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3578章 解杀还杀
蔡氏私兵顶着氐人疯狂反扑,一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仗着出其不意的效果,造成了氐人的大量死伤,可是随着氐人将儿子的到来,蔡氏私兵的伤亡就增加了。
www.biquge500.com
虽然说蔡氏私兵穿着的盔甲比氐人好,但是毕竟没有携带大量的战盾和重甲。
那玩意实在是太显眼了,偶尔几个还可以接受,数量一多,肯定会引起警觉。
于是在氐人的喷箭和弓箭之下,蔡氏私兵就相对处于劣势了。他们没带多少弓箭,现在连还击都做不到。
氐人正面肉搏比较差,但是远程弓箭还算不错。这也是为什么氐人将可以用来守城的原因之一,但是现在原本要用来对付骠骑的弓箭,就轮到了蔡瑁等人享受了。
双方在门洞之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不时有人被箭射中,被枪刺中,被刀砍中,鲜血淋漓,喷洒四周,沾染得门洞都是通红。
氐人的人数多,但是蔡瑁等人抢了门洞,这就使得氐人攻击面受到了限制,一时半会也打不进去。
急切和愤怒的情绪驱动下,氐人将的儿子下达了开另外一个城门,试图绕过去两面夹击蔡瑁。
蔡瑁手下的蔡氏私兵也算是不错,可毕竟形势对他们不利,在氐人的反扑之下,他们的伤亡迅速增加。
蔡瑁这才意识到,他的私兵,已经不像是当年那么强了……
或者说,现如今的战争烈度提升了!
早些年,蔡氏私兵一出,便是可以撵着荆州那些地方匪贼宗贼到处跑,虽然蔡氏偶尔也会扮演一下宗贼,甚至还可以和江东打得有来有回,无疑,在当时蔡氏私兵就是荆州第一档的存在!
可是现在,蔡氏私兵的训练,以及战斗能力,大体上还是维持原来的等级,就难免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如果没有外援,仅凭蔡瑁他们,想要搞定房陵,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诸葛亮也没想要让蔡瑁死在房陵,只不过想要让蔡瑁知道一些事情,所以在斥候回报说房陵城内城门大开,东山营地骚乱之后,就开始带着兵卒往前了,走到了一半的时候,恰巧看见了氐人将的儿子又出了昏招,竟然将另外一个城门也打开了……
这一下简直让诸葛亮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于是干脆挥挥手,让沙摩柯带着人自由发挥吧。
早就按捺不住的沙摩柯,从藏身处一跃而起,拔出战刀,振臂大呼:『杀!』
沙摩柯带着五百精锐士卒从山谷中鱼贯而出,拔腿飞奔。
而诸葛亮带着剩余的兵卒在后面策应。
沙摩柯带着他的族人,冲杀在前,犹如狂奔的野马,肆意张扬。
而且有意思的是,因为沙摩柯等人大多数都是披头散发,所以当沙摩柯出现在房陵氐人眼中的时候,最开始这些氐人还以为是从什么其他地方来的友军,直至沙摩柯等人冲到了他们的面前,手起刀落砍倒了数名氐人之后,这些氐人才明白过来,连忙示警。
『铛铛铛——』
急促的示警铜锣声响起,正在门洞前攻击蔡瑁等人的氐人就是一乱。
氐人将被杀,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打击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又有从侧翼冲出了新的敌人,这使得氐人立刻就有些慌乱起来。
而另外一边,听到了沙摩柯的吼叫声,被困在门洞内的蔡瑁等人,便是立刻兴奋起来,再次爆发出战斗力,反压上去,试图将氐人击退。
年轻的氐人统领一时之间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蔡瑁杀了房陵守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蔡瑁没有趁着这个机会控制下来,站稳脚跟反倒是让氐人一顿反扑压制住了,现在沙摩柯的突然杀出,打乱了氐人好不容易维持的局面,顿时就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战争,较量的最终还是将领的指挥能力和整体实力。
沙摩柯并不清楚诸葛亮的具体思路和战术安排,但是要单论武力的话,这家伙简直就可以是当下房陵战场顶尖的存在了。
而且跟着沙摩柯出来的十几二十名的族人,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悍勇之辈,各自都有一些拿手的武艺,冲入氐人阵列之中,简直就像是群狼冲进了羊群之中。
氐人当中也有一些人试图抵抗,但是根本挡不住沙摩柯的冲击。
这些原计划是要绕路袭击蔡瑁身后的氐人纷纷转身逃离,沙摩柯便是带着人一路追杀,冲进了房陵城内。
氐人在轮番打击之下,再也没能翻起什么浪花来,随着沙摩柯和蔡瑁汇合一处,房陵旋即告破。
蔡瑁在护卫保护之下,到了城中,见到了在街道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正在用尸体上的布料擦拭战刀的沙摩柯等人,不由得心中有些打鼓起来。
蔡氏有自己的计划。
他原本想要利用诸葛亮,或者是李典的兵力,来达成蔡氏在荆州的稳固,利益的持续,但是没想到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并没有因为蔡氏的『投诚』就迫不及待的参与进来,反而要求蔡瑁交出『投名状』。
而现在亲眼见到沙摩柯等人的战斗力,蔡瑁才对于自身的实力,有了一个重新的认知……
从这些人现身,到解决战斗,充其量不过是一顿饭的功夫。
蔡氏私兵出其不意,还要打生打死,而这些家伙,虽然也是占了突袭的便宜,但是效率明显比蔡氏私兵要强上数倍!
