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大唐不良人卷一少年游俠客第一章王文度之死嗖!
一支箭飛射而出,將奔跑在雪地上的一只雪兔,牢牢釘住。
www.biquge001.com
四周歡聲雷動。
阿史那道真向甦大為鼓掌慶祝道︰“不錯,阿彌,你現在已經能射中奔跑的兔子了。”
甦大為斜了他一眼︰“道真,不帶這麼損人的。”
他現在的箭法,算是不錯。
可唐軍中最不缺的就是善射之士。
不說薛仁貴那種神箭,便是眼前的阿史那道真,也有箭射飛鷹之能。
在唐軍中,流傳著一個說法,據說,能射中百步外的靶子,只能算是箭法入門。
能射中迎風吹拂的柳葉,算是有些火候。
若能射中奔跑的兔眼,當得一聲箭法不錯。
最難的,要數射落天上的飛鳥。
而且要射左翅便左翅,右翅便右翅。
甚至射眼,也可辦到。
那真就是萬里無一的神箭了。
薛仁貴大概便在這一層次。
而阿史那道真,在射鷹翅這種層次。
突厥人里,擁有這種射箭本事的,多如過江之鯽。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種族之間,有些優勢是天生的。
嗯,若草原人天生善射,那中原漢人擅長什麼?
種田?
搞…基……建?
甦大為搖搖頭,收起這些想法。
他的箭法到如今的程度,勉強夠用了。
再往上,除了悟性,更得靠苦練。
只不過他如今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甦定方麾下的大將,肩負有鎮守熊津之責,各種雜務千頭萬緒,實在難以抽出太多時間。
就像今天的游獵,還是借口巡視一下轄地,才帶著阿史那道真和一幫騎兵兄弟出來放馬跑一下。
……
大唐顯慶五年八月,李治派左武衛大將軍甦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帥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討伐百濟。
新羅武烈王金春秋為芬牡佬芯 芄埽 斬 鉸時 映繕蕉珊! br />
百濟據守熊津江口拒敵。
八月下旬,甦定方水陸並進,直取其都城泗a。
在城外二十余里,百濟傾國來戰,唐軍大勝,殺百濟軍一萬多人,唐軍入泗a外郭。
按原本的歷史,這個時候,新羅人也展示了一把存在感。
金庾信率軍給百濟玩了一招背刺。
在黃山大破階伯所率領的百濟軍。
但是在眼下的時空里,因為甦大為的存在,金庾信連同新羅軍,都變成了大唐的陪襯,存在感被極度削弱。
而且因為甦大為此前率領都察寺密探在百濟重組情報網,將百濟各城情況全部摸了一清二楚,並及地理水文。
唐軍此次征伐百濟,比歷史上更加迅猛。
堪稱勢如破竹。
歷史上滅百濟唐軍也只用了二十多天。
此次,從唐軍水師登陸算起,攏共十五天。
不怪百濟跪得太快,實在是人家幾百年也沒見過大唐這般充沛的武德。
相較而言,與新羅人交戰,簡直就是過家家一樣。
眼見大勢已去,百濟義慈王及太子扶余隆逃入北境。
被甦定方圍困的泗a城中,百濟義慈王的次子扶余泰自立為王,堅持固守。
結果扶余隆留在泗a的兒子扶余文思對手下說︰“王與太子皆在,而叔遽擁兵自王,借使能卻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
意思是王和太子都還在,王叔卻自立為王。
如果能退唐兵,王叔必定第一個砍我腦袋。
這扶余文思倒不笨,當夜便率領左右翻牆降唐。
城中一時大亂,不少人隨之出城投降。
甦定方命軍士登城立唐軍旗幟,扶余泰終于心態崩了,開門降唐。
都城被滅,其余各郡各城,也皆傳檄而定。
困守北境的扶余義慈、扶余隆及諸城主迫不得已,也都降了。
自此,百濟宣告滅亡,5部37郡共76萬人戶完全納入了唐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這一切,都是短短半個月時間內發生的。
捷報傳回長安,高宗大喜過望。
一系列的封賞不提,更重要的是,趕緊建立一套制度,將這百濟國土,牢牢握在手上。
隨著封賞傳回百濟的,是李治的詔書,代表了大唐對新征服之地的思路。
在百濟故地設置“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將其納入唐羈縻府州體系,五都督府下轄37州250縣。
大唐委任右衛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統兵鎮撫全境,又命左驍衛郎將劉仁願率兵一萬鎮守百濟城,委派當地的酋長分任都督、刺史。
匆匆數月,百濟在迅速脆敗的初識混亂之後,終于開始建立新的秩序。
……
“對了,阿彌,你听說那個消息了嗎?”
“什麼?”
阿史那道真騎在馬上,側臉向甦大為道︰“九月三日,大總管令左驍衛郎將劉仁願率領一萬軍,並聯合新羅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羅軍,共同守衛熊津都督府城,自己則率百濟國王、貴族九十三人和百姓一萬兩千多人等俘虜渡海回奏凱旋。”
“是獻俘吧?”南九郎在一旁興致勃勃的道︰“去年听說大總管也曾在東都洛陽向陛下獻上叛亂的都曼等人。”
“這是揚我們國威的好事。”
阿史那道真撇撇嘴︰“阿彌,你怎麼就沒明白。”
“明白什麼?”
