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最新入庫全本精品總排行榜  

第596章 帝賚忠良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作品︰海上升明帝 | 作者︰木子藍色


 熱門推薦: 雪鷹領主 完美世界 武極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貼身校花

    筆趣閣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請大家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君臣二人,四菜一湯,卻也吃的挺愉快,張煌言更是感嘆連連,深覺皇恩深重。www.kmwx.net

    飯後,又賜茶一壺。

    喝完茶,朱以海甚至親自將他送到宮門, 殿中監劉朝捧來一個托盤,上面蓋著紅綢。

    “蒼水你馬上回廣東,下次君臣再見,也不知是何時,今日送你幾樣臨別禮物。”

    紅布掀開。

    蟒玉金章劍牌。

    大紫蟒袍、九環玉帶、金魚符袋,賜號銀章、尚方寶劍、王命旗牌,

    一共六樣東西,每一樣都無比了得。

    單這大紫蟒袍,就是賜服之最高級, 紹天朝以來,皇帝對于服飾制度已經嚴格,不再如過去隨便賜服,太監皆蟒的局面已不見。

    一般大學士們才可能賜斗牛、麒麟。

    提督、總鎮等大將,才有可能賜飛魚。

    至于說蟒袍,那就是更加難得了,就算封國公,都極少賜蟒。

    但如今卻給張煌言賜紫蟒。

    “臣何得何能,當此恩賜!”

    他不知道,張煌言這個名字,對于朱以海來說極為特別,這可是西湖三杰之一,跟岳飛、于謙並列。更別說, 本來歷史時空里的張煌言,不僅僅是魯監國的心腹肱骨,更是明末漢族的不屈脊梁。

    這個讀書人, 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忠烈。

    堅持抗清二十年,雖死無悔,最後在杭州英勇就義。

    就憑這些,足夠朱以海特別對待,何況他起兵以來,也一直特別重用張煌言,而他的表現,也非常的好。

    哪怕這兩年許多當初浙東起義之初的元從,如今都成了大學士、尚書、侍郎、總督巡撫等,張煌言卻還僅是巡按,但他卻沒有過半句怨言。

    這樣的臣子,朱以海都已經寫在他的小紅本上了,預留了一個大學士的名額給他。

    蟒袍玉帶金銀符,都只是為了讓這個先前僅是巡按的年輕人,能夠在廣東巡撫任上,有更多威嚴,能夠得到廣東官民敬重,畢竟張煌言確實很年輕,年僅二十七歲,舉人出身而已。

    雖然父親曾官至刑部員外郎, 但二十七歲的巡撫, 也就算是特殊的開國時期才行, 否則如何服眾。

    朱以海特別賜紫蟒玉帶金魚符,正是給他借勢。

    這些無不表明天子寵臣身份,遠超于一般督撫恩信。

    後面三樣,則更不一般。

    賜號銀章,其實源自仁宣,而被嘉靖發揚光大。嘉靖外藩入繼大統,想要掌握朝堂,並不容易,他在大禮議之後,給支持自己的大臣們,賜銀章。

    銀章上還有四個字的嘉號,比如忠誠直諒,忠良貞一,忠誠靜慎等,擁有御賜銀章的大臣,就擁有給皇帝銀印密疏之權。

    這其實就是最早的密折制度。

    嘉靖賜幾個心腹大臣銀印,然後與他們單線秘密通信,商議重大政事等,甩開朝堂其它人。

    這在當時,可是很了不得的,畢竟臣子奏疏都得通過通政司、內閣,甚至都是公開的。

    僅有內閣大學士們,才擁有給皇帝密揭之權,甚至這內閣密揭,其實也是要經過全體內閣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密疏。

    所以嘉靖給心腹大臣們賜銀章,讓他們有銀印密疏,直達天听之權,還不用經過其它人,完全保密,事後也不由六科科抄存檔等。

    等于變相的給自己心腹,不是內閣大臣的核心權力。

    不過嘉靖晚年,他掌控了朝野,也就不再賜予銀印。後來韃子雍正、康熙倒是把這套發揚光大,也不搞銀印密疏了,直接密折奏事,雍正賜給密奏之權的官員多達一千余人。

    不過朱以海之前一樣也是搞起密奏制度,規模有過之無不及。

    效果還是不錯的,但賜銀印,之前還真沒有。

    朱以海把那方銀印親自交到張煌言手里。

    張煌言官宦世家,自然知曉這銀印密疏典故,甚至他之前巡按在外,也是獲得了密奏之權的,經常與皇帝密奏陳事。

    銀印捧在手里,觀看上面的字。

    “帝賚忠良。”

