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四十七章 :春秋古事(六)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战国雪 | 作者:添花过客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日期:~11月12日~

    战国雪第四十七章:春秋古事(六)

    “秦太后自尽谢罪?”虽然智所说之事耶律明凰也在史书秘卷上看过,但史书记载极为含糊简略,那些攻城破国的血战也往往只是寥寥数笔一挥而过,哪知这看似平淡的攻,克,败,亡的字眼下竟隐藏了这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不由玉容震骇,“想不到秦国竟有这等奇女子,身居太后之位,居然以自尽挽回人心?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满朝堂就无一人领罪,就算她是太后,可也不必这般揽罪于己身,给自己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即使事后大家知道她的苦心,可当时秦人都会把她当成祸国乱政的罪魁呀?”

    “因为她是太后!”智一字一字的道:“有的人身居高位,以为理所当然,于是罔顾民生,这样的人纵然载于史册,也难得人心,但也有秦太后这等身先臣民,揽下重责的奇女子,她的自尽不单是为揽罪,也是要以国母身死的耻辱呼啸举国人心,殿下,您觉得,是享百年香火而死的尸位素餐者能受人景仰,还是这位以一时骂名护得国体的秦太后更得人心?”

    耶律明凰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似是有些明白,为什么秦国能一直傲视群雄,同是国难之下,六国君主以合纵互相扶持,而秦国却是一直以己身挑战天下,便是一位女子,也敢以一腔鲜血洗去国人心头怯意,这样的国家,怎能不强不霸?

    “这位太后叫什么名字?她生平还有什么事迹?我想知道!”耶律明凰肃然而问,她忽然很想知道和这秦太后相关的所有事情,因为在那样的危难下,这位女子却浑身散发着一种铮刚硬。www.biquge001.com 近身高手

    不知不觉间,耶律明凰心底的女儿情愫已在这一桩桩史事中渐渐弱去,却有另一种情怀悄悄滋生,想着千年前的那一朝战世,想着曾在那片叫中原的大地上用生命印下痕迹的一位位古人。

    想来,当秦太后用利剑封喉时,面容上最后凝聚的该是一抹微笑吧?因为,为了自己的国家,这位太后很努力的活过,也用自己的死为秦国铺平了坎坷前路。

    原来,这是…很骄傲…很超然的一生啊…

    她很羡慕。

    “秦太后姓芈,楚国贵族之女,秦第二十八代国君秦惠王嬴驷王妃,妃位八子,(八字是秦国妃嫔等级)秦第二十九代国君秦昭王嬴稷生母,曾与嬴稷在燕国为质数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嬴荡即位,嬴荡欲夺周王天子位,入洛阳王城登祭台举鼎,因力不能及,伤重殒命,嬴荡临终前命大将白起入燕接回庶弟嬴稷为新君,在嬴稷回秦前,秦武王嬴荡生母惠文太后曾想将皇位另传秦室其余王子,以此独霸秦国大权,因此芈氏携子回秦后立即秘密刺杀惠文太后,保嬴稷登基,因嬴稷当时年幼,芈氏受封太后掌国,至于这位芈太后的真名,史载不详。”无法知道这位芈氏的真名,智的语气里也带着淡淡遗憾。

    “好一位芈太后,可惜了,难知其名。”沉醉于这许多年前的女子传奇,耶律明凰早忘了腹中肚饥,畅然言道:“秦国之后能重整旗鼓,由王齕麾十万秦军出兵复武安之仇,于长平一战重创赵国,使赵国从此再无争雄之力,正是靠这位芈太后度过惨败之难,不过…”耶律明凰嘴角忽浮起一丝不屑,“赵国长平战败固然是因为秦将白起勇猛善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赵国国君孝成王有眼无珠,赵国平原君赵胜和丞相蔺相如曾谋划下六国合纵,孤立秦国的计策,以廉颇领二十万大军与秦军对峙上党,想借此战消灭秦军主力,逼秦国求和,谁知两军这一对峙竟长达三年,两国各往上党增兵,而赵孝成王急于求成,却中了秦国丞相范雎和白起的示弱离间计,以为廉颇坚守上党是懦弱怯战,又听信秦军惧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的流言,竟在大战前派赵括换下廉颇的帅位,可怜赵奢一世英名,尽毁于儿子之手,秦赵上党对峙三年,两国早以为此战倾尽国力,最后两边派出征战的军士都达五十万之众,而赵括求胜心切,反守为攻,落得长平大败,五十万赵军尽成鬼雄…”

    “殿下以为,赵国长平惨败,都是因为赵括的缘故?”智抬头看着耶律明凰,左手有意无意的往右手衣袖中一探,看见他的这一举动,一旁默坐的呼延年脸上笑意盎然。

    耶律明凰倒未留心智这一动作,顾自道:“赵奢生前便知自己这儿子空有纸上谈兵的才具,却非领军将才,所以赵奢曾特意对国君赵惠文王叮嘱过,若国有战事,切不能让儿子挂帅,但赵惠文王和他都死得太早,而赵惠文王的儿子孝成王却把赵奢的话置诸脑后,重用了赵括,结果害苦了赵国。”

