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但凡是脑子正常点儿的人,都猜不到这个时候的欧洲会有多少混乱,更加猜不透欧洲那些人的脑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www.biquge001.com
美分这个词还没有被发明出来,香蕉人这个词同样没有出现,估计以后也永远的失去了出现的机会,所以现在欧洲最流的一个词语叫做鸡蛋人。
黄皮白心的人叫做香蕉人,黑皮白心的叫做奥利奥人,那么白皮黄心的做叫鸡蛋人,似乎也没什么毛病?
吴三桂和李鸿基还有大量的双花红棍们,包括头马张之极,甚至于总瓢把子崇祯皇帝都没有想到,英格兰平定下来的速度会这么快。
多亏了英格兰的那些带路党。
在英格兰鸡蛋人的帮助下,哪怕是冬天,大明军队向前推进的速度依然没有停下,直到大军越过爱丁堡之后,才算是暂停了进攻的脚步。
不是吴三桂和李自成不想继续向前推进,而是实在没办法再向前了。
用杨白劳的话来说,那就是大雪封山十几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彻底将吴三桂和李鸿基等大明马仔跟英格兰马仔们一分为二,再现了当初查理一世跟克伦威尔南北分治的局面。
不同的是,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是谁也搞不死谁,而大明是因为大雪封路,导致彻底没办法前进才停下的,否则不把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的人头拿回来,明军是不可能停下的。
面对吴三桂和李鸿基传回来的消息,崇祯皇帝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说自己是老天爷的儿子,这种事儿吹吹牛逼就行了,真要让崇祯皇帝给雷公电母他们下道旨意,命令他们把雪给停掉,崇祯皇帝也没那个能耐。
只不过,停下也就停下了,左右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没什么好纠结的。
崇祯皇帝干脆拍拍屁股回大明了。
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事情都解决了,老三被自己成功的给卖掉了,自己再留在英格兰这里干什么?
等着吴三桂他们拿到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的人头?
那就意味着崇祯皇帝得在英格兰渡过整个冬天才行小冰河这破玩意不止影响了大明,整个欧洲也没能逃得过去,冬天该冷的还是会冷。
待在欧洲哪里有待在大明舒服,尤其是紫禁城里面,再冷的冬天都可以舒舒服服的渡过,那才是帝王的享受。
至于欧洲这边,还是让蛮子们自己乱下去吧,反正自己已经在这里播下了无数搞事情的种子,就等着这些种子开出足够鲜艳的花了。
崇祯皇帝跑路的时候,崔璐则是刚刚到达了梵帝冈的城外。
崔璐没带多少兵马,仅仅有一个千户所的卫队再加上一个总旗部的锦衣卫,一个小旗的东厂番子,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然而就是这个一千来人的队伍,让人口以万为单位的梵帝冈开始慌乱了起来。
在过去千百年的历史上,梵帝冈这座城市曾经是欧洲重心中的重心,代表了主的权威和荣光,在当时,无论多么强大的世俗君主都要在这里低下他们高昂的头颅。
但是同样的,这座城市也被蹂躏了无数回,不仅仅是欧洲人自己,还有其他人,比如上帝之鞭,比如蒙古大军。
兵锋之下,没有人会在乎什么荣光不荣光的,命永远才是最主要的。
然而,城市里面苟活的吉普赛人可以做证,从他们故老相传的故事中,从来没有哪一支军队会像眼前这一千多人一样,给人以无穷的压力。
沉默,还是沉默,除了战马前行出发生的踢踏声之外,就连嘶鸣声都很少发生,就好像这一千多人马是傀儡一般,连自己的思想都没有。
站在山顶上守卫着古老教廷的士卒早早的就发现了这一千余人,呜咆的号角声响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市。
与以往代表了战争的号角声不同,这一次的号角,似乎根本就没有对城市里面造成什么影响,就连每次战争中都是最倒霉的吉普赛人也没有忙着往脸上抹锅底灰,而是和其他人一样选择了观望。
多亏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两家的大力宣传,大明帝国在欧洲的形象当真是极好极好的。
神圣罗马帝国的宣传明显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西方的罗马帝国与东方的大明帝国是当今世界的双子星,身为两个超级大国,应当对全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欧洲人就看到了,整个欧洲战火连天,大明制造的军火每一天都在收割着欧洲人的性命。
许多欧洲人不免恶意的揣测着,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欧洲人全部死在大明的炮火之下后,世界就真的和平稳定了吧?
