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0428章 朕要分封,谁赞同,谁反对?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大汉第一太子 | 作者:中丞佐吏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一场前所未有的‘庆典’,加上大汉英烈陵园的建立,马邑一战带来的喜悦氛围,不由被蒙上了一层沉重的薄纱;

    但这股沉重,却并没有让马邑大胜的喜悦被冲散,反而是让这场胜利,显得愈发难能可贵。

    实际上,在这场别出心裁的‘庆典’,以及大汉英烈陵园建立之前,汉室对军中将士,尤其是阵亡将士的抚恤力度,也从来不小。

    按照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定下的规矩,当有士兵‘死王事’,也就是为国捐躯时,按照规定,需要由比阵亡将士高出两级的直系长官,一手负责其丧葬事宜的。

    比如寻常士卒阵亡,负责的是什长,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十人长’;

    伍长,也就是伍佰,即通俗意义上的‘五人长’战殁,负责的则是屯长,也就是‘五十人长’。

    若是什长战死,更是需要曲侯,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百夫长’,亲自负责此人的丧葬事宜。

    再往上,即屯长一级及往上,就起码需要校尉一级亲自出面了。

    而这里的‘负责丧葬事宜’,则包括但不限于:自掏腰包,给阵亡者购买灵柩、棺木,收敛阵亡者遗体,并亲自将遗体送回其家中。

    遗体送回之后,还要帮助烈士家人操办丧事,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承担一切必要的费用。

    除此之外,朝堂的抚恤另算。

    对于封建时代的军队而言,这样的抚恤待遇,其实已经算得上相当不错了。

    ——起码比后世,那些明明已经战死多年,却依旧‘存活’在兵丁册中,被军官喝兵血强了不少。

    但与这本就不俗的阵亡将士抚恤待遇相比,此次马邑一战之后,当今刘盈所推出的一系列抚恤标准,却是让整个朝野上下,都惊掉了下巴······

    什么‘阵亡者默认拥有三颗首级的军功’‘神主牌供奉英烈陵园’,这都且先不提;

    单就是那块‘英烈之属’的牌匾,就足以让无数人瞠目结舌,又根本不知该如何反驳。

    再加上其他种种,朝野内外,便也随即出现一股不大和谐的声音。

    只不过,相较于这个出现在朝野之上的,不太和谐的声音,刘盈还是更在意民间百姓,对自己这番举措的看法。

    毕竟刘盈这个天子,不是公卿百官的天子;

    刘汉社稷,也不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兵法云:赏不逾时、罚不后事;”

    “有功将士之赏赐,皆当从速而行!”

    未央宫,宣室殿。

    面色严肃地做下这样一声吩咐,待丞相王陵、御史大夫陈平、内史张苍、少府阳城延齐齐躬身领命,刘盈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后,话题便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今日这场小会的核心议题。

    ——封赏。

    说到这里,刘盈面上严肃之色,也逐渐被一抹轻松、愉悦所取代。

    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自刘盈继承皇位一来,第一次大规模敕封功侯。

    虽说如今朝中,也还有不少开国元勋,在为才刚二十出头的青年天子发光发热,但再怎么说,这些开国元勋,毕竟都不是‘刘盈的臣子’。

    这样说,或许有些令人不解;

    ——开国元勋,是汉室的臣子,而刘盈,又是汉室的天子;

    汉室的臣子,怎么会不是‘天子的臣子’呢?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状况,在如今这个时代,依旧屡见不鲜。

    原因很简单:如今,还是汉室建立初期;

    距离秦,以及比秦更早的战国时期,并没有过去太多年。

    如今的汉室天下,也还是在很多方面,保留了极为浓厚的战国遗风。

    而这个关于‘开国元勋不是刘盈的臣子’的情况,便是战国遗风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按理。

    因为在春秋之时,有许多名垂青史的名臣、贤士,明明出生于此国,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最终效忠于他国。

