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請牢記本域名並相互轉告!
第1058章 這大漢……沒衛國公主持大局,那是真不行!(求月票!)
宮苑,福寧宮
魏王與南陽公主夫婦起來,抬眸看向崇平帝方向,見煌煌燈火之下,天子氣色萎靡,心頭都是擔憂不已。
www.biquge500.com
崇平帝面頰凹陷,聲音幾近沙啞,沉聲道︰“魏王,城中情形如何?”
魏王恭謹道︰“城中倒是一切太平,五城兵馬司也在街巷巡視著。”
崇平帝點了點頭,說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五城兵馬司要多盯著一些,不可使城中有心之人,造謠生事。”
比如他吐血一事,不可多為聲張。
魏王躬身應命,道︰“母後南下,這會兒應該到了洛陽,父皇,是否派人喚母後過來?”
崇平帝皺了皺眉,道︰“你外公在南省病重,你母後既然去探望,如何半道折返?”
可以說此時此刻的天子正處失意之時,如何會去見宋皇後?
這般說著,崇平帝沉吟說道︰“容妃,去派人到洛陽知會皇後,就說朕身子並無大礙。”
端容貴妃聞言,輕輕應是。
魏王道︰“西北情事緊急,父皇還望不必憂心才是,衛國公這幾天就當回京。”
南陽公主陳蕙柔聲勸道︰“父皇,還是別太過憂心了。”
麗人容顏嬌俏明艷,溫婉如水的聲音中滿是憂心忡忡。
一旁的南陽駙馬也在一旁相勸著。
崇平帝擺了擺手,低聲說道︰“朕無事。”
待魏王與南陽公主夫婦離了廳堂,崇平帝又是嘆了一口氣。
馮太後柔聲道︰“皇兒,不要再憂心了。”
崇平帝抬眸看向馮太後,輕聲說道︰“母後,兒臣無事了,母後也早些歇息吧。”
馮太後嘆了一口氣,而後看向容妃,叮囑道︰“容妃,你晚上多照顧著,有什麼事兒,派人到重華宮。”
重華宮那邊兒還躺著一個身子虛弱的太上皇,馮太後也得過去照顧。
“母後放心。”端容貴妃輕聲說著,與幾個宮女相送馮太後離去。
崇平帝此刻仍是睜眼看著窗外,心底後悔與難過交織一起。
南安,柳芳,石光珠等一干人等,誤軍誤國啊!
端容貴妃看向失魂落魄的崇平帝,幽幽嘆了一口氣,也不好多說其他。
……
……
重華宮,殿內
太上皇坐在床榻上,微微閉上眼眸,耳畔響起一個內監的讀書聲,從回目來看,分明是三國話本其上所載文字。
“這衛國公這書寫的智謀百出。”太上皇贊了一句,捂了捂嘴,似乎有些犯困。
那內監總管停了念誦書本,帶著褶子的面皮笑意繁盛地看向太上皇,低聲道︰“陛下,天色不早了,奴婢伺候您安歇吧。”
太上皇問道︰“今個兒外間的氣氛有些怪,前朝生了什麼事兒?”
此刻的太上皇在後宮一心靜養,尚且不知西北已經遭逢大敗。
內監總督放下書冊,沏了一壺茶,說道︰“陛下,這個奴婢也沒听到。”
太上皇道︰“罷了,人老了,也不能操心了。”
說著,打了個呵欠。
就在這時,一個年老的內監近前說道︰“陛下,太後娘娘來了。”
太上皇原本耷拉的眼皮,忽而睜開,抬眸看向那屏風上由遠及近的影子,看向馮太後道︰“前殿怎麼了?”
馮太後嘆道︰“西北大敗,南安吃了敗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太上皇聞言,心頭一驚,陡然坐直身子,原本蒼老的眼眸精光閃爍,問道︰“究竟怎麼回事兒?雍王呢?南安也是老行伍了,何以落得如此大敗?”
