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284章 張羨交權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三國之開局一條船 | 作者︰藍星幸存者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劉表在坐鎮荊州的時候,內部爆發了嚴重的叛亂,一度讓劉表的荊州縮水一小半。www.399xs.com這次反叛在歷史上的記載不是很多,但爭議卻很大。無論是時間、地點乃至人物上都有爭議。《後漢書》以及《三國志》當中均記載,領導這次叛亂的人是長沙太守張羨,這一點沒有疑問。問題是後世一些史學家認為,這個張羨就是活躍于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那麼張羨到底有沒有可能就是張仲景呢?

    張羨起兵叛亂的過程及時間

    張羨出身荊州南陽郡。在做長沙太守之前,他還做過零陵太守和桂陽太守,這些郡都位于荊州南部,張羨在這里獲得了不少人望。張羨由于某種原因(《英雄記》中說張羨與劉表不合,《三國志•魏書•桓階傳》中說袁紹和曹操相拒于官渡,劉表打算支持袁紹,桓階勸說張羨反叛劉表給曹操獻“投名狀”,小編不明確到底應該采用哪個,姑且歸為“某種原因”),以長沙、桂陽、零陵(可能還有武陵,存在爭議)數郡反叛劉表。劉表進攻張羨,至少超過一年的時間無法取勝,結果張羨病死,劉表才擊敗他的兒子張懌,重新收回荊南數郡。

    張羨究竟在什麼時間反叛劉表,這個是有很大的爭議的。按照《後漢書》當中的說法,這件事發生于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而根據《三國志•蜀書•黃忠傳》、《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以及《讀史方輿紀要》三處史料的記載,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表已經控制住長沙郡攸縣,派佷子劉磐從攸縣騷擾孫策所佔的豫章郡。孫策則分六縣設置建昌都尉,以太史慈擔任,來驅逐劉磐等人。劉表打了張羨一年,那麼時間大概就是建安四年。所以說如果采信《後漢書》,那麼張羨應死于建安四年。

    而按照《桓階傳》中的記載,張羨起兵的時候是袁曹在官渡相爭的時候。一提到“官渡之戰”,人們大都會認為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這一年袁紹親率主力壓制到官渡,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相拒。而劉表打了張羨至少一年的時間,曹操卻沒有去打劉表來救援張羨,可知張羨起事的時間不應該是建安五年。而在建安四年的時候,曹操和袁紹相爭的形勢已經形成,曹操也進駐官渡。所以小編認為,如果采信《桓階傳》的話,張羨起事時間應該是建安四年,死于建安五年。

    《後漢書•劉表傳》︰“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畔表”《三國志•魏書•桓階傳》︰“後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階說其太守張羨曰……乃舉長沙及旁三郡以拒表。”《三國志•魏書•劉表傳》︰“表圍之連年不下。”

    張羨的人物爭議

    後世有很多史學家認為,這個在長沙鬧事的張羨就是寫《傷寒雜病論》的名醫張仲景。這種爭議的源頭應當來源于唐人甘宗伯所撰的《名醫錄》。《名醫錄》這本書小編是找不到了,可能已經佚失,其中關于張仲景的記載源于宋本《傷寒雜病論》中的序引注的內容。

    《名醫錄》︰“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

    張仲景名張機,官至長沙太守。而在東漢末年諸多長沙太守當中,張羨與張仲景最為符合。一,張羨與張仲景都是南陽人;二,雖然在《名醫錄》中記載,張仲景的名字為張機,但張羨更符合“仲景”這個字。

    古人取字是有一定規律的,有一種取字的方法是名字的拓展和呼應。比如趙雲,字子龍,所謂雲從龍,風從虎,“子龍”的字就是對“雲”的呼應。再來看張仲景,“仲”字應當是排輩,張仲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用“仲”字,那麼“景”字中的信息很重要。“景”字有欽佩、敬慕的意義,與“羨”字有互通之處,而與“機”字無法組成這種呼應的關系。所以僅僅從古代取名的規律上,張羨比張機更可能是張仲景的名字。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在三國時期有多個名字的情況很常見,張仲景或者張羨就是其中之一,張機為張羨的別名。

    一、《傷寒雜病論》的成書時間

    首先從《傷寒雜病論》的成書時間上來說,根據《傷寒雜病論》的原序中可以推測,《傷寒雜病論》的成書時間在建安年間,必定不超過建安十年。而按照《後漢書》或者《三國志•魏書•桓階傳》的記載,張羨應病死于建安四年或建安五年,之前還有一年多的戰亂時間。如果張羨是張仲景,那麼最早應為建安三年,最晚為建安四年,《傷寒雜病論》成書。但小編以為,僅僅過去三、四年的時間,用“猶未十稔”的字句有些不妥,畢竟張仲景的本意應該是突出病害的威脅,不應當將三、四年強說成十年,這樣反而弱化了病害的威脅。

    《傷寒論序》︰“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二、《何別傳》的記載

    《太平御覽•方術部》引用的《何別傳》中,有關于張仲景的一些記載。張仲景在小時候拜訪過何,何對張仲景的評語是“君用思精而韻不高”,預測他後來會成為一個名醫。而《何別傳》中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卒如其言”,其中根本就沒有提到長沙太守的事情。在東漢時期推崇儒學,以儒學為官學的社會中,讀書、出仕、成為一方郡守的士大夫的地位被視為高于一個名醫。如果張仲景就是張羨,並且成為長沙太守(關于張仲景是否擔任過長沙太守一職,也存在不小的爭議),那就證明何看錯了,張仲景是“用思精而韻高”,《何別傳》中不當有“卒如其言”的記載。

    三、張仲景與張羨心境不同

    在《傷寒雜病論》的原序中有一句話,是對一些趨炎附勢的醫師方士的斥責,也可以視為張仲景的心境上的一種反射,張仲景是不認可這種生活方式的。

    《傷寒論序》︰“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

    7017k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