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甦廚 | 作者︰二子從周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學問還沒丟

    一名檔頭拱手道︰“都監,要不要跟陛下說一聲?”

    鄭穆將資料收起來︰“先歸檔,朝中的這些官啊……辨采風向都快成精了,這回只怕又要挨打臉……”

    說完自己都不由得楞了一下,咦?我剛剛為什麼要說又?

    五月,乙丑,合門上奏︰“每年酷暑的時候,陛下都御後殿,便于決事。這個時間段,請從五月一日開始,到七月終結束。

    如果這段時間內,陛下有意御前殿,便由合門取旨,即放朝參。”

    趙頊下詔︰“先皇勤渥憂勞,未聞因寒暑而不親事者,諸卿雖是愛君,然朕不敢稍懈政事,還依舊例,三伏內仍御前殿。”

    群臣大為感動,我皇宋聖君就是不一樣啊,不像那遼國昏君,成天就知道打獵避暑,鄙視之!

    無數歌功頌德的馬屁文章送上,趙頊心底偷著樂,前殿如今已經完成埋管工程改造,地板下和牆體內都有水流通過,冬暖夏涼這種事情,就沒有必要公諸于眾了吧?

    五月的祭地儀典,雖然還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算是各方都比較滿意的大禮儀了。

    仁英兩朝行合祭之禮,于典章不合,這是保守派大臣們最見不得的地方,每年都要奏一次。

    如今陛下行尊天親地之義,恢復分祭舊制,親行大禮,尤其是在方望之事上,處理得非常妥當。

    所謂方望,就是祭地之後的從祀問題。

    所謂“天地之神,自得用類,以禮從祀。”

    但是關于祀地的從祀,歷史記錄之上“未有顯據”。

    如今要分天地,增加夏天里邊的大禮節,不能搞得祭天的時候一大堆,祭地的時候孤零零不是?

    因此王上書,要求“以倫類求之。”

    最後趙頊下旨︰“朕惟先王制行以赴禮,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

    “屬有尊親之殊,禮有隆殺之別。故遠而尊者,祖,則祀于郊之圓丘而配天;邇而親者,禰,則祀于國之明堂而配上帝。”

    接下來就是一個包含邏輯的問題了。

    “故天足以及上帝,而上帝未足以盡天。故圓丘祀天則對越諸神,明堂則上帝而已。”

    接下來就是一個歸納問題——“故其所配如此,然後足以適尊親遠邇之義。”

    祭祀這樣安排是有其目的的,就是為了尊親,遠邇,讓各自在各自適合的位置之上。

    最後定下決策。

    歷代以來,合宮所配,要不取意于經典,但是諸經卻過于紊亂。

    要不雜以先儒之說,卻又因陋昧古,不通情理。

    “朕甚不取。”

    因此只能從目的和情理出發,今後祭地,只將父親的靈位從祀于明堂,一人以配上帝,其余從祀群神,悉罷。

    對于這一朝來說,就是祭天配仁宗,祭地配英宗,這才合情合理,返璞歸真。

    群臣拜服,陛下思路如此清明,皇宋之福啊……

    這個指導思想的引領下,元豐三年的夏祭進行得有條不紊。

    不過甦油還是準備了大量的防暑藥品,還動用了天師府和大相國寺的力量,中間出了些小事情,可還是算支應了過來。

    而祭祀剛剛結束,職方員外郎邢恕上書,要求減少如今的官辦小學中,數算和天文的內容,理由和之前蔡確對趙頊建議時的如出一轍——天文研究容易為奸人利用,蒙蔽百姓,造作異端,圖謀不軌。

    這個理論一時之間還挺有市場,因為禁天文之學,在中國本身是有歷史的。

    王出列上奏︰“陛下,禁民間天文之學,非自我朝所始,《晉書•武帝紀》便有記錄,‘禁星氣、讖緯之學。’”

    “到了唐代,諸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讖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違者徒二年。”

    “若將傳用,言涉不順者,自從造‘妖言’之法。‘私習天文者’,謂非自有圖書,轉相習學者,亦得二年徒坐。”

    “《唐律疏議》︰‘諸造妖書及妖言者,絞。’”

    “抵于我朝,乃禁玄象器物。司天監,翰林院人員,不得將天文圖書,于外邊令人看覽,所有每年歷日,侯朝廷頒行後,方許私雕印傳寫,所司不得預前流布于外,違者並準方科罪。”

    “以臣觀之,國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當稍禁天文算數,以啟善褒忠,使民歸于三代質樸。”

    甦油笑道︰“王相公此言,臣有異議。”

    “三代以上,可是人人皆知天文啊,為何到了如今,反習不得了?”

    王有些惱怒︰“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甦油你可有證據?陛下之前,豈可胡言?”

    甦油轉身︰“陛下,臣所言乃是事實,有《詩經》,《春秋》為證。”

    “‘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天’,婦人之語也;‘月離于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

    “此皆天象。是今之士大夫,乃不如古之婦人孺子,戍卒農夫了嗎?以臣看來,唯禁之故也。”

    王心下著急,麻蛋,怎麼把這個給忘了。

    朝中也有不少搞不明白的,還在蒙圈當中,不過那些文字精敏的,已然開始暗暗點頭。

    趙頊其實是挺喜歡學習的,但是架不住學過就忘。

    《詩經》是他的弱項,七月流火他知道,但是具體意思,早就還給王安石了。

    甦油也知道趙頊可能不明白,躬身解釋道︰“陛下,七月流火,出自《詩經•國風•豳風》,這本身是一首反應周代早期農業生產情況和農民日常生活的詩歌。”

    “而這一句的意思,是耕作的農戶發現,在農歷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人們可以看見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三星在天,出自《詩經•唐風•綢繆》,是一首從妻子的角度,對美滿婚姻進行歌頌的詩歌。”

    “這首詩歌里出現了三次‘三星’,古今有多義。而根據關蜀學派結合理工研究考證,認為這三星,當分別指的是參宿三星,心宿三星,以及河鼓三星。”

    “詩歌里女孩子對三星進行觀察,寫出了長夜里的浪漫遇合。”

    “月離于畢,雖然出自《詩經•小雅•漸漸之石》,但是這首詩的風格更像《國風》。”

    “月離于畢,俾滂沱矣。寫的是戍卒冒雨行軍的艱難。”

    “先民們認為,月亮出現在畢宿附近時,往往會有大雨,這是他們長期總結的天象規律。”

    “《論衡•明雩篇》則記載了一則孔子事例︰

    一日孔子出門,讓子路帶上雨具,出門不久,果然天降大雨。子路問孔子理由,孔子解釋說,昨夜月離于畢。

    過了一天,月亮再次出現在畢宿附近,第二日孔子出門,子路請求帶上雨具,孔子不听,果然這一次並未下雨。

    子路又問孔子理由,孔子解釋道︰‘雖然都是月離于畢,但前日月亮靠近的是畢宿之陰,故而有雨;昨日月亮靠近的則是畢宿之陽,故而無雨。’”

    說到這里,甦油對王拱手︰“王相公,甦油所言,沒有什麼大的謬誤吧?”

    王無奈︰“明潤這些年來理政料民,原來學問還是沒有丟啊。”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