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一百四十一章 歡心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重返1977 | 作者︰瓖黃旗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可說來也有意思,偏偏龍口村的情況和哪兒都不一樣。www.biquge001.com

    最後輪到視察他們這兒的時候,那位對任何地方都看不上眼的林shu ji,卻獨獨對這里產生了極佳的印象。

    比如說工藝品廠。

    首先搞這行,原料不用進貨啊。

    石頭、木頭、編織品,幾乎全是取自本地的現成材料。

    何況為了以示公允,兆慶堅持年底分紅同時,也要對全體村民公報賬目。

    那賬目上記錄的可都是實際出入和支出,並且照章納稅,一點不帶差的。

    所以不但查不出什麼經濟問題來,而且作為村辦企業,敢于大額分紅,主動讓全體村民都能分享好處的做法,反倒讓林shu ji感到一種欣慰。

    他這一代的干部,畢竟還是老百姓的兒子。

    甚至本人出身就是農民,對此觸景生情是很自然的反應。

    其次呢,還得說工藝品廠所生產的旅游紀念品,商品屬性好啊。

    說破大天兒去,這只是錦上添花的玩意。

    何況他們的生產和銷路,觸踫的又都是國營廠沒有涉足的領域。

    那麼不但與國家經濟主體不存在什麼競爭關系。

    即使今後出了問題,也根本談不上影響到國家經濟,破壞國家建設的罪名。

    那作為主管領導,也就無需承擔什麼過多的風險和責任。

    另外,由于工藝品的生產方面,需要技藝純熟的工匠。

    龍口村雇請的工人里有不少都是鄰村的人。

    這就又讓林shu ji產生了一個龍口村領導班子覺悟不低,有胸襟、有水平的印象。

    認為他們願意、且能夠,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拉著別人共同富裕。

    還有,這行也不會產生環境污染之類的不良效果。

    這就讓龍口村絕不同于別的興辦工業的村子,到處是難聞的氣味、廢舊垃圾和髒水。

    而是依然保持著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樣子。

    在觀感上就讓人覺得地杰人靈、淳樸自然,不能不好感倍增。

    但除此之外,龍口村之所以能充分獲得林shu ji的青睞與歡心,最關鍵的還有一條。

    那就是他們不但村辦企業搞得好,就連思想學習和農業生產方面也毫不放松。

    依然與其他林shu ji看過的地方拉開了顯著的差距。

    這事兒說來,其實並非刻意為之,而是有點無心插柳,老天故意成全的意思。

    敢情春節分紅之後,兆慶為了支持村里的工作,特意給村委會撥了三千塊,以補充經費。

    而作為當年的村干部,安shu ji身上具有沒文化,獨斷專行,家族概念重這些小缺點,也是難免的。

    那麼有了這筆錢,安shu ji就想在村委會里再設立個領工資的閑職,好照顧下自家的親戚。

    可安插什麼職務好呢?既不用干活,又得清閑?

    安shu ji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來。

    後來還是兆慶出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

    他建議干脆給村委會的一個舊倉庫粉刷一下,再買點書籍、訂幾份報刊,辦個圖書閱覽室得了。

    這樣當管理員不累,每天就是打掃衛生,整理下書刊報紙的事兒。

    同時還能有點實際作用,讓村干部及時了解政策的變化,讓村里的年輕人增長點文化水平。

    安shu ji一琢磨,覺得一舉兩得,確實挺不錯,很快就照辦了。

    結果誰也沒想到,這一遇上了縣里的大檢查,因勢就便,反倒又成了個拿得出手的成績。

    實際上特別巧,林shu ji下基層的時候,圖書室正好剛籌備妥當。

    窗明幾淨,圖書、桌椅、板凳、書櫃,全都簇新簇新的。

    剛刷好的牆上還貼上了“學習園地”,“黨員思想匯報”兩個專欄,看著挺像那麼回事。

    安shu ji臨時又讓人加擺了個“偉大領袖”的瓷像。

    這樣根本沒費什麼事,就在林shu ji的心里得了個高分。

    因為哪個村子,上上下下眼里都關顧盯著錢呢,怎麼也看不見這樣的景象啊。

    是,牆壁的白粉確實還沒干透,這的確有應付領導的嫌疑。

    可書籍和報刊總不能臨時先抓啊?

    當時的農村有幾個人樂意百~萬\小!說的?路又不好走,刊物、報紙還得提前訂。

    怎麼說,準備這些新書和報刊,時間上是萬萬來不及的。

    所以林shu ji明察秋毫,參觀圖書閱覽室的時候。

    他只簡單轉了一圈兒,翻了翻桌面上、書櫃里的讀物,就相當激動的夸上了。

    “沒想到啊,這種情形下,你們還能堅持政治學習,想著提高文化水平,真是難能可貴啊。好好好……”

    但到這里,有了這三聲“好”,仍舊不算得什麼。

    因為與這個小小的圖書閱覽室相比,在農業生產第一線上,山坡上鋪開場面,火熱大干的情形,那對林shu ji才是真正的驚喜。

    要知道,龍口村今年的農業生產,為了節約人力,為了把資源更多地投入到村辦廠上。

    可完全是按照兆慶當初計劃的的那樣,在春耕前,把全村的田地收攏在一起了。

    他們不但重新走上了集體化的道路,並且還是專項撥款,雇佣農工,租用農機具,采用較為科學和現代化的方式,統一來耕種的。

    這樣一來,當林shu ji帶隊去視察農業生產現場,就看見了一片難以置信的情景。

    只見緩坡上一層層的梯田逐漸展開。

    高高山坡的最頂端,還插著一面當年“青年突擊隊”的旗幟。

    幾十名年輕人正在集中挖石填坑,平整土地。

    他們用的是傳統手工農具,鍬飛鎬舞,揮汗如雨。

    而與之相比,他們身後三四部由兩人一起操作的耕田機,燒著柴油卻效率奇高。

    “突突突”的,一會就翻完一壟田。

    這場面頓時使得林shu ji油然而生一種熟悉的親近感。

    他可是經歷過無數次這樣勞動的干部,也曾因此得享榮譽。

    想當年修十三陵水庫他還是“帶頭模範標兵”呢。

    只不過後來經過浮夸的洗禮,這樣的勞動才變為了一種表演和形式。

    但眼前的情景顯然不是,這仍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于是,他便感情涌現,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百聞不如一見啊,沒想到我還能看見這麼令人鼓舞的場面。”