一时之间,蔡瑁心中七上八下。
他现在需要重新调整原本的计划……
但是这也意味着蔡氏的比重,下降了!
在蔡瑁闹心无比的时候,诸葛亮出现在街道之上,笑意盈盈,『蔡叔,别来无恙乎?』
蔡瑁见到是诸葛亮统领,心中刚冒出点喜意,然后就看见了一旁沙摩柯投来的冰冷眼神,顿时就心中一颤,上前拱手见礼,『多谢孔明援手相救……我……真是一别经年啊……』
诸葛亮和蔡瑁是认识的。
荆州之中,大部分的士族子弟,都是一个圈子内的,就像是颍川同样一个士族圈子一样。
诸葛上前几步,扶起蔡瑁,脸上依旧是温和笑容,『蔡家叔叔,如今不是叙旧之时……不如一同先取了东山大营再说其他,如何?』
蔡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向面前这个年龄小,辈分比他低的人,低下了头,『一切……都听孔明吩咐就是……』
……
……
河洛。
临近雒阳。
斐潜召集了庞统张辽等人,军前议事。
拿下河洛,是当下的首要军事目标,但是很明显,曹操想要利用河洛作为缓冲,换取更多的时间的策略也是摆在桌面上的阳谋。
指望轻易攻取雒阳,并不现实。
骠骑军的下一步的攻击策略,是收复雒阳,进而以河洛为前进基地,进攻中原。
在伊阙关和太谷关都已经在手的情况下,曹军想要派遣援军的路线,就剩下了轘辕关和汜水关,以及孟津,小平津。
这四个地方,相对雒阳比较近的,就是孟津,也是下一个骠骑军的攻击重点,而对于雒阳本城的进攻,则是会在掌控这些外围关隘之后,才会展开攻击。
『孟津之地,由姜校尉领兵两千攻之,马步各半……』
斐潜说道。
孟津不大,地形虽然冲要,但就像小平津一样,是对大河以北进行防御的,所以在陆地上进攻孟津的难度并不高。
姜冏出列,领命。
斐潜的目光又落在了地图的轘辕关上。
轘辕关为雒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关隘设在鄂岭坂上,是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轘辕关。
『文博,轘辕关地势险要,宜智取之,若强夺之,难免损伤过重……』斐潜对着朱灵说道,『与汝一千步卒,五百骑兵,可有把握?』
不是说斐潜不看重朱灵,而是在轘辕关之处,骑兵施展不开。在孟津,因为有可能遭受到小平津以及河内郡的兵卒偷袭,所以需要更多的骑兵进行侦查护卫。而在轘辕关,显然步卒的重要性会比骑兵更大,而且人数多了,在山道上也施展不开,兵粮的负担也更重。
朱灵也是昂然领命。
斐潜点了点头。近期内骠骑军的攻击目标,就是孟津,小平津,以及轘辕关。如果说姜冏和朱灵的进展顺利,那么在孟津和小平津,以及轘辕关都被切断了之后,雒阳唯一的逃生路线,或是援军路线,也就剩下了汜水关了,这也是围三阙一的战术策略。
在姜冏和朱灵领命下去之后,斐潜身边就剩下了胖鸟和张辽。
相比较于姜冏和朱灵是执行战术上,小规模地区的战斗,庞统和张辽都需要以更高的层面来掌控整个战役的走向,也是斐潜必须在战前进行沟通和统一的重点工作。
『我等取了河洛,』斐潜的目光从庞统和张辽身上扫过,然后重新落在地图上,『可消弭山东阋墙乎?』
很明显,曹操现在就是想要营造出中原不保的危机感,让这些山东之人重新积聚在他曹氏的大旗之下,就像是上一次面对董卓一般。
只不过,这一次的『盟主』,肯定就是曹操无疑了。
庞统摸着下巴,『山东心怀各异久已,难以合一。冀豫之间,多有争斗,如我军攻克河洛,杀进中原,正当其时也,冀豫未必来得及联合一处……』
斐潜点了点头,『不过,现如今进军中原,必然要和当地乡绅联手,若是处理不当,必然尾大不掉,后期麻烦极多。』
斐潜之前和庞统略微统计了一下,想要进军中原之后,要稳固地方,至少要调三万人左右补充到乡野之中去,而且随着地盘扩大,这些基层小吏的数量还会更多。
『目前,守山学宫和青龙寺大考,每年也不过是千余名学子……』斐潜微微叹息了一下,『若是急之,人所不足,必需与山东乡绅妥协……若缓之,中原各族则聚之,为曹氏所用……不止如此,此刻进攻中原,必然使得中原粮产骤减……等得秋获,民不得食,必生怨恨……』
庞统转头看了张辽一眼,然后说道:『主公所言,切中要害。此战雒阳,易也,得进中原,亦非难事,唯驻守之,三年五载而不乱,方为难事。』
钱财不可能凭空而生。所有的财富都是由人类的劳动创造而来,而统治阶级通过剥削底层民众的剩余价值,获得赋税,摄取财富。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关键是摄取的这些财富,被用在了什么地方,又是如何使用的。
张辽在一旁听着,并没有贸然插话。