馮太後嘆了一口氣,輕聲道︰“南安以及柳芳等人輕敵冒進,被人劫了糧道。”
太上皇皺了皺眉,急聲問道︰“那雍王呢?”
“又氣的…吐血暈厥過去了。”馮太後說著,嘆了一口氣道︰“不讓人省心啊。”
太上皇聞言,默然半晌,嘆道︰“他還是那般要強,給自己身子骨兒過不去。”
十萬大軍大敗虧輸,的確是一場慘敗,尤其是先前才打贏了對虜之戰,就樂極生悲,也難怪他那兒子氣的吐血。
馮太後輕聲道︰“他那個女婿,明明打仗好好的,他非要派到江南去推行新政,用已老邁昏庸的南安,南安人老了,不論是精神頭兒還是能耐都不如年輕人了。”
太上皇皺眉說道︰“南安年歲大了,不堪為用,現在兵敗被擒,西北局勢惡化,朝廷是怎麼個應對章程?”
“已經召咸寧的駙馬回京了。”馮太後道。
太上皇點了點頭,說道︰“如是一開始用咸寧的駙馬去西北,倒也不會有此番大敗了。”
馮太後輕輕嘆了一口氣,道︰“誰也沒有長前後眼。”
此刻,不僅是宮中為之愁雲慘淡,就連夜色籠罩之後,青樓酒肆的百姓和讀書人,也在紛紛討論著這場西北戰事的大敗。
一家酒樓中,一樓大堂,眾人都在喝酒,議論著這場大敗。
“你們說這也奇怪,衛國公一領兵,從河南到江南,從江南到塞外,那是連戰連捷,這一換上南安郡王,就吃了一場敗仗?”
“南安家的早就不行了,如果有能耐,前幾年頭里早該顯著他們了,還會等到現在?”
“我就說,這打仗的事兒還是得看衛國公。”
“可不是,那女真人可比西北的韃子凶狠多了,落在衛國公手里,尸骨無存,身首異處啊。”
“就是可惜了六萬京營好兒郎,這次京城不知道多少家披麻戴孝呢。”這時,一個老者感嘆道。
眾人聞言,面色變了變,一陣唏噓感慨。
京營六萬精銳葬身青海,哪怕沒有被全殲,有一小部分跑了回來,但至少也有數萬個家庭要聞听噩耗。
這本來就是自遼東大敗以來,京城百姓最為難熬的一年,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引起反戰情緒,比如文人墨客作幾首閨怨詩。
這就是征兵要去老少邊窮地區的緣故。
“諸位爺,你們要的酒來了。”一個年輕伙計陪著笑臉道︰“莫談國事,莫談國事,這城外五城兵馬司的人都在瞧著呢。”
隨著西北大敗、征西大軍全軍覆沒、崇平帝吐血暈厥的消息漸漸傳開,京中的氣氛也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而城中百姓的議論,不僅是三教九流,城中一些中低階官員,相熟的科道言官也在一起相議。
隨著討論的深入,一種潛在的共識正在官民人等中悄然形成。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這大漢,僅兵事一道,沒衛國公主持大局,那是真不行!
嗯,差不多就是,不管再如何防備,再如何擔憂,但只要還打仗,作為京營的締造者,東虜的克星,遠東戰場清道夫……在兵事一道還是首要用著衛國公。
或者說,已經通過正反兩個方面有力地證明,而且將持續證明,衛國公在兵事上無可爭議的話語權。
當然,還沒有到《關于崇平元年以來若干……》的地步。
這種凝聚而成的共識,無人訴諸于口,恰恰就是看不清、摸不著的人望。
韓宅,布置軒敞的書房之中,燈火如豆,橘黃明亮,將一道人影倒映在身後的書櫃上,幾案上的烏紗官帽壓著厚厚一沓箋紙。
韓 面色凝重,心緒仍是久久難以平復。
“兄長,陛下怎麼樣?”顏宏問道。
這位神京城中的國子監祭酒,自從涉韓暉舞弊一案後,因為韓 在江南新政上的態度讓步,雖說沒有身敗名裂,但也安分了許多,于國政大計不敢上疏建言。
韓 道︰“現在已經沒有大礙了,聖上已經急召衛國公返京,商議軍機。”
想起先前天子那一副元氣大傷的模樣,韓 眉頭皺的愈發緊了幾分,心頭擔憂更甚。
顏宏面上憤然說道︰“這南安郡王與柳芳等人也太過不中用,領著十萬大軍征討西北,竟這般釀成大敗,實在可恨。”
說著,嘆了一口氣道︰“也是朝廷這二年愈發窮兵黷武,剛剛打贏了一場勝仗,不知兵事險惡,濫發武力。”
如果他為閣臣,定然力勸天子不可發兵西北,豈能那般好大喜功?
