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249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求订阅)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作者:肥美的韭菜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周六一大早,许秋就满怀期待的进入模拟实验室,很快便拿到了新一波探索的结果。www.biquge001.com

    他的第三代8系列3D-PDI分子,最高效率已经优化至8.43%,所用给体材料为P3Tea,器件的加工溶剂为氯仿/二氯苯混合溶剂,其中二氯苯添加量为4.5%。

    8.43%!

    这下算是彻底打破了原来的世界纪录,7.92%,而且还向前迈了一小步。

    另一方面,韩嘉莹的第二代B4T体系,最高效率为7.33%,所用给体材料为Pce10,同样适用氯仿/二氯苯混合溶剂做为加工溶剂,其中二氯苯的添加量为8%。

    学妹体系的效率提升相对来说少了一些,而且做到现在这一步,再向上优化的空间已经不大,大概率无法突破8%了。

    不过,她的体系目前只是第二代,如果从最开始的PDI分子引入硒原子,合成类似许秋的第三代产物,效率突破8%,甚至做到更高,还是有不小的可能性的。

    想到这里,许秋不禁暗自嘀咕,不会自己刚破纪录后没过几天,就被学妹把菊花给爆了吧,毕竟他的第二代8系列的效率也不过6%左右,学妹这都7.3%了,再迭代一次,岂不是要上天。

    转念一想,要是被真被爆了,那就再给她爆回来,一爆还一爆嘛。

    总结完他和学妹的实验结果,许秋看向了学姐的体系。

    她的两种ch1、ch2受体材料,已经遍历了模拟实验室中存在的十几种常用的给体材料。

    虽然学姐把它们命名为了ch1和ch2,但许秋还是根据它们的分子结构,给予它们一个更加通用的名字,他觉得这样命名有时候会比较直观一些。

    其中,ch1,中央以F8做为D单元,旁边连接两个1,3-茚二酮(In)作为a单元,故而被命名为F8-In;

    同理,ch2被命名为IDT-In。

    首先是基于F8-In的体系,许秋瞄了眼效率。

    上百个器件,上百种条件,一眼望去全是零蛋开头的。

    最高0.3%……

    怎一个大写的惨字了得。

    其实,当许秋看到F8这个单元时,他对于F8-In体系的最高效率只有0.3%的结果就并不觉得奇怪了。

    F8这个单元是非常古老的一种结构单元,大概可以往前追溯十几年,或许更久。

    其中“F”代表芴单元,芴的别名二苯并五环,顾名思义,就是两个苯环中间夹着一个五元环,五元环中间有一个sp3杂化的碳原子,“8”代表这个sp3杂化的碳原子的侧链上连着两根8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

    芴是煤焦油的分离产物之一,背靠石油化工的化工原料,都是按吨来卖的,因此非常便宜。

    而一个领域在早期发展的时候,自然是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有现成的,就先拿来试一试,况且芴类材料还在光致发光领域有不小的成就。

    据许秋所知,魏老师在漂亮国的时候,就研究过基于F8的聚合物给体材料,有PF8BT、PF8T2、PF8DTBT之类的。

    然而,这类材料几乎没有流传到现在的。

    无他,器件效率太低,全都扑街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科研圈一样是有记忆的。

    十年过去,一个失败的体系,除非去刻意翻阅早期的相关文献,基本上就不会再找得到了。

    至于陈婉清为什么重新选择F8这个体系,并将它用在有机光伏材料中,或许是受魏老师的影响,毕竟他回国前的科研经历肯定是传承下来一部分的,想让他的学生接力完成下去,就比如现在交给许秋和韩嘉莹负责的PDI系列。

    又或许学姐只是再次展现了下……她的传统艺能。

    时隔多年,F8这个体系重出江湖,却再次扑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学姐另外一个ch2体系的效率,令许秋感到有些讶异。

    最高效率2.87%!

    居然在首次测试时就接近3%,要知道a-D-a体系目前的最高效率不过才6%。

    这要是再优化一下,把效率做到3%以上,加上a单元是新开发出的结构,也不差创新性。

    综合下来,已经足以发一篇类似cm这样一二区交界的文章了,甚至努努力可以冲击一下aFm、aem;

    假如效率能再做高点,能做到4%、5%的话,am、Jacs都有机会,前段时间许秋审稿的那个首篇3D-PDI体系的文章,效率也是4%,就发了Jacs的。

    “学姐终于从1%的泥潭里出来了,这是要发力了呀,她的一区文章梦大概率是要实现了。”

    “难道是之前几次失败让给她积攒了不少人品,这次就突然爆发了?”

