有水患之憂,現如今到底如何?”王洋干脆問起了一個自己比較關心的話題。www.biquge001.com

    “目前還尚好,是咱們京畿路一帶的州縣已經零星的出現了被淹的災情。陛下已經下旨調拔糧草物資,以備救災之用。”

    “嗯,畢竟是京畿路一帶出現災情,陛下可就在這汴梁坐鎮,若是求災再出什麼差池,呵呵,他們這些官員,怕是也吃罪不起……”

    “更何況,咱們汴梁臨黃河而建,這稍有不慎,可就是大問題。”王洋一提到黃河,就不禁有些蛋疼。

    提及此事,還不得不提及宋仁宗、宋神宗這二位老司機干的一件荒唐事。

    起因就在一個奇葩人物身上,此人姓名李名垂,北宋官員。字舜工。咸平年間舉進士,為湖州錄事參軍,入為崇文校勘,累遷著作郎、館閣校理。

    上《導河形勝圖》三卷,欲復九河故道,雖未采納,但時論重之。意思就是說,這貨上書稱黃河很可能改道向北,那麼假如黃河流到遼國附近,遼人就可以乘船南下,汴梁的黃河天險就不復存在。

    他給出的意見就是,既然黃河大有從河南向北改道的趨勢,看起來有可能直接延伸到河北北部今天北京附近,因此,應該下大力氣將黃河水引向南。

    這種的言論居然獲得了當時朝中諸多臣工的大力支持和宣揚,或者說,應該是一幫子害怕北遼害怕到骨子里邊的投降主義者們十分擔憂北遼會借著黃河有可能會出現的改道,而進攻宋朝。

    于是乎,已經和平安定已久的宋朝,到了宋仁宗時代,終于開始著手進行黃河改道的工程。主要是把黃河引到向南,但這在當時根本是不可能的,結果就出事了。

    這一行為直接導致“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復決,溺兵夫、漂芻 不可勝計”,黃河附近還是當時北宋的經濟核心地區,這地區出現黃泛區,直接導致宋朝河北被毀壞大半。

    要知道,當時的河北是北宋抵御外敵的軍事重鎮,最初這里屯扎了十萬重兵,土地肥沃,物產也算豐富。然而,宋仁宗第一次黃河改道後,因為河堤決口直接導致河北重鎮鎮定被毀,千頃良田成為沼澤地,兵源從十萬之眾銳減到兩三萬人,可以說鎮定州被毀了一大半。

    宋仁宗死後,英宗上台的時間較短,似乎還沒來得及對黃河回流工程作出什麼指示,就過世了,可問題是英宗的兒子宋神宗上台之後,繼續“作死”,妄圖讓黃河回流。

    結果這一次又導致黃河決堤,河水沖入淮河流域,河南山東江甦大片地區被淹,良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就連甦軾都差點被淹死,甦軾還因此大罵朝廷︰“汝以有限之材,興必不可成之役。”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你們特麼的沒這本事,就別瞎折騰。他這話不但觸怒了宋神宗,同時也觸怒了很多的朝庭重臣,不得不說,甦大炮的地圖炮本事還是很牛逼的。

    這也導致了他在新舊爭黨之時,差點因為烏台詩案被干掉有很大的關系,畢竟這話實在是太刺激人了點。

    而且這一次改道失敗,留下的最嚴重後果就是黃泛區蔓延到整個華中和華東地區,使得宋朝政府必須每年出動巨大的人力物力整治,且收效甚微。

    同樣也讓宋神宗認識到改道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只能無可奈何地停下了黃河回流工程。

    之前,趙煦這位少年天子就曾經跟王洋討論過這個問題,還一副等自己掌權之後就一定要效法仁宗皇帝與父皇般,繼續干這件大事。

    听聞了這個消息,再知曉了前因後果的王大官人差點給氣歪了鼻子。如果不是看在趙煦這貨還是個懵懂小年輕,更是大宋天子的份上,王大官人指不定當時就一大巴掌直接糊在這個蠢蛋的臉上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麼會這樣紅。

    最終,王洋給這位缺乏地理知識和板塊構造學的地理文盲耐心地補了將近一個月的課,詳細地解釋了,黃河改道的原因主要還是泥沙淤積,從而導致了下游平緩河道擁堵,從而多少導致了河床的抬升,進而發生改道。

    黃河有無泥沙不完全取決于人類的不合理經濟活動。洪水期淤灘,枯水期淤積河槽,黃河水少沙多,水沙嚴重失調是黃河問題的癥結。

    至于擔憂北遼乘舟南來,進攻東京汴梁,呵呵,如果是老持沉重的老司機,王洋可能還要在這個問題上費些口舌。

    可問題是少年天子趙煦乃是一位熱血憤青,立志要平定北遼,光復燕雲十六州的熱血青年,听了王洋的蠱惑之後,很快便認可了王洋之言。

    沒錯,不就是一幫子北遼蠻子嗎?敢依靠一條河孤軍深入,我大宋百萬虎賁弄不死你丫的我趙字倒起寫。

    趙佶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黃河水患,實乃我大宋心腹大患也,可惜,久治不寧,實在是……”

    “這很正常,黃河水患,從三黃五帝之時便已經有了記載,至今已有數千年,無數的朝代,為了治河,也不知道費盡了多少心思,可惜,卻一直未能平息……”

    王洋砸了砸嘴。“王某倒是記得,有一個理論,對于治理黃河倒是可以一用。”

    “什麼理論?”坐在一旁,替王洋整理著各種手稿的許昌與王烈同時抬起了腦袋看向王洋。

    這二位,乃是昔日王洋同科的舉子,但是因為他們是雜科入仕,一直沒有分配工作,最後被天子扔到了陝西北路去給王洋效力。

    其中大部份人都在陝西北路的金融系統入職,唯有許昌與王烈這二位對王洋這位老司機的才華佩服得五體投地。

    而且他們二人最擅長的並非是算學,例如許昌自幼就喜歡讀墨子,喜好專研古代的各種機械,甚至這貨還曾經在少年時期,想要意圖復制魯班制作過的魯班鳥也就是木鵲。

    當然失敗了,換來的是古板老爹的一頓暴打,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對于物理的喜愛。

    而王烈的際遇與跟許昌差不多,特別是看看到了王洋在這一方面的才學遠遠超過他們之後,兩人都強烈的希望能夠在王洋的身邊學習,而不是去那金融系統里邊去跟金錢與數字打交道。</co>

    本書來自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