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楷哥大導演…
  最近挺尷尬的。
www.biquge001.com
  《道士下山》…
  影評人magasa老師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藝術才華對一些導演來說,是總量恆定的。
  若是在前面支取過量,整個後半生都會處于透支的狀態。陳導演從《黃土地》到《霸王別姬》再到《荊軻刺秦王》,這十余年的創作無論成敗,都壯懷激烈,淋灕盡致,但從《和你在一起》之後,經過《無極》,到《趙氏孤兒》,再來到現在的《道士下山》,感覺就像霸王從垓下出來,不管怎麼用力拼殺,挽回頹勢,每一步都只是在逼近烏江!
  很對,《妖貓傳》空有形式,《白粥流星》干脆基本的現實邏輯都不講了!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當然,他不缺洗地的!
  也不缺資本追捧,再不濟,也能跟小四一起擔任導師嘛!
  順便帶一下自己老婆的藝人…
  打工人•楷哥!
  反正,他已經從一線大導演掉隊了…
  既沒有商業成績,電影也不出彩,但不管怎麼講,人家也是戛納金棕櫚獲得者,這種對話李胺的情況,總應該邀請人家的!
  陳棟見沈夢溪沒說話,勸了一句︰“我覺得您還是去一趟比較好…”
  “怎麼了?”
  “怎麼說你也是電影學院的驕傲啊!”
  “…什麼時候?”
  “28號,听說他的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用了120幀、4K、3D的技術…”
  沈夢溪點頭︰“我知道這個事。”
  順便加了一句︰“凡是用技術、特效主打宣傳的電影,要麼故事講的不到位,要麼故事本身很沉悶,不討市場歡心!”
  陳棟下意識就問︰“《阿凡達》?”
  “…”
  每天一個辭職小技巧?
  沈夢溪語塞了,陳棟趕緊換了個話題︰“你不看好這部電影嗎?”
  “談不上看好不看好,《少年派》透支了李胺太多的思想,他現在有點沉迷技術…認定了120幀是電影的未來!”
  “那你覺得是嗎?”
  沈夢溪搖頭︰“誰知道呢!”
  ……
  電影的本質是以一個被觀賞的形式純在的!
  誕生一百多年,這點一直沒變。
  有個話題︰電影將來會是什麼沒樣子?
  應該還是技術上的革新,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能感受到氣味、有觸感、視角自由等,總而言之,有更多的參與感。
  這些技術在現在也已經初現端倪了。
  比方說交互式體驗…
  早在1967年的加拿大世博會上就已經有最早的交互式電影了——觀眾需要在關鍵情節處通過按鈕選擇決定劇情走向。
  但一直沒發展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技術的局限。
  在電影院座椅上加裝按鈕投票決定劇情走向,不止體驗單一,小部分觀眾還會一直選不到自己心儀的走向,肯定是達不到預期的互動效果。
  隨著載體的進步,內容消費的主要終端開始轉移到了小屏幕,也就是智能手機上,互動有了進一步的發揮空間,奈飛有《黑鏡》等互動劇,騰訊也做了《最後的搬山道人》…
  當然啦,電影不會消失!
  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大眾對于文化的需求慢慢強烈。
  藝術電影應該會出現新的高峰!
  至于120幀…
  意義不大!
  電影在這種超高清里失去了本質和定義,原來和電影有關的詞匯,比如夢幻,顛倒,燃燒,神秘,燦爛,憂傷,矛盾,等等,全部被數字奪走了魂魄。
  所謂的“沉浸式數字體驗”,跟高清電視有什麼區別呢?
  ……
  沈夢溪答應了會出席交流會,陳棟離開。
  執行制片又跑了過來︰“導演…”
  “怎麼了?”
  “有人找!”
  “誰呀?”
  “賈章柯還有馬可•穆勒…”
  “誰?”
  沈夢溪懷疑自己听錯了…
  老賈還有馬可•穆勒?
  他跟這倆人完全不挨著!
  馬可•穆勒是2011年之前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主席…
  沈夢溪壓根沒參加過威尼斯,雖然跟老馬認識,但一點私交也沒有…
  賈章柯更不用說了,沈夢溪當年可沒少噴第六代!
  “好修是因為平遙國際電影節,他們想讓咱們的電影開幕!”
  “…啊?”
  沈夢溪有點猶豫…
  《看不見的客人》立項的時候,沈夢溪給吉爾斯•雅各布發了郵件,說自己有一部電影,準備用羅生門結構敘事,後者很感興趣,直接預定了主競賽單元門票——沈夢溪是戛納嫡系啊,就連《唐人街探案》這種純商業片,戛納展映,主辦方也用了最高禮儀,盧米埃爾大廳放映!
  而且,明年是戛納七十周年…
  阿謀有《痛苦與榮耀》,沈夢溪則有《看不見的客人》…
  多好!
  現在,平遙影展來搶片子…
  沈夢溪不是很想答應。
  “你去跟他們說一下,就說我已經答應雅各布會把電影帶去戛納…”
  “…那好吧,”執行制片猶豫一下︰“導演,要不然您親自去跟他們說?”
  “…行!”
  ……
  老賈想做電影節,而且不只是小眾的電影節…
  其實平遙國際電影節,從它誕生就帶有獨特的氣質,這種氣質來源于賈章柯、來源于平遙古城的地標、或許也來源于藝術總監馬克•穆勒的策展安排。
  獨立、文藝、小眾電影…
  就是它的符號!
  但是老賈想做大,不想小眾!
  怎麼做大?
  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讓沈夢溪也加入…
  有沈夢溪的地方,就由大眾關注!
  你說,為什麼不找流量?
  邀請楊小蜜之類的擔任形象大使或者宣傳大使…
  那還叫電影節嗎?
  不如叫金鷹獎!
  “賈導演…”
  “馬可•穆勒先生!”
  沈夢溪很熱情走了出來…
  “沈導演…”
  三人直接用中文交流——馬可•穆勒一嘴流利的中文。
  其實威尼斯電影節定位挺惡心的,新任主席阿爾貝托•巴貝拉親口說的︰電影節是為制片人提供可能性的。
  我們有充分的自由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其中也包括那些有著嚴格審查機制、不允許作品自由流通和被觀看的國度。
  什麼意思呢?
  就是鼓勵第三世界國家的導演拍一些禁片!
  所以,這幾年,中國電影不怎麼參加威尼斯了…
  “我已經答應雅各布會把電影帶去戛納…所以…”
  沈夢溪聳了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