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div class="bookcontent" id="content" style="margin-top:30px;" >
各人屏息凝神,逐個恢復站起身,對李良抱拳行禮以作感謝。
www.biquge001.com
現代有個著名的企業家,參加某次國會時,曾經對李良感概地說過,遇到這樣的五類下屬,不必培養!
道德品質存在缺陷之人不能用。一個不懂得感恩之人不能培養。個人本身素質不高,但又缺乏接受他人**之人,不值得去培養。接受能力、領悟能力不高之人,不堪培養。一個沒有忠誠度而言之人是不能任用的。
也就是小人、“白眼狼”類之人、固步自封之人、“朽木”之人、“牆頭草”之人,這樣的五類人。
李良很理解他說的。分開來說︰
一是道德品質存在缺陷之人不能用。也就是小人不能用。
現代社會,我們在評論一個人的好壞時,首先看到的是他的道德素養。這方面界定這個人的為人本質。一個道德本質不行、差的人,我們統稱為小人。
小人的本質表現為︰自私、自利、心腸歹毒、陰險、夸夸其談、虛話、場面話、假話連篇等等……這樣的人是無論如何不能做出有正能量的事情出來的。如果,他目前看似在走正兒八經道路,那麼遲早會把他本來的目的、嘴臉露出來的。
所謂“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就是如此道理。遲早是企業團隊的壞隻果,把你的團隊帶入萬劫不復之深淵。此類人絕對不能用。
二是不懂得感恩之人不能培養。也即是“白眼狼”類之人不能用。
要看清楚此類人,只要看他在幾次關鍵的事件中的面對態度,就能充分體現出他“白眼狼”的本質。不懂得感恩之人,自然不會感恩自己的平台,也不會去感恩曾經對他支持和幫助的任何人。自然而然他也不會成“器”。
此類人往往都很自負,認為自己本來就是很有本事的,認為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把自己的成績都會全部當作自己努力而得來的。他會忘記自己一路走來別人對他的提攜、苦心教導。自然就不會心存感恩了!
他說一個如此“白眼狼”之人,哪怕他能力再強,相信也不會有一個上司、老板會去對他作如何培養。
三是本身素質不高,但又缺乏接受他人**之人,不值得去培養。也就是固步自封之人不堪培養。
這個好理解。本身素質不高,包含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這些都可以後天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但是,如果不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也無虛心接受及改變之人,不堪培養及任用。
四是接受能力、領悟能力不高之人,不堪培養。也就是“朽木”之人不能培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塊好的玉石材料才可以雕刻成玉器出來。
他說朽木是難成材的!
一個不夠“醒目”的下屬是很難委以重任的。帶這樣的下屬只會讓上司身心俱疲。往往他做錯了,他還覺得無辜。這種人,只適合做簡單、重復的工作且需多關注。不堪大用。
五是沒有忠誠度而言之人是不能任用的。也就是“牆頭草”之人不堪任用。
他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而言,公司的職員必須對公司忠誠,不能做損害公司、老板的利益。同時,也不能漠視損害公司、老板利益的現象存在。站在上司的立場,不能容忍的是下屬對自己的背信棄義。
他說此類人,今天可以為了自己利益依附于甲,明天可以為了自己利益照樣依附于乙。此類立場不堅定之人,不堪任用。
他對李良很是羨慕,一直想弄清楚李良公司的員工,是怎麼培養的?
