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抛开民族之见,忽必烈绝对算得上一位好皇帝。
www.kmwx.net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应该是古往今来最开明的一位君主了。
  在大都的朝堂上,有蒙古人、契丹人、阿拉伯人和白人,有女真人、高丽人,也有南北汉人。
  尽管蒙古军事贵族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可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忽必烈能够在贵族利益和各民族之间努力的寻找平衡,已经十分难得了。
  然而,这些还不够,因为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不同于以往征服的任何一片领土。
  这里是中原!
  他深深地明白,若想在这里实现长治久安,一统万代,光有包容是不够的,还必需得到汉人士大夫阶层的支持。
  而谢叠山、文天祥、王应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
  “谢爱卿顺应天命,报效大元,乃盛世昌平之象。朕感恩戴德,定不负诸位爱卿的重托!”
  一番话说的极是敞亮,也是忽必烈的心声,一点都不虚伪。他是真想善治中原,传华夏正统。
  诸下文武听得自是振奋,齐拜君上,谢恩明志。
  接下来,是六部奏报、诸省军政的汇报,忽必烈细听静思,一一提出意见,再交由臣子众义。
  其间不分蒙汉,无论贵贱,一派祥和开明之态。
  等到杂事做罢,忽必烈傲然一挺腰身,挥手让殿直大监朗读一篇文章。
  臣子们侧耳细听,《告江南万民书》?
  众人面面相觑,这,这是谁写的啊?好大的学问,也好大的胆子!
  文中言辞甚美,一听就不俗。洋洋洒洒以汉人之心告劝江南汉人,学问那是好几层楼那么高。
  但是,胆子也是真大啊!
  怎么说呢?
  万民书这种东西,别看元朝已经实控南方数载,可是却一篇都没发出去过。
  因为,写这东西的条件太苛刻,蒙古人写不合适,汉人写又顾虑太多。
  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傻子。
  你想吧,写出来容易,发出去难,如何收场就更难。
  百姓如何看待?将来如何落笔史书?后世是遗臭万年,还是颂德歌功?
  任谁也没有胆量去碰触华夏文化之中最敏感的“名声”二字。
  说白了,有的人想写,可没那个资格;有的人有资格写,但却没那个胆量。
  连王积翁、谢昌元这种铁杆汉奸,也没那个胆子拿自己的名声冒险。
  留梦炎倒是有胆子,也有名声,可惜...可惜被某人一句话就给干躺了,也没资格出这个风头。
  当然,这是后话。且先不说。
  总之,能写告民书的人不多,敢写的就更少。
  所有人都在好奇,谁人如此生猛,把这玩意搬出来了?
  结果,大监念到最后,署名居然是——谢、枋、得!
  列于前班的王积翁眼珠子没瞪出来。
  留梦炎更是暗叫一声,“完了,这特么是来砸场子的!他这个翰林承旨怕是地位不保了。”
  谢叠山写告民书,威力犹在所有人之上。
  如果说,留、王之辈一份告民书发下去,相当于投下一颗重磅炸弹,那叠山先生的就得叫原子弹了。
  旧宋江山,比他有分量的绝不超过一个巴掌。
  也正因如此,满朝文武看着叠山先生的眼神儿都变了。
  原本大伙还奇怪,谢叠山的名号再大,也不可以一来就进翰林,仅次于留梦炎吧?
  原来,是有了这份告万民书开路。
  那就不是仅次留梦炎的问题了,不用想也知道,很快就要取而代之了。
  一些蒙古贵族看到这里,甚至对叠山先生心生鄙夷。
  暗道,“南人的气节呢?都给了文天祥一人吗?有如乞食之犬豚,丝耗不要颜面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一份告万民书念天下,谢叠山在元廷之中的地位算是彻底稳固。
  忽必烈当然也是龙颜甚悦,命人将这分告书传发江南、湖广等地。
  而此文一发出去,叠山先生就再也无法回头了。
  此议就此罢过,接下来又是一件大事,便是张弘范远攻日本的准备工作已然就绪。
  日前,忽必烈特批钱粮以作军用,算是补上了元军补给不足的唯一短板。
  接下来,便是择期渡海,还有怎么攻打的战略方针。
  在这个问题上,看似没有争议,毕竟忽必烈大军就等一声令下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居然还有争论,而且还挺热闹.。
  主要还是王积翁、史权这些汉官的的软弱劲儿上上来了,居然劝忽必烈别打,派人去劝降。
  把忽必烈气的啊,又不好发作。心说,朕的使臣都让倭国给宰了,还派?
