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全本精品 · 总排行榜  

第六十三章 盐引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作品:彼岸变天 | 作者:拉姆斯菲尔德斯基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完美世界 武极天下 星河大帝 傲世九重天 我的贴身校花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二月十一一大早,杨思辰吃了饭就带着那块砖去了沧海堂。www.biquge001.com

    到了沧海堂门口,杨思辰遇上了准备出门的夏忠。

    夏忠看见杨思辰过来,便知道杨思辰是来找杨老太爷的,于是赶紧迎上去行了礼然后说道:“少爷,老太爷在里面,我这就回去通报一声。”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那就麻烦忠伯了。”

    夏忠点点头算是回应了,然后扭头又进了沧海堂。

    过了一小会儿,夏忠就出来了,朝杨思辰点点头,说道:“老太爷让少爷进去。”

    杨思辰朝夏忠说道:“忠伯,您有事您就去忙吧,我这儿不用麻烦您了。”

    夏忠朝杨思辰点点头,然后就急匆匆地向外面走去。

    杨思辰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夏忠的背影,然后径自进了沧海堂。

    待杨思辰进了正堂,看见杨老太爷正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于是赶紧上前给杨老太爷请安。

    杨老太爷看了一眼杨思辰,笑着问道:“小辰子,这大清早的你就跑到我这里来了,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杨思辰讪笑着拿出那块砖头,不好意思地说道:“祖父,昨天韩伯来找孙儿,给孙儿带来了刚刚烧好的砖头,孙儿今天一大早就拿来给祖父看看。”

    杨老太爷扬扬眉,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砖头?怎么这么快就烧好了?还不到八天。拿来给老头子看看。”

    杨思辰把砖头小心翼翼地递给杨老太爷,规规矩矩地说道:“祖父,这砖头在制坯的时候就在粘土里加了石炭粉,yin干后码在窑里用石炭稍微一加热就可以自行燃烧,祖父您是知道的,这砖头传热比生铁慢上许多,一般砖窑烧砖只能由砖头外面一层一层地往里面烧,完全烧透自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孙儿这砖由于事先在粘土里混有石炭粉,一旦点燃就是里外都能烧到,不像一般烧砖只能由砖头外面一层一层地往里面烧,自是快了不少,大概两天半就能烧完一窑砖。而且由于热源就是砖头本身,热气不会散失太多,还能比一般砖窑节省五成左右的石炭用量。”

    杨老太爷接过砖头掰了掰,然后又用自己的烟斗敲了敲。然后把砖头放在地上,笑着对杨思辰说道:“这红砖虽然不如青砖结实,但真要抹上石灰垒成房子,也没有太大的问题。高门大户可能看不上眼,只有那些小门小户图便宜才会看上,不过这天底下到底还是穷人多一些……”

    杨思辰说道:“祖父说的是,一块青砖的价钱能买四块这种砖了。如果过上半个月,工人们摸出门道来了的话,这价钱还会更低。至于不汝青砖结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事先混入的石炭粉烧完了,自是会留下一些空隙的,不过石炭粉所占分量只有二十分之一多一点,只要混合均匀不让石炭粉在砖内结成粉团,倒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杨老太爷接着说道:“这砖用来铺地倒还说得过去,无论人走马踏,用个五年没问题,比青砖差不了多少,而且还便宜不少。相信李知府会感兴趣的。”

    杨思辰听后知道杨老太爷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所以没有再继续提下去,而是好奇地问道:“祖父,刚才孙儿进来时见忠伯好像走得很急,可是府里出了什么事?”

    杨老太爷摆摆手说道:“没啥要紧的事,他出去是因为盐引的事情。杨家每年可以用粮食换到不少盐引,以前加价一成转手卖给其他盐商,一年只能赚两千五百两银子。如今他是去和人谈这事情去了,估计一天两天也不会有结果的,哪笔生意不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你若是感兴趣的话下午就可以找他问一问。若是有主意直接给他说就是了,咱杨家虽然不缺钱,可也没有嫌钱多的理儿!”

    杨思辰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祖父前些ri子还笑话孙儿掉钱眼里了呢!可今天祖父您可让孙儿开了眼……”

    杨老太爷笑骂道:“你这小兔崽子!几天不教训你,你又皮痒了是吧?”