    “这个分子结构的设计上,似乎也有我的一部分影响。”

    “不管怎么说,这总归是一件好事。”

    许秋暗自琢磨了一会儿,开始仔细研究ch2的数据。

    IDT-In体系中,用到的D单元是IDT结构,IDT算是有机光伏领域近期兴起的一个结构,分子结构比较复杂,是由四个噻吩环和一个苯环以线性稠环连接,有四个侧链位点,中文英译名称为引达省并二噻吩类。

    有趣的是,效率最高的体系中,采用的给体材料不是常见的窄带隙材料,比如Pce10、P3Tea之类的,而是一个少见的宽带隙的聚合物给体FTaz。

    思考了一会儿,许秋便大概理解了原因,其中应该涉及了光吸收互补的问题。

    对于传统富勒烯衍生物,以及非富勒烯PDI受体来说,光吸收范围通常在300-600纳米,属于宽带隙材料,因而与之匹配的给体材料,就要选择光吸收范围在500-800纳米附近的窄带隙材料。

    而现在学姐合成的a-D-a类分子不同,可以通过调控D、a单元的结构,控制其光吸收范围。

    比如这个ch2,颜色就是蓝黑色的,本身是一种窄带隙的材料,故而与之匹配的给体材料是宽带隙的为好,这样才能保证光吸收互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Pce10和ch2均为窄带隙材料,它们的光吸收范围大幅度重叠,但基于Pce10:ch2的体系,最高效率也能做到2.46%。

    这样看来,Pce10能成为近些年来有机光伏领域的标准给体材料,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材料的普适性确实够好,和大多数新开发出来的受体材料都能够适配,哪怕是光吸收不互补的。

    毕竟其他人不似许秋一样,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系统大批量的尝试不同条件。

    对许秋来说,只要他大方向把握的没问题,模拟实验室II中花费一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其他人一个月的工作量。

    不得不说,系统在这方面还是非常给力的。

    而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通用的做法是选择一个底子不太差的体系,然后一条路走到黑,不断试错。

    他们也很无奈,总不能一个体系做了半个月、一个月,然后突然换一个新的体系吧,沉没成本太高了。

    因此,像Pce10这样具有普适性的材料自然是香饽饽,哪怕无法得到最高值,获得一个较高值也算不错。

    当然,从长远来看,假如未来各类窄带隙的a-D-a受体被广泛研究,势必要合成对应的宽带隙给体材料,类似于FTaz这样的材料与之匹配。

    ……

    周日,材一216,课题组应到7人,实到6人。

    有韩嘉莹帮忙,许秋不用亲自做器件。

    虽然模拟实验室中已经取得8.4%的结果,但考虑到直接更换溶剂,更改三氧化钼厚度、氧化锌传输层制备条件比较突兀,许秋便暂时没有采用新的条件,而是让学妹在之前的实验条件上略作改动,自由发挥。

    他打算把他和学妹的体系,留在下周自己亲自操刀实验的时候再往上提。

    今天的主要任务,还是让学姐的ch2体系脱颖而出。

    许秋建议她使用Pce10:ch2体系,虽然心里知道FTaz的匹配性更好,但在探索性的实验中,不可能直接上来就用FTaz的。

    安排好学妹的工作后,许秋开始撰写文章。

    虽说是写nc这样的大文章,但压力并不大。

    一方面,像他这种亮点为“突破记录”的文章,比以“新结构”、“新观点”为亮点的文章要好写许多。

    很简单,“突破记录”类型的文章,你把效率数据放在标题上,同行看到这数据后,一眼就都知道你nB了,正文都不需要吹什么,只要正常的把故事讲完整就可以了,别人自然会根据你的分子结构、合成路线进行脑补。

    但如果是提出了“新结构”、“新观点”,就必须用大量文字去表述,诸如:这个“新”是哪里新,厉害在哪里;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新结构”、“新观点”等等。

    另一方面,许秋也早已不是当初的科研小白了,犹记得当初第一次写文章的时候,吭哧吭哧的写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改了好多遍。

    到现在,有机光伏领域的各种套路、话术许秋已经积累了不少,感觉只要各项表征数据齐全,文章脉络清晰,给他一周的时间完成一篇文章,似乎也并不算难。

    毕竟正文也不过三五千个单词而已,只要思路连贯,一分钟写10个单词没什么问题,一小时那便是600个,就算慢一点,一分钟写5个单词,一小时也有300个。

    时间分配的话,正文两天,处理数据、制图、参考文献两天,精校一天,修改两天,差不多这个样子。

    下午,许秋大多数时间都坐在办公桌前码字,不断往nc的文章模板里面填充内容。

    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陈婉清采纳了许秋的建议,先是配了个Pce10:ch2溶液,然后就留在实验室,把手机装在一次性Pe手套中,放在手套箱旁的平台上,搬了个圆凳坐在手套箱旁边,一边追剧,一边监督韩嘉莹做实验。

    孙沃看到陈婉清和韩嘉莹两人的架势,果断放弃了今天做器件的想法,留在办公室整理着文献。

    段云则一边在做热电实验,一边刷着网页,他的每次测试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同时要占用两个KeIThLeY源表,不过大多数时间都不需要本人在场盯着。

    吴菲菲戴着耳机,专心写着综述,全场就她的工作最为特殊,魏老师回来看一眼她的文章进度就知道她有没有划水了,可以量化的工作很难摸鱼。

    田晴嘛,人都不知道哪里去了,直接就没出现,众人对此倒是见怪不怪,平日魏老师在的时候她偶尔也会迟到个把小时。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