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一带青砖‘花’墙将它与‘花’园隔开,本来就不大的‘花’园便只剩下约‘摸’五丈见方的天地。
www.biquge001.com===小楼紧傍着河水,就显得风光绮丽。那座小木楼前青砖‘花’墙嵌着一个圆圆的月‘洞’‘门’,月‘洞’‘门’外是丛丛修竹,一条短曲的鹅卵小径连着小‘花’园的假山鱼池。进月‘洞’‘门’,是一个小小的院子,青砖铺地,两株石榴树,一张大理石圆桌围着四个小石凳。楼虽矮小但还‘精’巧,楼下三间,一间小客厅,一间堆放着杂什用具;靠‘门’的一间是使‘女’住室。楼上是卧室,起居室,另一间则是书房。里面藏着十几年来方孝孺留在京师中的古玩字画,也有一架图书。
十月月底的夜晚,虽然是在江南,也已经很凉了,方中仁站在楼上廊檐下凭栏远眺,天上没有月亮只有星星,显得辽远而深邃,想起了这一个多月的情形,他真的感到好累。虽然太子一系在京师有着很深的根基,但是对于接近铁铉的事情,却是一点进展也没有。
“父亲怎么也不听劝告,现在还是那副忠君报国的思想,但现在京师中的形势根本就不是父亲想象的那样,现在皇上根本不按照常理出手,父亲再坚持下去很容易吃亏的。”
想到这里,方中仁浑身一震,宠妾香儿走到他的身边娇‘吟’地说:“夫君,这么晚了……唉,你又在为什么‘操’心呢?”
“香儿……。”方中仁叹息道:“以你们国家的思维来考虑一下,我们的皇上到底想做什么?”
这句话问出来,有一个在大明不多见的现象。在一向守旧的方孝孺家族中出现了,那个小妾从慢慢的转过头来。在月光下‘露’出她的容貌来,香儿竟然是一个欧洲的白人‘女’子。
这才是方孝孺和方中仁的矛盾根本所在。方孝孺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儿子娶一个蛮夷的‘女’子做妻室呢?就是为了这个,父子几乎反目成仇,在方中仁的妥协下,才得以安稳。
但其实也并不是方中仁的妥协,而是这个所谓的香儿退居幕后而宣告了父子冷战的结束的,香儿的本名叫凯瑟琳,姓霍华德。是一个基督教徒,和方中仁相遇就是缘起于方中仁对基督教会的兴趣。
两人可能是一见钟情吧,那时凯瑟琳对于大明的三妻四妾制度还不是太了解。就是知道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俊秀的东方人,但是当方中仁要把他迎娶回家做第三房的妾室,而和父亲方孝孺反目的时候,凯瑟琳才知道这个年轻的东方人已经有两个老婆了。
这个在方中仁的眼里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凯瑟琳的眼中却是不允许的,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的信仰中是提倡一夫一妻制度的,若是违反上帝的旨意,死后就上不得天堂等等。所以凯瑟琳拒绝了方中仁的好意。
但是又不舍得离开这个东方人,那么只有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凯瑟琳退居幕后,娶了一个大明的名字。叫香儿,然后追随者方中仁周围,一向深居简出。而方中仁这次去京师根本就没有带着凯瑟琳,离开的时候长了。这次方中仁又被父亲派到京师,那里有不接过来一起过日子的理由呢。
这个公开秘密。方孝孺是知道的,不过是装作不知道。还有很多人都知道,朱标当然也包括在内,不过别人是看在方孝孺的面子上不说,而朱标则觉得方中仁是为国增光,他在另一个时空见惯了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你们皇宫里面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香儿噘起道:“我的爹地只会做生意,在我们的国家,从来不参合到贵族老爷的纠纷中,你也不要管了吧,香儿觉得‘挺’没有意思的。”
凯瑟琳自幼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特别在大明呆了十余年,母语说的还没有汉语好,汉族‘女’子的腔调更是学了个十足,在方中仁眼里更有滋味。
“香儿,你哪里知道,这件事情,可是父亲‘交’代的……。”方中仁将小妾推向一边,皱起眉头。
香儿委屈地坐到另一边椅上,说:“你又不愿意做官,管这些做什么,不如我们一起回大不列颠岛,我的祖国吧?”
