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明治天皇沉思良久,然後嘆了口氣,道︰“撤吧。
www.biquge001.com? ”
    他覺得伊藤博文說的對,該退的時候還是得退,只有這樣,才能為將來的更進一步打好基礎。
    俗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說的也就是這個理。
    而伊藤博文見明治同意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氣,他俯身恭敬地道︰“是,陛下。”
    “好了,伊藤君,麻煩你去處理撤退之事,朕有點累了,想休息一下。”明治一臉疲態地道。
    近段時間以來,為了對抗太平軍,明治是勞心又勞力,著實累壞了,他現在什麼都不想干,就想睡覺。
    “是,陛下,臣先行靠退。”伊藤博文應諾,彎腰恭敬地退出。
    明治目送伊藤博文的背影從門口消失,然後又是輕輕嘆了一口氣,這才起身在書房內平時用來小憩的那張單人床上躺下。
    不一會兒,明治就進入了夢鄉。
    而伊藤博文退出之後,馬上就去處理從大阪撤退之事。
    正在這時,有手下人來報,有太平軍的使者在城外求見伊藤博文。
    太平軍?伊藤博文听說是太平軍,有點意外,他不知道太平軍的使者在這個時候來大阪做什麼。
    那麼,到底見還是不見呢?
    伊藤博文有點躇躊。
    這不見吧,有點說不過去,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呢。況且,人家是以禮求見。
    但要說是見吧,他從感情上又跨不過這個坎,畢竟太平軍是敵人,而且,這個時候前來準沒什麼好事,見不如不見。
    所以,伊藤博文一時之間也有點拿不定主意。
    他低著頭在府內踱了幾步,拿眼瞟了瞟明治休息的書房,心里面更是拿不定主意。
    如果說明治不在這。他還要好辦一些。但是,現在明治也在,一個不慎,明治責怪下來。他就不好辦了。
    怎麼辦?嗯。還是先讓使者進來。听他先說些什麼吧,如果不是那麼回事,然後再處置也不遲。
    想到這。他便讓手下人喚那使者進來。
    而太平軍的使者入得府來,見了伊藤博文,不卑不亢地行完禮,然後將李鴻章交待的書信呈與伊藤博文,再然後,他靜等伊藤博文的回復。
    伊藤博文接過書信,頗為疑惑地將之打開,然後認真地讀了起來。
    他一邊讀,臉色則是跟著變,一封書信看完,伊藤博文的臉色已是變得相當的難看。
    最後,他竟是惱羞成怒地將手中的書信一把扯爛。
    然後狂叫道︰“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伊藤博文真的是給氣壞了。
    但是,李鴻章到底在信中說了些什麼,竟然將伊藤博文氣成了這樣?
    不可否認,李鴻章此信封的內容是談論議和之事。
    只不過,他寫的這封議和意見書卻極為的講究,幾乎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寫的。
    在信中,李鴻章開門見山地提到了意欲與日軍議和之事,但他同時強調,這議和的前提條件是日方能答應中方提出的幾個關鍵條件。
    其一,議和之後,日方需向中華稱臣,然後歲歲來貢,年年來朝。
    其二,日本國必須裁撤所有的軍隊,改為由中方派遣軍隊駐扎日本,保護日本國的安全。
    其三,日本國必須宣誓永不再戰。
    其四,日本國的財政大權歸于中方。
    其五,日方的外交大權歸于中方。
    除此之外,日本擁有自主權。
    簡單地說,中方要把持日本的軍事,財政,外交等大權。
    說白了,日本人只能做為中華的傀儡存在。
    這哪里是議和,完全就是最後通碟。
    而李鴻章這一招的確是妙,而且是妙不可言。
    當然,他更知道,這樣的條件,日本人多半不會答應,因為,依日本人的性格,這樣的條件對他們來說,那就是奇恥大辱,可是,只要日本人不答應,那太平軍就有了再戰的借口。
    而這也是黃旭心里所想的,李鴻章將黃旭的心思都看透了去,這辦起事來的確是得心應手。
    如此一來,他也算是完成了黃旭交給他的任務,而黃旭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櫻子,她交待的事,太平軍已經做了,但是,日方不同意。
    對黃旭等人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結果。
    而伊藤博文在扯爛書信,並亂發一通脾氣之後,心中便拿定了主意,他想啊,這太平軍竟然敢這樣侮辱他們大日本帝國,那他也就不客氣了。
    在他看來,李鴻章所提的條件就是一種侮辱。
    于是,伊藤博文下令,將太平軍的使者拖出去斬了,以此立威。
    並且,在這之後,他也做好了與太平軍大戰的準備,命令全城戒備,以防太平軍的攻擊。
    而在將這一切處理妥當之後,伊藤博文更加認為撤退之事已經是刻不容緩了,他們必須趕在太平軍再次發動攻擊之前就撤走,否則的話,可能到時候想撤都來不及了。
    所以,他在明治睡飽之後,第一時間就向明治匯報了此事,並向明治請罪。
    大意就是說,他沒等明治的聖裁就擅自做了一些決定,扯掉了中方的議和意見書,殺了太平軍的使者,這些都是不合規矩的。
    所以,伊藤博文必須請罪。
    伊藤博文想啊,明治不在這,他有獨斷之權,但明治既然在這,如果他還使用這種獨斷之權的話,那就是對明治不夠尊重,有點妄自尊大了。
    這是犯忌的,犯帝王的忌,而僅憑這一點,他也得請罪。
    不過,在這件事上,明治沒有怪他,因為事已發生,說再多也已無用,況且,現在正是需要君臣一心抵擋太平軍進攻的時候,所以,明治也不便太過于責怪伊藤博文,只能是讓這事一筆揭過去算了。
    再說了,他心里面也是贊成伊藤博文的處理方式的,他同樣認為,中方是太欺付人了,完全就沒有將他們大日本帝國放在眼中,一點誠意都沒有,如果他們就此答應中方開出的條件,那與亡國有什麼區別,根本就沒區別,況且,即使要亡國,他們也不能以這種方式亡,他們要以更加高貴的方式迎接那最終的一刻,那就是死戰,即使是死,也要太平軍付出足夠大的代價。
    因為,死戰比委屈求全更加契合他們日本武士道精神,
    不過,話也得說過來,太平軍現在雖佔著上風,也不一定就能亡了大日本帝國。
    所以,此時無論下什麼結論都為時太早。
    一切都得走著瞧。
    而經過必要的準備,一切都已就緒,于是,日本軍民便在伊藤博文的指揮下,有序地撤出大阪,撤往下一站,京都,他們要在京都再次與太平軍周旋。(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