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南庑房里阁臣们议事至此,刘平总算带来了皇帝的宣召,宣召内阁诸位阁臣立刻至御前觐见。
www.kmwx.net阁老们三三两两对视一眼,都猜测皇帝应该是找好了理由可以帮郑皇贵妃脱身事外。不过皇帝找的理由到底能不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大家还是要先去了才能知晓。
不多时,六位阁臣再次回到西暖阁外求见,陈矩奉口谕将他们迎了进去。一进门,诸位阁臣便闻到一股药味,略一扫视,果然发现御塌旁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银边瓷碗,碗中还有残留的药渍。
众辅臣在王家屏的带领下先向皇帝问了安,说了一些祈福和安慰的话,皇帝倒也没什么意外的反应,只平平澹澹地表示了一下“众爱卿好意朕已尽知”,便将话题转到了事件本身。
高务实注意到,朱翊钧此刻面色的确稍显苍白,不过精神状况看起来倒也并未太差,甚至其目光看起来还时不时显得有些凌厉——这却不知为何。
“劳诸位爱卿为朕担忧,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诸位爱卿可以放心。”朱翊钧环顾阁臣们一眼,平静地道:“今日之事,事出意外,这一点是方才太医们会诊协商过后的结论,朕不希望外廷将来仍对此事有其他揣度,更不希望民间对此出现什么流言蜚语。”
咦?
高务实有些意外,心说难道皇帝就打算这样强行将此事压下去?要是这样的话,恐怕事情最后的发展未必能让您如意啊。
要知道像这样的事,说服阁臣倒也还算容易,但科道官们可就远不如阁臣好说话了,您虽然贵为皇帝,但如果不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这些言官岂能轻易就范?
嘿,人家可是奉着太祖皇帝旨意,就靠抬杠吃饭的呢。强压言官不让开口?这样的狠活儿,那可是连您的皇爷爷世宗嘉靖帝都翻过车呢!
这个道理显然不只是高务实懂,在场诸位阁老哪个不懂?
果然,首辅王家屏立刻表示反对,道:“自古及今,流言蜚语皆是朝廷大敌,皇上对此慎重,臣以为自无不妥。然则历代治谣之法无外乎数种,其中最是无用甚至有害的,便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善者,则莫过于‘听歌谣于路’。臣愿陛下慎之、思之、勉之。”
其实王家屏这话有点刻意拔高,不过这却是文官们习惯性的做法。不只是文官们已经习惯,事实上连皇帝们也都习惯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某种成功的Pua。
之所以说王家屏这番话实在刻意拔高,原因是他在这里偷换概念,将皇帝口中的“流言蜚语”实际上等同于“谶纬”、“童谣”去了。
要知道,一旦等同于“谶纬”、“童谣”,那可就是大事件了。当然,他这个概念偷换确实也很隐蔽,尤其是在大明这样的“封建王朝”时代。
谣言这个词,起初的意思是指民间流行的歌谣或谚语,即民歌或民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含义逐渐衍生为指无根据的传闻或凭空捏造的话。在古代,传播谣言的方式大致就是两种:谶纬和童谣。
因此,王家屏这话虽然是拔高,但关联性和指向性确实没错,皇帝也很难想到去否决这种关联性和指向性。
谶纬是占卜家预示吉凶用的一种用语,“谶”指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
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事物出现的动力、机制,因此常把解谜托付于从事占卜的巫师身上。无论是天气,还是国家大事,很多都会依靠占卜来决定。当然,大多数占卜的结果到最后都被验证为错误的,因此这些占卜结果也就是谣言了。
童谣则是一种相对更容易受控制的传播方式,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将谣言编成儿歌的形式,教会小孩子广泛传唱,从而蛊惑人心。
除了《三国演义》里李儒搞的那个“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之外,明朝人更加熟悉的例子,则是一起发生于元朝末年的奇事。
说是元朝末年,社会动荡,各路农民军纷纷起义造事,朱元章也参与其中。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大都街头突然传起了一首童谣:“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
三眼和尚指的便是曾经当过和尚的朱元章,马则代指蒙古人,因为蒙古人常称自己为马上民族,“弄瞎马”指蒙古人快完了。话说这里,造谣者意欲何在便也显而易见了。
从以上谣言传播的两种方式不难看出,巫师和农民军可谓是古代谣言传播的两大主力人群,而除了这二者以外,还有民间百姓和皇帝——或者说当权者。
这里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自董仲舒后,中国古人深信“天人感应”说,由于不了解自然规律,每当有自然灾害来临时,他们有些甚至会将其归咎为上天对自己的惩罚,而从中孕育而出的谣言也就不胫而走。
比如元朝至正十四年,南方地区下起了罕见的大雨,这场大雨竟然持续了80多天,造成了巨大的洪涝和饥荒。此时突然有谣言说潜藏在地底下的龙趁着这场大雨纷纷钻了出来,而且数目极多,它们是老天爷派来收拾地面上的人的。
就这么一条谣言,竟然使当时很多博学多才、阅历丰富的人也对此深信不疑。
朱翊钧本人也经历过一次着名的谣言,不过这话多少有点不准确,因为这则谣言实际上发生在他爹隆庆帝在位时。
隆庆元年,大明民间一度流传着朝廷要到江南采选秀女进宫的谣言,一直到第二年,谣言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说寡妇必须要伴送秀女入京。
一时间,不论富贵人家还是贫苦人家,凡是家中有适龄女子的,不问贫富贵贱,一语成婚。后来据《紫桃轩杂录》记载,有户人家找了匠人为自己的女儿缝制嫁衣,当嫁衣做好,准备成婚的时候,却发现女婿已被别的人家抢去婚配了。
无奈之下,这户人家居然干脆就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匠人。可见当时民间有女儿的家庭急于让女儿完婚到了何等地步。