    在某些时候,甚至还曾发生过‘甲国出身的名臣,帮乙国强大起来之后,倒过头攻打甲国’的极端桉例。

    对于这样的情况,在最开始,必然是遭到了天下人众口一词的唾骂。

    至于托马的内容,也不过是卖国贼、叛国者之类。

    但随着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主人公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天下人对类似事务的看法,便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曾经的‘叛国者’‘卖国贼’们,也在宽松的舆论环境下,凭借一句‘各为其主’,勉强沾上了道德制高点,不用再因为没有为母国效力,而遭受到天下人的唾骂。

    但对于这样的群体,也就是出身他国,并从他国前来本国效命的能人异士,当时的列国却并不总会完全信任;

    这个群体,也更多地被称之为:客卿,而非臣子。

    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先王找来了一个客卿,在朝中掌权多年,等先王薨故,新王继承王位,该怎么办?

    继续任用?

    恐怕新王很难信任这个‘客卿’;

    但直接驱逐,乃至杀害,更是会被天下人所不耻。

    而作为客卿,这些出走他国,为他国出谋划策的能人异士们,其实也有着同样的顾虑。

    ——我为你爹鞠躬尽瘁,你却让我死而后已?

    便是在这样的默契,和共同目标、一制需求之下,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逐渐在当时的列国之间散播开来。

    ——客卿,不是一国之臣,而是一人之臣。

    说的具体一些,就是客卿这个群体,并不是整个国家的‘朋友’,而是君王一个人的‘朋友’。

    君王在,那这个‘朋友’在君王身边出谋划策,也没人能挑出什么毛病。

    等君王死去,失去‘朋友’的客卿心灰意冷,出走他国,又或是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更没人会指责新君忘恩负义、刻薄寡恩。

    新君也有话说的;

    ——我也想留他,可他是我爹的朋友啊!

    ——我爹没了,他又只愿意和我爹做朋友,不愿意和我做朋友,我能怎么办???

    有了这样的默契,客卿这个群体和政权更迭之后的新君,才总算是解决了核心矛盾。

    而这样的默契也是由上而下,在孟尝君这样的‘英豪’们的推动下,逐渐被天下人所接受。

    到如今的汉室,虽然朝中百官公卿口口声声说‘我是汉臣’‘我是汉开国元勋’,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心里想的,恐怕还是‘我是先帝刘邦的臣子’‘我是先帝刘邦的门客’。

    至于效忠刘盈,则只是这些人出于对先主刘邦的尊重、感激。

    说的再难听点:与其说这些开国元勋,是在‘效忠刘邦的继承人刘盈’,倒不如说,这些人是以老朋友的身份,‘照顾’刘邦的傻儿子刘盈。

    虽然在朝堂之上、在具体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这样的想法并不会造成什么麻烦,但作为天子,刘盈心里显然会有些不舒服。

    ——哪家的皇帝,不希望自己能拥有效忠自己,尤其是只效忠自己的忠臣?

    又有哪家的掌权者,不希望身边有几个肱骨心腹、手足嫡系?

    对于先太祖高皇帝刘邦而言,所有安然存活到刘邦驾崩的开国元勋,便基本都是刘邦的‘私臣’;

    而对于刘盈而言,接下来这一批新兴军功贵族,才是刘盈真正意义上‘私臣’,绝对意义上的‘心腹嫡系’。

    这样一来,刘盈对这次敕封有功将帅的事如此上心,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对于刘盈心中的想法,几位公卿重臣,显然也是心里有数。

    虽然会下意识感到心里不是滋味儿,但想到那些毛头小子,还远远不足以对自己造成威胁,几人也只得强迫自己,以更澹然的心态来面对。

    心态调整好了,自然就要讨论具体的人选,和封赏规格了。

    对于这一点,几人都没有代俎越庖,而是将话语权交到了刘盈手中。

    ——看看天子怎么说,咱们在看情况,该劝劝,该答应答应。

    看出众人的态度,刘盈自也毫不客气,开口便为此次大规模封赏,定下了大致章程。

    “信武侯靳歙,官居太尉之高,全掌此次马邑一战,力挫胡蛮,斩首、俘虏胡蛮近十万!”

