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
在老師和同學們好奇的目光注視下,龐鐘華來到講台一角,從隨身帶來的黑色箱子里拿出了一架手風琴。
www.biquge001.com
看到這位著名的書法家居然一開始不講書法,而是拿著手風琴走到了台前,同學們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听到台下的嗡嗡聲,劉主任微微皺了皺眉頭,拿過話筒說道︰“同學們請保持安靜。”
听到李主任的話,下面的聲音倒是登時少了許多,但大家的眼里好奇的神色卻更濃了,都注視著擺開演奏架式的龐鐘華。
擺好了琴,龐鐘華笑著說了一句︰“下面我給大家拉一首曲子,希望同學們要好好听,好好地感覺。”
富有動感的琴聲響起,赫然是一首《西班牙斗牛士》,這首由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改編而成的手風琴曲,節奏熱情潑辣、自由奔放,同時技巧性也行強,是學校的手風琴小組那幫人們最喜歡練的一首曲子。但很顯然,龐鐘華拉的要比那幫小組的所為“專業”的人們拉得好听多了,不但技巧嫻熟,而且節奏十分有張力,每一段樂句都如同裝了彈簧一般,听上去十分扣人心弦。
下面的同學們靜靜地听著,很多人臉上露出了吃驚和贊嘆的神色。原來只知道龐鐘華的書法水平很高,但卻沒想到他還有這麼一手,這堪稱精彩的手風琴演奏,听得大家很是過癮。
此時坐在觀眾席中的我看著龐鐘華的演奏,雖然他的姿勢稱不上標準,但我一眼就可以看出龐鐘華演奏得十分舒服。特別是在鍵盤上地右手。在演奏快速的連音時,如果按照標準的手風琴教程來說,那手型可以說走型走得太厲害了,但偏偏這樣糟糕的手型,卻將譜子上標記的要求很舒服地表現了出來。
龐鐘華的演奏,讓我想起了前世在一本關于鋼琴技法的論壇上經常看到地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手型是正確的手型?”
當時,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謂是五花八門,支持傳統派的(也可以說是學院派或手指派)給出地答案如同教科書上一般標準,要求每個手指關節包括掌關節向外屈起,第一節手指要完全垂直于琴鍵,手心中空。要“能夠握住一個雞蛋”,恐怕這也是華夏國學習鋼琴的琴童听到的最多的一個比喻了。而支持現代派的(也可以說是師範派或力量派)的,則對這一說法不屑一顧,他們提出手型要保持較小的彎曲度,同時指肚要盡量貼鍵。以獲得溫暖和層次豐富的音響效果。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更奇怪地說法的,當時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曾經一度成為論壇上最熱門地貼子。
而在那時,有一個不知名的網友說的一句話,卻讓陸維感觸頗深。那位網友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最舒服的手型就是最正確的手型。”
當時,不知有多少網友嘲笑過這個答案,說這個回貼的是“鋼琴白痴”的有之,說其“腦袋進水”的也有之,但這個說法,卻也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同。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前世的我,沒有受過專業的鋼琴訓練。只是憑著李德老師帶入了音樂的門檻。隨後主要就是憑著自己自學,對于手型,一向是陸維十分苦惱的一個問題,看的資料越多,就越不知道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直到看了這個答案後,我這個半路出家的學生,心里產生了極大的共鳴,我嘗試著在練習時拋開腦子里那些關于演奏技法的要求,只是按照自己認為最舒服的方式來彈奏,結果一段時間下來,竟然是琴技大漲,很多原來沒有彈過去的難點,竟然一一解決了,同時對那些書上要求的技法,也多了一層自己的理解和認知,這一收獲讓我喜出望外,同時也對這個說法徹底信服了起來。
如今,看到龐鐘華的演奏,我再次有了這樣的感覺,盡管他的演奏有著手型上的、姿式上的這樣那樣的不規範,但看到他的演奏,卻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的不協調和別扭,而從他自己那享受的神情中,也可以看到這演奏帶給了他很大的快樂,不然,從他指尖流出的音樂,也不會帶有那麼輕快流暢的感覺。
