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一百四十三章 摊牌了!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秦时:一人之下 | 作者:若别离不相惜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成峤与嬴政的交谈尽管对未来影响深远,但目前对秦国却没有什么影响,该进行的事情依旧在向前发展。www.biquge001.com

    赵魏韩楚卫五国达成盟约后立即开始加快调兵遣将,准备军械粮草的速度,确定意向时五国已经开始准备,只不过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合纵五国不想给秦国太多反应的时间,直到他们知道大规模动作根本瞒不过秦国后,才开始加快进度。

    由于有魏庸这个内鬼,秦国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军械粮草的时间要比合纵五国的统帅们预料的时间早得多。

    不过为了让敌人以为他们的动作还没有被发现,规模并不大,军队调动,粮草军械调动也找的正当借口,还加上罗网杀手和军中斥候的暗中清扫,消息一点没有传递出去,敌人懵懂无知。

    直到合纵五国不再掩饰自己的目的,秦国也不掩饰了,动员能力全部爆发而出,大幅度加快了调动的速度。

    论朝廷的效率,六国真是没有一个能打,哪怕是战争这种十万国火急的事情,比起秦国的效率依旧差了不少。

    就算由六国先准备,秦国也慢慢追了上来,两边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段准备完毕。

    话说吕不韦,蒙骜,王翦等人真不是吃素的,预料到了一但开战,恐怕新占的地盘如上党郡,东君,太原郡等地方会发生叛乱,进而拖延住秦国的部分兵力。

    自秦国崛起后就不停的蚕食山东六国的地盘,由于赵韩魏楚跟秦国接壤,因此这四国的地盘被蚕食得最多,不管是谁掌权都没有停止过蚕食的策略,吕不韦掌权也是一样。

    因此,秦国新占据的地盘很多,占地面积也很大,这些地方由于四国的百姓一时间还接受不了秦国的占据,为了稳固地盘,往往需要驻军。

    地理位置越紧要的地方驻军自然就越多,地理位置一般的地方也有一定数量的驻军,这一地一些秦军,那一地一些秦军,因此大量秦军被分散在了秦国腹地之外。

    这也是历史上合纵联军绕过函谷关后能够一路打到距离咸阳七八十里的重要原因,腹地兵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拦合纵联军,分兵去守只能是找死,还不如汇聚兵力来咸阳,跟合纵联军来一个决一死战。

    历史证明了这种决策的正确性,如果真的分兵去守,那就成了添油战术,大概率会被各个击破,最后没有足够的兵力守护咸阳。

    成峤以前提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敌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尽管道理大家都明白,但要放弃吃进嘴里的肉何其难也?

    好在嬴政,成峤,吕不韦,蒙骜,王翦皆知道合纵联军中有一个秦国的超级大内鬼,为了拥有足够的兵力,趁机狠狠坑合纵联军一波,大家都能够接受。

    失去的只是暂时的,等击败了合纵联军,拿回来的东西将会更多!

    秦国高层达成了共识,下面的人就算不理解,面对如山的军令也只能执行。

    因此,等到合纵五国暗中运作秦国新占之地发生叛乱时可谓相当的顺利,大部分地方根本没有秦军前往镇压,合纵五国的探子进入秦军驻扎的军营时,发现军营中早已经人去楼空了。

    之所以说大部分地方没有秦军镇压,而不是全部,那是因为秦国并不是放弃了所有占据的地盘,大城,险关,津要等地势紧要,作用重大的战略战术要冲并没有放弃。

    这些地方发生的叛乱被秦军被轻易镇压了,秦军收缩的大部分兵力就藏在其中,成为了一颗颗锐利的钉子,牢牢的钉在新占据的地盘上,随后可以出兵收服失地。

    虽然这些钉子并不可能扛住合纵联军的攻击,但想要拿下来必须用人命去填,而且是大量的人命。

    毕竟守城方本就占据优势,而且秦军固守的不是大城,就是地势险要的战略战术要冲,军械粮草储备充足,兵精将广,绝对是长着尖刺的硬骨头!

    想要把长得尖刺的硬骨头全部啃下,所付出的伤亡绝对是恐怖,代价更是不可承受的。

    再说哪一边作为主力去把掉这些硬骨头,也是一个问题,像是赵国地盘的硬骨头,其他国家的军队是绝对不可能为了赵国填进去大量士卒的性命。

    那么哪个国家的地盘,哪个国家就去啃硬骨头?

    如果这样做,那还是联军吗?

    干脆收复失地后,各自啃那些硬骨头了。

    别说联军解散了各自为政,就是联军离得远了一些,都有可能被秦军袭击的危险,秦国擅进攻,哪怕是防守,也是守中带攻。

    像骑兵这种兵种,总不可能拿来守城消耗吧?