教廷的宣传同样在往自己的脸上贴金,或者说干脆是把自己整个人都镶上了一层厚厚的鎏金。
“基督之圣矛”、“上帝之子”、“文明世界的引路人”、“人类前进的总舵手”,等等一类的名头被教廷加在了崇祯皇帝的头上,尽管崇祯皇帝本人从来就有就此表态。
然后这位上帝之子除了大卖军火之外,还将无数的福寿膏也卖入了欧洲,让欧洲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上帝。
对于这些宣传,崇祯皇帝和大明帝国自然是无所谓的只要大明足够强大,他们愿意怎么宣传就怎么宣传,反正不会对大明造成任何的影响。
因为大明百姓身为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堂口继承人,对于这些自己家老祖宗早就玩过的策略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自然是无所谓的很。
蛮子们愿意说崇祯皇帝是“上帝之子”就说吧,反正俺们都知道,皇帝陛下本来就是天子,百分百是老天爷的亲儿子,至于什么上帝,明显就是老天爷的一个分身,愿意说说去。
崔璐虽然一直面无表情的骑在马上前行,然而内心着实不太平静。
对于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来说,什么样儿的皇帝才是好皇帝?或者说,对于天下人来说,什么样儿的皇帝才是一个好皇帝?
很简单,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好皇帝!
如果能够满足了这个条件,那么再拓土万里,扬国威于异族海外,那么这样儿的皇帝肯定会被历史记住,然后大书特书。
毫无疑问,这两个条件,崇祯皇帝都满足。
大明的变化对于那些崇祯二十年以后,甚至于是崇祯十年以后出生的小崽子们来说,是什么太大的概念的,反正大明足够牛逼就对了。
而对于天启年间就已经懂事,并且开始读书的那些人来说,大明似乎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变得让人完全看不懂了。
天启年间到早期的崇祯年间,天灾一直就没有断过,一个学子想要出门游学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首先就是安全的问题,再次就是马车也算是个稀罕物,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坐的起马车。
而现在,很多地方可以直接通过火车过去,比如从南京到京城,躺在火车上面慢慢休息,两三天的时间就能从南京到达京城。
以前谁听说过火车是个什么玩意?直道几乎就是所有人能够想象出来的最好出行方式了!
而现在,大明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工程,随便哪一项工程拉出来,都不见得比大运河的工程要小,就算是比之万里长城的修建也差不到哪儿去。
可是,长城修了几代人?几个国家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修了好几代才算是将将完成,直到大明初期还时有修缮。
大运河的修建几乎就是直接敲响了大隋帝国的丧钟,就连李二陛下视之为偶像的杨二陛下,最后都难免唱了凉凉。
而大明的这些工程,从河道桥梁到铁路,从大炼钢铁再到无数的工厂拔地而起,明明应该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工程,明明应该是一个帝国不可承受之重负,大明却依旧稳如一匹老狗。
本来就越收越少的赋,现在干脆没人再收了崇祯二十四年春,虽然崇祯皇帝自己不在国内,而崇祯皇帝的旨意依旧通过海路传回了大明,然后传遍了天下。
停止赋的征收,以前所有的积欠一概免除。
这道旨意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儿的影响,崔璐自认为还不够聪明,暂时看不到,但是从乡间地头得到的消息来看,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在念着崇祯皇帝的好。
至于那些不断进行的工程,老百姓的看法更让崔璐有些难以理解。
所有人都盼着皇帝能够再折腾出什么新的工程来,最好是再多招收一些人手去上工,庄稼汉最不怕的就是卖力气。
甚至于还有的人在不断叫苦,认为很多工程都让蛮子们给干了,留给大明百姓的活计就少了,朝堂之上肯定有那些混账东西在忽悠英明伟大的皇帝。
最好把那些混账东西们都拉出去打靶!
