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
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柯志明毫不迟疑的答道:“百姓生活十分安稳,根据天地会和锦衣卫提供的情报来看,各地百姓的生活较之钱聋年间都好了许多。
www.biquge001.com”
朱劲松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此前带着钱聋老狗一路北上的时候,自己也不是没有见识过普通百姓家里的生活,虽然没打听粮价,可是也没见哪个百姓吃不上饭,更没听到哪个百姓抱怨粮价。
想了想,朱劲松干脆对曾诚等人说道:“都换上衣裳,咱们君臣今天就来个微服私访,去百姓家里混上一顿饭。”
让人拿来了衣裳,又让曾诚等人在文华殿里换好之后,朱劲松才带着曾诚和刘怀文等人出了紫禁城,往京南方向虚晃一枪后又改奔燕郊而去。
等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到燕郊的时候,时间也已经临近中午,朱劲松便以完颜阿古泰的名义,大摇大摆的带人跑到了一户寻常百姓家里,拿出来一些宝钞,表示要蹭一顿饭。
只是可怜这户康老汉家里养的鸡鸭鹅,在朱劲松拿出了一张百元大钞之后就全都遭了殃。
朱劲松一边不住嘴的夸着肉香,一边有意无意的对康老汉说道:“听说关内的大米两三文钱一斤?”
被朱劲松强拉着上桌的康老汉咂吧着嘴道:“确实,这大米现在贱喽,从原来的十好几文降到了两三文钱一斤——想不到贵人还知道米价?俺还以为像恁这样儿的贵人都不知道米价呢。”
朱劲松呵呵笑了一声,又接着问道:“不是说米贱伤农来着?这粮食贱了,你们这生计可怎么办?要不等我到了京城,跟皇帝说说这事儿?”
康老汉哈的笑了一声, 摇头说道:“跟皇上说这事儿?你跟谁说也没有用!这粮食现在就这个价,别说是皇帝, 就是玉皇大帝来了, 它不还是这个价?”
朱劲松心中一沉, 正想开口说话,康老汉却又接着说道:“贵人可知, 谷贱伤农,谷贵更伤农的道理?再说了,谷贱伤农, 那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
“现在粮食贱,大家伙儿都能吃的起,俺们种粮食的钱少了些,可是俺又不是光种粮食不干别的了。”
“你看,俺现在除了种粮食, 俺还在农会的指导下种了片果园, 又在果园里养了鸡。”
说到这里, 康老汉又指了指朱劲松手中的鸡肉, 说道:“贵人现在吃的鸡肉,就是俺家果园里养的, 平日里吃些虫子, 冬天的时候俺就去县里买些麸子啥的当饲料,这每年卖鸡蛋卖鸡,可也是一大笔钱。”
“现在生活好了,鸡蛋也卖的好了,虽然贱了点儿,可也比以前大清朝的时候好卖。”
“所以啊, 这粮食贱就贱吧, 反正也不全指望那点儿地了。”
朱劲松摇了摇头,说道:“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你看啊,老丈你家里种着地,种着果树,还养着鸡鸭鹅啥的生灵,可是其他百姓不能都跟你这一样吧?要是全天下的粮食都贱了,那些只能种地的百姓可不就亏了?”
“所以啊,谷贵伤农,谷贱也伤农,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你别看我久在关外,可我也是读过书的。”
康老汉哈的笑了一声, 向着朱劲松竖起大拇指, 夸奖道:“都是当朝的国舅爷了,贵人居然还关心俺们这些泥腿子的死活,这可真是难得。”
“不过,贵人有所不知啊,这粮食贱,也得看是怎么个贱法——要是跟大清朝那时候似的,粮食贱成这个样儿,老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因为别的东西贵,钱不值钱。”
“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是所有的东西都贱,钱值钱,种粮食挣的钱看着少了,可是你花钱的地方也少,尤其是朝廷减免了赋税,所以啊,靠着种地,让一家老小吃穿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说到这里,康老汉又忍不住高兴了起来:“这个样儿才对啊,俺小时候听俺爷爷讲古,说以前那个大明朝还没亡的那时候,粮价也不算高,尤其是万历爷以前,那粮价就跟咱现在差不多,老百姓的生活也好。”
“后来就慢慢的不行了,天灾一年多似一年, 粮价就慢慢的涨起来了, 再后来,等到建虏入关,这粮食就彻底涨疯了。”
“说起来也是奇怪, 按理说,有了玉米和红薯这些高产的东西,粮价应该掉下来才对,可就是掉不下来,也真是希了奇了。”
“贵人还别不信,老汉的爷爷可是考中过秀才的,读过书,不像老汉我,打小就没进过学堂。”
朱劲松一脸好奇的问道:“如果老太爷曾经考中过秀才,那老丈怎么会没有进学读书?”
康老汉叹了一声道:“进学干什么?识了字,知道的就多,知道的多了,这心里就烦——听说大明朝的时候,读书人骂皇帝都没事儿,反而还能受到夸奖,可是大清朝是个什么鸟样儿啊?”