“说的轻巧,我跟着你走,父亲还不被气死,更何况,这件事我觉得是父亲考虑的方向错了,所以有些担心,你不知道,在朝廷里,万一出了差错,那就是全家都要死的后果,包括你在内!!”方中仁抬起香儿的下巴,调戏道。
“呵?”凯瑟琳吃了一惊,说道:“那……夫君,那么危险,还不如让你的爹地放弃吧,和咱们一起走。”
“不成。”方中仁被香儿这句话气的不轻,脸‘色’‘阴’沉地说:“朝廷刑法严峻,官场翻脸无情,父亲必须成功,这场争斗中,没有失败者,失败者会死的。”
方中仁也觉得这桩事情确实麻烦,不独干系父亲的宦海浮沉,处之不慎,还有被朝廷降罪的可能。
他十分欣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那句话,那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此,他感觉的大明在太祖皇帝、景泰皇帝的统治下,已经安稳了几十年,两代皇帝的一严一宽,造就了一个不可预测的结局。为此,方中仁在读书的同时,曾经刻苦钻研过本朝太祖皇帝的政治策略。
生活在太祖皇帝的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都十分清楚,这位和尚出身的贫苦农民,是在南征北战、血雨腥风中登上了皇帝宝座的。能清醒地看到前朝‘蒙’元时期的政治**,贪官污吏充斥朝野祸国殃民,各种法令形同虚设。废弛失禁,‘弄’得‘奸’佞横行。民不聊生。他登基之后制定了严格而又苛刻的大明律令。
如果一直是在太祖皇帝的严苛下,朝廷的政令、方向都有统一‘性’。那么虽然发展的慢,可是步调却保持了一致,那么朝廷上下就没有什么‘波’澜的产生,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代人造就的盛世繁华,再慢慢的消退。
但是事情正好相反,在太祖皇帝的严苛之后,景泰皇帝开始了宽松政治,几乎是只顾发展,大明迅速的扩张而忽视了很多问题。在二十多年中,新晋崛起了很多股势力,都在慢慢的增加,现在皇帝还能压制的住,不过在方中仁看来,总有压制不住的那一天。
原来他一直想不通,到底皇帝在做什么,但是回到京师之后,特别是和香儿见面相处过一段时间之后。突然似乎想起了什么。
方中仁想起了香儿曾经给他讲过的,曾经出现在两百年前,那个远在欧巴罗的大不列颠国家的政治局面,还有成立的那个所谓议会。方中仁越来越想皇上所布置的皇事院和立法院有议会的影子。
而香儿的父亲从欧巴罗的家乡写信中,曾经也透‘露’过,现在他们国家的议会分为贵族院和平民院为主的上、下两院。国王只是一个召集人,有议会共同裁决国家发展的方向等等。
正因为方中仁了解这么多。所以才会有那种在方孝孺眼里是大逆不道之思想的东西,别说是方孝孺觉得这种思想大逆不道。就连方中仁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大不列颠国的议会,是在官员们的‘逼’迫下,无奈中所形成的,为此方中仁请教了不少传教士作为参考。详细了解之后,方中仁遂将那个受制于领主们的国王看成了一个窝囊废,认为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在大明出现,但是,现在为什么他又动摇了呢?
香儿见方中仁低头不语,右手不住地把玩着‘玉’如意,猜透了也明白刚才方中仁问自己到底是想知道什么。于是欠过身来,妩媚一笑,说:“夫君,你在想我们国家的那个无能国王吗?”
是啊,方中仁没有回答,但是心里却十分清楚香儿猜对了,他在想亨利三世。
亨利三世做了五十几年的国王,他在位时,英格兰国产生了议会。初登位时,只是个九岁的幼童,当时大不列颠岛屿一片‘混’‘乱’,隔海相望的法兰西王国的斐利二世派来的军队占据了他们国土的南部。
当初,贵族们反对约翰,得到了法军的支持,而后来新王登基,法军却仍赖着不走。英格兰国随即又面临着将法军赶出国土的任务。
亨利年幼,于是,大臣威廉?马歇尔成为摄政,并成立了一个由马歇尔主持的御前会议,来处理国务。御前会议的成员包括,首席政法官,王宫总监,财政大臣,**官,大主教等。英格兰人政局初定,内战停止,开始同仇敌忾,驱逐法军。英军与法军之间,不断爆发战斗。
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后,二十岁的亨利开始亲政,正式统治英格兰。亨利三世做了五十几年的国王,但是,他并无治国的才能。说起来,亨利三世‘性’格和善,虔信宗教,热爱艺术,为人不错,但是,从治理国家来说,他又缺乏判断力,容易冲动,既怯懦无能,又野心勃勃,不切实际。在他统治时期,总的说来,英格兰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亨利三世亲政后,一改以前向御前会议咨询国事的习惯,抛开御前会议,越来越独断专行。这引起了贵族们的不安。此外,亨利三世在对外作战中,也是屡战屡败。为了夺回诺曼底等地,亨利三世两次进攻大陆,但是,寸土未得以失败告终。这些还不算,他最为英格兰人所垢病的是,教皇对英格兰事务横加干涉,亨利三世却没有任何的反抗,一味唯唯诺诺,成为罗马教皇所利用的工具。
当时,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九世,为了打败神圣罗马皇帝斐特烈二世,需要大量金钱,于是,亨利三世不断以大批钱财,供给教皇,以填充其在大陆战争的无底‘洞’,而且,教皇经常派其他国家的教士来英格兰领取教禄,这更使英格兰人不堪重负。