    每培养一个合格骑兵的成本至少是步兵的三四倍,用来守城,简直是暴殄天物,而且统帅脑子肯定被驴踢了!

    因此等到声势浩大的三十万合纵联军把该收复的失地都收服后,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一个个打过去吧,实力消耗太严重,等打到更加险要的函谷关等关隘时,别说攻破函谷关等险关了,还要面临被秦军反冲击的风险,一旦顶不住,那就是全军溃败的下场。

    不打吧,损失也很大,这三十万精兵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财富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无功而返会对军心士气以及各国的心气造成巨大的伤害。

    再说合纵联军也不是一拍脑袋,想组建就能组建的,说服各国同意本就是一个难题,更重要的是粮草金银的损耗,战争本就是吞金巨兽。

    再想组建合纵联军,就算一切顺利,也得几年有了积蓄才可能。

    五国的统帅为了破局,各个绞尽脑汁,当然新任的卫国大将军完全就是凑数的,若是公孙羽,好歹当了那么多年大将军,名气也算过得去,多少有点话语权。

    真正做主的是赵韩魏楚四国的统帅,这四国的统帅分别是赵国庞煖,韩国姬无夜,魏国魏庸,楚国春申君黄歇。

    庞煖在历史上是赵国末期的着名将领,还是一位纵横家,在这个世界更是隐藏的鬼谷派掌门。

    这四人的话语权也不尽相同,庞煖作为合纵联军的实际指挥者话语权第一,但春申君黄歇的话语权完全可以并驾齐驱,甚至还要高一点。

    春申君黄歇虽然还没有后世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名号,但却是如今仅存的一位名气最大的公子,平原君赵胜已经于上一年去世了。

    信陵君魏无忌因为成峤的插手去世得更早,至于齐国孟尝君田文死得更早得多。

    而且名气还不是主要因素,身为楚国君侯,更是楚国令尹的黄歇君权势要比其他三人大得多。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论权柄,如今的吕不韦都要差一些,要历史上成为权臣的吕不韦权柄才要比楚国的令尹权势更大。

    再加上实际上这次合纵联军的真正统帅者“纵约长”是楚王,楚相春申君黄歇暂行纵约长指挥权,只不过黄歇比起赵煖而言并不擅长行军打仗,因此才选择支持庞煖。

    正因为有了黄歇的支持,庞煖的话语权才能与黄歇同处第一,如果没有黄歇的支持,楚军半点都不会听他的,韩魏两国军队指挥也会大受影响。

    这种指挥模式也是历史上合纵联军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像第四次合纵伐秦的纵约长以及联军实际统帅都是信陵君魏无忌,名气威望能力都让其他统帅服气,愿意听从魏无忌的号令。

    这样齐心协力的合纵联军击败秦军的可能性才比较大。

    历史上吕不韦分析出了联军的弱点,也有一说是王翦看出的,上报给吕不韦,吕不韦采用了。

    简而言之,吕不韦下令王翦等秦将集中秦军全部精锐力量先进攻最为强大的楚军,楚军在侦查秦军动向后,春胜君黄歇害怕战败,招呼都不给其他盟友打一个,自行东撤了。

    番茄

    这不是坑爹吗?

    其余四国军队得知楚军已退,军心动摇,再加上补给线拉得太长补给困难,庞煖只好同意了联军的退军请求。

    此次合纵,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

    至于魏庸和姬无夜,自然是军力更为强大,资历更老,名气,背靠魏国的魏庸话语权更大。

    姬无夜坐上大将军的时间跟魏庸差不多,但资历比不过魏庸,名气也差不少,人家魏庸好歹斩首了秦军八千,击退了秦军。

    如果韩国比魏国更为强大,那么还有争一争的可能,偏偏韩国是七国中的弟中弟。

    好在还有一个只带着耳朵的卫国大将军,姬无夜还能开口说那么几句,否则以姬无夜的性子定然无比窝火,偏偏还不能发泄出来。

    当然,论领兵打仗的真材实料,姬无夜还是要比魏庸更强的。

    至于武力,姬无夜一拳下去,得求着魏庸不要死。

    ……

    遭遇两难境地,各国军队统帅自然要商量。

    春胜军黄歇率先发言,他认为应该见好就收,除了已经收复的失地,再把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啃下一部分下来就足够了。

    只要把地势险要的要冲夺回来一部分,秦军哪怕想要重新攻占也要付出莫大的代价,这样一来,他们这次合纵联军也算没有白来,算得上小胜,至少不算失败。

    黄歇的想法不能算错,只是偏向保守,不过庞煖坚决不同意黄歇的想法,只是为了取得黄歇的支持,说辞方面比较委婉。

    庞煖认为不能跟秦军陷入拉锯战,秦国的国力的恢复速度不是他们能比的,军力更是强悍,只要根本不失,卷土重来将会更加强悍。

    而他们的国力和军力恢复速度比不上秦国,若不形成合力,很容易被秦国各个击破,再度攻占丢失的地盘绝没有黄歇预料的代价那样大。

    为了说服黄歇,庞煖更是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秦国的体制,重点阐述和分析了秦国的动员能力。