  结果,王积翁上头了,自荐为使,要出使东瀛,劝降天皇。
  对此,一众卯足了劲儿的蒙古将军当然是嗤之以鼻。连留梦炎都见风使舵,主张大军压境,扬我天威。
  伯颜、阿术这种暴脾气的差点当殿揍人。大骂王积翁胆小如鼠,妄为元臣。
  吓的王积翁、谢昌元等人再不敢多言一句。
  忽必烈在高位上看着,未曾插手。这个时候,就要上下一心,王积翁的观点虽然有道理,大元国力尚弱,何必劳民伤财。
  可是,王积翁有一点没说对,与劳民伤财比起来,扬大元国威,追击远逃残宋,才是重中之重。
  和这一点比起来,花多少钱,死多少人都是值得的。
  瞥了眼老神哉哉的谢叠山,忽必烈心中好奇,不知这位新上任的翰林学士对此务有何意见?
  淡然一笑,“谢爱卿,你怎么看?”
  殿上为之一滞,目光齐齐落向谢叠山。
  只见谢叠山短暂错愕,出班上礼,“臣以为,都有道理。”
  “......”
  “......”
  众人无语,忽必烈也是无语,等于没说。
  哭笑不得,“朕的意思是,谢爱卿倾向何法?”
  这是把他往绝路上逼,必须表个态。
  叠山先生想了想,“臣...还是那句话,都有道理。”
  忽必烈皱眉,显然不喜欢这个答案。
  声音渐冷,“那爱卿说说,怎么有道理?”
  叠山先生一笑,“陛下莫急,且听微臣细说。.”
  “臣觉得,东瀛杀我使者,辱我国威,发兵讨之自是应当。”
  可是,攻伐三岛目的何在?是绝其族裔?还是借地为港,使之成为我大元东击海外的一处前出之地?”
  “这......”忽必烈陷入沉思。
  说起来,东瀛如此不堪,他当然要绝其苗裔,威震四方。
  可是,真要那样吗?做为皇帝显然就是不理智的了。
  谢叠山说的对,攻下日本最大的用处还是成为前出之地,为寻找残宋,兵出海外做补给之地。
  “爱卿的意思是......”
  “微臣的意思是,若陛下有意后者,自然是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获更为划算。所以,王尚书和谢尚书之言,也全是为陛下着想啊!”
  这话一出,不但忽必烈暗暗点头,连王积翁和谢昌元也是感激不尽。终于有人为他们说一句公道话了。
  而谢叠山话还没说完。
  “微臣以为,肃师百万伐贵劳军,怀柔不战亦不足以扬威。所以,何不双管齐下?
  一面出兵讨之,让东瀛知我大元雄心,尝我兵戈之利。
  另一面,也派使臣随军,在适当之时宣讲陛下仁德,招降倭国。不但可省军力国力,也可达成所愿,何乐而不为也?”
  先生说完,便退回班中,留下满堂寂静。
  良久,王积翁猛一指谢叠山,瞪着眼珠子,一脸的委屈,“臣下就是这个意思!”
  而忽必烈也在王积翁的哀嚎之中回过神来,大赞。
  谢叠山就是谢叠山啊,实乃大才神人也!一句话不但化解了朝堂矛盾,而且还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善也,大善也!”
  忽必烈连连感叹,眼见时辰不早,“那今日就议到此处,诸卿退下吧!叠山先生且留下,朕有话要说。”
  得,都不是爱卿了,尊为先生喽!
  ......
  ————————
  感谢一下“悼武华夏”这位书友,特意加了qq好友,聊了很多,启发很大。月月虚心受教,感谢感谢。
  另外,想多说两句,大伙不急,你们看到的这些成文的章节,全都是铺垫章节,真正的故事要到赵维离开大都之后才能展开。
  是一个和你们想像中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不会让大伙儿失望。
  另: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