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四十九章绍武字典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大明世祖 | 作者:飞天缆车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秦国,国都河内。www.luanhen.com

    伴随着一场最后一场大雨洗礼,大半个秦国进入到旱季中。

    二月至五月是春水稻、六月至十月是夏稻。

    十月至一月是旱稻,产量和价值最低。

    而在之前,由于秋收的顺利进行,导致河内异常繁华。

    这是数百年来,全国二十一府的粮税,第一次如此齐整地入库,对于秦国来说,是极其繁琐而又欢喜的。

    议政堂首相刘观、次相毛复,群相阮成,三人各自安坐,目光流转,却没有打出一言。

    刘观四十有五,同进士出身;毛复四十有三,也是同进士。

    唯独阮成,是本土人,年岁六十出头,是后黎朝的进士,在民间一向德高望重。

    为了彻底的消弭安南民间的抵抗情绪,故而秦国就邀请其入议政堂,成为群相。

    效彷大明政治,秦国以议政堂为首,设首相、次相、群相,票拟奏疏,辅左秦王理政。

    同时,设大都护府,统帅整个秦国的地方军队。

    设羽翼禁军,人数为三万,镇守交州府,保护国王和京城的安危。

    全国二十一府,一百九十县,其中交州府辖二十一县,为其中之最。

    八部尚书为判书,五寺为判寺。

    “殿下驾到——”

    忽然,宦官一声尖叫,十九岁的秦王殿下,就施施然而来。

    他面目微黑,双目有神,继承自大明皇帝的血统,让他模样英俊,超凡于人。

    穿着四爪龙袍,肩、胸、背部都有团龙,黄色的龙袍显得其威风凛凛。

    “臣参见殿下——”

    几人忙拱手拜下,近六十度。

    “平身吧!”

    秦王随手一摆,然后一屁股坐在了软榻上。

    看着三位国之干臣,他这才笑道:

    “秦国一统数月,各府、县建制,我秦国南北三千里,民众六百万,南海盛国矣——”

    “秋收已完,不知户部有多少存粮?”

    相较于明朝南北数千里的辽阔面积,秦国只有其一省之地,南北狭长,而且依托整个交州,秦王直控红河平原这个产粮地。

    故而,短短月余,就足以将全国粮食入库了,而整个红河平原,更是不到一个月就征集入库。

    “殿下,二十一府共上缴六百七十万石。”

    刘观轻声道:“朝廷府库充盈!”

    秦王闻言,满意地点点头:“春粮入库时,本王才刚刚入主河内,各地不曾安生,国库才收四百万石。”

    “如今近七百万石,诸卿辛苦了。”

    “臣等不敢居功——”

    几人谦虚着。

    刘观复言道:“旱稻不如春、夏,其产只有一半,朝廷能收四百万石左右,如此,整个绍武十八年,国库能入粮一千五百万石。”

    说着,他激动道:“惜哉吾国粮贱,每石只值四银毫,只有大明一半。”

    “而商税初建,依旧沿用旧人,故而只能收银三十万块……”

    “就算如此,秦国也能年入六百三十万块银圆。”

    “支出多少?”

    秦王嘴角上扬,他强行抑制住心中的喜悦。

    六百万块,在大明也只有江苏、浙江寥寥数省能达到,比许多大省强太多。

    “官吏总数约莫三千人,朝廷一千,地方两千,按往年俸禄,其支出可达四百万石。”

    “地方守备营,县两百、府五百,有近五万人,其支用一百万石。”

    “羽翼禁军,三万人,年支用两百万石……”

    秦国的军队,中央和地方的待遇完全不同。

    地方守备营,普通士兵年禄十石,包吃住衣食。

    这些守备营,是俘虏的兵卒和秦军军官混合而成,待遇只能说一般。

    但这在秦国,已经算不错了,能够养活家小。

    而禁军,则又分为驻防禁军和侍卫禁军。

    驻防禁军年禄二十石,逢年过节还有赏赐。

    更别提,其中还有三千火枪兵,一千骑兵,乃是镇压不服的精兵。

    而侍卫禁军,只有五千人,保护王宫,驻守河内城。

    其俸禄,更是达到了三十石。

    对于那些帮他打天下的京营老卒,秦王亲之信之。

    爵位大放送。

    郡侯五人、郡伯二十七人,郡子五十二人,郡男七十八人。

    队正以上的军官,基本上都获得了爵位。

    其占据爵位,与其他三万秦军数量等同。

    换言之,是其六倍。

    受伤的将领,去往各府、县担任守备官,可谓是周到至极。

    普通的兵卒,人均奖地两百亩,一跃而上人均成地主。

    官吏和军队,一年吃掉七百万石,几乎是一半的财政。

    剩余的八百万石,看上去很多但换算成白银却只有三百万块。

    “八百万石。”

