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56章 又是崖山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宋胆 | 作者:憨皮拉朋丫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公元1259年,第四位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后世重庆合川的钓鱼城下。www.luanhen.com

    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对汗位展开争夺,最终忽必烈名义上取得了大汗之位,但却并不被多数蒙古宗王所认可,直接导致了大蒙古帝国的分裂。

    于是,便形成了后来的四大汗国与大元王朝的格局。

    元朝脱生于大蒙古帝国,忽必烈从一开始,就打算让大元政权与中原文化相融合,以彻底站稳脚跟。

    刚一登基,便取义汉学“中华开统”,首次于蒙古帝国使用年号“中统”。

    随后,又取易经“大哉乾元”将国号改为“大元”。且沿用科举、重用汉臣。

    可自大蒙古时代传习而来的军事制度,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抛弃的。即使伪装得再像一个儒家王朝,本质上却还是军事帝国。

    而军事帝国的本质便是用掠夺来实现财富增长,不断地从战争中获利,来满足军事贵族的欲望。

    这当然无可厚非。

    无论欧亚,还是古今,马其顿、奥斯曼土耳其、蒙古帝国,还是后世的殖民主义,扩张的原动力便在于此。

    而对于一些民族保护意识不强,甚至习惯被征服的种族来说,更不成问题。

    像是被突厥人改了宗教的阿拉伯地区,被无数个主子蹂躏过的印度半岛,包括美洲、非洲的原住民,被统治个几百年,反正在政体彻底腐化之前,很难被推翻。

    但是到了华夏,就要另说了。

    自从陈胜、吴广两位“哲学家”高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天起,就好像给华夏民族注入了一抹重要的灵魂元素。

    那就是,做人别太过分,否则弄死你!

    它又与儒家的隐忍相融合,形成了这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质。

    懦弱与不屈两种水火不容的性格同时存在,交缠数千年。

    从古至今,华夏百姓表面上看,皆是平和好善、懦弱好欺的样子。可一但被压迫到了极致,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却可让任何对手胆寒。

    上面说了,军事帝国的本质就是掠夺。即使忽必烈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这个事实,但事实就是事实,军队打仗就是为了抢夺财富。

    举个例子,宋军的老对手“阿里海牙”自元军荆湖南下之后,便是湖广战场的重要将领。

    这位从南下那天开始,就一路杀一路抢。掠夺之财大部分占为己有,民怨沸腾。

    而且,阿里海牙可不光抢钱杀人,他最大的财富其实是奴隶。

    可不管你是顺元,还是逆元,也不管你是不是良人,只要让他看上的,一律抓为私奴,成为他的个人财富。

    纵横湖广数载,这位元朝大将手中田产无数,奴户更有数万之众。

    你就说,他祸害了多少人吧!

    而且,阿里海牙绝对不是最贪的。自南宋败逃之后,元军将领所过之处,几乎就是三光政策。

    最后,忽必烈实在无法,把宰相阿合马专门派到江南地区,方将将稳住局面。

    汉人面对这样的重压,岂能任人鱼肉?不反才怪!

    所以,自元朝之初始,南方的反抗暴乱就从来没停息过,以两广尤为甚之。

    平均下来,每年义民揭竿而起的起义事件,十几起之多。

    这也是元朝得国几十年便开始走向衰落,国祚不足百年便匆匆收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话说回来,再勇猛的百姓也是盲目的,再不屈的民族也需要榜样。

    别忘了,汉人的性格里还有软弱的一面。

    当赵宋皇廷弃民而去的时候,可以想象,百姓心中会是多么的绝望

    广东新会.崖门,正进行着一场小型的歼灭战。

    交战双方,是元朝驻守在新会的南人降军和一小股旧宋叛臣。

    崖山岛上,昔日旧宋的皇宫行在已经被张弘范付之一炬。即使在对岸,也依稀可见焦黑破败。

    此时,几百个衣甲不全的旧宋义民端着各式兵刃,苦守在崖山岛对面的大陆岸边。

    海面上,新会水军的几艘小舰成合围之势堵死了去路,向岸上孤军倾泻着砲石箭矢。

    而不远处的南屏山上,成百上千的百姓立于高处,神情木讷地看着两军交仗,好像与他们并无关联。

    宋军

    元军

    百姓

    没有一个元人,皆是汉民!

    旧宋这方,领军之人名叫杨亮节,来头甚大,乃是流亡宋廷杨太后的亲弟,国舅之尊。

    本来,自临安城破之后,便与陆秀夫等人一同支撑小朝廷左右。

    可惜天意弄人,小朝廷逃至泉洲之时,遇泉洲市舶司回回人蒲昌寿叛乱,欲擒宋皇献与元人。

    在交战之时,杨亮节与大队冲散,至此漂泊。

    后来,听说宋廷聚于崖山,杨亮节便赶紧带着两个儿子,收拢沿海义军,前去投效。

    可刚在半路,又传来宋廷借璐王之勇突围,转战琼州的消息。

    没办法,又携子赴琼州汇合,却还是晚了一步。

    等他到的时候,十几万军民已然弃宋而走,远遁海外了。

    此时的杨亮节立于中军,迎着元人的砲石箭石,已无悲喜。

    是的,生死之事,他已经不在乎了。

    大宋完了,官家跑了,还要他这个国舅有何用?

    可惜,至此杨亮节也想不通,怎么就跑了呢?就这么丢下祖宗基业不要了?

    回转身形,看向身后的两个孩童。

    那是他的两个儿子,长子世昌刚满十四,次子世隆也不过十一岁。

    此时,尚未晓事的杨世隆眨巴着大眼睛看着父亲,“爹爹,小心些!”

    倒是杨世昌像个小大人一般,紧紧地把弟弟护在怀里,眼神之中满是坚定地看着父亲。

    见此情形,杨亮节心中生出一丝波澜,隐隐作痛。

    终于,自怀中掏出一小袋碎银,交给长子道:“走吧,带你二弟走!去佛潭寻你三弟养家,将来小心做人,传我家风!”

    杨亮节还有一个小儿子只有九岁,在逃亡途中染病,只得寄养于佛潭好心农家。

    没办法,身于乱世,国之不存,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十四岁的杨世昌听罢,心有不舍,但知父亲心意,只得重重点头,“孩儿记下了。”

    说完,强拉二弟,一步一回头地默然离去。

    “世昌!”

    未及走远,却是杨亮节叫住二子。

    “孩儿在呢,父亲还有何吩咐?”

    只闻李亮节咬牙最后看二子一眼,低吼出声:

    “还有一样,给爹记住,我杨家之后,永世不得降元!”

    世昌、世隆怔了怔,回身跪倒,“谨记父命!”

    ,

    感谢“书友20170305214516450”的盟主打赏,晚上有加更,以示感激。

    再说几句题外话。

    南宋末年,大伙儿只记得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都知者甚少,更不要说苏刘义、杨镇之流。

    至于江氏三古十二斋、什么杨亮节、张珏等等等等,数也数不清的血泪男儿,知道的就更少了。

    网文中,很少有人碰宋末题材,成神好书几乎没有。说实话,写宋元之交,作者也是挣扎了很久,因为风险太大。

    但最终还是决定写宋胆,我想把那个时代的每一个闪光都呈现出来,希望每一位看我书的朋友,能够记住那些为华夏民族烙上不屈印记的名字。

    就像杨亮节

    宋末国舅,生时称侯,死后封王,故称侯王。与宋廷走散之后,几经辗转不得归,未随崖山殉国,携二子隐居金门。虽不及陆、张之决绝,但告诫子孙,永不降元,亦是华夏气节所在。

    金门杨氏之祖源。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