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山里的口哨声越来越急,毛三思在用尖锐的声调表示,绝不能让一个官兵逃走。
www.biquge001.com
宗主对笔架山周边的近万官兵布下天罗地网,不惜把所以的护教武士都派出来,就是为了截断下坪与笔架山之间的联系。或许是官兵太大意,或许是官兵已无战意,都在等着下令撤出罗霄山的那一刻。
这一个月来,斥候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笔架山上官兵的口粮竟然是没隔六七天从下坪里运来一次。
佛家奴有无数个理由这么做,山路艰难不好走,袁州官府征集的民夫不足,官兵可能随时放弃笔架山……
但不幸的是,红巾军发现了这个漏洞。
如果能阻断下坪和笔架山之间的联系,至少可以耽误两三天。之后红巾军再坚守住从下坪通往笔架山的道路四五天,驻守在笔架山周边的官兵粮食消耗干净后,就等着被瓮中捉鳖了。
色目人在山道上全力逃走,百夫长没有下令接战,他们扔掉了身上所有负重,包括弯刀。
树木往后急退,大胡子跑起来像头牛,眼睁睁看着部下一个个超越自己。他太笨了,打仗是个好手,但跑几步两条腿僵硬的像两根木头桩子。
一支利箭从身后飞出来,射中了他身前一个兵丁的后背。那人惨叫一声扑倒在地,大胡子脚下禁不住一慢。他忽然停下脚步,朝后方追兵跪下:“好汉饶命,我阿布拉欣投降了。”
丰富的战场经验再次起了关键的作用,根据他的判断,他这一百个部下没几个能逃出红巾贼的追杀。山民们赤着脚在荆棘从里奔走就像蒙古人在草原上赛马。
一个头扎红巾的汉子冲过来,手中的弓背狠狠的砸在他的脑袋上。他趴在地上摔了个狗啃泥,汉子没理睬他继续往前追击。
半个时辰后,他的部下一个个被押送回来。
当看见跟在队伍最后穆尔西的身影,大胡子颓然的叹了口气。连这个一有风吹草动就跑的像个兔子似的小伙子都没逃掉,他的部下应该非死即被俘。
毛大站在山坡上看俘虏被押回来。
毛三思从山脚走上来,在他身边小声埋怨,“大哥,你太不小心了,如果让他们跑了,我们至少要提前一天遭遇官兵的围攻。”
“没想到后面的人来的这么快。”毛大抱着双拳。他今日伏击了两个百人队了,下坪寨很少一天之内派出这么多送粮食的队伍。他确实大意了。
毛三思提醒:“他们不是押送粮食的,我们没有从他们那里搜到一粒粟米。”
“那他们来做什么?难道佛家奴还有往笔架山调兵?”毛大稍感惊诧。
“把他们叫过来问一问便知道了,”毛三思对着护教武士招手下令,“把那个大胡子押过来。”
阿布拉欣听见了他的声音,在心中暗骂。他在逃走前就脱掉了百夫长的官服,不知是谁把他给出卖了。两个红巾军士卒揪着他的肩膀,把他拖到毛三思面前。他双膝跪地,连磕了几个头求饶,“好汉饶命,我从来没杀过一个汉人。”
这个色目人与众不同,往日见到被俘的官兵总会习惯性色厉内荏的故作强硬,今日这个大胡子长相虽然凶恶,但一点骨气也没有。
毛三思用鄙视的眼神瞥了他一眼,“你们不是押送粮食和兵器,往笔架山做什么,是佛家奴想要往笔架山调兵吗?”
“不是,”阿布拉欣竹筒倒豆子,知道什么说什么,“我们奉命去笔架山换回蒙古人。山里太苦了,入山以来所有人脚底都磨了泡,晚上也睡不好觉,蒙古人在闹事要撤兵,佛家奴只能把我们色目人调集到笔架山把蒙古人替换回下坪。”
毛三思与毛大交换了一个眼神,嘲笑道:“你们色目人还真是苦命啊。”
“是啊,我们根本不想来罗霄山。蒙古人欺压我们就像欺压南人一样,”大胡子抬头看毛三思的眼色,“好汉是想困死笔架山的守军吗,那里有一大半是色目人,他们不想为蒙古人拼命啊,到时候小人可以为好汉去劝降。”
毛大冷哼了一声,“带走。”他不喜欢油嘴滑舌话多的人,红巾军里没有色目人和蒙古人,在他看来也绝不会吸收蒙古人和色目人。他扭头看三弟,迟疑着说:“我们携带的粮食不多,藏式暂时又不回去,这些人留着没用,不如杀了。”
大胡子听到清楚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今日决定投降这是蠢到家了。”
正在他心惊胆战时,毛三思出言阻止:“大哥,宗主禁止杀俘,你我是宗主身边的人,做事更要小心。”郑晟给他的名字后面加了个“思”字后,他确实长进了许多。
毛大点了点头。
一队队红巾军士卒从山脚下钻入丛林,山里有许多条外人不清楚的小路。他们自幼生长在罗霄山里,轻而易举的避开了官兵的耳目钻到笔架山后,这座山坳是他们选定的战场。这里地势不算特别险要,但道路狭窄,再多的兵力在这里也无法铺展开。毛大带来了两千兵士卒,再加上毛三思的三百的护教武士,他们坚信能把官兵困到山穷水尽。
大胡子和一干部下被捆在一起押送进入一道山沟里,四周是遮住天空的大树,山沟里阴森森的,一个红巾军头目警告:“如果发现有一人逃跑,我米会杀两个人作为惩罚。”
一个时辰后,山坳里恢复了静悄悄的状态,明天还会有官兵从这里经过前往笔架山,他们会继续张好网,直到最大的那条鱼冲过来。
六十里山路外,赤旗飘荡如红色的云彩。
郑晟亲自领军,彭文彬、王文才、杨和同和张宽仁集聚红巾军和新加入明尊弟子两万人向笔架山方向进军。战场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大半年的磨炼,原本老实巴交的山民一个个蜕变成的悍卒。
彭文彬部为先锋,笔架山是他的老巢,这是他主动向郑晟请令求来的机会。
...