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黄村长家住在村子的南头,靠近悬崖下面,再往前就没有人家,不过房子距离悬崖下方还有很大一片开阔地,到处都是碎石,寸草不生。
www.biquge001.com
青堂瓦舍,四间正房,这是黄泥村里最阔绰的建筑了,在堂屋里,黄有钱请索罗等人坐下,那个中年女人开始忙着做中午饭,黄村长陪着索罗等人聊天。
两个小孩子在屋里跑来跑去,黄有钱倒是十分的热情,看着两个孩子与时而到屋子里取东西的中年妇女,索罗一脸疑惑。
看黄有钱的年纪至少七十岁左右的样子,这个女子和孩子……
看到了索罗的疑惑,黄有钱马上给索罗介绍说,这是他的儿媳与两个孙子,儿子出外办事没在家。
接着黄有钱便主动谈到了考古队的事情,他说上面已经派下来两批工作队来过黄泥村了,都是来找考古队的,结果让上面的同志白跑了一趟。
这段时间他也派出村民帮着寻找着,答应过上面的工作组,一有消息就派人报到古都县。
“黄村长,村里真没见过考古队来过?那可是带着考察仪器的近二十几个人,就没有半点发现?”索罗怎么看这个黄村长都有问题,而这个小村子也存在着古怪。
“唉!黄河虽然改道记不清多少年了,可是这黄河故道邪乎着呢,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能发生,发生啥邪乎的事情也不奇怪……”黄村长开口说道。
“黄村长,能不能给说说,你们这都发生过啥邪乎的事情?”索罗满怀兴趣地问道。
“村长,其实我们这次来,也没抱着啥太大的希望找考古队,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说不定人早就没了。
我对黄河感兴趣,听说黄河号子挺有名的,还有发生在黄河故道里的千奇百怪的故事,这次来了不能白来,咋也得长长见识才行……”索罗开口说道。
听了索罗的话,黄村长明显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他做得很好,不过却逃不出索罗等人的法眼。
“有啥好说的,黄河故道有太多的忌讳不能说,如果想了解,去郑州的黄河治理委员会,你们都是吃公家饭的,没准能打听到点什么。
我们平头百姓住惯了黄河边,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有些事不能说,也说不清楚。
黄河大王灵着呢,虽然舍了这段黄河故道千年,这段黄河故道也废弃了,可是说的话,他老人家都听得到。
不过,你是上面来的领导,既然说了,我就捡能说的说说,这也是发生在废弃的黄河故道上的事情……”
黎阳津
古渡口,现在人们仍称它为黎阳津、黎阳津始建于战国时期,当时称白马口,后来随朝代更替先后改称天桥津、白马关、黎阳关、黎阳口和黎阳津。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
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
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描绘出了当年黎阳津的繁荣景象。
但现已经成为黄河故道,残存的黄河大堤也已成为断断续续的土岭和土丘,总体上看呈南北走向。
黎阳津作为古黄河的重要渡口,在历史上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而且它地处中原军事要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凡占领黎阳津者无不严密布防。
早在秦二世元年,起义军首领陈胜率三千之师从黎阳津北渡黄河进攻赵地;秦二世三年,刘邦与秦军在黎阳津交战。
汉高祖五年,刘邦由黎阳津渡黄河入楚与项羽决战;东汉末期,曹操与袁绍为争夺黎阳津在此角逐数年。
此后,直至宋金对峙时期与黎阳津有关的大大小小的战事不胜枚举,无数的诡异事情在这在里发生着。
东晋后期的燕受到北魏入侵后分裂为北燕和南燕两个小国。东晋隆安二年初春,北魏派出了更大规模的军队进攻南燕的邺城,迫使南燕的慕容德决定放弃邺城向滑台迁移。
当慕容德率邺城军民十余万人倾城出逃来到黎阳津时天色已晚,由于长途劳顿,队伍中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吃不消了。
慕容德便命令人马在黎阳津就地休息,待天明再组织船只运送队伍过河。
他们刚在黎阳津停下来,后面的探子匆忙来报,说北魏拓跋的追兵正在向黎阳津这边追来。
慌忙之中,慕容德来到黎阳津旁的黄花寺,向供奉在这里的河神磕头许愿说,只要能保佑南燕军民顺利逃过黄河,日后一定给河神塑金身。
慕容德刚说完,外面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骤降,不到一刻工夫河面便冰冻三尺,慕容德及南燕军民喜出望外,连夜从冰面上过了黄河。
而当拓跋的追兵赶到黎阳津时天已放晴,雪融冰消。望着远去的南燕人马,拓跋认为是黄花寺的神仙在跟他作对,一气之下命人放火烧掉黄花寺后率兵返回。
慕容德在滑县得势称王以后,回到黎阳津重修黄花寺,并将黎阳津改名为天桥津。
意为他在这里得到老天爷的保佑渡过了黄河,这便是黎阳津曾称为天桥津的由来。
十年前,当地村民在叉流河里挖沙时先后挖出了古代兵器、炊具、陶瓷器皿、船板、桅杆和完整的船只等等,可以些东西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九年前,村民还挖出了一截三米多长、用竹篾编成的船缆,船缆出土时还有韧性、能弯曲,可是不大一会儿就全部变成了粉末。
八年前,村民在距古黄河决口处约一百五十米处挖出的一艘保存相当完好的沉船,沉船位于距河床表面八米以下的地方。
当时船上有大量木料,还有一堆谷草,其中还有谷穗,谷草和谷穗见光后也很快变成了粉末。
在这艘沉船旁边还挖出了一根长四米、直径二十厘米的桅杆,桅杆出土时斜立于河床深处,其上端距河床表面约五米。
这根桅杆连同当时出土的圆木被村民存放在黄花寺,沉船被挖出当天未来得及运出叉流河。
第二天村民们发现他们为挖沙而筑起的拦水坝被神秘的庞然大物扒开了,沉船被再次淹没,至今这艘古沉船仍在叉流河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在挖井浇红薯苗时,就挖出过一艘长十几米、宽约五米的古代沉船,诡异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