韓 擺了擺手,道︰“現在說這些已經于事無補,衛國公不久就會返回神京,經此一事,朝廷在兵事上對其愈發倚重,我憂心如前漢之外戚專權,禍亂朝綱,殷鑒未遠。”
東漢之時,外戚秉政。
顏宏沉吟片刻,道︰“兄長其實不必過于憂心,如說戒備之心,那位自承天命以來,何時任由權臣做大?”
韓 聞言,目光微動,憂心忡忡說道︰“我也知陛下英睿果決,非尋常臣下可欺,但衛國公其人銳氣無匹,不是簡單的武勛,他在江南推行新政,手段凌厲,又通理財經濟事務,如此人物,豈是尋常武勛?”
說來說去,什麼擔心太阿倒持,勢大難制,不過是爭權奪利的借口,歸根結底在于賈珩身為武勛,又通政事,幾乎將相權侵奪殆盡。
顏宏道︰“可兄長,他在江南推行新政,已經得罪了江南的不少人,將來豈會有好下場?”
“江南……”韓 嘴唇翕動了下,徐徐道︰“江南新政推行並未鬧出大的亂子。”
顏宏道︰“兄長,賈珩這次回來,以我看,宮里也不過是因事而用,等到事成之後,有些事兒也說不大準。”
用那衛國公所著三國話本所言,當今天子,外寬而內忌,刻薄寡恩,從即位到如今,豈有常侍之臣乎?
兄長這是當局者迷。
韓 嘆道︰“事到如今,多說無益,西北之事,還得迅速解決才是,這場大敗,大漢傷筋動骨啊。”
此刻,幾案上的燭火輕輕跳動著,燈花似爆鳴一聲,在萬籟俱寂的夜晚格外清晰。
……
……
金陵,晉陽長公主府,後宅
咸寧公主以及李嬋月坐在一方條案之後,輕輕撫著古箏,不遠處的宋妍一手托腮,柔潤如水的目光落在麗人隆起的小腹上,那張不施粉黛的妍麗臉蛋兒上怔怔出神。
晉陽姑母她好像有孩子了,所以,孩子的父親是誰?
晉陽長公主柳葉細眉之下,美眸笑意盈盈,柔聲道︰“嬋月,讓我看看,你最近都學了什麼舞蹈?”
李嬋月玉頰羞紅成霞,柔聲道︰“我都是胡亂學的,跳的不大好看。”
那些舞蹈太不莊重了一些,原是跳給小賈先生看的,如何能夠跳給旁人去看?
晉陽長公主看向眉眼羞怯的小郡主,笑著打趣道︰“我們家嬋月還害羞了。”
說著,將目光投向那少女手中的書本,問道︰“嬋月手里的三國話本,可是最新的回目?”
