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以後再說,先扶孫愛卿下去休息養傷,立即傳太醫給他看看,直接用御膳房上好的金瘡藥!”
朱由檢說著就又轉身看向了孫和鼎︰
“對于這個三硝酸甘油如何降服,朕也只知道一點,也是太祖夢中所授,叫溫熱法,具體怎麼個溫熱法,朕也不清楚,你自己可以慢慢琢磨,不必著急,現在你們火藥局主要任務還是火棉的生產。
www.kmwx.net”
朱由檢的確不清楚溫熱法制造烈性炸藥三硝基甲苯的方法,畢竟他不是諾貝爾本人,只知道教科書上提過諾貝爾用溫熱法成功制造出三硝基甲苯後來還有更多的對火藥繼續改進的技藝,直到最後被譽為“炸藥之父”。
至于怎麼個溫熱法,他不是化學專業而且後世炸藥制造也是很敏感的事,他自然也無法得知其中秘辛。
因而,朱由檢可以預料的是,盡管孫和鼎制造出了硝化甘油,但也不代表大明離黃色烈性炸藥面世的時間就會縮短,這里面依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不過,朱由檢希望大明軍械所火藥局的孫和鼎等人可以去探索。
但烈性炸藥的研制是一個很危險的工作,從一開始就注定不會是簡單的事故產生,孫和鼎能被震得有點失聰還算輕的,據朱由檢所知,諾貝爾研究炸藥也賠了自己家人的性命進去。
可再危險也得有人去嘗試,火藥不改進,熱兵器就沒辦法徹底碾壓冷兵器,騎兵也就依舊不會被淘汰。
畢竟,現在黑火藥依舊是影響槍械發展的重要因素,阻塞槍管和容易遺留殘渣的現象依然存在。
“保護現場,從現在開始,這里方圓百步以內不準任何靠近,派士兵日夜守護,等孫和鼎痊愈後由他自己來收拾,再派他最得力最信任的一個學生去陪著他,命令孫和鼎,就說是朕的旨意,著他將制作硝化甘油的一切數據資料與實驗記錄傳授給他最信任的學生!”
朱由檢又是保護現場又是讓孫和鼎將數據資料交給自己最信任的學生目的自然是想讓孫和鼎將這次爆炸的數據清楚記錄下來並傳遞給別人,避免有朝一日他把自己給炸沒了。
而不能孫和鼎自己炸沒了,大明研制烈性炸藥的進程也跟著阻斷。
至于火棉,便是硝化縴維,也是孫和鼎之前將棉花放在硫酸和硝酸洗滌後得到的一種材料,這種材料也是一種能劇烈爆炸的物質,且只要受到撞擊便會發生爆炸,更關鍵的是爆炸後不會遺留殘渣,這是與黑火藥不同的地方。
正因為此,這種硝化縴維很適合做發射藥,也正因為它的出現,畢懋康也才能制造出後裝式的崇禎二十一式燧發槍。
而崇禎十九式燧發槍的發射藥也是由這種硝化縴維代替了黑火藥,雖說崇禎十九式依舊是前裝,但用硝化縴維做發射藥也可以省下打完一輪後要清理槍膛的工序,為作戰節省下許多時間。
但在大明,硝化縴維的產量依舊不高,主要是因為是硝化縴維需要用硝酸和硫酸。
而硝酸和硫酸在大明產量本就受限,也就使得目前大明的硝化縴維產量跟著不高起來,這也是為何崇禎十七式燧發槍還沒有被完全淘汰的原因。
化工基礎便是三酸兩堿即硝酸、硫酸、鹽酸還有燒堿和甦打。
現在大明已經在江寧鎮建立起多處此類作坊由王恭廠負責,但產量依舊不高,也需要技術人員進一步改進。
但無論怎麼說,硝化縴維的出現還是讓大明的化學工業也徹底引領在這個世界的最前面。
因為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槍械發射藥的改變還帶來的是槍械裝填與發射方式的改變,除此之外,震天雷和地雷等武器的發射威力也可以因此得到加強,但硝化縴維燃爆速度太快,一般而言,現在大明是將其用乙醇和石油醚處理後才會制造成發射藥。
但這也就意味著硝化縴維的產量就會更低,成本就會更高,朱由檢再怎麼闊綽,也消耗不起讓幾十萬的軍隊都一時全部用上硝化縴維做炸藥,也就只能先滿足崇禎十九式燧發槍的發射藥使用而已。
朱由檢在離開軍械所前將整個大明軍械所所在地所有院士監生學生工匠工人都召集到了廣場之上,並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
在外界看來,這里不過是皇帝陛下的一種癖好,才使得這里聚集了數十萬人在這里生活,制造各種奇技淫巧。
但只有朱由檢知道這里是他改變帝國操控帝國的最大憑仗,這里每出現的一種新事物就足以改變這個世界的生活方式,這里是整個大明乃至全世界看得最遠的地方,而這里的人也是大明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才。
朱由檢的大明軍械所作為大明的軍工基地不僅僅是因為技術研發與理論知識超越這個時代,更在于人才的培養與管理也是前所未有,在這個時代,即便是西方也還只是個人興趣和專利的誘惑使得個人或團體進行自然科學研究。
但在大明這個軍工基地,朱由檢是直接由他這個帝王牽頭,給科學研究者確定官身,使其全職進行這項工作,同時也開啟了專利申請和保護制度,尤其建立了課題申請制,只要科研者或團隊有什麼想法便可以向朝廷申請課題資金,直接由朝廷撥款提供經濟支持有時候還會提供政治支持。
這也是為何孫和鼎急著找朱由檢申請課題資金,而有時候朱由檢也會提出些由朝廷的科研計劃,比如需要什麼研究課題會有專門的科研團隊來申請承擔這個課題。
基本上能讓科研人才們知道搞這些奇技淫巧是可以賺取豐富的財富的,而且還會獲得官身。
朱由檢甚至還直接表示從崇禎二十年前會于每年年底評選出年度皇家金獎與銀獎以及銅獎獎勵今年在科研領域有卓越貢獻的人,獎金更是高達十萬銀元到一萬銀元不等。
這些在場的科研人才們听聞後自然是興奮不已,而朱由檢雖然也在笑,卻也在想自己這麼瘋狂地往科技與教育上砸錢,也不知道大明帝國能承受的住,畢竟此時的帝國還要同時面臨兩處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