龐鐘華拉完一曲《西班牙斗牛士》之後,全場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雖然他的演奏比不上那些專業的手風琴演奏家,但不要忘了,龐鐘華畢竟是一個書法家,能夠奉獻出這樣水平的曲子,足以讓大家為之鼓掌喝彩。
龐鐘華拉完後,仔細地將手風琴放回琴箱里,隨後回到了座位上,笑著對正在鼓掌的同學們做了一個“請安靜”的手勢。
待到下面的掌聲漸漸平息時,龐鐘華才笑著繼續說道︰“感謝同學們熱情的掌聲,坦誠說,我的演奏並不專業,相信很多同學們心里也都有著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我一個搞書法的,卻拉起了手風琴。”
龐鐘華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看了看下面大家的表情,果然很多人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他這才繼續說道︰“之所以讓大家先欣賞一段我這個半吊子的演奏,是因為我想通過這段演奏告訴大家,其實書法和音樂,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我們學習寫字的時候都知道,書法雖然從技法上來講,有著許許多多的流派和種類,但萬變不離其宗,書法最重要的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間架結構,二是布局謀篇。當然,對于基本筆畫的運筆,屬于基本功,是我們每一位同學必須掌握的。”
龐鐘華說出的這番話,讓每個同學都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這兩點也是他們的書法老師經常說的。
“再說說剛才那段音樂,大家仔細想一想,其實一首樂曲里面,同樣體現著這兩點要素。每一個樂句,就像是單獨的一個字,它里面有強音,有弱音,有緩、有急,這就像我們寫一個字,要注意它的間架結構,要注意主次、爭讓、俯仰等等。”龐鐘華說得很慢,一邊說,同時還配合著手勢,力圖讓每個人都清楚他的意思。
“那麼整段的、一首完整的樂曲,就如同一幅已經完成的書法作品一樣,它的每一個樂句,都是這整首樂曲的一個組成部分,都要為表達這整首樂曲的思想、意圖而服務,因此,它們除了自身的上面的要素之外,還要體現他們在整首作品中的作用,有的緩、有的急、有的強、有的弱,通過這樣的對比,來組合成一首完整的樂曲,這,就是布局謀篇!”龐鐘華強調地說道。
听到如此鞭闢入里的講解,下面的同學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同樣笑著鼓著掌,因為龐鐘華講的道理,和我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同時也更加印證了我的想法,即不僅僅是書畫同源,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有相通的地方,就像是我每次練習書法的時候,腦子里總會不自覺地涌上一些音樂的韻律一般。
“下面大家來看看我帶來的兩幅字,看完之後,找找大家說說你們心里的感覺。”龐鐘華說著,拿起桌子上的兩幅字,舉了起來。
一听到有關于書法的內容,大家的精神一下子提了起來,紛紛伸頭向前面看去。
龐鐘華雙手舉起來的,是兩幅同樣內容的作品,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甦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詩,十分有意境,許多書法愛好者都喜歡寫這首詩。
而龐《楓橋夜泊》華舉起的兩幅字,雖然是同一個內容,但其不同,卻讓人一眼就看了出來。
一個是手寫的,一個是印刷體。
對于龐《楓橋夜泊》華為什麼會拿出這樣的兩幅字,大家都不很明白,但大家的目光卻都被那副手寫的字所吸引過去了。那一首漂亮的楷書,法度嚴謹而不失大氣,工整中透著舒展,光是看上去就能夠感受到那股躍然于紙面上的藝術美感。
至于那印刷體,雖然也是漂亮的楷體字,但大家卻只看了兩眼就懶得看了。為什麼,書本上、廣告牌上、電腦里,天天都可以看到,到處都可以看到,再看還有什麼好看的。
“大家認為,這兩幅字哪個更好一些呢?”龐鐘華笑著問道。
<font color=red>筆趣閣</font>已啟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並相互轉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