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魏国半城县令提到民生的一些问题后白晖点点头,这算说到正题上了。
www.399xs.com
魏国半城县令继续说道:“还就是陶碗,半城属秦一边的百姓花同样的钱,比属魏这边的百姓可以多买两只碗,这事引发过数次店铺前的争吵。”
“这事不能怪我吧!”白晖心说这肯定是公孙龙当时弄出来的。
没错,就是要拉开半城的差距,让属于秦的原魏人感觉高人一等,这事公孙龙干的漂亮。
魏国县令也很无奈,这事确实秦人没作错,但事情却让人生气。
谁让半城分属两国呢。
白晖接着说道:“这样吧,我个人私下卖给贵国一百车陶器,价格公道。贵县可以在城中自行开店,平息这种小麻烦。半城半城,各有一半城,还是相安无事的好。”
“左庶长心意外官收到了。”
“好,我还有一个提议,在半城分界处由两国守军挑出一些军士组成联合巡逻队,遇到两国百姓有冲突的时候,以劝慰为主。若有动手打架的,可罚其劳役,劳役的方式不要太刻薄,就罚其打扫街道十日如何?”
“好,就依左庶长所言。”
白晖点点头:“魏国一边百姓罚到秦国扫地,秦国一边的百姓扫到魏国扫地,我想谁都不愿意丢这个脸,就这么办了。”
众人齐齐表示就依白晖的意见办。
当晚送走客人,白晖就立即吩咐亲卫:“给我准备空白竹简,再安排一人代为书写。”
用毛笔写白晖感觉自己还行,用小刀刻字白晖完全不行。
这个时代的墨很差,字迹受潮就会看不清,所以重要的文书需要刀刻上去。
很快,竹简与人都到位了。
点上火盆,白晖站在窗旁看着月亮,缓缓开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周武王,始诛纣。
“好了,就这些,你们记下了吗?”
两名书吏起身,交换竹简各自检查了一遍好齐声回答:“都记下了,一字不差,一字不错。”
白晖接过翻看了一遍后说道:“交给公孙龙,告诉他,给我制定计划,在河东五城半以河西定阳县,每日各地派出两名士子去普及教育,任何人都可以来听讲,这字不多,年底五城半以及定阳县,会背会写的人越多,派往当地的士子有重赏。”
“左庶长,重赏可以写明详情吗?”
“可以,告诉他们,齐国那边我带回来美人、珠宝、钱粮、爵位。只要作的好,赏赐不是问题。”
“诺!”
两人正准备离开,白晖又叫住了他们:“还有,军中也要普及,百将但凡有不识字的,告诉他们就说是我的意思,若是年底不会背的百将,直接降为什长,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降为士兵。”
“诺!”
白晖身为主将,有权利下这样的命令,书吏也只是传达罢了。
有一句话白晖没提,他相信公孙龙肯定会明白,那就是在半城这件事情一定要大搞特搞,要拉开秦管半城与魏管半城的差距来。
识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如天方夜谭。
白晖要打破这层桎梏。
次日白晖返回北屈,白晖还没有进门,就见秦军锐士的百将冲到自己面前,很是认真的行了一个军礼。
“左庶长,末将三战皆败。末将前来领罚!”
白晖侧头看了一眼这位,微微的摇了摇头:“罚你作什么。带你的人马去操兵,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山林夜行,突袭敌军主将大营,杀不了主将也要放火烧营,若是这个任务完成不了,再罚不晚。”
“诺。”
锐士百将重重一抱拳。
身为秦军锐士,在同等人数的对战之中,竟然连败三场,这事可以说是锐士们心中之耻,知耻而后勇,白晖相信这百人锐士会创造一个奇迹给自己。
锐士百将离开,文萝、崔壹葉小跑着就出现在门口。
“慌什么,是敌军攻城了,还是黄河决堤了?”白晖虽然在骂,可脸上一直保持着笑意。
“左庶长大材,这篇文写的太妙,太妙了。门下已经命人日夜传抄,人人叫好。”文萝兴奋的满脸通红。
崔壹葉也在一旁说道:“左庶长这篇文若流传天下,必名扬天下。”
“傻,要什么名扬天下,这种虚名不要也罢。倒是你文萝,你有空来说这些废话,不如想办法让我部下百将以上的武官都学会识字,写自己的名字。还有你崔壹葉,我让你准备的东西有没有准备好。”
“好了,好了。”崔壹葉立即回答。
文萝很兴奋,让白晖这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底,脸从红变白。
白晖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文萝,崔壹葉,什么名士,什么名扬天下都是吹出来的名声,实实在在的作点实事比什么都好,身为官员自然是要造福百姓,身为秦吏,自然要为王上牧一方水土,你作到了,百姓就会记住你。”
“诺!”两人心悦诚服。
白晖心说,他喵的,哥能背的东西不多,就这么半瓶水可不敢乱吹,万一吹破了牛皮怕是会被天下人嘲笑,所以作人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白晖有才华,为人低调,这个声名很快就传遍了河东五城半以及定阳县。
然而,咸阳自然也知道了。
白晖回到北屈可没管那么多杂事,他正在忙着作两件事情,自己的府中前院弄的和一个大厨房一样,这里在不断的磨豆子,煮豆子,然后用一只巨大的鼎加上铜盖正在蒸酒。
蒸酒蒸出来是苦的,白晖想不明白为什么,只能不断的尝试。
豆腐最成功一次,也勉强象是豆花,距离豆腐脑还有差距,也只能不断的尝试。
白晖大有不成功不罢休的决心。
再说咸阳。
秦王正捧着一书简在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宣太后与魏冉入内,秦王都没有发觉,依然在不断的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