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2487章 丁山中伏,仁贵定略
青南之地,紧临徐州。
www.biquge85.com
在中原三州之中,徐州虽然是仅有的一个未设大都督之职的地方,常备兵力相对较少。
可是,郭子仪的中原军团,却就驻扎在徐州之内。
徐州临海,将这么一支庞大的部队驻扎在徐州,是为了看在他海运便利的情况之下。
毕竟,前些年中原不景气,都是靠着南方支援,中原的军队,这些年的时候也都是靠着南方养着的。
不管是走海路或者是走长江,益州或者是扬州的粮草,进入徐州都相对方便。
而徐州有这么一支庞大的军团在,青南之地,只怕顷刻之间就会变为战场。这个时候还没有陷入战火,只能说是,汉中的各类物资还没有调集过来。
毕竟,不用想都知道,这一场大战,绝对会是一场几十上百万人规模的会战。给我双方,最先考虑的不是打仗的问题,而是各种物资调配的问题。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粮草就是物资之一。
一旦物资到位,只怕这战火顷刻之间就会产生。故而,刘备这才决定亲自前往青南坐镇。
同一时间,刘备以徐世勣为中军大都督,丞相刘秉忠二人合作,共同坐镇青州北部,以徐世勣持节,水军大都督刘仁轨暂受徐世勣调动。
青汉之中,行兵打仗的本事,徐世勣是排在第一位的。毕竟,田单也只是名义上的青汉的人,并非是像关羽、徐世勣这些人,完完全全算是青汉的人。
作为青汉之中的第一名将,徐世勣却并没有掉到青南前线上,这自然是因为,在刘备看来,一旦战事真的开启,青州北部的威胁绝对不在青州南部之上。
刘备必须要提前做好黄河被人分开的准备,只有做好最坏的准备,到时候才不至于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由徐世勣在这个时候坐镇州北部,也正是说明了刘备对于他的重视。
………………
兖州。
薛仁贵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仗都还没有开始打,青汉就开始自己丢地盘了。
“大都督!”
“丁山领军追了一阵,只是……”一旁的周青,有些欲言又止道。
“只是中了埋伏!”
薛仁贵直接就给出了答案。
而且,言语之间,丝毫都没有担心的样子。
毕竟,如果薛丁山真的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周青不会是现在这副样子。
薛仁贵算是李翔最早的一批将领了,是真正跟随在他身边最早的那几个人之一。
如今,南征北战,转战天下,各地已经三十多年了,转眼之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甚至不要说是薛仁贵了,就算是李翔都已经是不惑之年了。
从中原和南方大战开始,再经过三年疫情和五年恢复,这十年的时间过去,不知不觉,当年纵横天下的那些将领们,似乎一个个的都开始苍老了。
“大哥猜的是!”
“丁山损兵一千,所幸他本人倒是无碍!”周青苦笑一声道。
其实,这一次,薛丁山只要跟在后面,老老实实的接收城池,那就是大功一件。
虽然是青汉自己放弃的,但他们只要派兵接受一下,那完全就是攻城掠地之功,简直就是上天白给的功劳。
可是,薛丁山偏偏不甘心,仅止于此,毕竟,人家在离开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兵马离开了,连粮仓和兵器库等各个重要地方,里面的一应物资都几乎都搬光了。
到底也是性格因素的不同,冀州那里放弃四郡之地,不仅是把自己的府库拿光了,而且将百姓的那里的东西也抢了过来。
可是,刘备这里却不一样,仅仅只是搬光了自己府库的东西,却并没有将手伸到老百姓那里。
只不过,薛丁山在收到消息之后,依旧不乐意就这样坐视这些物资被移走,毕竟,打仗打的可就是后勤。
越是大规模的战争,后勤的占比就越重。
“田单可不是好对付的,他要离开,必然是要做好万足的准备的!”
“就算是本督亲自去追,也必然要小心翼翼!”
“那小子算他运气好,只怕,这个时候的田单急着离开,否则的话,他可就危险了!”薛仁贵说话的方式,也不由得叹口气。
薛丁山虽然也算是优秀,可是,却总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各方面都是如此。
不管是统兵作战的本事,又或者是个人的勇武,他都可以说上是一句人才俊杰。然而,偏偏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还总是要差上一些。
对付田单这样的老狐狸,那他更加是不够格了。
“告诉诸部,跟在后面接收城池就是,不必去做多余的事情!”
薛仁贵也不想要让田单将各地府库搬空,不过,豫州的兵马还没有到达,这个时候,还不是时候。
再则,青汉就算是要放弃各郡之前要先搬空各县府库,但先运走的绝对是各县府库的物资,等到物资离开的差不多的时候,守军才会开始离开。
这个时候提前扎上去,人家的主力部队可还在,就相当于提前开战了。
这个时候,晋军各地的物资也还没有押上来,各地的兵马也还没有完全到位。
真要是逼得太紧,将人家逼急了,沿各县就地固守,反而连地盘都接收不到。
“对了,在飞鸽传书给郭子仪,让他的兵马先提前压上去!”
“不过,这一战,只需稳扎稳打,万万不可犯险!”薛仁贵在最后不忘了提醒道。
北方之战,北边的漏洞颇多,和之前的南方大战完全不是一回事。
故而,他们没有冒险的必要。因为险计,本身突出的就是一个险字,成功的虽然收益大,但相对应的,失败的概率会随之上升。
稳扎稳打,虽然耗时一些,成效相对见效较慢,可是,失败的概率也会降到最低。
故而,稳扎稳打,相较于北方各处都是漏洞的情况之下,就是他们最好的战略。
再则,就算是这一仗,真的打成了持久战,可是,在持久战的底气这方面,北方的三个自然是和晋军没法比的。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