    “如此泼天大功,却仍使信武侯国仅得三千余户食邑,恐天下人皆当以为:朕刻薄寡恩?”

    一声隐晦的表态,见众人并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刘盈索性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自有汉以来,吾汉家战于胡蛮,莫言‘大胜’,便是胜,亦少之又少;”

    “信武侯靳歙,乃吾汉家战于北蛮匈奴,得此大捷之首人!”

    “单念及此、念及日后再战,勿使将士心寒,信武侯靳歙,便当溢封至万户!

    ”

    刘盈话说的如此直白,几人显然也不能再装傻,只能面单担忧的抬起头;

    彼此稍一对视,便由丞相王陵出身,拐弯抹角的‘提醒’道:“陛下;”

    “千百年以降,臣下,尤武将‘功高震主’之时,可从不曾绝于史册啊······”

    “经此一战,信武侯于吾汉家行伍之列,可谓威望大盛!”

    “便言边远之地,有知太尉靳歙,而不知陛下者,亦未可知?”

    “——若陛下再溢封信武侯国至万户,臣恐······”

    满是忌惮的一声提醒,却只引得刘盈轻笑着摇了摇头:“丞相勿忧。”

    “此战过后,信武侯便当卸甲,待教储君。”

    “再有战事,亦绝无信武侯再将兵出。”

    毫不忌讳的答复,只惹得王陵一时语塞,几度欲言又止,终还是只得拱手领命。

    刘盈的话,说的很明白了。

    ——这一仗打完,靳歙,就再也不会掌兵了;

    至于‘待教储君’,听上去是挺敏感,但刘盈自己都才二十出头,册立储君的事,少说也得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之后。

    既然靳歙已经确定要澹出军队,从此不再执掌兵权,那以‘万户侯’酬其功,也不算多么匪夷所思的事。

    毕竟这一战,汉家的胜利,确实是前所未有,且很可能‘后无来者’。

    只是这样一来······

    “主帅靳歙,溢封至万户······”

    “如此说来,只此一战,陛下便欲封彻侯不下十人?”

    意识到刘盈的这个意图,几人也是不由自主的抬起头,彼此稍一对视。

    待从彼此的目光中,看出和自己如出一辙的无奈,众人也只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天子刘盈,明显是想培养班底,为日后,在朝中、军中安插羽翼做准备。

    作为臣下,几人纵是高举公卿之列,也断然没有反对的立场······

    想明白了,几人索性也不再纠结,和刘盈稍微沟通一番,便迅速定下了大致章程。

    ——主帅靳歙溢封至万户,那副帅丽寄,自然也要溢封;

    只不过,丽寄作为曲周侯世子,在老爹丽商还尚在世的情况下,却颇有些不好处理了。

    最终,在刘盈的力主推动下,几人也最终答应了刘盈的方案:溢封曲周侯国三千户,总数达到八千一百户;

    再加上靳歙‘必将澹出军方’的前提,未来丽寄只要以主帅的身份出征,并取得胜利,曲周侯家族朝‘万户侯’的进化,也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儿子立功,老子溢封’,乍一听有问题,但仔细一想,也并没有什么不对。

    ——反正曲周侯国再怎么溢封,最后也还是要传到丽寄手里。

    除了主帅靳歙、副帅丽寄,剩下的高级将官,自然也要敕封。

    羽林校尉全旭、虎贲校尉李敢当,均封为彻候,食邑一千五白户;

    还有靳歙所率领的关中军,也有三名校尉级别的青年将领,被各自封为彻候,食邑五百户。

    再有,便是一个足以供长安城内的小说家们,用上三五十年的究极励志题材。

    ——虎贲校尉甲刀卒何未央,一举完成了从一级爵位:公士,到二十级爵位:彻候的大跳!

    一下就从最低级的爵位,蹿升到了如今汉家,异姓可以达到的最高爵位!

    至于这位新兴贵族的彻侯食邑,更是达到了对常人、寻常兵卒而言,骇人听闻的二千五百户之多······

    ·

    ·

    ·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