李嬋月柔聲道︰“前個兒剛剛出來的新書,已經刻版印刷了。”
說著,近得前來,將手中的書本遞將過去。
咸寧公主縴縴素手微頓,那張妍麗、明媚的玉容上現出悵然之色,道︰“先生這幾天也不知在忙些什麼,平常也不怎麼見他過來。”
因為賈珩忙完之後,在這段時間是陪著黛玉,自然又冷落了咸寧。
其實,賈珩搞排列組合,也是迫于客觀困難所限,非如此不能雨露均沾,面面俱到。
一碗水端平。
“殿下,衛國公回來了。”就在這時,一個身形苗秀的女官從外間而來,向著屋內的幾人說道。
咸寧公主聞言,幽麗冷艷的臉蛋兒上現出驚喜之色,說道︰“嬋月,我們去迎迎。”
正念叨著呢,先生就過來了。
賈珩此刻與陳瀟沿著公主府的綿長回廊,向著後院行去,正值傍晚時分,晚霞漫天,透過朱紅梁柱落在草叢以及石頭上,讓人心頭生出一股怡然之情。
陳瀟說道︰“水師那邊兒有了最新的消息。”
賈珩問道︰“怎麼說的?”
陳瀟道︰“海師已經出海,向大陳島進兵,水溶還是向這邊兒遞了公文,希望你能去一趟督戰。”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現在對海寇的清剿,只是壓縮其活動海域,最終還是要搗毀匪巢,才能收得全功,而且之後如果不復有海寇之患,先前那遠洋公司也要在海島。”
南洋之地可不止有降頭術,還有不少海寇盤踞在海島,做著大海之上縱橫來回的無本生意,有的甚至還是閩浙等地的百姓。
陳瀟道︰“那就先緊著西北之事。”
“先生,瀟瀟姐。”就在這時,咸寧公主與李嬋月迎將過來,看向那器宇軒昂的少年,輕輕喚了一聲那少年。
賈珩點了點頭,溫聲說道︰“咸寧。”
咸寧公主道︰“我們都在家里等著先生呢,先生這兩天怎麼沒有過來?”
“在錦衣府問案子呢,你和嬋月怎麼樣?”賈珩近前,自然而然地拉起兩個少女的縴縴素手。
合法夫妻,倒不用顧忌著周圍下人的目光,更多是羨慕夫妻恩愛。
眾人說著話,進入廳堂之中,賈珩看向端坐在條案後的麗人,輕聲說道︰“見過長公主殿下。”
目光瞥見一旁的紅裙少女,微笑說道︰“妍兒表妹也在。”
其實咸寧沒有說錯,與宋皇後的確有些像,肌膚白皙,眉眼溫婉不失靈動、嬌憨。
或許從了咸寧?青春版可以彌補一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遺憾?
“表姐夫,你來了。”宋妍玉頰羞紅成霞,怯怯地喚了一聲。
咸寧公主抬眸看向那忽而紅了臉蛋兒的少女,目光閃了閃,暗道,也沒枉她這段時間與妍兒表妹敘說先生的好來。
賈珩點了點頭,凝眸看向那麗人,說道︰“剛剛得到錦衣府的飛鴿傳書,南安郡王在西北糧道被劫,我說不得需回京一趟。”
晉陽長公主蹙了蹙秀眉,愈發流溢著母性氣息的美眸看向那面色凝重的少年,心頭微動,問道︰“京里出事了?”
前不久就听他這般說,果然經過這麼長時間,西北邊事就出了變故。
咸寧公主幽麗玉顏上漸漸蒙起憂色,柔聲道︰“糧道被劫,此事竟這般凶險?”
賈珩道︰“一個不好,大軍大敗就在頃刻之間,說不得這會兒,敗報已經在路上了。”
元春豐美臉蛋兒上見著擔憂之色,低聲說道︰“那西北那邊兒,朝廷這次該如何應對?”