    说完后,庞煖又提出了绕过函谷关,突袭秦国腹地的想法,避重就轻的阐述了成功的好处,对于坏处根本不提。

    尽管庞煖口才很好,说得也很有道理,但春胜军黄歇还是没有彻底下定决心。

    黄歇并不是庸人,虽然庞煖没提,但心中知道冒险一搏的巨大风险。

    利益越大,风险就越大,风险越大,利益就越大的道理,黄歇还是很清楚的。

    最关键的是对于黄歇而言,他最看重的还是自身的权势地位。

    能够击败秦国自然最好,有助于提升他在楚国的威望,彻底压服明里暗里的反对者,但击败秦国也不能让他更进一步。

    他已经是楚国的令尹,掌握了楚国至少一半的军政大权,早年间的封地就有十二个县,如今明面上的封地虽然没有增加,暗中掌控的却多了很多。

    可以说,他已经在楚国位极人臣了,想要再进一步,除非取代楚王,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楚国的那些大族不会允许,他一旦生出此心,大半支持他的人都会反叛,光凭心腹实在不足以成事。

    击败了秦国,好处是有,但比起战败的后果,不说微不足道,无足轻重,但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不战败,名望留存,保留住他的心腹军队,那么他的令尹之位就稳如泰山。

    基于这种想法,黄歇的想法偏保守,历史上看见秦国集中精锐军队准备跟他率领的楚军死磕就退走,也就不奇怪了。

    两位大老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开始寻求其他人的意见,首先询问的就是魏庸。

    魏庸根本不想得罪任何一位,再加上无论采取哪种策略都打算暗中通风报信,因此说了一堆废话。

    说了,但好像又没有说,简而言之就是哪种策略他都支持。

    这种态度直接给庞煖和黄歇给整无语了,但又不好恶言相向,毕竟魏庸是魏国大将军,魏国首屈一指的权势人物,和稀泥的话也说得相当漂亮,根本不给发作的借口。

    于是,两人只能忍住心中的无语郁闷,开始询问姬无夜的态度。

    姬无夜其实内心偏向庞煖的想法,毕竟他能够从微末爬到韩国大将军的位置,关键时刻敢赌上一切,奋力一搏绝对是重要原因。

    博成功的好处让姬无夜垂涎欲滴,携这巨大威望能够彻底坐稳大将军之位,能够借此掌握韩国的大部分军队,还能借此封爵成为货真价实的贵族,以后韩王甚至都得看他脸色等等。

    成功的好处可谓数不胜数,怎能让姬无夜不心动?

    要知道姬无夜最大的执念除了自身的权势,就是成为贵族,摆脱曾经低贱的身份。

    然而尽管成功的好处巨大,老奸巨猾的姬无夜却也不肯明确表态,学着魏庸和稀泥。

    因为姬无夜知道要是因为他的表态,击败了秦国当然没什么问题,皆大欢喜,种种好处也将到手,但如果战败了呢?

    这里面就他是个弟弟,韩国也是弟弟,卫国连弟弟都不是,只是孙子,根本背不起联军战败的巨大黑锅,到时候多半就是他背黑锅了。

    要是背了这口黑锅,屁股底下的大将军之位就别惦记了,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要紧事。

    如今的韩国还不是韩安掌权,而是韩安的父亲韩桓惠王韩然掌权,收拾起姬无夜可没有那么多顾忌。

    至于卫国的代表,卫国作为魏国的附庸,新任卫国大将军又是魏庸暗中给运作上位的,自然紧跟随着老大的步伐。

    尽管没有发言的机会,但卫国代表的确就是这样想的。

    黄歇和庞煖也根本没有询问卫国大将军的意思,就凭卫国是魏国附庸这点,就不可能跟老大唱反调。

    局面就这样僵持住了。

    庞煖一看说服不了黄歇,决定加重自己份量,拿出了代表鬼谷派掌门的戒指戴上,再把早已经思虑良久的多种撤退路线给说了出来。

    其实庞煖不想暴露自己的隐藏身份,这毕竟是借助了鬼谷纵横先辈们的威名。

    若是伐秦成功了自然没事,还能让鬼谷威名更上一层楼,然而一但失败了,鬼谷纵横的威名定然不可避免的受到损伤。

    一时间,庞煖也想不到其他办法,为了自己比肩甚至超越鬼谷历代先贤的理想,只能如此做了。

    如果庞煖能够伐秦成功,将巅峰时期的秦国从天上给打落到凡尘,的确能够超越历代鬼谷先贤,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基于鬼谷弟子历代积累的威名,黄歇,魏庸,姬无夜等人自然非常震惊,更别说是鬼谷掌门了。

    这也加重了秦国对联军的重视,为后来埋下了伏笔。

    再加上庞煖准备好了后路,就算战事不利,也能大概率路撤走,黄歇终于不再固执己见,选择了支持庞煖的想法。

    高层们达成一致意见,合纵联军暗中就动了起来。

    想要绕开函谷关,当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做,不然当秦军的斥候探子们是瞎子吗?

