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 中国陆军军械部在燕京南郊有一个靶场。
www.biquge001.com1932年,谢浔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新的、规模不大的火箭试验站。以冯天明为首的设计研究小组,开始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验。火箭从设计、研制、试验到最后用于实践,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1933年到1941年的8年期间,冯天明及其同伴们研制和试验了许多小型火箭,其中有:H-1、H-2、H-3和H-5。
1935年底,冯天明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王著教授合作,为中国陆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研制了火箭发动机,还为中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研制了可投弃的辅助起飞装置。
中国的第一代试验火箭H-1重180公斤,直径0.3米,长1.4米,发动机推力只有400公斤,是用酒精和液态氧作推进剂的。箭头重50公斤。由于头部过重、推力不够、设计不合理,发射失败了。但研究人员并没有灰心。火箭研制小组经过分析,找到了第一次失败的原因。重点将火箭旋转部分作了改进,研制成H-2火箭。1934年新年年初,在海军的配合下,他们将两枚H-2火箭带到东海的雷公岛进行试验。火箭升空达3公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此期间,冯天明还以“对液体燃料问题理论和试验的贡献”的高质量的论文,赢得了享有盛名的燕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经过几年的科研磨练,他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脱颖而出,被公认为是中国优秀的年轻火箭专家。
成功的美酒刺激着奋进的中国科学家们。于是,他们又着手设计第2代H-3试验火箭。这种新火箭重850公斤,直径0.80米,长7.5米,推力增大到1700公斤。在其他方面,也对火箭做了一定的改进。初步试验,也获得了成功。
但是,谢浔对H-3试验火箭还是很不满意的。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经指挥过协约国提供的一种20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射程也达到了130公里。当时,炮弹太轻,只有11公斤炸药,爆炸威力有限。他们把最初的目标定在要使火箭弹头的重量和射程超过原来的加农炮。这种火箭用H-4为代号。当工作取得相当进展时,引起军界领导人的关注就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在杨朔铭的支持下,中国火箭研究的规模更大了。杨朔铭为了达到在中国未来面对的战争中使用火箭的目的,曾严令加紧研究火箭的技术。为进行这项工作拨出了大量的经费,并将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调去专门参与这项重要工作。
这样一来,中国的火箭发展有了较充裕的研究费用,又集中了更多的科学精英加强这个领域,组织机构相应地得以扩充和增建,特别加强了火箭试验这个薄弱环节。1934年中国开始组建火箭技术实验所,以及数个试验厂和国营工厂。
1936年中[***]方在军械部下面设立了一个专门发展火箭武器的小组。4月,中[***]方的首脑们来到火箭试验站视察工作,了解火箭试验工作的进展,并参观了1700公斤推力发动机的试车。这里紧张而有序的研制气氛,给参观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对已取得的重大成果表示满意,批准了研制小组关于研制H-4火箭的方案,并采取了两项颇有远见的重大有效支持措施,使研究条件更加完备和理想。这两项措施是:一,从国防开支中拨出2000万银元的重金作为H-4火箭的研制经费;二,考虑到火箭研制基地的未来发展,需要选择一个远离大城市、保密姓强的荒僻地区。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最后选择在哈萨克的拜科努尔兴建新的火箭试验基地。
是年6月,中国陆、空军的首脑们一起来到拜科努尔实地勘察、选址。最后双方达成共同使用该地区的协议:陆军在东部地带建造“中国陆军事试验站”(后又改名为“陆军远程炮兵工厂”),北部的开阔地区由空军建筑机场和试验新武器的靶场。拜科努尔很快成了世界上最宏伟、最具气魄的“国家火箭技术科学试验中心”,成了研究反作用运动领域内所有研究和试验工作的主要基地。最重要的是,它汇集了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火箭专家、科学管理人才和先进而完备的设施。年仅24岁的冯天明被任命为火箭研究所的首任所长。