    一看這四字,他愣住了。

    這不是萬歷皇帝賞賜給張居正的銀印嗎?萬歷時,銀印密疏制度其實已經沒有了,但萬歷帝還是賜過幾枚銀印給大臣的,張居正的這是這四字,只是在當時,銀印僅僅是表示一種榮譽了,並不是嘉靖時的那種作用。

    “張居正是我朝萬歷首輔,雖然有人稱臣為權**臣,然以其施政來論,他是王安石以後最大的政治家,其一條鞭法等改革,也是于國有大功的。

    朕今日特將當年萬歷賜張居正這枚帝賚忠臣銀印賜你,便是想告訴卿,如今我們也在進行大改革,甚至遠超當年張江陵的改革,朕不是神宗,卿也非張江陵,但朕希望我們君臣能夠開創一番更好的局面。

    朕給卿三五年時間,希望卿能夠不負朕望。

    將來卿功成還朝,拜相入閣!”

    “這尚方寶劍和王命旗牌,皆是賜卿威勢,敢有阻攔卿推行朝廷新政改革大計者,皆可先斬後奏!”

    張煌言捧著這小小銀印,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卿在廣東,有事可直接密疏上奏,若緊急重大之事,加蓋此帝賚忠臣之銀印,可保證八百里加急直達朕前,絕不耽誤。”

    張煌言只覺得胸中激蕩無比。

    最後他向皇帝深深一躬,眼含淚水而去。

    ••••••

    送走張煌言後,朱以海都激動許久不能平復。

    轉身提筆在身後御書房御座後屏風上直接寫下帝賚忠臣張蒼水七字。

    良久,平復下來的朱以海才繼續批閱題本奏折。

    神策鎮左協參將溫虎密折上奏,說起謝遷殺孫之獬一事,看到他描述的孫之獬那豬狗不如的下場,忍不住直接提筆回復,“罪有應得。”

    不過看到後面謝遷把孫、韓兩家這般處罪後,也不免有些皺眉了。

    高于腰刀的男丁全砍了,低于腰刀的全閹了要進貢入宮,已婚婦人全賣入青樓為娼,未婚少女都要進貢入宮。

    他再提起筆,給溫虎回復,告訴溫虎,孫韓兩家被閹割的男孩不要送來東京,朕的宮中不欲用他們,女子也不要送來。

    把他們都送去台灣,那些被賣去青樓的也都接出來,都流放台灣吧。

    這算是皇帝的最後一點仁慈了。

    對孫之獬這種人,怎麼處置都不為過,但那些小小年紀的孩子不免讓人可憐,最終也算網開一面,希望他們在台灣能夠自食其力吧。

    溫虎的密折內容挺長的,也沒什麼格式,還盡是些白話,想到哪寫到哪,一會淄川現在天氣好,一會玉米剛豐收,一會又是這邊的煤礦瓷窯搞的挺好。

    然後淄川縣城挺漂亮。

    東拉西扯的,還說給皇帝送了幾樣淄川當地特產。

    最後又說因為謝遷殺孫賊手段厲害,大大震懾了淄川的那些士紳,現在他們主動向新來縣令顧咸受清繳欠稅,退還侵佔田地,補辦礦產許可證等等。

    甚至連當地的縣吏等也都是積極主動的填補虧空。

    短短時間,清退出無數佔田,主動申報了許多隱瞞的墾荒地等,又補繳了許多欠稅虧空,大都已經折成金銀並入庫了。

    顧咸受向縣里宣布了皇帝仁政,過去的欠繳虧空都免除,今年免征地丁銀等,但是士紳們說是要助餉犒軍,向陛下進獻,溫虎說他打听到這些都是顧咸受他們教鄉紳們說的,為的就是方便把那些錢糧收入庫中。

    現在顧咸受已經派了一隊鄉勇,押著錢糧往青州府上繳。

    不過據他所知,顧咸受他們這些新來的地方官員,比較規矩,沒趁機亂貪錢,所有這些錢糧,也確實是那些士紳們主動上繳的,都是助餉、進獻。

    看著這些密奏,朱以海端起茶杯細細品嘗。

    顧咸受他們這樣做,確實是有搞政績的意思,但那些鄉紳是被謝遷嚇怕了,不是顧咸受威逼他們,也不是強行征派。

    繳上來的這些銀糧,確實也都是那些士紳豪強以前借勢欠繳或侵佔的,現在願意補繳,倒也沒什麼不對。

    朱以海確實頒旨,對江北地區以往欠繳虧空這些,都下旨全免除了,畢竟如今這些地方的樣子,就是追繳也不易,況且為安穩計,倒不如干脆免了,省的這筆爛賬也算不清楚,反正現在也不那麼缺錢糧了,這樣還能安撫人心。