就连最应该对崇祯皇帝不满的商人群体,画风最近都有些不对劲。
这些拉出颗黄豆都会洗洗再吃的家伙,不仅不再破口大骂朝廷收商税,反而开始自觉的开始了交税,不再想着如何避税漏税。
上古贤王们怎么样儿,崔璐不清楚,毕竟史书里面记载的谁也没有看到过,而崇祯皇帝所拥有的功绩和民心,却是让人实打实的看在眼中。
崇祯皇帝一路打下来的功绩,还有手里握着的民心,强大到近乎于可怕这意味着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资本去任性,哪怕是干出来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要民心一天没有败光,崇祯皇帝就一天是无敌的状态。
只要崇祯皇帝愿意,他可以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修上几条铁路,可以同时拉起几百万的马仔去怼人。
只要国库里面有银子,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然而让朝堂上下所有人都暗自庆幸的是,崇祯皇帝从来没有那么任性,就算是怼人也往往只选择一个目标往死里怼。
这样儿一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节省了下来,可以用于大明国内更多的工程,然后民心越发的凝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钟声将已经有些走神的崔璐惊醒了过来。
梵帝冈高处的山顶之上,一口刚刚树起来不久的巨钟在崔璐一行人快要到达城门口的时候悠然敲响,清脆嘹亮的钟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就像是按下了激活按钮,整个城市都变得鲜活了起来。
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在梵帝冈的平民里面算是有见识的老人,说话的时候,嘴巴上卷曲的胡须都在跟着抖动:“看看大明帝国的军人,这才是精锐!”
身边的其他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教廷现在最为精锐的瑞士长戟兵已经出来队列了然而往日里怎么看怎么精神的长戟兵在大明帝国的一个千户所面前,却有些黯然失色的感觉。
因为很多人的腿在无声的抖动着,如果不是传承了近千年,已经深深的刻画在脑子里的那种忠于教廷的使命感,只怕这些长戟兵已经一哄而散了。
至于以前总是被人拿出来吹嘘的十字军和三大骑士团,现在干脆连个影子都看不到了。
在瑞士长戟兵列阵完毕以后,英诺森十世和一众红衣大主教们,也从城堡里面出来了,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齐出现,让在场的所有欧洲人都瞧了个够。
崔璐端坐在马上没有出声,英诺森十世却先向着璐拜了一拜,高声道:“臣,英诺森,敬问圣天子安!”
崔璐点了点头,朗声道:“圣躬安!英诺森免礼!”
答完礼之后,崔璐才从马上下来,走向了英诺森十世崔璐在马上的时候,持天子节,代表的就是崇祯皇帝,别说是英诺森十世,就算是大明的藩王们到了崔璐跟前,也得老老实实的先问安。
可以看的出来,英诺森十世是用了心的,是真的用了心。
虽然大明官话说的别扭无比,但是好歹也是大明官话,而且必备的香案等等也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册封大典开始了。
跟在崔璐身后的锦衣卫里面当下便有一骑越众而出,朗声喝道:“奉天子诏,册封英诺森为教宗,英诺森接旨!”
ps:今天献祭一本书友写的《憾明》,前两天刚奶死一本,看看这货能撑几天。
再ps:感谢过往i岁月的打赏!又多了一个盟主,还有几十个跑丢的,啥时候归队?
另外ps:看盗版的都回来支持一下可好?哪怕就是今天和明天这两天的时间!。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