1937年,因研究成绩突出,冯天明又被提升为拜科努尔火箭基地的技术主任。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杨朔铭在火箭武器研制方面,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使中国的火箭事业事半功倍。他还积极支持喷气式飞机的研制和使用,结果使中国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未雨绸缪的措施对现在战争进程的影响颇大。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建成了布局有序、设备先进、力量雄厚的大型火箭基地。由于开始投入巨大,中国政斧的一些高级官员对中国发展火箭颇有微词。后来,当看到火箭是强有力的战争手段时,火箭研制又简直成了中国政斧的宠儿。
中国政斧在拜科努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战争开始时,在这里工作的有4450人,其中包括9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由于谢浔在基地建设中表现出的组织、指挥才干,他被提升为拜科努尔火箭基地的总管,晋升为中将司令。
中国的火箭研制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7年秋,在北海湾进行的H-3火箭的发射试验,3次发射都以失败告终。这对整个试验基地,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专家检验结果:发动机工作正常,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系统设计出了问题。经过大量模拟试验,发现了H-3火箭的控制系统的回路响应太慢,控制力矩大小,以及导线接点处的强度太弱等一系列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上述问题,又重新设计了控制系统,并扩大燃烧舱的面积。这样,新型号的H-5火箭出现了。
1939年3月,H-5火箭发射成功。火箭升高到12公里。设计者还别出心裁的为火箭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降落伞,发射后落到沙海中,竟然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这使得研制时间缩短了,研制经费也可节省下来。这是一种绝妙的创新,中国科学家由此发明了回收技术。
H-4火箭在1938年就已设计出来。研制工作是借助于H-5的研制试验。H-4即现在的“天狼星”T-2火箭。
“天狼星”T-2火箭是由中国前大总统吴佩孚命名的,取自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句。
T-2是一种威力更大的弹道式火箭。火箭全长16米,直径1.75米,有四片尾翼。起飞重量16吨,发动机推力32吨,能把1.5吨重的弹头送到400公里远,发动机熄火时速度达到每秒2.2公里。这种大型先进武器在当时堪称为“举世无双”。
1940年6月30曰,中国T-2火箭进行试射,取得了部分成功。经过多次努力改进。同年10月3曰,第3次试射,火箭按照要求爬高到80公里处,飞行到离艾兰河东北180公里的哈尼湖面上。
对轴心[***]队来说,让他们最没有办法对付的就是T-2导弹,它可装在平板拖车上,能通过铁路隧道。机动灵活的布置在任何一个角落。但T-2火箭精度较低,只适于用来攻击象城市、港口等非常宠大的目标。为了袭击小目标,中国人发展了一系列可传输指令的制导武器。这些武器由艹作手通过无线电波或控制指令传输线导飞向目标。
1942年7月1曰,杨朔铭在西昌火箭发射中心接见了谢浔和冯天明,并一起观看了T-2火箭发射成功的纪录片、T-2火箭及其运输车的模型。杨朔铭看过后十分满意,指示优先安排和大批生产。他甚至要求把T-2火箭的弹头增加到5吨重。几天后,冯天明获得一项殊荣。杨朔铭授予他“名誉教授”的高级学衔。
T-2火箭研制成功后,冯天明等火箭专家并没有为胜利所陶醉。他们又设计了射程更远的H-9导弹和H-10导弹,甚至期望将二者组合成一种洲际导弹,其发射距离足以达到苏联欧洲部分的全境。
H-9导弹是T-2火箭的改进型。其总体设计与T-2火箭基本相同。但是,设计师给新火箭增加了两个后掠式稳定翼。它因此得名“有翼的T-2火箭”。导弹全长15米,直径1.72米,重15吨,弹头重1吨。最大射程600公里。发射时不要导轨,垂直发射。当导弹升到24至29公里的高度上。此时,事先调定了数据的陀螺仪控制石墨舵,使导弹进入预定航向,并以40度上升角继续上升到48公里的高度,速度达到每小时6000公里,离发射时间不过1分钟。此时,通过无线电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依靠惯姓继续上升到100公里的高度。然后,再以每小时3700公里左右的速度沿抛物线弹道下落,接地速度则达到了每小时2900公里。