“你诗文里写个明字,他都能把你当成反清复明的反贼抓起来,那个清风不识字的事儿,俺爷爷可是讲了许多回,说是读书越多越容易出事儿,还不如老老实实的不识字呢。”
谷婄/span 朱劲松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康老汉却又接着说道:“你看,这年纪一大,就容易胡说八道,这刚说着谷贱伤农不伤农的事儿,结果又扯到了大清朝的身上。”
“反正啊,别的地方俺不知道,但是俺们赵家务这里的粮价就是这个样儿,大清朝的时候十几文钱一斤,从刚归了大明时候的十来文钱一斤,慢慢慢慢的就降到了两三文钱一斤,这两年就没咋变过了。”
“一开始的时候吧,俺也不是没想过,这粮食贱了,不就等于家里能赚到的钱少了?”
“后来才俺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这粮价确实是降了,可是俺们赵家务的生活反倒比大清朝那时候要好的多。”
朱劲松顿时来了兴趣,问道:“那是咋回事儿?”
康老汉道:“还能是咋回事儿?因为皇上好呗。”
“你想想,搁在大清那时候,你种一亩地,收一百斤粮食,你得拿六十斤粮食交租子,再拿三十斤出来交皇粮,辛辛苦苦一整年,落到手里就十斤粮食,你说你咋活?”
“行,你可能说有很多人都是自家的地,不用交租子,是吧?可是你想想啊,你就算不用交租子,剩下七十斤粮食都是你的,那你就不吃不花了?”
“再说了,那大清的官府多精啊,钱聋四十年的时候,他们敢收钱聋九十年的赋税,听说有的地方都收到了钱聋一百四十年,还有钱聋爷五下江南,这钱都是从哪儿来的?”
“那些没有自家地的泥腿子,他们再怎么盘剥也剥不出钱来,地主老爷又不是衙役们能招惹的,他们最后还不是盘剥那些有自家地的?”
“所以啊,一年到头,没地的,一亩地能落个十来斤粮食,有地的也就落个十来斤,多说落下个三十斤,年景好的时候就凑合着活,年景不好了就成了流民,死活全看天意。”
朱劲松嗯了一声道:“说的也是,像我们索伦部,也是被他大清欺压惯了的,像你们多少还能种地,像我们就只能捕鱼打猎,连地都不让我们种。”
康老汉道:“看看?看看?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儿?对了,现在你们那儿也该分地了吧?”
得到朱劲松肯定的回答后,康老汉又接着说道:“这地都成了百姓自己家里的,不用再给地主老爷交租,一亩地你收一百斤粮食,就只用交十斤的皇粮,剩下九十斤都是你自己的,这日子还能过不好?”
朱劲松嗯了一声,却又接着问道:“那官府就不搞什么花样了?”
康老汉撇了撇嘴,说道:“搞啥花样?一到交粮的时候,那锦衣卫的缇骑,御史台的巡查御史,都督院的都察御史就一波接一波的来村子里晃悠,谁敢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搞花样?”
“再说了,不是还有农会?皇上在报纸上说过,官府搞花样,农会就带头抗税抗捐,还要把官老爷捆到京城去受审,那官老爷还敢搞啥花样?”
朱劲松点了点头,说道:“老丈说的有道理啊,这么看来,只要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官府再少折腾,这老百姓的生活就能好起来,至于说粮贵粮贱,倒也不是那么重要?”
康老汉点了点头,只是接下来话,却又引起了朱劲松的兴趣:“不折腾?官府咋能不折腾嘛,要是不折腾折腾,那还能叫官府?”
朱劲松赶忙问道:“官府都折腾啥了?”
康老汉道:“折腾啥?修社学,修路,挖沟渠,挖水库,栽树,劝百姓多生孩子,反正只有俺想不到的,就没有他官府不折腾的。”
“还有,官府让俺们这些不识得几个字的都进什么扫盲班,娘哩个批,你说我一个七八十的老头子了,一辈子都没进过学,临入土了却要被官府劝着读书识字,还跟我那个五十多岁的儿子在一个班,你说这叫什么事儿?这不是有毛病嘛!”
一提到扫盲班,这七十多的康老汉也是直接被气的暴了粗口。
朱劲松呵的笑了一声,又接着问道:“那官府这么折腾,可影响了大家伙儿的生计?我跟你说啊老丈,大明皇帝那可是我妹夫,这次我进京就是看他的,你有啥事儿,我可以替你转达给皇帝。”
康老汉摇了摇头,说道:“能有啥影响?那些不当人子的官老爷们,净他娘的挑农闲的时候折腾,农忙的时候他们倒也不折腾这些乱七八糟的,对俺们也没啥影响。”
“对了,贵人你要是能见着皇上,那你可得替俺给他带个好儿?麻烦你替俺告诉他,俺们赵家务的百姓可都盼着他老人家万寿无疆,江山万年哩。”
朱劲松点了点头,又笑着道:“行,我一定给您把话儿带到,对了,既然官府折腾社学,那老丈你家的娃子可曾进学读书了?”
康老汉看朱劲松的目光就像是看傻子:“贵人这是说的哪里话?既然有进学读书的机会,咋还能不进学读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