他原先还不太清楚为什么斐潜要说这些,毕竟之前大概也说过一遍了,但是看到了庞统的眼神,张辽就明白这些事情大概率是斐潜特意再次解释给他听的,毕竟军事行动需要张辽在前线指挥,而一旦前线的军事指挥和后勤的民政保障相互配合不起来,产生脱节的时候,双方的立场相互不同,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矛盾。
就像是白起和秦王。
如今的局面,确实是很像当年秦国出函谷,而斐潜显然不愿意重新去踩当年秦王的坑,因此特意在军事会议上与庞统一起,和张辽推心置腹的商议,阐述清楚现在的局势以及将来面对的困难,也就是相当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白起与秦王矛盾的权力政治本质,是军功集团与王权的结构性冲突。
白起作为秦国军功爵制下崛起的典型代表,其个人威望已形成独立于王权的军事权威体系。据《战国策》记载,白起一生斩首敌军逾百万,这种『人屠』形象在秦国的民间形成的崇拜心理,已构成对秦王法理权威的结构性威胁。而且因为这种威胁,导致了白起在邯郸战役前,白起多次以『天时不利』、『诸侯救兵将至』为由拒绝出征,表面是军事判断分歧,实际上是白起对战争决策权的争夺。这种军事判断权与君主最终决策权的冲突,也是在中央集权化的进程之中的必然矛盾。
但是斐潜和秦王一样,都需要一个绝对服从的,有别于大汉旧式系统的,全新的军事将领层级,新的军功勋爵阶层。
就像是资本主义必定会走向无底线的贪婪剥削一样,军功勋爵阶层也是必然会走向无底线的战争和继续扩大战争。
历史上对付这种无底线的扩大战争,文臣想出的办法就是抑武,将那些军功勋爵的后代像是养猪一样的养废掉,自然也就解决了隐患,而且还不用让皇帝亲自动手,像是搞死白起一样引起军方震动,以至于秦朝后期军将渐渐和朝廷离心。
斐潜之所以选择让张辽来充当这一次进军中原的统帅,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比张辽更猛,或是比张辽名头更大的武将来,就是因为张辽比其他的武将有更多的优势。
一方面张辽和斐潜认识的时间较长,虽然还不至于是什么刎颈之交,但是至少相互之间会少一些猜忌和怀疑,像是现在斐潜和庞统旁敲侧击的告诉张辽要控制战争的节奏,也不会让张辽觉得是斐潜和庞统是在限制他的军权。
另外一方面,就是张辽相比较其他的武将,更偏向于儒将,愿意读书,也愿意去了解在军事之外的一些事情……
这就很好,也很难得。
毕竟大多数的武将,一上战场就是杀杀杀,然后丢下一堆的烂摊子给后续的文官来处理。文官处理得好,那是文官应该做的,处理不好出问题了,也是文官能力的问题。
就像是当年秦国动员15岁以上男子参战的记载,已经暴露出了秦国耕战体系下人力资源的临界点。邯郸之战所消耗的粮草相当于秦国三年储备,这种超负荷运转预示秦国的民政制度已达极限,但是白起拒绝作战的理由并不是在秦国之内,甚至根本就不提这些严重的民政问题,上了战阵就是要这个那个,搞得秦王又不能不给,甚至还没上战场,就要和秦王谈条件……
而且白起坑杀赵卒,虽获战术成功,但也是导致六国合纵抗秦的催化剂。
这种军事思维主导下的决策,暴露了秦国尚未建立战后政治整合能力的短板。斐潜当然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产生,但是前线的军校掌控,临时的战场纪律等等,又是在张辽手里。
在雒阳这里,斐潜还能在现场控制,但是一旦进入中原地区,斐潜就肯定无法每一场大战都在场,再加上斐潜也恢复了类似秦朝的『计首授爵』的激励机制,在客观上也有促进大规模杀俘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前线指挥将领有足够的清醒,否则以山东当下的人口密度,别说四十万了,真要是大开杀戒,翻十倍都挡不住!
白起的这种问题,揭示了职业军官集团与文官政府的矛盾原型,这种文武之间的冲突,在后续的封建王朝的军事体系中依然存在,而且大多数时候,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没做好政治管控的平衡。
斐潜看着张辽,『文远,可有不解之处?当直言之。』
庞统也在一旁,看着张辽。
相比较于简单对于姜冏和朱灵的任务式的指令,在张辽这里就要复杂得多,这将关系到后续整个大战略的展开,不由得斐潜和庞统不慎重。
毕竟战争的巨轮一旦推动起来,有时候就不是一两个人所能控制得住的了……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