中国的设计师们把H-10导弹设计得更为气魄。它是一种大型助推火箭,长31米(相当于H-9导弹的一倍还稍多一些),直径4.1米,重约90吨,发动机推力达207000公斤。
干劲十足的中国设计师将他们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还设想要把H-10导弹锥体部分留有圆孔,它可以与H-9导弹尾部连接起来,组成最初的巨型两级火箭,它的全长36.5米,总重量100吨。发射时,首先点燃H-10的发动机,导弹垂直上升到180公里的高度时点燃H-9导弹的火箭发动机,继续上升到380公里高。然后,使其作水平飞行,导弹抛掉助推火箭后,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0000公里。当它重新进入稠密大气层向目标高速俯冲时,就已飞行了5000公里的距离。由于中国的各个公司受命制造专门与敌国空军飞机作战用的火箭弹(航空火箭弹和高射火箭弹)。中国的科学家利用原有的经验制成了机载火箭弹和高射火箭弹。这个时期,在研究火药和液体燃料的成分、以及控制火箭飞行等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从1941年开始,中国的许多公司接受了制造各种火箭零件的任务,而这些火箭的装配则是在一个绝对保密的地方进行的。改进火箭武器构造的工作一直在紧张地持续着。这期间中国的科学家还大力研究了利用雷达和电视控制飞行的问题。这些研究项目中有很大部分直到1943年初已经获得成功。中国政斧正打算将其应用于战争当中。
而中国最先成立的第一支机动导弹部队,就装备给了中国陆军装甲教导师。
装甲教导师装备的实战型“天狼星”T-203火箭(导弹),带有半穿甲的3.4吨弹头或700枚5公斤集束炸弹,射程为400公里,射击精度目标半径为600米。用于攻击苏军后方的物资基地或使用集束炸弹弹头攻击苏军的二线集结地。在进攻车里雅宾斯克时,中国导弹部队首次发动了攻击,使苏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在这次导弹袭城战中,苏军共有8000余人被炸死,47000人受伤,被迫向后撤退。
此时,装甲教导师的飞弹发射大队将“天狼星”T-203火箭隐蔽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郊区的森林中,准备向苏军的后方发动大规模的袭击。
经过改进的“天狼星”T-203火箭的威力更大一些。地面用无线电控制,以及用安装在火箭上的加速装置控制。它是一种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送的火箭,到达一定高度和一定速度后,发动机自动关闭。此后,弹头就沿着预定的弹道飞向目标;中国火箭部队采用垂直发射的方式。在发射时,用类似高高竖起的石油钻井架将火箭安装在发射台上。火箭穿过大气层飞抵目标,其飞行的轨迹,绝大部分为自由抛物线轨迹。再加上飞行速度快,只有4、5分钟即可达到袭击目标;落地之前又听不到声音。加之T-203火箭的破坏力巨大,因此苏军根本无法防御。
很快,一枚枚巨大的火箭腾空而起,飞向远方,看着火箭升空的雄姿,东方白却突然好象没有了力气一般,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别这样,老白。”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接着一只有力的手将他用力扶了起来。
东方白转头看去,是第17机械化步兵军军长方中天中将。
“你怎么过来了……”东方白看着一脸油烟的方中天,苦笑了一声,“是部队全打光了吗……”
“我叫你骂完了。”方中天哈哈大笑起来,“要是部队真的打光了,我还有脸站在这里吗?早他娘的吃颗热豆随弟兄们去了。”
“都怪我……”东方白知道在自己的这次“滚雪球”行动中,前来支援装甲教导师作战的第17机械化步兵军伤亡很大,部队的战车已经损失过半,但全军上下却并没有一丝怨言。
此时的东方白,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愧疚之意。
“我刚才冒了个险,带人去红毛子那里转了一圈。”方中天用轻松的语气说道,“顺便上你这里来看看。”
方中天话音刚落,一枚“天狼星”火箭呼啸着升空,方中天回头看了一眼这枚涂有黄绿迷彩涂装的巨大火箭迅速消失在天际,不由得吐了吐舌头。
“要是以后打仗全靠这玩意儿,保不齐咱们就都好失业了。”方中天笑着说道。
“不好说。”已经见识过这种武器威力的东方白脸色变得更白了。
方中天意识到不该和心力交瘁的东方白说什么“失业”,便转换了话题。
“你猜我去红毛子那里逛,看到了什么?”
“不会是也看到这种火箭了吧?”东方白说道。
“那倒不是。”方中天笑了笑,说道,“我看见他们在破坏。”
“破坏?”东方白一愣。
“对,他们好象预见到了要失败,正在毁坏一切东西,除了武器装备。”方中天说道,“我估计这几天他们可能就要准备拼命了。”
(未完待续)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