    畢竟江北如今是對虜前線。

    有這政策,以後韃子控制區的士紳豪強們,估計也不會再跟韃子一條心,會暗里擁護大明,甚至接應、歸附等。

    一杯茶喝完。

    朱以海也有了計較,決定既然淄川這些人主動補繳、清退,那就接受好了。

    不過對這些地方士紳豪強,該安撫還是得安撫一下的。

    他提筆書寫。

    對這些籌集錢糧助餉進獻的淄川士紳,敕建牌坊予以表彰,並賜他們一個送兒子入國子監讀書資格。

    一座牌坊,加上監生資格,看似好像不起眼,但朱以海很清楚,其實這些東西還是非常有份量的。

    畢竟面對的也不過是一個縣城里的鄉紳而已。

    另外還可以按捐官的例,達到相應捐納額的也可以授他們相應散階,如捐了五百兩,可授一個從九品散階,五千兩,可授一個正七品散階,若是誰捐到了五萬兩,那給他個正五品的散官,賞賜銀緋好了。

    對顧咸受等淄川地方官員的做法,朱以海也沒怪罪,不管怎麼樣,結果還是很不錯的,一下子追繳到十年欠繳,還清退出這麼多錢糧,甚至把淄川的這些礦場、作坊、商鋪,也一下子都登辦證,規範起來,為以後征稅等提供便利。

    功勞還是有的,所以也給他們表彰,記入考核。

    起身,來到一邊的地圖前,看著山東地圖。

    朱以海沉思著。

    明軍已經對山東發起了攻勢,之前這一年多來,明軍在山東一直都是小打小鬧,牽制襲擾為主,讓徐州、濟南的韃子難受不已。

    想大戰決戰,明軍不給他機會,他集結兵馬,就騷擾他補給線,甚至威脅他後方。

    他龜縮守城,就清理他外圍。

    清軍也發起過幾次進攻,甚至搞過突襲,但現在明軍在山東,遍地堡壘,到處都是堅城,尤其是鄉村、道路,情報線暢通,消息及時,他們一出動,消息就傳出來了。

    每次他們都撲空。

    忍不住想硬打幾個城堡寨子,結果最後都發現駐守明軍太厲害,而且四面的明軍動作迅速,一方有警,其它地方就圍過來。

    隨時會被反包圍。

    反正這一年多,就這樣打打鬧鬧,韃子是越來越艱難,得不到更多補給和增援,困守愁城,甚至完全失去了鄉野的控制。

    相反,明軍如魚得水。

    現在時機成熟,朱以海準備全面反攻,幾面同時出動,一路推進。

    最終就是要把徐州或濟南兩個重鎮拿下一個,韃子要麼就只能各自堅守,但最終兵力不足,被攻破。要麼他們棄一守一,明軍就可輕松佔領一座重鎮。

    如果他們敢兩頭都守,還試圖分兵,那明軍就可以圍城打援,甚至乘機抄另一座城。

    到現階段,朱以海自信已經有了攻堅的能力了。

    之前不敢強攻大鎮,不敢正面決戰,但現在他已經不怕了。

    神策軍出青州,兩路齊進。

    而忠肅等幾鎮人馬,也是一起發起進攻,一路掃過去。

    淄川鎮,只是這場大反攻的一個小局部,幾乎不戰而下,淄川士紳、百姓的反應,都很不錯。

    眼下秋收之季,各路兵馬甚至可以沿途就地補給,還大大減輕了糧草供應的負擔。

    謝遷倒是個狠角色。

    他的白袍會和丁可澤一起被整編為淄川團練營,授營號白馬,還是一支難得的騎營。

    本質上來說,謝遷跟榆園軍他們沒啥區別,這些人也不完全是農民軍,更不一定就是義軍。

    戰亂動蕩之時,一切以生存為前提,何況謝遷還是白蓮教出身,之前打土豪搶錢糧,殺的土豪地主也不是每個都是孫之獬這樣的漢奸狗賊。

    當然,這種年代,好多事情都無法深究,也不該深究。

    既然謝遷選擇了歸附朝廷,接受整編,那麼之前事,朱以海也就既往不究了。

    以後吃朝廷飯,服朝廷管,也不管謝遷是什麼出身,干過什麼,只要以後好好干就行了。

    就如順營,西營。

    話說張獻忠死後,他那四個義子,朱以海可是封侯伯以待,授封將軍的。

    他一直都在強調,只要歸附朝廷,共擊韃虜,一起中興大明,其余的都可以既往不咎。

    “賜淄川團練游擊謝遷金 一支,御馬兩匹,賜守備丁可澤金鞭一支,御馬一匹。”

    “賜神策參將溫虎御馬兩匹,千里鏡一支,自生火手銃兩支。”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加入書簽


本站強烈推薦給您以下精彩小說︰

本站所有內容均來源于網友網絡分享與轉載,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不認同,請離開本站。

若本站無意中侵犯到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飄天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5008561號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