    秦王眯着眼睛,揉了揉太阳穴:“这些粮食,本王要拿二十万石朝贡(换十万块)。

    再送八十万石去京城售卖,换取一些银圆来。

    剩下的,一则用于扩建河内城;二则用于修缮国道。”

    “第三,则是筹建水师。”

    “最后能剩个百八十万,已经算不错了。”

    这三件事中,最紧要的莫过于扩建河内城。

    狭窄城堡似的河内,在郑氏秉政时,是以军事为目的,周长不过十五里。

    顶多只能容纳十来万人。

    这对统一安南的秦国来说,是不够的。

    故而,秦王和议政堂商议,将河内向外延伸两里至三里,扩建外城,河内城变为内城。

    其城,东西长六里,南北宽七里,合计二十六里。

    足以容纳五十来万人口。

    对于秦国来说,已然是大城。

    一同扩建的,还有王宫、内城。

    这般,议政堂一合计,总耗费近千万石,徭役五十万人次。

    自然而然,就分为三年而修。

    面对秦王的感叹,次相毛复则笑道:“如今朝廷正在组建商税司、海关司,到时候赋税将会迈向新台阶。”

    “按照大明的效果来看,倒是不错。”

    秦王轻笑道。

    海关可是他的内帑,他不要求多,一年净入百万块银圆就不错了。

    “殿下!”

    这时候,这没有存在感的群相阮成,则拱手道:“如今朝廷之银圆,皆仰仗于大明,但银圆贵重,民间怕是用不上了。”

    “百姓们一般以物易物,甚少用到银圆。”

    “铜钱呢?”秦王一愣,随即拍脑袋:“该死,我忘了咱们这不产铜来着。”

    实际上,安南是有铜矿的,但其本来就产量少,多年来的采伐已然枯竭。

    如今民间都是以物易物,布匹和粮食为主。

    就见秦国,发俸禄不也是粮食?

    “纸钱?”秦王试探了一句。

    三位宰相义正言辞地拒绝。

    这玩意儿不止普通百姓没有好感,就连他们这些当官的也害怕,生怕到时候发俸禄下来擦屁股。

    “我国哪种矿产丰富?”

    秦王无奈道。

    “煤、铁、铅。”

    刘观无奈道。

    这三样东西,可谓是极贱了。

    在大明广东,一斤生铁只要十五钱,铅则更便宜,一斤两三文罢了。

    “那就铸铁钱。”

    秦王思量再三,决定还是使用铁来铸钱,用铅的话,容易碎成八瓣,一两年就不能用了。

    铁的话虽然生锈,但好歹也能用不是?

    “宋时倒是铸过铁钱,由于其笨重,故而一铜兑十铁。”

    刘观博览群书,顺嘴说道:“如今我秦国虽然缺铜,只能用铁钱了。”

    “一斤铁能造多少铁钱?”

    秦王忽然问道。

    “宋时一贯(宋时一贯七百七)铁钱约重七斤,故而一斤铁能铸百十个铁钱。”

    “一斤铁十五文,就值一百一十铁钱。”

    “堪为八铁值一铜。”

    秦王一琢磨,好家伙,真是够便宜的。

    秦国的铁产量大,故而更便宜,十铁一铜。

    “不行。”

    秦王抬头,沉声道:“朝廷铸铁钱,样式要精美,定制五铁一铜。”

    “殿下,怕是民间瞅着有机可乘,大量彷制恶钱……”

    阮成连忙道,脸上满是忧虑。

    “管不了那么多了。”秦王随意道:“如今民间乏钱,不用铁钱又能如何?”

    “秦国湿热,粮食保存不了多久的,铁钱在所难免了。”

    “罢了。”

    秦王忽然摇了摇头,无奈道:“本王去求父皇,舍下些许的工匠,弄个冲压水锻一类的精细活,到时候彷制的就少了。”

    这时,他心中倒是有些烦躁。

    独享一国虽然威风,但狗屁倒灶的事一大堆,真是烦啊!