最后英格兰已是民怨沸腾。暗流涌动。英格兰的大小贵族们,普遍担心亨利三世会否认《大宪章》中国王应承担的义务。亨利三世并未觉察到危机。仍发动对法兰西的远征,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的纪念。英格兰年景不好,连续三年粮食歉收,民生更加艰难。但是,亨利三世不管这些,他打算进行更大的不切实际的冒险,从而‘激’起一场剧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亨利三世与教皇英诺森四世达成一项协议,教皇允诺将西西里王位授予亨利三世的次子埃德‘蒙’,同时。亨利三世则需向教皇提供西西里战争的军费。当时,埃德‘蒙’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而西西里,则在德国皇帝的控制之下,亨利三世必须通过战争,才能得到西西里王位。于是,亨利三世一再向贵族们征收军费,但是,贵族们则认为。西西里距离英格兰太过遥远,发动战争太过冒险,但是,亨利固执己见。他不顾英格兰农业连续三年遭灾,仍强行摊派,要求贵族们缴纳他们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亨利三世的无理要求,最终‘激’起了贵族们的武力反抗。
以‘蒙’特福特为首的男爵们。全副武装去见国王,要求实行广泛的改革。要说起来。这‘蒙’特福特还是亨利三世的妹夫,因和亨利三世的矛盾,从而成为反对派的领袖。武装贵族们要求,亨利三世放弃征税要求,进行政治改革,以更好地遵守《大宪章》的要求。
最后的结果是悲剧的,那就是在大明朝野之间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在贵族的威胁之下,亨利三世被迫在牛津召开了被称为“狂暴议会”的会议。
会议上,贵族们迫使亨利三世接受了《牛津条例》。《牛津条例》更进一步地限制王权,条约规定,议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
会议后,亨利三世被迫遣散了他的外国顾问,而不得不接受英格兰的议会。但是,亨利三世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只是勉强地遵守了三年《牛津条例》,三年后,亨利三世就把条例抛到脑后,他罢免了贵族们提名的最高法官,并将‘蒙’特福特驱逐出国。
那‘蒙’特福特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一些贵族的支持下,重返英格兰,打算和亨利三世在战场上见个高低。内战在即,法王路易九世进行“调解”。但是,路易九世一味偏袒亨利三世,‘蒙’特福特宣布不接受法王的调解,内战终于爆发。
‘蒙’特福特在英格兰南部击败了亨利三世的军队,生擒爱德华王子。‘蒙’特福特遂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英格兰的权柄。他建立了一个九人委员会,并召开“西‘门’会议”(西‘门’为‘蒙’特福特之名)。
最后,‘蒙’特福特召开英格兰历史上第一次国会。‘蒙’特福特的议会,参加者除了男爵,高级教士,和每郡两位骑士外,还增加各自由市每市两位市民代表。这表明,贵族与市民阶层开始联合对付国王,市民阶层开始登上英格兰的政治舞台。‘蒙’特福特召开议会会议的目的,是想使他的革命取得合法的地位。
而之前的议会,由国王召开,而此次议会,则意味着没有国王,也可以召开议会,而且讨论的是国家各项事务。‘蒙’特福特议会,控制了所有国家机构和法官系统。换句话说,‘蒙’特福特控制了英格兰的政局,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亨利三世大权旁落,成为权臣手中的傀儡。英格兰各界,大都支持‘蒙’特福特的改革。但是,‘蒙’特福特并未借此机会废黜亨利三世,因为英格兰国王在一些人心目中还很有市场。‘蒙’特福特纵然大权在握,也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在革命者阵营里,因为权力的腐蚀,也出现了争权夺利的现象。‘蒙’特福特政权的内部开始出现分裂。‘蒙’特福特的战友吉尔伯特伯爵离他而去,转投国王阵营,在他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趁机逃脱。
王子逃离了伦敦,很快集合起一支军队,和‘蒙’特福特的军队开战。两军对决,‘蒙’特福特在战斗中被杀,王军获得大胜。亨利三世在他英勇的儿子爱德华的支持下,夺回了权力。教会人士掩埋了‘蒙’特福特的尸体,掩埋处成为圣地。
英格兰王室夺回所有权力,之后,爱德华王子渐渐成为实权人物。亨利三世身体日渐衰落。去世后,爱德华王子即位为英王,是为爱德华一世,关于《牛津条例》,它的命运与《大宪章》不同,随着‘蒙’特福特战死,英格兰王室重掌大权,《牛津条例》被废除了。但是,牛津改革运动并未完全失败,国家大事应‘交’议会讨论,国王和贵族应该合作解决问题,这在英格兰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pu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