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二十一万成交。
www.biquge500.com
落锤的那一刻,郑胖子如释重负。
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最得意的笑容。
但他没看到,此时的陆飞比他笑的还要灿烂。
“如意跟香儿去交接,一定要轻拿轻放。”
“好!”
几分钟后,陈香将一直普通的锦盒交到陆飞手中。
打开盒子看着里面的小碗,陆飞激动万分。
擦了擦手心的汗水,小心翼翼的把珐琅彩小碗拿了出来。
捏着胎壁拉了一圈儿,心跳顿时加快了几个节拍。
托着底足对着天花板的灯光看去,白釉之下晶莹剔透,胎壁纤薄如纸。
在胎壁上轻轻一弹,发出一阵清脆绵长的响声。
宝贝!
绝世重宝啊!
本该属于自己的姬开大墓没有得到,没想到无心插柳却得到这件绝世重宝。
实乃天幸啊!
光绪仿雍正?
呸!
这帮三脚猫,他们能看出个锤子!
光绪年间,造办处要是能制作出这般美轮美奂的珐琅彩小碗,那画珐琅也不会这么值钱了。
那三个老东西心术不正,本事也垃圾的要命。
要是被付玉良关海山这帮人看到这只小碗,别说二十一万了,就是两千万也拿不下来。
因为,这是真正的雍正画珐琅杏林春燕碗。
唯一存世真品。
在清代,瓷器工艺来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各种官窑的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这其中以是康雍乾三代的瓷器最为著名。
康熙年间,造办处还有存
</di>
于的苏麻离青,工艺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当时工匠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甚至有些窑口的匠师,能够根据空气湿度来判断青花发色的深浅和成色。
这一点,就连现代科学都无法做到。
所以,康熙的青花,是所有朝代中,最出类拔萃的存在。
无论样式还是成色,都盖世绝伦。
有人会说,不是元青花最值钱吗?
没错!
但这两点不能混淆视听。
元青花价值高,是因为存世量稀少,还有一点是器型普遍偏大。
但若论制作工艺,跟康熙青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而到了乾隆年间,又把粉彩工艺做到了巅峰。
至于珐琅彩,则是雍正年代为最佳。
当时,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器的生产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
雍正元年,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的主持下,珐琅彩瓷器的生产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
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进展缓慢,雍正帝对此也不甚满意。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珐琅彩料需依赖西洋进口,数量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不得有误损所致。
雍正六年以后,在雍正皇帝的直接干预下,随着造办处自炼珐琅料的成功,和愈来愈多的宫廷书画家参与珐琅彩瓷器的绘画和写字,珐琅彩瓷器的生产遂取得较快发展。
造办处自
炼珐琅料的成功,不仅摆脱了珐琅彩瓷器生产因依靠进口料而可能产生的捉襟见肘的窘态,而且新增加的彩色品种亦可使画珐琅人在表现物像时更加得心应手。
这是珐琅彩工艺在清代的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雍正珐琅彩瓷器在图案装饰方面,一改康熙珐琅彩只绘花卉,有花无鸟的单调局面,大量出现描绘院画风格的花鸟、花卉、竹石、山水等图案。
画面空白处题以书法极精、内容文雅的相应诗句。
而且诗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闲章,句末则有或两方皆朱文、或上为白文下为朱文的闲章。
雍正珐琅彩瓷器真正成为制瓷工艺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雍正珐琅彩一直被认为是清宫秘瓷中的极品,无论是在各大市场,都是极难出现。
雍正七年春,雍正爷游赏畅春园,走到杏树林有感而发,想到了杏林春燕这个题材。
杏林春燕在民间的寓意之一是登高及第、富贵吉祥。
这是因为古代天子宴飨及第进士时,正值杏花开放的二月,此时双燕齐舞,燕亦谐「宴」音。
看着眼前的景色和杏林春燕的吉祥寓意,雍正爷马上下令,命唐英督瓷制作一对儿杏林春燕碗。
唐英接令,经过四次修改最终确定设计稿,并交给治瓷大宗师胡大友和吴书二人亲自烧制。
这些史料,在唐英编纂的《陶冶图说》中有明确的记载。
珐琅杏林春燕碗烧制成功,雍正爷龙颜大悦,收在上书房供自己欣赏。
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爷把这对儿杏林春燕碗儿赏给了大学士和珅。
后来嘉庆帝查抄和珅
</di>
家的时候,不慎将其中一只杏林春燕碗损毁。
随后,嘉庆皇帝把那只唯一的杏林春燕碗送到圆明园。
那场浩劫过后,唯一的杏林春燕碗就此消失。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佳得行的一次春季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画珐琅杏林春燕碗横空出世。
在当时引起神州收藏界的超级震动。
拍卖会开始的时候,神州四大收藏世家,包括孔繁龙刘建华这些大佬悉数到场。
十几位大宗师亲自上手鉴定,但结果众说纷纭。
后来孔繁龙亲自上手,确定那件杏林春燕碗是仿品。
孔繁龙所说的仿品,跟广义的仿品可不是一个意思。
孔繁龙认为,那件杏林春燕碗也是雍正年间烧制的。
技艺几乎跟官窑一般不二。
唯一的差别,就是两只燕子的形态不那么完美。
其中一只燕子的尾翼有些不对称,不仔细看还真就看不出来。
要知道,皇帝的要求何其严苛,虽然是微乎其微的瑕疵,但皇帝绝对不能容忍。
也就是说,那件不可能是雍正帝下令烧制的那一对儿杏林春燕碗其中之一。
虽然找到瑕疵,但那件小碗也实属难得。
最终还是以九百万的价格落锤成交。
要知道,九十年代的九百万,那已经是天价了。
拍下那件小碗的是保定府收藏大家蒋洪涛老先生。
后来经过孔繁龙的斡旋,蒋老将那件杏林春燕小碗捐给了国博。
而真正的杏林春燕碗,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