    几人商议了一上午,最后还是觉得,为了避免民间私造,一铜八铁为准进行兑换。

    这样一来,铁矿为朝廷所开采,加上高炉炼铁、控制煤炭,以及精美的锻造,绝对能压缩民间获利空间。

    有技术的没铁矿,有铁矿的没煤矿,全部能齐备,除非是内部造反。

    午时,宦官伺候着用膳,忽然就来人禀告,说是上国天使驾到。

    “父皇有何事?”

    秦王一思量,着实不清楚,只好带着文武百官,在宫殿外迎接。

    这还是秦藩为亲藩之故,如果像朝鲜那样,君臣得出城三十里跪迎。

    天使是个文臣,携带着一圈人,二三十个,模样和善:

    “殿下,陛下让我将王妃、世子送过来了……”

    闻听这话,秦王一怔,旋即露出喜色。

    他在秦国纳了几个妃嫔,倒是差点忘了在京城的儿子和正妻。

    其身后的文武大臣们也同样欢欣鼓舞。

    皇帝将王妃和世子送过来,其中的信赖不言而喻。

    果然,一女子抱着快两岁的男孩,从马车上缓缓而出,温柔的露出笑容。

    “臣等叩见王妃娘娘、世子邸下——”

    一众文武赶忙跪下。

    “平身!”王妃端庄地抬起手,很有母仪天下的味道。

    王妃世子不提,秦王就从来不担心这个,哪有爷爷害孙子的?

    天使直言原因:“朝廷将在河内,设钦使馆,上承北京之言,下探秦国之事……”

    “钦使?”秦王脸色难看,他可不希望有一个太上皇。

    “具体干嘛?”

    见其语气变冷,天使忙道:“亲藩钦使,属国大使,平日里只是在使馆,并不干涉秦国政事。”

    “就是传达北京圣旨罢了。”

    “殿下也要去北京设使馆,派遣使臣长驻。”

    秦王这才松了口气。

    ……

    要说设使馆,最为热情的当属朝鲜。

    离得近,跨海一两天的功夫。

    昼闻使馆事,夜至北京城。

    只是让礼部哭笑不得的事,朝鲜对于己国大使而不满,要求设钦使:

    “我国虽份属郡王,但却享亲王待遇,何不得钦使?”

    礼部无奈道:“钦使皆去向亲藩,陛下亲子就国,故而特殊了些……”

    由此,朝鲜才肯罢休。

    待其使团入北京时,正好是九月中旬,万物渐渐萧瑟,留下入冬前的最后的一抹绿色。

    这时候,从玉泉山避暑的皇帝和朝廷,也回到了离开数月的北京城。

    由此,京城才算是重新热闹起来。

    而对于使馆区,则划拉到了大兴县朝阳门附近,划出来了一片区。

    礼部直言:“内城地紧人多,你们就别乱跑了,免得找不着人,使馆相邻着吧,占地一亩见方即可。”

    藩国们只能在划定区域,租赁或者买个二进院,不能乱跑。

    这般安排,才算是让礼部歇了口气。

    皇帝刚从玉泉山回来,也不得安生。

    原来,那拼音一成,几经编撰后,就名之《绍武注音法》,刊行天下。

    一时间,舆论沸腾。

    卫道士怒火中烧,言语夷语篡华语,不该刊发。

    有的则大喜,按照其法门进行启蒙,进度飞快。

    褒贬不一。

    见此,朱谊汐倒是被这群人骂恼了,他直接道:“老子岂止要拼音,还得普天以闻。”

    在国子监找来一群博士,让他们编撰启蒙书。

    即,三字经、千字文、孝经等儒童启蒙书,都要注拼音,再推行天下。

    同时,皇帝还让他们编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

    诗、词、散文,都跑不了。

    这些都要注音。

    说白了,这群启蒙书本,让儒童从小就熟悉拼音。

    到就这里,皇帝尤不肯罢休,他再次召集朝野儒生,编撰一副字典《绍武字典》。

    按照拼音字母为序,偏旁部首、笔画检字等,对汉字进行排序。

    绍武字典的作用,对于读书人,尤其是穷苦读书人来说,十分重要。

    由于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字典就能够帮其规范避讳、检索错字、规范读音。

    绍武字典比康熙字典,多了规范避讳之事,在科举上不知道能拯救多少人。

    同时,由于拼音的存在,字典也能够迅速地普及官话,做到众口为一。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