晉陽長公主秀眉蹙緊,美眸盈盈如水。
賈珩道︰“看情況,朝廷剛剛在西北新敗一場,想要出兵,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
晉陽長公主輕聲道︰“別的本宮就不叮囑你了,你路上萬事小心。”
“放心好了,沒事兒的。”賈珩道。
宋妍看向正在敘話的二人,心頭忽而生出一股古怪念頭。
也不知為何,總覺得兩人的對話語氣像極了……也可能是丈母娘關心女婿。
賈珩點了點頭,端起茶盅,輕輕抿了一口,低聲道︰“先這樣吧。”
咸寧公主明澈的清眸涌起關切之色,溫聲說道︰“先生,要不我隨你一同回去吧。”
“這一路太過奔波了,你和嬋月在這兒照顧好你姑姑好了。”賈珩叮囑說著,拉過少女的素手,道︰“好了,乖。”
咸寧公主抿了抿粉唇,清眸之中有些羞意,道︰“那先生…好吧。”
也不知為何,她心底深處卻有著一股隱隱的不安,似乎先生此次回去,要發生一些似的。
晉陽長公主道︰“天色也不早了,憐雪,讓後廚準備晚飯吧。”
“是,殿下。”憐雪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賈珩與晉陽長公主、李嬋月、咸寧公主、宋妍幾個人開始用著飯菜。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就是五六天時間過去。
賈珩沒有在金陵多做盤桓,派人知會了甄家以及兩江總督高仲平,就騎著快馬,在陳瀟率領一眾錦衣府衛的扈從下前往開封。
而整個江南也在隨後收到了驚人噩耗,南安郡王率領的征西大軍在西北遭逢大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此消息一出,江南震驚!
金陵,兩江總督衙門——
高仲平手中拿著邸報,雙手都在顫抖,臉色也不好看,道︰“十萬大軍,六萬京營精銳,不過幾天,就一朝喪盡,就是十萬頭豬,也夠和碩特蒙古抓半個月,這南安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如是讓東翁領兵去西北,也不會說不勝。”通判吳賢成也唏噓感慨道︰“宮里怎麼用了南安這個老邁昏庸之輩。”
高仲平允文允武,由其領兵前往西北,穩扎穩扎,還真有可能打贏這場戰事。
本質上,陳漢的國力是強于西北一隅的。
高仲平面上青氣勃發,沉聲道︰“經此一事,江南新政推行速度將被大大拖累,南安等人該殺!”
“東翁息怒。”
主簿鄺守正開口說道︰“東翁,如今勛戚的田畝已經清丈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官紳,多是關注著錦衣府的案子。”
賈珩這幾天讓錦衣府帶走了南京工部尚書嚴茂,禮部尚書郝繼儒,還是有力地震懾了江南的一眾官紳。
高仲平沉聲道︰“朝廷如今心思不在江南,而在西北,如今朝廷一年兩戰,又喪師辱國,尚不知下一步如何走?”
在這一刻,高仲平無比希望自己身在中樞,執掌內閣,能夠規勸天子。
“吳通判,準備筆墨,本官要向陛下上疏。”高仲平面色一肅,說道。
衛國公此去京城,天子以及朝臣多半還要用其出兵,他必須要向宮里規勸。
吳賢成聞言,道︰“東翁這是?”
高仲平徐徐道︰“主不可因怒興師,西北之事難以挽回,不宜再繼續出兵征討,徒耗國力。”
他擔心衛國公此去,為了給天子出氣,又領兵前往西北,如今的大漢連續打了兩場戰事,不宜再發兵西北。
鄺守正聞言,大驚失色,連忙勸道︰“東翁,聖上正值盛怒,東翁此疏一上,只怕聖上會遷怒東翁啊。”
“是啊,那衛國公不是去了京城,以其軍國重臣之身,定然明白利害,也會規勸聖上的。”吳賢成也開口道。
高仲平嘆了一口氣,道︰“衛國公規勸是衛國公,老夫自聖上潛邸之時就有跟隨,先前出兵西北,就未及規勸,使衛國公南下,才使南安等無能之輩喪師辱國。”
其實,先前他就已看出不妥,但江南新政緊要不在西北之下,本來以為那南安郡王不至如此無能。
“那東翁更不可再上疏了,聖上許是將衛國公就江南而就西北之事,轉而遷怒于東翁。”鄺守正眉頭緊皺,苦口婆心道︰“那時反而影響江南新政。”
高仲平道︰“我意已決,你們不必再言。”
鄺守正與吳賢成聞言,也只得暗嘆一聲。
感謝書友“PonyPearl”的盟主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