“大總管離開了,這熊津城現在全由那王文度一手遮天了,我看他對當年的事還念念不忘,只怕……”
“應該不會吧。”
甦大為愣了一下,腦中記起王文度的樣貌。
此人是典型的貴族,待人溫文爾雅。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笑里藏刀。
城府甚深。
不過之前甦大為與他,並沒有什麼沖突。
相反,在征西突厥的路上,王文度還曾主動向甦大為示好。
“我對那個姓王的總不太放心,覺得這小子太陰……”
阿史那道真砸了砸舌頭︰“希望只是我的胡思亂想。”
“你那叫杞人憂天。”
一行人說說笑笑,向熊津城行去。
現在已是十月深秋,半島這邊早早下了雪。
從城外回城的一路上,看到的都是一片瑩白,樹木枯朽,枝頭掛著冰稜兒。
遼東之地苦寒,若是此時能來一杯甦大為家產的烈酒燒刀子,倒是頭等美事。
只不過,最近軍中下了禁酒令,便是甦大為也不能飲酒。
沿路上偶然還看到狐狸和蛂@子,不過眾人已經沒了再射獵的興趣,只顧聊著天,聊起半島的局勢。
“阿彌,甦總管回去太快了,百濟雖攻下來,但是各郡頗不太平,四處暗流涌動,咱們算是坐在一個火藥桶上了。”
甦慶節一路上都沉默寡言,直到此時才開口︰“最近幾日各方騷動卻突然消失了,我總覺得不對。”
“事出反常必有妖。”
甦大為牽著韁繩,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你放心,暗中與大唐做對的那些人,我都一一甄別,他們跳不了多久的。”
“但願如此。”
甦慶節點了點頭。
怪只怪大唐征服太過迅速,大量百濟原來的生態並未打散。
許多心懷百濟故國之人,頻頻在暗中聯絡,暗謀大事。
而唐軍在征伐之出,頗有一些過度殺戳之舉,也確實不得人心。
只是,這樣的情況,就算是甦定方,也無法完全禁絕。
軍法只能治軍,無法徹底管控人心。
這些隨甦定方而來的大唐第二代府兵們,或許在戰力上,不輸給父輩多少。
但是軍紀則遠遠不如。
最簡單直接的一點,勞師遠征,到了百濟,干的是提腦袋的事。
總要撈點好處吧?
如今做為府兵參戰,回國後,受到的虛職褒獎,或者少量金銀綢緞是有,但是能賞賜的良田越來越少。
府兵制原來就是建立在賞田產上。
如今隨著開國日久,大量土地都是有主之物,賞田之事,越來越不可行了。
這令府兵制出現一個巨大的漏洞。
如果奮勇殺敵,不能換回田產,那當兵是為了什麼?
既然朝廷不賞田,那便只能在作戰時,多伸手搜刮財貨了。
這便是是人心。
前期的大量殺戳,讓此次征東的唐軍們個個撈得盆滿缽滿,卻也將百濟百姓,推到了最尖銳的對立面上。
許多事,表面上還看不出來。
但正像是甦慶節所說,暗流洶涌。
隨著甦定方帶戰俘回大唐獻俘敘功,這種潛流,越發明顯。
“碑銘到了。”
阿史那道真喊了一聲。
甦大為抬頭看去,看到在城外,立著一座碩大的石牌。
石碑是新立的,光可鑒人。
此碑,乃唐軍征服百濟後,為表其功,特立《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早在東漢末年公孫氏割據遼東時,就曾在遼東樂浪郡南開拓了疆土,後割樂浪郡屯有縣及其以南之地設帶方郡,其轄境已達到今朝鮮半島南部的漢江流域,曹魏因之。
唐滅百濟是繼漢魏之後又一次在半島南部地區設置府、州、縣,與漢魏相比是將新羅之外的半島南部之地完全納人了唐王朝的版圖,已遠遠超過了漢魏統轄的範圍。
為了紀念這件大事,甦定方下令,立此碑以銘記。
見到石碑,就是快要入城了。
被冰雪所覆蓋的石碑,僅露出幾處石角,但依舊無法掩勢其氣勢雄渾,還有上面龍飛鳳舞,入石三分的字跡。
甦大為騎馬過去,隨手一拂,露出里面的文字。
“時年八月十五,唐滅百濟國于此,特此勒石以記之,明天可汗之威,大唐之極盛……”
“將軍!甦將軍!”
突然,有一隊騎兵打馬從熊津城內跑出,一見甦大為,便發出驚惶的喊叫。
“出大事了!”
“什麼?”
甦大為一眼看出乃是都督府的唐軍親兵,等他們靠近,壓低聲喝問︰“小聲點,出了何事如此慌張?”
“將軍,王都督他……暴斃了!”
王文度死了?!
甦大為及身邊所有人,一時震驚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