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提起燧发枪,张昭略微整理下语言,开始陈述。
www.luanhen.com
明弘治朝一说名臣,首先得说弘治三君子:王恕、马文升、刘大夏。《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里便是如此的。这并没什么不对,因为他们是具体干事的人。
但是,弘治朝文官集团的权力绝非是掌握在这三人手中的。而是在“三贤相”手中。正所谓:“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阁臣是没有名份的宰相啊!
没看今天李东阳一开口,英国公张懋就让步?
所以,张昭想要在军中推行燧发枪,一定要取得李东阳的支持。
“燧发枪的射程有两组数据,第一是有效射程,即多少步能破甲,破几层铁甲?第二,最远射程。学生让工匠们所打造的直膛燧发枪有效射程和步弓手相当。
阁老,步弓手的射程远超弓骑兵。所以,燧发枪的有效射程只要和步弓手相当,便足以覆盖弓骑兵(其射程约三十步左右),不惧怕蒙古人的骑射。”
李东阳虽然读书很多,这些年在内阁中处理国政,没少接触军事方面的事务。
像不久前吏部侍郎王鏊,被认为很有希望入阁的翰林学士不就上书进御边之策?军事知识,明朝的高级文官们自然能接触到。而且,还能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
当然,仅限于提意见。要他们真正的去御边,那就抓瞎。当日在乾清宫外,王鏊对张昭比较客气,正是因为他正在研究边策,而他缺少执行者。
额外说一句,明朝的官场自成化朝的首辅李贤之后,便开始有一些潜规则。比如:非翰林不得入阁。之后能打破这一潜规则的只有一人:嘉靖朝的首辅夏言。其余全部出身翰林。
还有:翰林院的学士们,要在吏部占一个侍郎的坑位,要在礼部占一个侍郎的坑位!
言归正传。
李东阳拥有这个时代的军事常识。但是,张昭这样当面讲到战术层面,还是令他提起精神。李东阳喝一口浓茶提升,道:“子尚,你继续说。”
张昭点头,道:“而步弓手的射击都是采取抛射的模式。抛射的命中率,和燧发枪兵以排枪方式打出的扇形命中率要低一些。
更重要的是,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要优中选优。中原王朝之所以屡屡被游牧民族所压制,除开骑兵的因素,还有弓箭手的原因。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们有骑射的本事。
(草原上打猎,不可能下马去射击吧?都得在马上完成。这就是军事训练。)
训练弓箭手的成本很高,但是训练一个合格燧发枪兵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即可。
这是其一。
第二,弓箭的制造非常繁琐。弓,弓弦,箭杆,箭头等等。但是燧发枪的打造,弹头的制造其时间成本远胜于弓箭。
所以,燧发枪取代弓箭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我朝对北虏的作战,在取得科技优势后,也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李东阳缓缓的捻须。他毕竟不同于常人,追问道:“那燧发枪兵的劣势呢?或者说想要将朝廷的军队装备上燧发枪有哪些限制?”
张昭坦然的道:“阁老目光如此!燧发枪威力虽然大,但是必须要使用排枪战术。而排枪战术就意味着战斗往往是击溃战,而非歼灭战。
换言之,必须要配备足够的骑兵,才能扩大战果。
另外,燧发枪的排枪战术固然厉害,但这是建立在完美的情况下。在战场中士兵会害怕,会紧张。以至于不听号令,在射程外就开枪。或者,装填弹药过量,致使燧发枪炸膛。
所以,燧发枪的阵型是可以被骑兵所突破的。因而,燧发枪需要继续改良。增加射程,缩减弹药填装的时间。同时,还需要配备火炮,作为远程打击火力。”
李东阳沉吟着。半响后,赞叹道:“子尚真是国之良材啊!”
张昭只是发明制造出燧发枪还算不的什么。这是工匠的范畴。但是听张昭这一番话,显然他明白燧发枪的优点和缺点。这将改变战争的形势啊。
这样的人才不是良材是什么?张昭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去战场上验证他的燧发枪排枪战术。届时,国朝将会升起一颗将星!
张昭谦逊的道:“阁老过誉!”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不算过誉。当然,出了这个门,刚才的话老夫是不认的。子尚,你年纪还太年轻啊。誉满天下,一样是诽谤满天下。”
“学生明白。”
李东阳颔首,道:“四月一日京中诸将会操。你的新军要好好表现。堵住某些人的嘴。届时,老夫会帮你争取把兵部的火器工匠都调到你麾下去。”
兵部武器质量下降的事,他作为辅臣,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也知道张昭的想法:要全盘掌握打造火器的工匠!
张昭再次起身道:“谢阁老!”
李东阳摆摆手,直言道:“这不仅仅是因为你是老夫的同乡。而是为国家大事。成化朝时,天下人说朝堂昏暗。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但是,在边事上呢?余子俊镇守西北。汪直屡屡出塞捞军功。王越更是以文臣领兵北击蒙古得以封侯。而如今,北虏年年入侵,这不仅仅是掉天子的颜面,更是打在我们这些辅臣的脸上。
老夫希望你能建立功勋,改变一直以来对北虏的军事态势。”
张昭躬身一礼,慨然的道:“学生定会不辱使命!”
…
…
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亲自将张昭送出李府。给的待遇很高。这次走的是前门。在李府的门厅里等候的京中人士,人人亲眼看来。
李兆先在夜幕中和张昭道别后,回到小书房中。李东阳正在来回踱步,活动着手脚,情绪微微的兴奋。见长子进来,问道:“徵伯,张昭的学问如何?”
敢情,张昭刚刚来李府时由李兆先作陪谈经义,是李东阳安排的。
李兆先恭敬的道:“大人,张子尚的经义水平很差。他在北直隶能取中生员,真的是运气极好。”
李大公子自己虽然读书不行,但是他在李府中帮着李老爹迎来送外,接触的都是写什么段位的读书人?和张昭聊半个小时,就判断出张昭的真实水平。
李东阳禁不住长叹口气,“唉!”惋惜之意溢于言表。
他早劝张昭要多读书。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昭这连中生员都要靠运气,那举人、进士就别想了。
弘治年间,对外作战屡屡失利。他们三个阁臣自然要承担责任。但是兵部尚书马文升没有责任?在西北镇守人选上屡屡用人失误。他已有将兵部尚书换人的想法。
王越之后的三边总制,最好是要由他的师弟杨一清去担任。
他给张昭规划的路线就是这样的。以文臣领兵,将来回朝养望,再入阁执政。可惜啊可惜!
李东阳挥挥手,让长子回去休息。
然而…
…
…
“正德二十年,乃擢(张)昭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新明书》,张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