    “赵括,纸上谈兵?”智伸手在桌几上轻轻敲击,“殿下,您知道吗?其实长平一战,无论赵国是谁挂帅,那一战都是必输无疑。”

    “哦?为何?”耶律明凰立即问道。

    “因为赵国从一开始便算错了秦国对此战的用意。”察觉到耶律明凰被渐渐引发兴致,智微微点头,“赵国以为秦国十万大军发兵上党,只是为报当日武安战败之仇,所以赵国一开始便持守势,见派廉颇领二十万赵军囤兵上党相抗,以两倍兵力拖住秦军主力,又暗中与其余五国合纵,想联军吞下这秦国十万人马,但赵国并不知道,秦国此次发兵,不是要报武安之仇,真正目的是想一战灭赵,因为在武安一战后,秦昭王已深深知道,天下间最能威胁到秦国的就是这赵国,秦人尚武好战,赵人剽悍气勇,两国争霸已成必然,但秦国积威久盛,赵国一时间还不想与秦国决战,所以秦昭王便先发制人,明以复仇发兵十万,暗中以灭国大战为计,随王齕前往上党的十万秦军也不非主力,而是此战先锋部队,真正的主力是由号称杀神的秦上将白起所率,秦昭王调倾国之兵与白起,白起又把大军分为四路,一拨一拨发往上党,赵国不明秦军意图,以为秦国久攻不下才逐渐增兵,于是也在仓促中调集全国兵力发往上党,却不知道秦昭王正是要以这慢火煮水之计引来赵人大军,因为秦赵两方虽然都是罄尽举国兵力,但一方有心,一方无心,有心算无心,秦昭王为谋划此战早已全国发力,一开始便布下长期作战的准备,一面令国尉司马锅镇函古关督运大军粮草,一面令老将蒙骜秘密统筹后续兵马,沿用燕国乐毅征兵之法,一边练兵一边征兵,每征集一次新军必先严酷训练三月再遣往上党,最后秦国共在上党集结五十几万大军,而赵国匆忙征兵,虽也勉强征得五十几万大军,但一来仓促起兵导致粮草不足,二来新征赵军未经苦训,战力不足,到得两国各出五十余万大军对峙上党时,两军看似势均力敌,其实秦国早已胜算在握,而赵国已被己方这五十万人马耗尽力气,三年对峙,仅粮草消耗便已大伤国中元气,赵国也由守势变为不得不战,若不与秦国开战,再僵持下去费尽国力便是无路可退的灭国之危,而秦国却是进退自如,所以赵孝成王临阵换将,用赵括换下廉颇,反守为攻,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这般说来,赵国早中秦昭王计策,无论派谁挂帅都难逃一败了?”耶律明凰侧头思索,微弯的脖颈侧成一道极美的弧度,“我曾听宫中史官说,长平一战最大的祸首便是这赵括,此人也着实是名庸才,只会纸上谈兵,实战伊始便立即进退失度,他自命两国都是五十万大军,因此一开始便急于求成,只想速战速决求胜,拼命遣大军寻找秦国主力决战,却任白起派出的五千轻骑四面游走,任意蚕食赵军,而赵括最蠢的就是不知派兵守护粮道,轻易便被秦军断绝粮道,使其余各国无法运送粮草,结果大军断粮,被围长平。”

    “看来赵括纸上谈兵之名真是存于人心久矣。”智摇头道,“可叹,赵括生为赵奢之子,年幼时便因其父而扬名列国,但他也正是被自己的父亲害了一生,赵奢虽是一方将才,却偏偏看错了自己的儿子, 一句纸上谈兵的评语就断送了儿子的名将之才!”

    耶律明凰闻言诧异,“怎么?难道这赵括也算是名将?”

    “名将者莫不是在一次次血战中积下战阵经验,将死板兵书融为实战策略,才能在屡次征战后悟出自己的领军之道,成为名将,但赵括因为自己父亲的一句评语,一直安居赵国,难经战事,空读得满腹兵法,却无处施展,不知实战与论战之别,若他曾随军出征,哪怕只是打上一场小仗,以他的悟性也能在征战中对兵法有所突破,可惜蜗居赵国,空度年华,虽成为众人心中的名将后代,却是有害无利,一朝挂帅,赵国上下都以为他能一战败秦,被此盛名所瞩,人人盼他立即转守为攻,扭转劣势,即便赵括想用心绸缪也只能急于求战,何况他为名声所累,一旦出战,心里也必求胜心切,想以大胜洗脱自己纸上谈兵之名,而他在长平一战的举动虽被后世评为无谋,但在当时,任谁领兵,都只能象他一般作为,即使是他父亲赵奢在世,也无法做得比他更好。第一,赵括一心寻秦国主力决战,只因军中已无积粮,再不能以固守拖延,惟有速战速决才是自保之道,他看似不顾白起派出的五千轻骑,似是疏忽,其实是无奈之举,若不能寻得秦国主力一战而胜,就算灭了这五千轻骑也是于事无补,但只要打败秦国主力,便是大获全胜,又何需把这区区五千人放在眼中?第二,赵括不分兵守护粮道,此举使他留下千载骂名,但斥责他的人却未深思,秦赵在上党对峙三年,三年内五十万大军究竟要耗去多少粮草,当赵括挂帅时,赵国其实已无粮草可供,唯一能为赵国提供粮草的只有其余五国,但秦赵对峙之时,其余五国虽在暗中偷运粮草与赵军,但两国既已开战,那五国又怎敢冒卷入大战之险再运粮草与赵军,六国合纵,本就是因势利导,当年虎牢关大伾山顶的六国初盟已成往事,昔日六位国君都已亡故,后继之君也无谋国远见,又怎敢犯险行雪中送炭之事?所以赵括在开战前心中便已雪亮,大战一始,赵军再无余粮,其余五国也断不会运粮来援,而秦赵两军都是五十万大军相峙,与其分兵去守一条无粮运来的粮道,何如合兵一处,行险以雷霆一击战秦,只因他的对手白起着实太强,早看穿了赵军在必败局势下的每一步用兵,赵括才会步步受制,若秦军主帅换成其余大将,长平一战的胜负其实难知…”