    经过了十数天的准备,庞煖布置下重重障眼法拖延时间,暗中却率领十二万联军精锐,开始绕开函谷关,进行大纵深迂回,另外十八万军队则进行表演。

    也不能说是表演,留下的十八万联军也是真刀真枪的干,只是推进速度不快,看起来稳扎稳打而已。

    由于秦军的动作,庞煖选择大迂回的路线也跟历史上不一样了,不过有魏庸这个超级大内鬼,在秦国眼中联军基本上算明牌了。

    少部分不清楚,秦军的将领们也能大概推算出来。

    就算没有魏庸,只要知道了联军的战略,秦军也可以在绕开函谷关的路线上设置重兵,毕竟绕开函谷关的路线是真的不多,而且还有必经之路。

    如此一来,联军的战略意图依旧不能得逞,只是不能看着联军的明牌精准打击罢了。

    收到魏庸的传信,秦军一边陪着十八万联军进行血腥而残酷的表演。

    另外一边也在暗中抽调收缩的兵力前往事先推演出联军想要绕开函谷关需要经过的若干个战略要地,依照可能性,重要性分别派遣数量不等的军队。

    除了前线的军队,驻扎在秦国腹地的军队更是早已经分散出动,表面上好似是要去前线支援,实际上却在若干个地点暗中集结。

    这支军队跟联军一般在进行战略大迂回,目的正是为了包围联军,截断联军各个方向的后撤之路。

    此时的秦国腹地才是真正的空虚,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就可以肆虐!

    前线虽然打得激烈残酷,但战争的重点早已经转移了。

    ……

    由于这场战争至关重要,天下关注的人不计其数,成峤自然也非常关注。

    为了不出现意外,成峤也动用了大手笔,罗网总部的人可谓是倾巢出动,只留下极少部分人守家。

    出动的人一部分用来严密监控咸阳城中的动静以及绞杀罗网已知的六国探子据点,黑夜中的咸阳城可谓每天都在流血。

    这只监控不动手的地方除了诸子百家的据点,还有就是成峤以及罗网怀疑的人和势力,比如熊启和跟熊启交好的人,以及他们在咸阳城的产业,势力。

    当然,只监控不动手是在没有异动的情况下,一旦有所异动那是直接动手绞杀,如果侥幸存活,才会被抓起来审问。

    这个节骨眼,成峤可不希望走露了风声,导致给合纵联军布下的大坑失去了作用,绝不容许煮熟的鸭子飞了。

    罗网总部的另外一部分人以及潜伏在秦国其他地方的罗网人都在向大军行军的方向靠拢,跟军队的斥候暗探联合绞杀大军行军周围的一切闲杂人等。

    就算被证明了没有任何问题,在这种关键时刻依旧会被软禁起来,只要等到结果出现后才会被释放。

    除此之外,山东六国的罗网势力也被成峤调动了很多,除了隐藏得很深的暗子,其他的都动了起来。

    这部分人主要负责在合纵联军外围布置一张天罗地网,围堵一切从西方而来的人,不管出现的人是什么性别,什么身份,束手就擒还有活命的机会,一旦反抗就地围杀。

    源头和终点,都被成峤安排的人给截断了消息渠道,就算六国的暗探神通广大的知道了秦国的惊天阴谋也无法将消息送到该知道消息的人手中。

    之所以说是六国暗探,而不是合纵国暗探,很显然就算没有掺和合纵的燕国暗探,齐国暗探,如果偶然得到了消息,也多半不会坐视不理。

    如果合纵联军被秦国狠狠坑一把,显然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当然,这是在得到消息的两个暗探和相关头目脑子比较清醒,眼光比较长远的情况下。

    如果两国暗探目光短浅,或者乐意看着合纵国吃瘪以报仇,那就不一样了。

    燕国和齐国跟赵韩楚魏四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恩怨,特别是燕国,十万大军刚被赵国给瓦解没多久,统帅还正是庞煖,仇恨正高涨着呢。

    明里暗里的战斗都在持续,如此到了四月中旬,合纵联军绕了一大圈终于绕开了函谷关以及其他险关,开始踏进秦国的领土……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