    杨思辰赶紧抱拳作揖,装出一副慌诚惶恐的样子说道:“祖父饶命啊!孙儿再也不敢了!”

    杨老太爷见状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杨思辰接着说道:“祖父,孙儿明天就去船厂筹划那艘船的事情,您看这样可成?”

    杨老太爷点点头说道:“你要去就去吧,早点把船造出来也是好事。如果打算在那边过夜,就把你那两个房中人一块带上。夏忠这几天忙,就不陪你了。”

    杨思辰点点头算是应了下来,然后又陪着杨老太爷练了一会功夫,方才告辞。

    …………

    杨思辰当天下午就让紫绢找到夏忠,,把他叫到碧波院问了盐引的事情。

    夏忠也没有藏着掖着,坦白地告诉杨思辰,这个时代实施的是“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这个时代的盐业内资本非常集中非常庞大的,单单大明朝每年的三抽一盐税就有三百多万两,这还不算那些不课税的“私盐”的交易额。

    要知道,张居正改革前大明朝每年全国的税收总额平均只有四百多万两。盐引“一本万利”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大明朝还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又称开中。开中之制系沿袭宋、元制度,但明代多于边地开中,以吸引商人运粮到边防,充实边境军粮储备。

    早在洪武四年制定中盐例,根据里程远近,一至五石粮食可向zhèngf换取一小引盐引。此例以后随形势变化、米价高低而不断有所变动。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明zhèngf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zhèngf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大明朝初年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一定作用。根据大明朝廷的需要,除用粮米换取盐引之外,有时也可用布绢、银钱、马匹等换取,但以粮换取是主要形式。宪宗皇帝在位年间停止各边开中法,令盐商于户部、运司纳粮换取盐引。当时,随着统治阶级的ri益**,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改革盐法以弥补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已势在必行。孝宗皇帝在位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增。因此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世宗皇帝在位时,杨一清又请召集商人开中,实行商屯。后经多人奏请,穆宗于隆庆二年,任命庞尚鹏为右佥都御史,管理盐政、屯田,督办九边屯务,他与陕西三边总督王崇古详细规划在边地推行屯田开中,但因为此制度败坏ri久,已经难收得实效。

    杨家每年可以拿到一千五百引的盐引,以前折价两成转手卖给其他盐商,一年只能赚五千五百两银子,这些银子还不够维持杨府ri常开销的。

    杨思辰听完夏忠的话,问道:“忠伯,这盐很贵吗?”

    夏忠摇摇头说道:“贵倒不贵,粗盐五十文一斤,jing制的雪盐也就一百五十文一斤,但大明朝一万万人,每人每年都得吃上三五斤吧。总的量还是很多的。”

    杨思辰心道:一亿人,每人每年三斤,一年下来是三亿斤,一百五十亿文钱,两千万两白银!怪不得盐商们那么富呢!一年课税的盐是一千万两,剩下的就是私盐了,这玩意风险太大,可收益也不小,不过杨思辰觉得私盐太危险,还是做合法的官盐合适。于是说道:“忠伯,您能不能把买盐引的事情拖上五六天?等我忙完砖窑石灰的事情再来仔细想想。毕竟,这晒盐不是什么难事。”

    夏忠知道杨思辰有了主意,于是说道:“少爷放心,这事情我会处理好的。”

    杨思辰说道:“如果我二月十九之前没提这事情,那您就照往年的旧例把盐引卖了吧。毕竟这事情我看来不太好整,咱松江府的地界是不小,但是晒盐所需的场地却不好找。”

    夏忠笑着说道:“少爷这晒盐的地方可不止松江府一处,周边各府都可以的,实在不行就把场子设在周边的小岛上,周边地界上无人居住的小岛可不少。大的可以有四五百亩,平地上全是盐白地,种不出庄稼,不愁找不到地方晒盐。”

    杨思辰笑着说道:“那就有劳忠伯帮忙留意一下了,最好能找个大点的小岛。”

    夏忠点点头告辞了。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本站强烈推荐给您以下精彩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友网络分享与转载,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不认同,请离开本站。

若本站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Copyright © 2012~2018 www.luanhen.com 飘天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5008561号

XML:1  2  3  4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