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大唐再起 | 作者︰蘭徹二世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夏日炎炎,位于城東,任囂城附近的太學,乃是整個嶺南的最高學府,來往的都是讀書人,可謂是才子薈萃之地。www.biquge001.com

    不過,這種盛況,隨著大唐復立之後,日趨的落寞,大量的勛貴子弟被迫離開,讓太學少了幾分熱鬧。

    徒留下寒門子弟,在認真的讀書,以備科舉。

    太學,在唐後,更名為國子監,但,國子監內,又設了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但太學算是最大,如同進士科在科舉的地位一般。

    因為亂世,其他的學院反而漸漸廢棄,只有太學依舊保留下來。

    所以,國子監是太學,但太學不一定是國子監。

    皇帝也沒有恢復國子監的想法,太過于雜亂反而不好。

    少了勛貴子弟,但太學卻更嚴了,規矩極其刻板,不容有錯,連吃飯時間,都定了時,不允許超過。

    如此一來,吃喝玩樂的勛貴們更不願意來這里了,本來是來鍍金的,誰知是吃苦的。

    由于管教的比較嚴,再也沒有發生過太學生鬧事的場面,安靜的讀書,成為所有人必須服從的命令。

    留下的寒門子弟,倒是樂意,因為太學管飯,管住,還發一些紙筆,有名師,比在家中學習好上太多。

    不過,隨著兩次科舉的進行,再加上秀才、舉人試的舉報,太學生已經寥寥無幾了。

    都回去考秀才、舉人了,上太學有何用,哪里有功名實在?

    課堂中,講《論語》的直講看了寥寥數人,不由得嘆了口氣,將書本默默地收起,說道︰“大家自學吧!”

    “諾——”幾個太學生起身鞠躬。

    “真是,連個說話的都沒幾個!”作為太學中少有的官宦子弟,顧百儉嘆了口氣,環顧一周,心中格外的寂寞。

    “哎!國情如此!”

    相隔數個位置的同學,也嘆了口氣,不無遺憾地說道︰“要不是我錢財殆盡,早就回老家了,一個秀才是免不了的!”

    “待在這太學學習有何用?又不能參與科舉,听聞只有舉人才能參與科舉考試!”

    “趙兄,若不是你父為你說了門親事,讓你回去完婚,恐怕你早就回去了吧!”

    一個吊兒郎當的少年說道,臉上滿是揶揄之色。

    “聒噪!”講台上,直講實在看不下去了。

    瞬間,幾人安靜下來,認真地開始讀書。

    一個時辰後,三人齊聚在樹蔭下,暢聊起來。

    “听說了嗎?咱們太學要遷移到長沙去!”顧百儉拿著本書,淡淡地說道。

    “看來,你我等人分開之日,不遠矣!”

    “如此?我這不是要歸家了不成?”趙子述一臉吃驚之色,這要是真的,他又該如何是好?

    “顧兄,你可不能欺人啊!”

    “我還欺瞞你們不成,有甚的意思?”顧百儉沒好氣地說道,靠在樹上,整個身體傾斜著,站沒站像。

    “顧兄之父乃是禮部侍郎,應當是真的。”楊欽十七八歲,雖然吊兒郎當的模樣,但說話卻有份量︰

    “這太學,恐怕必需北遷了!而且,听說,太學北遷後,只允許秀才來求學了,官宦子弟也是可以。”

    “哎,我以為能躲掉,只是我家老頭子太過于頑固,每個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可舉薦一人去往太學,不過,需要交學費。”

    “那些來求學的秀才,則需要考取,如同科舉一般,有名額限制!”

    顧百儉無可奈何地說道︰“趙兄歸家之日,不遠了!”

    “拿,求學于太學,有甚的好處?”趙子述問道。

    “嘿嘿,好處可多了!”顧百儉說道︰“听我父親說,皇帝允許,太學可以舉薦兩百人,直接參與科舉,而無須舉人功名,當然,這兩百人是需要考試的!”

    “這可是省卻了不少時間!”趙子舒嫉妒地說道,這完全是這些達官貴人的特權,他這個寒門子弟,可是羨慕地很。

    不過,他不知曉,在前唐時,太學可是五品以上的官宦子弟才能入學,如今又降到七品。

    現在太學有平民子弟,不過是特例罷了,亂世,一切都很正常。

    “還是需要些才學的,只是省卻了時間罷了!”顧百儉擺擺手,毫不在意地說道。

    “這太學,听聞將隸屬禮部管轄,祭酒也定了品,為正四品,掛禮部侍郎餃!其他司業,及丞(掌判監事)、主簿(掌印)、錄事,諸學的博士、助教、典學、直講等學官,都有品級,俸祿,真乃盛事!”

    “看來,我真的要回去了,娶妻就娶妻吧,總要考取了個舉人,還要與諸位再為同學!”趙子述苦笑道。

    就與所有的京城一般,皇帝的聖旨,宰相的決定,總會四面透風,不到兩日,關于太學遷移到消息就傳開,而且,太學改革的消息,在官場,也被傳的沸沸揚揚。

    別的不說,太學的門檻從五品,低到七品,對于地方官員而言,真可謂是一道福音,而且,最重要的事,可以有機會參與科舉,不知道跳躍了多少門檻。

    秀才,縣試、州試、府試,三關,兩年一次,舉人,同樣也是兩年,而且是全府的秀才競爭,壓力太大。

    稍微出點差錯,就錯過一科,時間就浪費了。

    對于子嗣,沒有一個人不在意的。

    太學改制的消息傳來,地方抵制遷都的議論聲瞬間消失,一下就減少了許多阻力。

    只因為,皇帝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化為烏有。

    皇帝的權勢,恐怖如斯。

    不過,李嘉沒有想到的事,老族長又找來了,李氏宗族在廣州的族長,位于紅冊之上的李氏子弟的族長,李修賢,找來了。

    前面說過,自從李知柔在嶺南節度使任上猝死後,臨死之前推薦了劉隱任節度使,讓劉氏名正言順的掌管嶺南,所以,嶺南的李氏躲過了唐亡後,各地藩鎮對于李氏的屠戮劫難,繁衍來。

    而李嘉的祖父,李尉,來到邕州開枝散葉,所以有了邕州李氏一支,為小宗,其余子弟,則留在廣州,稱作番禹李氏,乃是大宗。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