    智慢慢解说着秦赵大战的每一处利弊要害,见耶律明凰对赵括惨败之役仍是一脸不以为然,智淡淡一笑,“殿下,若您以为赵括只是庸才,那您可知道,赵括在赵军内无余粮,外有秦军猛攻的逆境下,前后一共支撑了多少天?”

    耶律明凰茫然问道:“多少天?”

    “四十六天!”

    “什么?”耶律明凰飒然变色,“四十六天?赵括竟能在大军无粮草可食的形势下支持四十六天?粮草一尽,即使军士们不哗变也会因无粮可食导致军心流散,可赵军居然还在秦国猛攻下苦撑了四十六天之久?赵括竟有这本事稳住军心不失?是他深得军心,还是一直给予了大军生存希冀,使他们在无粮绝境中仍能战意不失?领军将帅,无论是在逆境中做到哪一点,都已是了不起的将才!赵括,想不到他竟是这等人物……”耶律明凰脸上对赵括的轻视已然消失,取代的却是凝重敬佩之色。

    见耶律明凰终于查知其中要害,智赞许的一笑,“很好,殿下,您终于明白了其中关键,这也是臣想让您明白的,要想知人知事不可偏信他人传闻,更不可只看事物表面,而要深究其中的道理。”

    笔者注:不好意思,这段时间为查阅春秋战国时期诸事,于网间坊上翻遍各种资料,为辨实性,往往还反复查找资料,去除一些似是而非的野史,所以这一章节更新极慢,常城翻找个一天资料才能写下一小段文字。

    其中光是查找赵括长平战事就费了我无数眼细胞,搜集了许多资料,至于对赵括的评价,我写下的文字中都有较高的真实性,也算是为那位以纸上谈兵之名蒙尘千年的赵括平点冤,死不得其所,正是英雄悲剧。

    赵括,很冤枉的庸才,很受伤的将才!可惜,没有第二次长平大战为他证明。

    网络太发达也不好,资料太多,真伪太多,深夜查找六国会盟资料时好不容易发现一段关于会盟的长篇文章,大喜之下抖擞精神细看,一边提笔记录,一边瞪眼搜索,却发现文章中地名人名皆有失误,为印证详细,只得闷头硬看,待得看过数万字后,突在文中发现极富现代感的郁闷和飞行物这俩字眼,这才极度郁闷的醒悟到原来看的是某位仁兄写的穿越文章,还是太监掉的,当时真的是想往显示器上吐口鲜血啊!

    查资料真的很辛苦啊!更新太慢请见谅。不见谅也没办法,吃力不讨好,也是无奈,不过写完这段章节后个人感觉非常充实,仿佛也从春秋这段金戈铁马的年代海逛了一圈。尤其是知道了许多从前知之不详的事情。

    至于秦芈太后的事迹,小时候听人说起过,说她其实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皇,这次遍查书籍网络,居然找到了关于芈太后结局的两个说法,第一种说法便是我写于文中的,另一种说法则是她独掌秦国大权数十年,到秦昭王嬴稷亲政时,被嬴稷送入冷宫孤独老死,两种说法各有其词,真真正正的难辨真伪,查得我两眼冒星,最后选了第一种说法,一来是因为秦国武安惨败后军心出乎意料的凝聚不散,国中军民人人渴求再战复仇,而当时掌权的便是芈太后,这位芈太后的名字便是在此事后消失于史册,所以有许多资料都坚持第一种说法,二来我认为第一种说法正符合这位太后先为人质受辱,后为国母掌权这种激烈而辛辣的人生。

    真实的芈八子,回秦后能于身单势孤时立即诛杀惠文太后,行事当得明断果决四字,又亲领国政,必国在君主年少之时的危难之时的国势有增无减,当是奇女子。

    我以为,第一种说法和结局,更适合她的人生。

    芈八子,很好的领导,也是很可怕的老婆!

    历史上,有多少位这样的奇人名士。

    之所以要提到芈八子这位奇女子,正因为我想把本文女主角也写成一位不输须眉的女中和豪杰。

    请推荐

    更多更好无错全小说,尽在。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