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06章 吾有挚友李探花(六更,求月票)
永州刺史年龟寿正操心儿子的大婚,无心政务,含笑说道:“苏大人刚脱樊笼,又有公子寻亲,我在湘江边有一栋老宅,久不曾去住,不如苏大人携令公子,先去安顿下来,再说其余如何?”
苏挽红见这位刺史大人一副颇忙的样子,又知道他儿子即将大婚,确实不克多搅扰,说道:“既是如此,挽红就不推辞了。
www.biquge500.com”
年龟寿大喜,他也不知道朝廷上究竟有何争斗?
为什么这位苏状元忽然又翻身了?
对苏挽红这个新任通判,年龟寿不想亲近,也不想打压,他只想安安稳稳做官,随口吩咐了一名妥帖下人,带了两父子去老宅。
到了年家老宅,送走了那位带路的下人,苏挽红的脸色忽然就沉了下来,问道:“怎么不读书了?”
“纵然你娘亲已经去世,家中还有几亩薄田足敷读书所用。”
“若不读书,何以明理?若不读书,何以知世?”
“你千里来寻,为父虽也开心,但这件事却是做错了,你该在家中苦读,静候明年科考才是。”
孙燕晚不卑不亢的答道:“母亲死后,家中财货尽为诸亲所取,儿子被送去大店当了伙计,早已没法读书了。”
苏挽红半晌不能言语,良久之后,这才说道:“为父初为官,政务必然甚忙,怕是没什么精力,教授你文章。”
“何况,我为永州通判,过手一州之钱粮,必有不妥之人,引诱你作奸犯科,好拿捏为父。”
“为父会跟同僚借些银两,再与你一封书信,推荐你去京城读书……”
苏挽红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忽然苦笑道:“其实为父这颗脑袋也不知道能留到几时。”
孙燕晚一时无语,他刚从雒京回来,还真知道一点朝廷的情况。
大师兄接娘亲都要遮遮掩掩,显然京师居“大不易”,真不是白居易的那个不容易。
苏挽红一介书生,身上也没武功,做官的风险,当真不小。
苏挽红陪儿子说了一回话,见儿子一直情绪低落,只以为他虽然见到了父亲,却伤心娘亲。自己想起结发妻子,也甚觉难过,遂取了纸张,写了一封书信。
他虽然被贬斥,但终究高中过状元,也有几个交好的同年。
苏挽红写信之人,乃是同科的探花郎,此人姓李,名忘忧,没有跟苏挽红一般上书,故而平平安安得授馆阁清贵闲职,安排区区一个孩童进学,当是举手之劳。
写过了书信,苏挽红就出门而去,不多时回来,交给了孙燕晚五两有余的银钱,说道:“本来我们父子相见,该多团聚几日,但为父总感觉,永州之地,风雨欲来,不是什么安生之地。”
“永州刺史年大人之子,乃是江湖人士,故而他大婚的日子,永州来往的江湖豪客极多。”
“为父不欲你卷入其中,不若……”
“今晚你就动身,前往京城罢。”
孙燕晚捧着书信和五两有余的银子,呆然半晌,伏在地上,叩头八拜,悄然而去。
苏挽红目送儿子离去,极为不舍,但他刚才出门去借钱,听到了几件事儿,心头大为戒惧。自从上书皇帝,被贬至永州,做了一门吏,苏挽红就谨慎了许多。他虽然觉得儿子一个小小孩童,一个人去京师,路上风险极多,但他身边实在没人,半个可靠的老家人都没有,实在派不出人去护送孩儿。
苏挽红叹息一声,说道:“希望南桥如他来时一般,平平安安,抵达雒京。”
“也希望李贤弟能替我多照顾这孩儿一番。”
孙燕晚出了年家,寻了个地方,把身上乞儿服丢了,嗅了嗅,身上还有味道,找行人问了几句,打听得附近一处澡堂,忙去洗浴了一番,这才回去休息的客栈。
孙燕晚把“父亲的书信”拆开,翻了一眼,微觉感动,忖道:“可惜我没空去京师读书,若我去读书,怕不是卷死本土士子。”
“这位李探花不知道有否送妹的雅癖,若是真要送,我必坚定拒之。”
孙燕晚对自己读书的能耐,深具信心,他学生时代,掌握了无数读书的窍门,哪怕是从头学起,也有十足信心,能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把书信收了,至于那五两有余的银钱,他亦一并收了。'
苏挽红一望可知,是清贫的读书人,哪怕孙燕晚手上有钱,也不敢给出去。
而且苏挽红身为永州通判,若是同流合污,也不可能缺银钱,若是清白做官,家里骤然多了银子,等若被人栽赃了。
翌日,孙燕晚起身,还是有点不想去年府。
他正在纠结,却有一个干净的小厮送了一封请柬过来。
孙燕晚接了请柬,见上头写着:
燕晚师弟
听闻弟代表令师而来,愚兄欣喜不胜,今于湘江之上,设宴静候。
下面是年犀照的画押。
孙燕晚心头暗道:“原来我一入城,就被年犀照的人盯上了。”
“只是他如何知道我的身份?”
孙燕晚不相信,这个世界的“民间情报机构”能如此手眼通天,照孙灵蝶和南梦宫问了一句,果然两人昨夜入城,就分别给天机孙家和南梦家的“至交好友”们送了帖子。
两女巴不得世上人都知道,她们跟张远桥的徒弟关系确定,所以帖子中都提了孙燕晚的名字。
孙燕晚得知了此事,也没话可说,人家年大兄弟都送请柬过来了,尤其是言辞还特别客气,要知道他是大枯禅师的徒弟,辈分上实际可比肩嵩阳七友,但却只自称愚兄,若是再不给面子,可就说不过去了。
孙燕晚当即对送信的小厮说道:“劳烦稍等,待我收拾一番,即刻便去。”
他先去寻了孙灵蝶和南梦宫,两女早知今日宴请,只是她们的身份,还不值得年犀照派人亲送请柬,只是让人带了口信。
孙燕晚换了大师兄订做的淡鹅黄道袍,又佩戴好了两口长剑。两女亦对镜梳妆,但却仍旧一身劲装,南梦宫甚至还戴了一顶,士子常戴的小冠,颇有些俊俏书生的味道。三人这才令年府的小厮引路,乘了天马帮在本地的分舵,准备好的马车,一路赴宴而去。
此时湘江之上,两个年轻人各自施展轻功,一个足下踏碗,身子飘摇,一个足下踏了一根翠竹,风姿如仙,正朗声谈笑,同时各自运功。
还有一个半小时,我正在努力尝试,是否能再赶出来一章……
不过,真不敢保证,更新在零点前了……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