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哎喲,我的祖宗,你總算回來了。”吳翠梅連忙上前幫忙從兒子身上卸下東西,說道,“你再不回來,你爸就要用咱們自己家的花生油炸餈粑了。”
“那多浪費啊,我這不是回來了嘛。等著我,我還有東西在車上,爸,你跟我一起去扛。”
“能有多少東西啊,還要兩個人去扛。”劉遠河怪不情願的,但還是跟著去了。
看到堆滿車廂的東西後,劉遠河的表情是這樣的︰Σ(口||
驚訝,無比的驚訝。
“青山,你怎麼買這麼多東西?這些花是什麼鬼?你買來干什麼?這都什麼鬼?怎麼買這麼多?這花干嘛用的?”劉遠河看著車廂里的東西,語無倫次。
劉青山道︰“過年嘛,想讓家里看起來喜慶一點,我就買了幾束干花,這些花可不是塑料做的,這是真的花,只不過是干的,到時候擺在家里,肯定好看。”
“那這又是什麼鬼?”劉遠河指著車上的一把折疊椅子問道,“你買這椅子干什麼?”
“這給你們晚上看電視用啊,有了這個椅子,你們就可以躺著看電視了嘛。”
劉遠河︰......
東西全部搬回家之後,便要開始新一輪的整理。
劉青山負責整理這些東西,劉遠河負責炸油冒餈。
油冒餈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可油炸卻不簡單,得在油鍋邊上待好長時間,一般人受不了。
家里每年炸油冒餈都是劉遠河在做,所以今年也照例是他做。
除了油冒餈,今年吳翠梅還做了 條。
本地的 條與別地的 條不一樣。
在百科里, 條(gu tiao)是廣東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台灣、海南等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
‘ 條’一詞是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叫法,同屬于河洛語系地區的海南、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台灣等地的客家人則將其稱為‘ 條’。
劃重點︰ 條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 條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
嗯,有點奇怪,其他地區的 條居然跟河粉差不多,至少,外形看起來跟那白白的,軟軟的,長條狀的河粉一樣。
而這些地區的 條的制作方法與本地的 條也大相徑庭。
他們的 條用料是米跟水,先將米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等到米膨脹變軟之後就用磨漿機磨成白色的米漿。磨成米漿之後再根據米漿的濃度決定要不要加水,然後放到特制的蒸籠抽屜里面蒸熟成塊,再切成長條狀,就成了‘ 條’。
這特麼就是河粉啊。
這制作方法跟之前介紹過的‘三角包’的粉皮制作方法是一模一樣的。如此看來,本地人眼中的米粉,就是其他地區眼中的‘ 條’了。
而實際上,在本地, 條的制作方法相對復雜一些,而且做出來的 條味道十分香,還可以長期儲存。
這種 條與外地的 條有很大的不同,外地的 條是蒸出來的,而本地的 條卻是炸出來的。
對于本地的瑤族山民來說,合家團聚的新春之日,能吃上油炸 條便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新年也會因此而變得愈發有年味。
炸 條的制作方法極為復雜,要提前一個晚上泡軟糯米,然後到了第二天早上便把糯米從水里撈出來,晾干,碾成糯米粉,之後又得泡芝麻、洗芝麻、褪芝麻皮。
芝麻與 條是良配,沒有芝麻的 條,就像一個人沒有了靈魂一樣。
每到農歷十二月二十八這天,便是村民們開始忙活年糕的日子。
家家戶戶的男人在這個時候,都會成為家里的寶貝。
因為不管是做油冒餈這樣簡單的餈粑,還是做 條這樣復雜的糕點,都需要男人和面。
山里的女人力氣雖然也大,可再大,也大不過男人。
而且,這揉糯米粉團是個技術活,太年輕的人,像劉青山這樣還沒持過家的,顯然不大懂,做起來肯定要挨邊上指導的長輩一頓數落,那干脆不做。
太老的也不行,畢竟年齡大了,力氣也會有所下降。
所以,三十歲到五十歲的中年男子最為合適,不僅有力氣,也有經驗。
一大早上,把面粉準備好之後,其余的芝麻配料、果餅引之類的準備好了,就開始和面。
和面之前先把外套脫了,洗干淨雙手,便要開始揉粉團了。
竹扁子里小山似的糯米粉,頂端被大湯勺按出一火山口般的凹陷,然後再用大湯勺將一勺勺滾燙的糖餈粑(果餅引)舀進去,估摸差不多了,就得趁熱揉粉團。
干粉和糖餈粑幾經揉搓之後,便你我不分了。
粉團揉好後,接下來就是女人大展身手的時候。
寬敞的屋內,盤 條的竹扁子,撒芝麻的竹扁子,裝 條的竹扁子一字排開把房屋佔得滿當當的。
先是揉粉團,接著再用一條長長的 面杖把粉團 到薄厚合適的程度。 好粉餅後,接下來就是一項很考驗技術的活——剪 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