    跟著又問,“這些農機具我已經很少看見了,有句話叫‘包產到人,農機關門’自從包產到戶,咱們老百姓就用不起這些東西了。寧可自己苦干,也不……你們……怎麼會?”

    這話安shu ji可不知該如何回答,有點瞠目結舌。

    好在兆慶夠水平,恰如其分地接上了話,而且一下說進了林shu ji的心里。

    “具體情況不同,當然應該區別對待。我們龍口村,地理情況復雜,平整的土地不多。分開種地,村里人既用不起機器,又用不起化肥、農藥。這樣每天光靠自己爬山耕田、漚肥,就得累死。”

    “早幾年,我們也試了‘大包干’,可就我們而言,打出的糧食還不如過去‘人民公社’的時候多呢。顯然事實證明,這個對我們不合適。那窮則思變,就又辦回來了。”

    “我們現在想的是,廠子和農業都要抓。不如用辦企業賺到的資金替農業墊付資金缺口,把糧食產量先提上去再說。這樣就有了兩條腿,只要能實現良性發展,一樣是替國家做貢獻,或許就能實現今後不吃返銷糧的目標了。”

    “反正吧,堅持集體化道路也未必就是錯,畢竟是為了共同富裕嘛,還是得看實際效果。我們辦企業也是集體制,要真是跟大包干似的分到個人名下,那也就干不好了。”

    “而且說實話,我個人覺得還就是農業現代化耕種才是正確的農業發展道路。哪怕是‘大包干’呢,等農民有了錢,最後也仍然回放棄傳統農具。否則我們的農業就會止步不前……”

    這番話闡述了的道理和依據,似乎為林shu ji的過去,找到了某些不容否定的意義和價值。

    讓他听得眼楮一亮,立刻忙不迭的贊成起來。

    “對對對。說的太好了,集體化也不一定是錯,都是為了共同富裕。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跟著為了驗證這種好不容易抓住的理論支持,他又迫不及待地走向山坡上那些干活的人,詢問起他們的意見來。

    “你們願不願意分田到戶?”

    得到的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回應。“不願意!”

    林shu ji追問。

    “為什麼?”

    而下面的回答就散了。

    有人說,“都是這樣的破地,怎麼分啊?分開種,不被累死也得餓死。還是這樣,你幫我我幫你好啊。”

    又有人說,“對,就是集體好,我們種地也算工資的,村里廠子給錢。這叫企業補農業。誰也別虧了誰。”

    還有人說,“什麼事分著單干都會兩極分化,窮的窮,富的富,可不是sh  hui zhu yi道路。”

    這一下,林shu ji真的不能不興奮了。

    他忙轉頭對身邊尾隨而來的秘書下指示。

    “听見了嗎?這是群眾的呼聲。快,快記下來。像這樣的典型,就應該大力宣傳。扶植一個能帶動一片。不扶植他們扶植誰啊?”

    跟著抬頭又望向了遙遠的山巒,頗帶情緒地感慨著。

    “好啊好啊,龍口村還真是一個龍頭村。這樣的村子太難得了。不貪圖榮華富貴,不畏艱難險阻,還不忘互相扶助。在新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有這樣的精神。”

    陽光照耀下,竟然獲得了縣領導如此肯定,在場的龍口村村民都忍不住鼓起掌來。

    嘹亮的掌聲伴著雜亂的歡呼好不熱鬧。

    而且不得不說,林shu ji的表態還真不是空的,人家也是金口玉言。

    叫他“大尾巴鷹”確實是冤枉他了。

    等到回去之後,林shu ji好不耽擱,馬上就讓秘書寫了一份名為《重現金光大道》的稿子。

    然後不但在zh ng fu內部做了專題報告,還讓縣內的刊物《青峰》報做了專版轉載。

    內文不但詳細介紹了他親眼目睹龍口村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成績。

    還點名表揚了安shu ji領導下的村委會和兆慶這個廠長,介紹他們從實際出發,沒有分田、分地,萬眾一心,大干苦干,艱苦創業,以工補農,不怕探索的事跡和經驗。

    文章最後還重點加上了林shu ji的指示,“在新的形式下,必須大力宣傳這樣的先進典型,各級領導都應該扎扎實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而最終龍口村因此落下的最大實惠就是,工商稅按20不變,區別于其他鄉鎮企業。

    另外就是農村信用社還遵照上級指示,為他們主動提供為期三年的二十萬元的wu di y  d i ku n。

    有了這筆錢,那兆慶真是可以大踏步前進,全力招工買馬,擴大生產規模了。

    于是1983年反倒成了龍口村借東風,順利大發展的一年。

    很快,他們生產能力朝著翻倍的速度迅猛增長。

    此時正好趕上了旅游旺季,利潤自然也隨之水漲船高。

    這樣,不但安shu ji和兆慶在村里的威望猛增,說話越來越管用。

    林shu ji也成了龍口村的護身符,全村最感激、最親近的好領導。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