李良被他纏得無奈,只好推說,給他分析了李世民等先賢的管理成事的特質,不是大眾的那一類說法,但也沾點邊,是他在一個論壇看到的,靈機一動地簡單講出來臨時湊數。
隋煬帝曾在他的御書房中對李世民說︰“做大事並不是靠敢不敢,而是當你被逼到那個份上,想不做都不行。”他對李世民說,你正在做一件大事。
事實正是如此,大業十一年的元宵夜,其父李淵的一聲嘆息,引來了牢獄之禍,也決定了李世民開始要走上一條不平凡的道路。他抓住了這次不做不行的機遇,才有了流傳萬世的作為。
李良又對那老哥,胡亂扯了一些相似的歷史名人的事跡,如司馬遷、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韓非等在逆境中發憤有為。
又說了些古時眾多的起義軍,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也無不是被逼到那個份上,才破釜沉舟干出一番事業的。
可見,人的一生平平坦坦固然可喜,但是困難和逆境卻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斗志和潛能,此是其一。
出生亂世,人的性格同樣決定了處事的態度,也決定了不同的命運。虛懷若谷、能听取良言、又不失魄力如李世民,才有可能在危險之中看到機會,抓住它創造貞觀盛世。
劉備在個人能力上相比曹操甚至孫權都有很大差距,但是卻能夠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偉業,除了時機好之外,還應歸功于他的“仁義”,諸葛亮在隆中就認為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而劉備可佔人和,出茅廬助他,也正是看清了劉備能夠成就大事的、所具備的這性格上的特質。
相反,隋煬帝當年帶著群臣、嬪妃、禁衛來到江都還不足半年,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
李密的瓦崗軍攻克回洛倉,佔領了河南大部分州縣,包圍東都洛陽。消息傳到江都,沒人敢將實情告訴隋煬帝,正是“呈侈心,窮人欲,斷言路,怎能不亡”。
同樣,三國時,袁紹手下縱然有田豐、許蓨、郭圖等謀士,又有顏良、文丑等勇將,但袁紹剛愎自用、屢殺良才斷言路,最後正如沮授、田豐等所言“不納忠言,大事必敗”。
一個人的才華固然重要,但擁有才華如隋煬帝,但性格上好大喜功,不听實言薦言,不能容得忠臣所言所為,最終導致隋王朝的潰敗。
可見,寬容大度、兼听納薦、心懷仁義、果敢、堅毅、具有冒險精神的性格特征,決定了一人的成敗。所以現代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是不無道理,此為其二。
俗話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識人用人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魏征曾經是李建成的謀臣,殺李世民就是他的主意。李世民愛惜其才,不但沒殺魏征,還讓他入朝為官,魏征很是感動;同樣,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的用人不疑,也另其對李忠心不二。可謂“得人才于戰俘之間,用賢臣于仇敵之中”。
再看魏武曹操,曹操與袁紹共同起兵討伐董卓時,有一次,袁紹問︰“若事不輯,則主面何所可據?”
曹操反問道︰“足下意以為何如?”袁紹道︰“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操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從二人的談話就可見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爭觀與政治觀。
最終,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觀,曾得到後世諸多帝王將相的贊許和模仿,為後世用人觀的確立樹立了楷模。此為其三。
逆境代表了機會,性格決定了命運和處事的態度,識人用人則是成就大事的關鍵,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其一為機遇,其二為性格,其三為知人,加起來就等于成功!”說得蠻像一回事的,好歹還算唬住了那老哥。
其實,李良對他沒有辦法解釋,說道根處,就是義氣、感情,但這是現代管理的大忌,出現一個“李良管理現象”,是多麼稀奇的一件事啊!
這也是集團越發壯大後,李良不敢輕易上市的一個側因,他不想因為經融市場上的背後利益,與多年的弟兄們,分崩離散,他賭不起失去這些維護不易的感情的風險。
只好將風險不斷外轉,生意也不斷地擴張、鞏固,直到不斷摔打著進入相當多的行當里,有的垮了、賠了,有的發了、賺了,在一些主流和相當多的小眾行業里,他們慢慢成長成為一個多元化的超級商業帝國。
最後,被國情和人脈所限制,才逐漸緩解壯大的速度,前後不到十年,李良就是幾國首腦特別關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和他手下一幫人的事跡,有些還編寫進入了經濟學教案里。
但是,現代社會令人格外珍惜難得的“義氣”,卻是這個俠義世界里,除了個別如丁春秋一類的敗類外,大眾共有的美好品質。
這些人並不知道,自己對李良的感恩表現,又引起了他的瞬間走神和感概。
李良對他們,特別是忠義的慕容四將,更為高看了,想著他們跟著慕容復、慕容博這樣的無恥小人,不由得惋惜不已。他一時起意,有機會要招攬他們。
“人才難得!”兩個世界,不同的時代,這一塊也是能通用的。
眾人逐一站定,各自擺好防護,又過了一頓飯時分,只听得李良的聲音,柔和清晰地傳來道︰“既然來了,就大方出來吧。”
不久,忽听得東邊有個女子的聲音唱道︰“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歌聲柔媚婉轉,幽婉淒切。
那聲音唱完一曲,立時轉作男聲,說道︰“啊喲卿家,寡人久未見你,甚是思念,這才賜卿一斛珍珠,卿家收下了吧。”那人說完,又轉女聲道︰“陛下有楊妃為伴,連時朝也廢了,幾時又將我這薄命女子放在心上,喂呀……”說到這里,竟哭了起來。
李良知道他是誰,不由翻翻白眼。
“函谷八友”里的“戲子”,李良與他們師傅甦星河同輩相交,算起來,他算是李良的一個晚輩吧。
這家伙惟妙惟肖的聲優演繹,將一出唐明皇與梅妃唱活了,也,也是個人才!他們“函谷八友”個個都是人才!
;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