除了这些适龄女子外,就连寡妇也是纷纷嫁人,彼时有句诗是这么描述的:“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然而最后事实证明,这些都只不过是空穴来风,可惜知道真相的人们早就为时已晚,许多女孩嫁了人才知道对方的年龄比自己大出很多,也有一些嫁给了不靠谱的丈夫,甚至后来被卖身青楼,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至于皇帝造谣,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什么刘邦的母亲在湖边做梦梦到与神仙交合,因而生下了刘邦;前赵开国皇帝刘渊向世人宣称自己是太阳精之子,号称刘邦第二;朱元章的母亲陈氏怀朱元章的时候,有天夜里梦到一位神仙给了一颗仙丹让她服下去,到朱元章出生的时候,屋里遍布红光,邻里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赶来救火……这都是耳熟能详的皇帝自我造谣。
那么,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当政者又是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的呢?就如刚才王家屏所言,“历代治谣之法无外乎数种”。
首先便是通过严刑峻法打击制造和散布谣言者。比如西周厉王时期,厉王找到卫国的巫师去监听群众,如发现有不利言语,则把他们杀掉——这便是王家屏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来历。而秦朝时,秦始皇也曾下令:“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谣言诽谤者族诛。”
不过这种处置刚才王家屏也评价过了:“最是无用甚至有害的。”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在社会安定时,对谣言的处置都会稍有放松,“广开言路”成了最通常的做法。
比如汉文帝即位后,对朝政加以整治,就下诏废除了诽谤妖言罪。他还在诏书中特意解释,说朝廷设置有进善言的旌幡和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其作用就是让进谏者畅所欲言,讨论治国平天下的事。
然而现在的法律却规定议论是非会被当做传播荒诞不经的言论,并以此治罪,这会使得群臣无法将心里的话说出来,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是不可取的,因此他要废除这一条规定。
另外,汉文帝还在诏书中针对百姓解释说百姓有时互相邀约集结诅咒皇上,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倘若他还有别的言论,官吏又认为他在诽谤。然而汉文帝认为,这只是因为小民的无知,因为无知而被判死刑,他认为这很不可取。
到了诏书末尾,汉文帝还特别强调“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即对他们不予治罪。可以说,汉文帝的陵寝连绿林赤眉都不敢去挖,那的确是有原因的。
至于最后王家屏所说治理谣言“最善者,则莫过于‘听歌谣于路’。”这法子也是汉朝的旧法。
这里说的其实是通过采纳谣言中的民意,来对腐败进行打击。据《三国志·魏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的《魏书》记载,汉灵帝时期曾下诏“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意思是让三公举报政绩太差以至于使老百姓作歌谣批评的那些官员,并对这些官员予以罢免。
显然,这就不同于秦朝对待谣言严苛的制度,汉朝的做法是绝不能一棒子打死,反而要将其视为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在汉代,“举谣言”就成为地方官一个重要的职责,朝廷规定官员们需要做到“听歌谣于路”。
总而言之,王家屏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当朝者面对谣言,首先自身需要端正态度。
谣言的疯传势必会让人人心惶惶,使社会动荡,这是母庸置疑的。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执政者如果能做到端正言行,冷静下来了解谣言产出的基础,然后向百姓认真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则谣言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比如说汉成帝时期,由于当时经常发生的地震、大水、日食等现象,民间也是谣言四起,但成帝对此没有严厉打击,反而先做了一番自我反省,然后端正自己的言行,罢斥了一批不作为的官员,同时改良政治,并派官员巡行天下,向百姓说明情况。
最后结果呢?是在消除谣言的同时,也对社会治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是非常好的先例,也正因为汉朝在这方面表现很好,所以王家屏将汉朝“听歌谣于路”的应对谣言之法作为“最善者”。
朱翊钧也没料到自己这番话居然引来一顿教训,更坏的是他还不好反驳这顿教训。他本来是打算先拿出架势镇住阁臣们,然后再施以君恩,让阁臣们服服帖帖接受“今日之事不过是一场意外”的结论,回头他们出了皇宫便能压制外廷与民间议论,最终把郑皇贵妃在此事中可能存在的嫌疑给摘掉。
没成想,他的计划虽然看起来没问题,可惜王家屏根本不吃这套。王家屏这个首辅虽然做得颇有些光杆司令的惨澹,但他的性格却很强硬——尤其是在“道德治国”这个程朱理学最为坚持的层面。
这就好比是唱歌,第一句就跑了调,后面还怎么唱下去?
朱翊钧心里大为光火,却又一下子找不出补救之法,不禁气得眼前一阵发黑。
他两边太阳穴突突连跳,强压着火气再次扫视了众辅臣一眼,见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脸严肃,仿佛现在他这皇帝如果不听劝,最迟明日一早就要天下大乱了一般,更是让他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既然是“几乎”,那就是还有例外。朱翊钧发现,高务实虽然也面色严肃,但同时却眉头深皱,一脸担忧地看着的左手。
朱翊钧这才想起来,自己左手还抓着一块布帕,而布帕上有自己方才擦拭嘴角留下的血迹。
务实是在担心我啊!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看来要想解决这次危机,还是只能想办法争取务实的支持……可是,我要怎么说动他呢?
----------
感谢书友“曹面子”、“今年?多久?”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不要问我叫什么000”、“脚贱的身影”、“曹面子”、“KIKI凯”、“大地候”、“书友20200131113929592”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